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佩珍說世界」,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順治的八個兒子的情況。當順治在1661年2月5日駕崩之前,確實曾經有過八個兒子。但是,在這八個兒子之中,長子牛鈕、四子榮親王早夭,特別是四子榮親王,是順治最為寵愛的董鄂妃所生,被他稱為「第一子」,絕對是會被立位繼承人的,結果出生後連名字都沒有取,就去世了,追封為榮親王。
剩下的兒子們,從第六子到第八子,年紀太小,都是1-2歲。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變數實在太大。那麼合適的繼承人,實際上就是皇二子愛新覺羅·福全、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和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這三人。
從年紀來看,最大的福全八歲,玄燁七歲,常寧才四歲。他們的年紀都很小,因此也沒有什麼「國賴長君」的提法了。
對於漢族人來說,是「嫡長子繼承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清朝看來,母系身份高貴,固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優勢,但這三人之中,母親都非皇后,皆為庶出,因此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對於剛剛入關的滿人,長子繼承制也不管用。縱觀整個清朝,都沒有將是否為長子作為皇位繼承人的標準。甚至可以說,長子不長子,在滿清皇族中不是考慮的問題。
那麼,接下來考慮的問題就是順治皇帝的個人意願了。福全是寧愨妃董鄂氏所生,很可惜,這個董鄂氏並不是順治皇帝愛得死去活來的董鄂妃,順治對他沒有多大感情。有一次問他的志向,福全也脫口而出:「願為賢王」。這可能也為他的一生埋下伏筆。這個問題在同時問玄燁時,玄燁回答願意效仿父皇,這讓順治相對看重玄燁。
不過,因為順治全部心思都花在董鄂妃上,玄燁的生母佟佳氏、常寧的生母庶妃陳氏,都不受寵愛,對於三個皇子,順治都沒有特殊的感情,可以說,立誰不立誰,沒有太多的不同。
那麼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呢?根據《湯若望傳》的記載,因為當時清廷皇宮之中,流行天花,這是一種可怕的流行病。據說順治皇帝本人就是因此而死,但這種疾病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凡是得過而未死的人,終身便不會再得,這也是後世接種疫苗的原理。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帝位的穩固,不至於接二連三更換皇帝,順治決定選擇玄燁作為自己的繼承人。這也就是後世被人稱為清聖祖的康熙皇帝。他不僅有能力有魄力,開啟了康乾盛世的帷幕,更因為年富力強,壽命長久而穩定了清初的局面,也沒有辜負順治皇帝的一片苦心。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