文丨谷心稟
流程編輯丨魚小弟
江蘇句容的寧武新材(全稱"寧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IPO終止審查原因進一步被揭示。
近日,江蘇證監局出具了一份警示函,直指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及兩位註冊會計師在執業句容寧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IPO過程中存在報表審計及內部控制審核項目上的紕漏。
查看警示內容,通俗點理解就是:連基本的審計程序都沒做全,就報會了。
安永華明遭警示
江蘇證監局在檢查過程中認為安永華明及執業人員湯哲輝、趙振主要存在兩項問題。
一是註冊會計師在對發行人在申報期收入是否存在截止性錯誤獲得的審計證據不充分,對發行人申報期末在貨幣資金、不相容崗位設置、收入方面內部控制有效的審核證據不充分。
二是部分程序執行不到位。兩位執業人員未對發行人江蘇銀行9911帳戶2017年12月31日及2018年6月30日餘額、中信銀行7012帳戶2015年12月31日餘額進行函證,且未說明理由;同時寧武新材在申報期存在付款單位與合同籤訂單位不一致的情形,但審計底稿中未見執業人員核實、分析第三方代付的合理性、法律風險及對財務報表影響的相關內容,存在審計程序不到位的情形。
被警示的兩位註冊會計師中,湯哲輝還是安永大中華區合伙人、安永上海黨委書記、安永南京分所負責人、審計服務合伙人,更是第一屆科創板上市委委員。湯哲輝作為地區負責人,可能只是掛個名字,具體業務由下麵團隊執行,但就因為這樣出現處罰才更難看。
整個警示函看下來,可以理解為,安永對這個項目連最基本的審計程序都沒做全。
作為"四大"之一的安永為何會犯這樣的錯誤?湯哲輝作為業內資深又為何會允許這樣的錯誤發生?
說到底,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行業惡疾。目前會計師事務所在保薦項目時,已經形成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了再說的潛規則,如果被查到,則會安排一個團隊專門補底稿;如果沒查到,就算是撞大運。
另一個則是,這個項目實在是太差了。為何這麼差,安永還要搶著上?從另一方面則說明了,當下市場上好項目太少!機構、中介間競爭的太厲害!
項目公司被終止審查
公開信息顯示,寧武新材於2017年12月遞交招股書,保薦券商及主承銷商為光大證券,另兩家中介機構分別為金杜律師事務所及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招股書顯示,寧武新材主營各類聚氨酯用聚醚多元醇的技術開發、生產與銷售,而這一化學品的生產門檻較低,市場競爭比較充分,且易於產生汙染問題。2014年-2016年,寧武新材實現總營收16.77億元、14.33億元、14.9億元,對應淨利潤6983.42萬元、4615.73萬元及8364.95萬。
單從行業和帳面數據看,寧武新材就比較一般。
2019年1月31日,證監會披露的發審情況表顯示,寧武新材被終止審查。
6個月後,中國證監會在官網披露稱:經查,我會發現你公司在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過程中,未如實披露排汙許可證到期後仍持續生產經營的環保違規事項和通過關聯方「轉貸」行為,收入確認政策、第三方回款及專利技術和商標取得情況的信息披露與事實不符。
同時,證監會對公司採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如安永這樣硬推著差項目上會的肯定還會出現,這是機構、中介利益導向決定的。對此,市場只能寄希望於監管部門能夠加強檢查,並嚴格處罰這類行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