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數學爛原因在學校:難逃灌輸式教學

2020-12-15 中國教育裝備網

  核心提示:就通識教育領域而言,和中國的數學教育相比較,美國的數學教育是否真的正在面臨危機呢?事實上,美國人可能提出了很多先進的理念,也發明了世界上最棒的數學教學法,並影響了世界上的眾多國家,而自己卻完全沒有辦法用好它。近些年來,美國也一直在尋求數學教育的出路,然而卻未見明顯的成效。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本身?

  美國學生在《共同核心數學課程標準》測試中的表現令人擔憂,而普通民眾的心算口算能力也普遍較差,實際運用能力也讓人大跌眼鏡,天普大學數學系教授JohnAllen Paulos曾說:「我們的國民染上了一種病-數學盲。」

  現如今老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數學的意義引起了很大的爭議——認為有必要改變數學教育方式,那麼如何才能正確而有效地學習數學體系呢?

  美國人到底如何數學盲了?

  一道簡單的應用題:「一個小女孩賣檸檬汁,周六賣了15杯,周日賣的數量是周六的2倍,問:兩天一共賣了多少杯?」

  測試結果顯示美國四分之三的四年級學生無法列出「15+(15X2)」這樣的等式。

  2012年一項針對20個國家的研究發現,美國人的算術能力排在倒數,他們會做基本的算術,但碰到兩步或兩步以上的運算就不會了。

  就全國數學單科表現最好的麻薩諸塞州來說,其數學課進度也落後於上海同年級學生兩年以上。

  數學盲的原因居然是學校?

  70年代和80年代,認知科學家對一個失學人群,即沒有或幾乎沒有受過正式教育的人群進行了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一旦處於學校環境中,這些人群就被一些問題難住了,而這些問題卻是他們在實際應用中已經掌握的。

  為貼補家用,很多小孩沿街販賣烤花生和椰子。研究發現,這些孩子經常在腦子裡默算複雜的帳單,思考找零等問題,他們能準確算出4個單價為35的椰子的總價。但是,當認知科學家讓他們用筆和紙作答時,這些孩子就卡殼了,得出的卻是一個錯誤的答案,因為他們用錯了學校教的乘法。

  認知科學研究表明,美國人患上數盲症的原因竟然是學校。

  美國人到底怎麼學數學的?

  美國的人文社科類教育,有很多可取之處,如「小組合作」、「個人陳述」、「發散式思考」、「審辯式思維」等,這些都相當注重學生的參與程度,然而傳統數學教育卻與這些並不沾邊。

  原來美國老師並沒有逃出「教師主導式課堂」和「灌輸式」授課方式。

  如ElizabethGreen女士所說,學生們不學習數學思維,而教師教學只關注步驟,而不是每一個步驟的意義,這大概就是「傳統數學教育」的錯誤定義。

  傳統數學模式:「我、我們、你」

  大多數美國數學課程採用同樣的模式,一系列程式化的步驟根深蒂固,有位研究者乾脆稱之為「訓練腳本」。一些教師把這種模式叫做「我、我們、你」模式。

  檢查完作業,教師們先宣布當日要講的內容,展示一套新的解題流程:「今天,我來教你們怎麼做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我)。

  然後老師就帶領全班嘗試解答例題:「我們來試試寫242÷16的解題步驟」(我們)。

  最後,讓學生們自己去解決類似的題目,通常就是要他們安靜地做一套練習題:「專心做自己的題!」(你們)。

  「我、我們、你」模式只關心解題流程,與真實世界的數字完全不搭邊。

  用一位數學教育者的話說,學生們學的不是數學,而是解題。這種解題策略雖然能讓學生們在上課期間把練習題做得很好,但一個星期之後,他們就會忘光,更不要說去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新模式探索

  課堂新模式:「你,你們,我們」

  早在1980年,時任麻薩諸塞小學數學教師的MagdaleneLampert在自己的課堂裡拋棄了「我、我們、你」模式,採納了一種可稱為「你、你們、我們」的模式。

  每節課,她並不是從介紹當日要學的主要內容開始,而是布置一個「每日一問」。設計這個問題,讓學生們努力去解決它——首先是學生自己想(「你」),然後是小組討論(「你們」),最後是全班一起來(「我們」)。

  由此形成一套程序,用「理解」取代「解題」,調動學生討論數學,引導學生交流彼此的錯解,大多數美國學生是直到考試都還對此一聲不吭的。所以這一過程讓學生們有機會自己認識到自己的答案為什麼是錯的。

  Lampert講述了五年級學生如何學習分數的故事。某天,有學生提出了一個「猜想」,他認為5/6和5/12是相等的。

  這是孩子們很常見的一個誤解。課後,這個學生就聽他的同伴詳細說明為什麼這兩個數不可能相等,儘管它們分子相同。

  幾天之後,Lampert針對這個內容出了個小測驗:證明3/12=1/4。學生們能夠很有信心地說明理由:「12份中的三份,相當於四份中的一份。」

  多年以來,通過研究Lampert的課堂,觀察者發現學生們學到的數學多到超乎尋常。他們不會忘記運算法則,不但記住了,而且還能理解。有個男生剛進五年級時說數學是他最差的科目,但五年級結束時他卻學會了解決乘法、除法、分數問題,更別說簡單的多元方程組了。

  看到Lampert的成績,人們自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有了不起的教師,即使美國人也可能變成數學民族。

  美國現行數學模式:新課標

  為了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和國際競爭力,為學生上大學和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美國研製了首部各州統一的數學課程標準,即《共同核心數學課程標準》,規定了美國K-12年級學生需要掌握的數學知識與技能。

  《標準》闡述了幼兒園、1~8年級、高中三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旨在實現如下特徵:發展學生數學的實踐能力、強調理解數學、技術對數學產生巨大影響、明確了美國中小學生數學素養內涵。標準的研製工作與國際基準存在差距,幾何內容的設計尚需教學實踐的檢驗。

  不是讓孩子記住公式,然後反覆做題。而是鼓勵孩子們熱烈討論,從而能慢慢自行找出數學的解題過程、性質和證明。

  比如,學生推導出了矩形的面積公式,那麼接下來,他們就可以運用已經學到的知識去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以這種新方法教學,數學這門課似乎就變了,它不再無聊枯燥,而是充滿了刺激和挑戰,甚至變得有趣。

  如果精心教授,新功課能讓數學變得更為具體。學生們不僅僅會背誦運算口訣,還能理解算術的原理,並能將其應用於實際生活。

  無法改變現狀的原因

  事實上,教師們會被要求「將創新理念付諸實踐」,但在「如何去做」這方面為他們提供的指導卻很少,大部分教師都毫無準備,往往是三天的短暫培訓就倉促上崗。於是麻煩就會出現,在毫無準備的教師手中,改革變成了胡鬧,學生得到的困惑費解多於助益。孩子們被搞得一頭霧水,家長們則怒氣衝衝。

  綜上所述:教改方法更像是政府給老師們下達的命令,而教師們缺少指導,並沒有真正融入現有的教學過程,因此,始終處於固有模式中。

  學習數學的意義

  數學概念的理解到底有什麼意義?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學數學教育的副教授高橋先生說: 「可以幫助孩子從數學的層面看這個世界"。他認為,"數學是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除非我們在這雜亂無章的一堆東西中真正找到具體的東西,否則我們永遠都想不明白我們在做什麼。」

  這聽起來很像Green女士的一個主要思想:「數學不是用來死記它的一系列規則的,而是作為一種方式來看這個世界,這點才是有意義的。"

相關焦點

  • 孫光友:怎樣看待灌輸式教學依然統治課堂?
    顯然,灌輸式教學符合教育傳授知識的要求。從傳授知識的角度來說,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依然實用。灌輸式教學的特點就是簡單、快捷、高效,教師熟練,學生習慣,課堂容量大。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無論改革的花樣怎樣翻新,似乎還是灌輸式教學更接地氣,更受老師歡迎。
  • 填鴨式灌輸教學VS探索式遊戲教學,奇邁思用圖形教學法切入小學數學...
    36氪最近接觸了一款叫奇邁思(Kimath)的數學思維訓練系統,該產品將圖片教學與遊戲相結合,參照歐美地區的教育思想與經驗,旨在培養國內0-6年級學生的探索性數學思維。國內目前針對K12的在線教育產品層出不窮,以英語為主,覆蓋全科目教學。
  • 為什麼不少教育學家推崇發現式教學?
    如果未來想在「人的意識究竟是什麼」「人腦和人工智慧的對比」這種基礎理論上有所成就,本科選數學專業、同時輔修一個前面說的專業應該是個好辦法。如果數學和動手的能力都一般但是想法多,報心理學系也是個辦法。問2:發現式教學的效果不好,為什麼不少教育學家還推崇備至?(點擊回看《為什麼「發現式學習」的效果差?》)
  • 【掃盲概念貼】美國沉浸式中文教學
    中文被美國政府視為五種「稀缺」的外語之一,能說流利的中英雙語的人,將有可能在國際市場上佔有優勢。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越來越多的美國家長認識到學習中文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希望漢語教育從娃娃抓起,一些美國學區開始設立並擴大漢語教學項目,沉浸式教學項目應運而生。所謂沉浸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全天候使用目的語進行教學的全封閉語言教學項目。
  • 淺談初中數學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石門縣楚江鎮永興中學   丁良文    縱觀當前初中數學課堂,往往是填鴨式教學,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則是灌輸對象,多以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因此,改革教學模式迫在眉睫,在反覆的教學摸索和實踐中,探究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 灌輸不如引導,睿智的家長,都懂得將灌輸式教育變為體驗式教育
    美國幾個專業學會共同評出的影響人類20世紀生活的20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由中國人發明;中國學子每年在美國拿博士學位的有2000人之多,為非美裔學生之冠,但美國專家評論說,雖然中國學子成績突出,想像力卻非常缺乏。——據《重慶晚報》這與我國許多家長與學校喜歡用的"灌輸式教育"分不開關係。
  • 「灌輸式教育」是教育的弊病,家長嘗試「體驗式教育」讓娃更優秀
    本來就不喜歡數學的小雨,進入初中之後就更加厭惡數學了,每次考試其他成績都還不錯,只有數學成績在及格線上下起伏。由於小雨的數學成績實在慘不忍睹,被老師叫了家長,小雨媽去了學校之後,也向老師說明了小雨從小數學就不好。
  • 從「灌輸式」到「體驗式」 裸眼AR開創兒童教育新方法
    這也就涉及到兩種教育理念的對比「體驗式教育」和「灌輸式教育」,到底哪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教育意義更加深刻?心理學家:體驗式教育更能讓孩子接受,拒絕「灌輸式教育」。什麼是灌輸式教育與體驗式教育?灌輸式教育:指的是將教育理念一股腦的灌輸給孩子,並不會過多的考慮孩子在接受能力以及理解程度等方面的自主性。教育的方式是灌輸式傳達,不需要孩子去進行思考探索來獲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被動的。
  • 美國「發展式數學」的教學適合咱們的孩子麼?數學要怎麼學
    許多70、80後的家長們非常看好美國教育,若是在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兩者之間做選擇,他們會毫無疑問地希望孩子接受美式教育,畢竟「中國填鴨式」教育害慘了不少人。於是不少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會選擇讓孩子出國學習,希望孩子有個好未來。
  • 填鴨式灌輸教學VS探索式遊戲教學,「奇邁思」用圖形教學法切入小學...
    36氪最近接觸了一款叫奇邁思(Kimath)的數學思維訓練系統,該產品將圖片教學與遊戲相結合,參照歐美地區的教育思想與經驗,旨在培養國內0-6年級學生的探索性數學思維。 國內目前針對K12的在線教育產品層出不窮,以英語為主,覆蓋全科目教學。而三大主科之一的數學卻少有專門的針對性教學產品,多表現為」狸米數學「」一起作業吧「等專注課後作業或練習的工具型產品。
  • 美國中文沉浸式教學簡介
    那到底在美國教中文和在中國教中文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且聽我慢慢道來~一、沉浸式教學和普通中文課有什麼區別?沉浸式教學和純粹的教外語不一樣。中文課就只是學語言和文化,但是沉浸式教學是要用目標語去學所有的科目。
  • 美國漢語沉浸式教學的來龍去脈
    1965年,加拿大魁北克省的St.Lmabert地區率先開始實行法語沉浸式教學實驗,實驗從幼兒園一直進行到高中,效果驚人,引起巨大轟動。接著,第二語言沉浸式教學法以驚人的速度在加拿大全國推廣。此後,該教學法又被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許多國家廣泛借鑑。1971年,第一所沉浸式學校在美國加州誕生。
  • 大學校長論壇:"填鴨式灌輸"會埋沒人才
    東方網7月16日消息:出席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指出,當下中國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注重學歷的功利主義,會扼殺年輕人的潛能,埋沒一些有可能出現的創新型人才。   他說,中國大學的教學基礎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育,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連貫性。
  • 灌輸式英語教學法沒有未來
    原標題:灌輸式英語教學法沒有未來  ■陳春勇   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學在新課標引領下有所改進,如開始注重語言的綜合運用,關注多媒體的應用等。但總體上看,尚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英語教法缺乏趣味性,側重灌輸語言知識,脫離學生現實生活,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對其綜合素養的提升。
  • 方帆——「探究式」教學法在美國課堂實踐的真相
    方帆著《我在美國教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為什麼美國的公立教育界會把一個普通的心理學認知的理論變成一個垃圾教學法理論?原因是:第一:美國的公立學校除了若干重點學校以外,很多學校,尤其是大城市內城的學校,都是不能教書的戰場。
  • 小學數學主題式教學的內容組織
    數學主題式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的素材是不同的,其中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的素材和主題都是教學內容的載體,而教學內容是根據教學目標確定的學生在教學中獲得的知識經驗等。在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中,教學內容的組織也是以主題為核心進行的,在內容組織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兩項原則。
  • 析有數學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召開核心素養教學研討會
    面對考試方向的重大變革,老師必須改變教學方式,基於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數學教學,思考如何打破常規;學生必須改變學習方式,具有較強的提問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能發現並提出有創造性、探究性的問題;考核評定必須改變傳統方式,基於核心素養對老師教學水平、學生學習水平進行全方位的、過程性的評價。需要注意的是,單向灌輸式教學的時代即將終結,未來單純講授型教師職位將大幅縮減。
  • 書呆子,灌輸式教育結出的「果」
    昨天,頭條有位好友邀請我回答一個問題,題目是:從小接受灌輸式教育,不會獨立思考,長大後怎麼擁有批判性思維?我給出的答案是:灌輸式教育危害極大,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否則,孩子將來就會成為機器人一般的「書呆子」!
  • 美國華裔教師自創教材 助推「沉浸式」中文教學
    中新網8月13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隨著中國崛起,美國中文熱悄然升溫,形形色色的中文班在各類學校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能用中文開課、教授中文之外課程的學校卻不多。南加州的帕沙迪納費爾德小學在這方面樹立了一個榜樣,該校用中文教授中文之外的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並將這種形式的授課班級稱為「沉浸式教學」中文班。開辦這種中文班在全美是開了先河的,更沒有現成的教材可用。
  • 美國沉浸式漢語教學,你了解嗎?(原創)
    第一部分  沉浸式教學簡介第一部分:沉浸式教學簡介        美國的中文沉浸式教學項目大概分為兩類,一種是全沉浸式,這種沉浸式要求學生全天用漢語學習其他科目,不學習英文科目;另外一種是半沉浸式,即學生接受半天中文教學,半天英文教學。       我今天主要介紹的是以美國猶他州dual immersion 項目為代表的半天沉浸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