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刻意修正孩子的個性,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每個孩子生來就有他們獨特的個性,或許他們的個性未必適合當下的現實生活,但如果父母非硬要把孩子原本的個性抹殺,想要讓他們達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樣子,或者是符合現在主流標準,對孩子來說未免太不公平了。
孩子天生性格內向還是外向,調皮還是安靜,這些都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氣質,每一種氣質如果能夠得到尊重,將會發揮其優勢成為獨一無二的性格特徵。
並不是說內向的孩子將來就一定會受欺負,淘氣的孩子將來就會闖大禍,這些都是人們潛移默化中認定的毫無根據判定而已。
安靜的孩子更容易敏感地感知他人的內心,而外向的孩子可能更善於交際,性格本無優劣好壞,往往都是家長的一些主觀印象,造成了孩子的自卑和低自尊。
家長在向別人介紹自己家孩子的時候,經常都會用貼標籤式的詞語去形容孩子「我女兒可文靜了,就是不愛說話」「我兒子學習成績不錯,就是太淘氣了」「我家孩子哪都好,就是太有自己的主意,不聽別人勸。」其實孩子的那些所謂的「特點」都是家長一次次強調之後的結果,內向的孩子可能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滔滔不絕,有主見的孩子也有可能會權衡別人的意見,但這些都會在家長一次次的標籤化形容中逐漸消失,剩下的就只有偏激的一面。
孩子的個性雖然天生註定,但是他們的可塑性在童年時期也是很強的,如果家長能夠做到不強行修正孩子的個性,不隨便貼標籤,其實按照自然的發展規律,他們是會朝著全面發展的方向成長的。
每個父母都認為孩子有自己的優勢和短處,但其實很多時候個性本無對錯,所謂的優勢如果不控制也會變成劣勢,而短處有的時候也是一種個性。
沒有絕對完美的性格,孩子的性情氣質都是天生獨一無二的。作為父母沒有必要刻意修正孩子的個性,而是要尊重他們生來的特點,順勢而為地進行教育,幫助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翱翔的那片藍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與生俱來的個性就是不對不好的,只能說他們還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環境和行事做法而已。
孩子與這個世界尚在磨合中,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找到方法,儘快適應。孩子之間會有個體差異,這很正常,但並不是說有差異就是壞事,這正說明他們有屬於自己的個性,是好事。
這個時代與眾不同有可能就能脫穎而出,接受孩子那些個性,多看看優勢,不要總是盯著不足,這樣更容易激發孩子性格中更好的那一面,從而讓劣勢變優勢。
比如說孩子天生不愛說話,也不喜歡交際,但是家長為了培養他們的社交,就經常會強迫孩子在客人來了之後給別人表演,又或者強迫他們和鄰居說話,甚至還會給孩子報一些演講口才班,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可能會更靦腆不愛說,又或者面對人群無所適從。
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小小年紀就要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時間長了容易產生更加強烈的反向效果。
無論什麼樣特點的孩子,其實家長需要做的並不是強行讓他們適應社會,而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獨特的優勢,並且找到那個能夠發揮優勢的領域,從而充滿自信地度過每一天。
強行改變的後果有可能就是孩子硬著頭皮變過來了,但大多數孩子都會承受很大的壓力,無法做出改變,最終迷失在漫漫人生中。找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渾渾噩噩地過一輩子。
作為父母建議不要執著於改變孩子的個性,與其追求那些他們沒有的,不如細心觀察他們具有的氣質,這樣孩子能夠更了解自己,愛自己才能愛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
幫助孩子保持個性,維持長久發展是家長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做到的最好的教育。
順勢而為充分發揮孩子個性的優勢,這樣才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很多時候來自父母的鼓勵和讚賞,能夠讓孩子將自己性格中不足的一面及時補足,從而全面發展。
所謂順勢而為的教育,就是要讓孩子能夠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用優勢去帶動缺點一起變得更好。
孩子年紀越小可塑性就越強,對於他們來說需要的是父母對個性的支持和鼓勵,而不是打擊和批評。
很多時候父母為了社交需求,故意在外人面前說孩子的缺點,為的就是和別人拉近距離,但這些話聽在孩子的耳中就是一種傷害。
不同性格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父母要學會接受他們的個性,按照不同的優勢因材施教,從而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
這樣說並不表明孩子身上沒有缺點,家長在成長過程中要通過引導去彌補孩子身上的不足。對於不好的地方不能視而不見,而是要通過教育讓孩子知道哪裡是錯誤的做法。
可以運用恰當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的行為,幫助他們做出一定的調整。
孩子的個性是先天的,沒有好壞區分,但是面對現實的社會,有些行為和做法還是不被允許的。
性格中的不足是可以微調的,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孩子的消極面進行引導,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不管孩子年紀多大,都要讓他們時刻有被尊重的感覺,一個人如果自尊水平高,他們的自控能力就會相應地得到提升。
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就覺得他們沒有自尊心,從而任意地傷害和打罵。
不要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被尊重的權利,所謂的為他們好也不是可以任意忽略孩子的需求,以主觀意願壓制孩子的想法,傷害孩子的自尊。
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有了屬於自己的想法和特點,他們不應該是家長的附屬品,不被尊重長大的孩子,今後也很難學會如何尊重他人。作為父母要時刻記得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對待,可以說家長如何尊重朋友,尊重同事,就要相對應地如何尊重孩子。這樣提醒自己,就能做到對孩子個性最好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