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一共有八個兒子,康熙非長非嫡,為何會被立為皇嗣?

2021-03-05 佩珍說世界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佩珍說世界」,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順治的八個兒子的情況。當順治在1661年2月5日駕崩之前,確實曾經有過八個兒子。但是,在這八個兒子之中,長子牛鈕、四子榮親王早夭,特別是四子榮親王,是順治最為寵愛的董鄂妃所生,被他稱為「第一子」,絕對是會被立位繼承人的,結果出生後連名字都沒有取,就去世了,追封為榮親王。

剩下的兒子們,從第六子到第八子,年紀太小,都是1-2歲。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變數實在太大。那麼合適的繼承人,實際上就是皇二子愛新覺羅·福全、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和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這三人。

從年紀來看,最大的福全八歲,玄燁七歲,常寧才四歲。他們的年紀都很小,因此也沒有什麼「國賴長君」的提法了。

對於漢族人來說,是「嫡長子繼承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清朝看來,母系身份高貴,固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優勢,但這三人之中,母親都非皇后,皆為庶出,因此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對於剛剛入關的滿人,長子繼承制也不管用。縱觀整個清朝,都沒有將是否為長子作為皇位繼承人的標準。甚至可以說,長子不長子,在滿清皇族中不是考慮的問題。

那麼,接下來考慮的問題就是順治皇帝的個人意願了。福全是寧愨妃董鄂氏所生,很可惜,這個董鄂氏並不是順治皇帝愛得死去活來的董鄂妃,順治對他沒有多大感情。有一次問他的志向,福全也脫口而出:「願為賢王」。這可能也為他的一生埋下伏筆。這個問題在同時問玄燁時,玄燁回答願意效仿父皇,這讓順治相對看重玄燁。

不過,因為順治全部心思都花在董鄂妃上,玄燁的生母佟佳氏、常寧的生母庶妃陳氏,都不受寵愛,對於三個皇子,順治都沒有特殊的感情,可以說,立誰不立誰,沒有太多的不同。

那麼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呢?根據《湯若望傳》的記載,因為當時清廷皇宮之中,流行天花,這是一種可怕的流行病。據說順治皇帝本人就是因此而死,但這種疾病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凡是得過而未死的人,終身便不會再得,這也是後世接種疫苗的原理。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帝位的穩固,不至於接二連三更換皇帝,順治決定選擇玄燁作為自己的繼承人。這也就是後世被人稱為清聖祖的康熙皇帝。他不僅有能力有魄力,開啟了康乾盛世的帷幕,更因為年富力強,壽命長久而穩定了清初的局面,也沒有辜負順治皇帝的一片苦心。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順治帝共有八子,康熙非嫡非長,為何最終成為皇位繼承人
    順治一共有八個兒子,玄燁(即康熙)是第三子,其母佟佳氏,時為順治帝庶妃。按古代繼承法統,非嫡非長的玄燁,是不大可能被選中為繼承人的。那麼中間發生了什麼事,讓他撿了個大便宜呢?這八個兒子,都不是嫡子。順治帝生前有三任皇后,前兩任博爾濟吉特氏,是孝莊的娘家人,因為不受寵,都沒有子嗣。第三任皇后董鄂氏,是去世後被追封。順治帝駕崩於1661年,在此之前,皇長子牛鈕、皇四子榮親王都已夭折。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奪皇位呢,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提起康熙帝晚年的歷史,九子奪嫡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參與奪嫡的九位阿哥可謂都是人中龍鳳,為了奪嫡進行了一場長時間的殘酷「文鬥」,雖然沒有發生流血事件,沒有兵戎相見,但是結局卻慘烈無比,比之唐朝慘烈的玄武門之變也毫不遜色。
  • 順治為何傳位三子康熙,而不是次子福全?加分項竟然是他有病!
    順治一生有8個兒子,其中長子、四子、六子早夭,活下來的只有5個兒子。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是順治的第三個兒子。 康熙的上面,其實還有個二哥,即皇次子福全。但順治死的時候仍然選擇了康熙,這裡面究竟有什麼門道呢?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實力爆棚的八皇子終抵不過雍正那輕輕的一筆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實力爆棚的八皇子終抵不過雍正那輕輕的一筆在清朝時期的諸位皇帝中,最偉大的要數千古一帝康熙。在康熙執政時期,中華民族出現了康乾盛世的局面,由此可以看得出康熙在治理國家方面是非常有能耐的。
  • 康熙一生為何娶了四對親姐妹?不完全是政治聯姻,也非小姨子情結
    談秦說漢(369)康熙一生為何娶了四對親姐妹?不完全是政治聯姻,也非小姨子情結俗話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生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人也一樣,經營好愛情能讓事業更加順利。康熙帝深諳其道,一生娶了四對姊妹花,赫舍裡氏、鈕鈷祿氏、佟佳氏、郭絡羅氏,將曾經搖搖欲墜的皇位經營得固若金湯,牢牢掌控著大清。
  • 順治的養女,端敏公主飛揚跋扈,為何卻贏得雍正的尊重?
    可是,順治帝的後宮可不僅僅只有董鄂妃,他短短的一生,皇后就有四位、妃子28位。所以,雖然順治皇帝23歲就去世,但是已經有八個兒子和六個女兒。 整個順治朝,一共有三位親王的女兒被選入宮中,她們是承澤親王的女兒(和碩和順公主)、安親王的女兒(和碩柔嘉公主)和簡親王的女兒(固倫端敏公主)。顯然而見,這三位公主中,身份最尊貴無比的就是固倫端敏公主,可以說,她比順治皇帝的親女兒和碩恭愨公主級別還要高。
  • 康熙的一臉麻子為他皇位繼承加高分,順治的幹爺爺也起到重要作用
    順治皇帝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在皇太極駕崩後,滿族統治者內部為皇權繼承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在矛盾無法調和的情況下,年僅六歲的順治就機緣巧合的當上皇帝,成了大清朝入關的第一個皇帝。他共育有八皇子,而長子、四子、六子夭折。到順治去世前,只剩下五位皇子,其中福全年齡最長,玄燁次之。
  • 順治廟號世祖,康熙廟號聖祖,為何皇太極的廟號是太宗?
    歷代王朝中清朝前幾位皇帝廟號有點特殊:努爾哈赤廟號太祖、皇太極廟號太宗、順治廟號世祖、康熙廟號聖祖,有沒發現皇太極有點尷尬:父親、兒子和孫子廟號都是祖號,為何自己卻是太宗?這個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來分析一下。先說說康熙廟號為何是祖號的聖祖?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與康熙雖然都在位長達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卻沒有像康熙晚年那樣出現諸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激烈爭鬥,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康熙一生生育了35個兒子,拋去夭折的11個兒子,康熙臨終時還有24個兒子,而乾隆總共生了17個兒子,夭折了7個兒子,最終長大成人的只有10個兒子。乾隆繼位之初曾經兩次秘密立儲,乾隆受儒家的嫡子思想,所以曾先後冊立原配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兩個兒子皇次子永璉和皇七子永琮為皇儲,但是很不幸這兩個孩子都年幼夭折了。
  • 乾隆為何要否定自己曾祖父順治,給親緣關係較遠的多爾袞平反
    多爾袞去世才兩個月,順治皇帝就給他定了十四大罪狀,追奪他的一切封典,把他開除出宗籍,同時還對他殘忍地進行掘墓鞭屍。如此一來,多爾袞便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不過,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乾隆帝發布詔令,為多爾袞翻案。
  • 康熙九龍奪嫡到底有何好搶的,無憂無慮王爺他不香麼?!
    可是這太子一被廢,馬上讓兄弟間有了隔閡猜忌,猛然回過神來,原來這東宮太子之位,也未必是螺絲加電焊,焊死在他胤礽屁股上的啊!再說,這太子要是堅挺志堅被矯枉的還且罷了,關鍵這丫的是個名符其實的糊塗蛋啊!這相比之下,眾皇子心裡就要想了,連這樣的德性都可以做儲君,那我又未嘗不可?
  • 深究康熙兒子們為爭皇位的「九龍奪嫡」事件原因
    看影視劇中,清宮戲中演繹非常的多的就有一件事「九龍奪嫡」,為什麼康熙的兒子們為皇位掙得那麼慘烈呢。當不成皇帝,當個富貴閒散王爺不是挺好的嗎。今天,歷史滄瀾就來和大家一起研究研究這個「九龍奪嫡」。名分早早定下來,其他不是嫡長子的人心中沒那麼大期望,也會安心做個臣子,甚至還會出現忠心耿耿的守護江山和正統的臣子。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周公。還有漢、唐、宋、明。大部分時候是遵循立嫡立長原則的,這樣新皇帝和他的兄弟間矛盾也會少很多,至少不會不死不休。大清的皇位繼承卻不是按這個立嫡立長的原則來的,絕大多時候,是按「立賢」來。
  • 順治的兒子福全和康熙,為何選擇年紀小的康熙?原因有兩點
    但一直以來大家或許都有一個疑問,當年順治帝在傳皇位的時候,為什麼沒選擇稍微大一點的兒子,反而選擇了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呢? 順治帝雖然去世了時候比較年輕,但是在他去世之前已經有八個孩子了,在這八個孩子當中長子和四子都早早的去世了。
  • 雍正有10個兒子,為什麼乾隆能夠成為繼承人?
    雍正一共有10個兒子,有四個都沒排齒序,弘盼雖然也是夭折,好歹名字還有個弘字,而福宜、福惠、福沛這三人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是還沒來得及長到起名字的年齡,就夭折了,這是說,從名字上來講,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六人。立乾隆為太子的時候是雍正元年,也就是1723年,這之後出生的皇子自動被淘汰,這其中就有皇六子弘瞻。
  •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再次大規模冊封后宮,時為德嬪的烏雅氏和榮嬪馬佳氏一起獲封妃位,但在「四妃」中的排名,德妃位列第三、榮妃位列第四。榮妃的地位,已經明顯下降。和榮妃馬佳氏一樣,自康熙十七年到康熙二十七年的10年中,烏雅氏也接連為康熙皇帝生育6位皇嗣:三位皇子、三位公主。
  • 非長子直嫡系,乾隆為什麼會讓具有半個漢人血統的嘉慶繼承皇位呢
    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第十五子,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具有一半漢族血統,嘉慶皇帝比起他的父輩乾隆帝實在是缺乏「存在感」,因而我們經常能聽到「嘉慶的皇位是撿來的,是乾隆矮子裡面選將軍不得已才立的,其實乾隆另有自己的打算。乾隆十一年,子永琮,二歲即殤,乾隆在諭旨中表達了對嫡幼子的愛重,然可能考慮到年幼立儲於皇子養成有礙,並未正式將其立儲,因而皇七子夭折後只命皇七子喪儀「應視皇子從優」,並無追封。
  •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說:我可以死了
    清朝做為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統治時間長達276年,歷經十二帝,其中最有作為者當屬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康熙帝,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執政時間長達61年,期間削平三藩、統一臺灣、驅逐沙俄、西徵漠北、維護了國土完整和統一,被後世史學家尊稱為「千古一帝」!
  • 「九子奪嫡」弄的皇子下場很慘,為什麼他們不無憂無慮當個王爺?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是生育能力最強的皇帝,他共育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這樣的成績放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箇中翹楚。不幸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讓其晚年頗為不幸,最後的繼承人,在後世也是飽受爭議。那麼這麼多皇子,就不能安心做個富貴閒人嗎?
  • 康熙探望51歲親哥哥,康熙前腳剛走,兄長便說:我可以死了
    在這些兒子中,順治皇帝最喜歡的,其實是夭折的皇四子榮親王。榮親王是董鄂妃所生,順治愛屋及烏,所以對他十分寵溺。當榮親王降生當天,順治便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給這個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將他立為太子的意思。
  • 康熙福全之間什麼關係?
    關於這個人的說法很多,但是看看這個名字愛新覺羅福全,就知道又是一個皇家的兒子啊。而且此人的身份還很高,是康熙的二哥。按照那會兒的立嫡的說法,他應該是皇帝的,但是最後卻是康熙。按照這個節奏,他應該會造反啊,但是並沒有,在歷史上他還是康熙的大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