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字甲骨文、篆書、楷書的三種寫法,都指向了同一位「神」

2020-12-11 陳墨留香

詩人毛澤東在其詞作《沁園春·長沙》中有一句這樣寫: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遼闊壯麗的山河由誰來主宰呢?風流人物似乎可以各領風騷數百年,一代君主可以統治一方數十年,一代皇朝可以統治一方數百年。然而,這些統治都是有限的統治,對於地球,他們是無法「主沉浮」的,更不用說對於浩瀚的宇宙了。他們對於日出日落,四季交替,只能順其自然,毫無存在感可言。

那麼,有誰可以對宇宙「主沉浮」嗎?沒有人可以,只有神可以。那麼神是誰?神是只有一位還是有很多神?《聖經》告訴我們只有一位神,他就是耶和華神。《申命記》4章39節記載:「所以今日你要知道,也要記在心上,天上地下惟有耶和華他是神,除他以外,再無別神。」《使徒行傳》4章12節記載:「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耶穌

我不明白為什麼說到唯一就有那麼多人反對。這世間事事時時處處物物人人都是「唯一」,也只有「唯一」。沒有完全相同的兩件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天,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地方,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雙胞胎也不同)。1+1隻能等於2,不是也可以等於4或者7。耶和華神就是唯一的神,再也沒有別的神。

證明耶和華神是唯一的神,有很多的證據,光是漢字的證據就有很多。到目前為止,至少有100多個漢字印證了《聖經》故事。這裡只用漢字的「主」字來證明耶和華神就是「主」,是天地的主。「主」的意思是權力或財物的擁有者,是對神的另一種稱呼,神就是「天地之主」。接下來我將用「主」字的甲骨文、篆書和楷書來證明「主」就是耶和華神。

《聖經》

為什麼「主」的三種寫法都能反映主就是耶和華神?而不是僅僅是甲骨文能反映?這就是神的奇妙之處。歷史的進程都掌握在神的手中,神若不允許,沒有任何事情會發生。漢字由繁到簡的演變進程也不例外,都在神的掌握之中。如果神連這點能力都沒有,他怎麼好意思當神?我們也不必信他。我們先從「主」的甲骨文來解讀,先看下圖:

我們都知道甲骨文是象形文字,那麼從上圖我們能看出像什麼嗎?人的想像力很豐富,不同的人看到這個圖案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你認為它像什麼,都別忘了要能夠跟「主」的意思連得上,不然就是瞎想。有了這個限制,這個圖案你就很難想像它像什麼了。因為就算你的想像力再豐富,你也無法想像出一個事實,而事實有助於我們發揮想像。

耶穌釘十字架,頭上有一個牌子

甲骨文的「主」字其實是描繪了耶穌釘十字架的場景。從上圖主的甲骨文我們可以看出,主的下部是「木」,木由「十、人」組成,就是一個人釘在十字架上。主的上部是「U」和「、」。「U」指的是一個牌子,「、」指的是牌子上的文字。《馬太福音》27章35-37節記載:他們既將他釘在十字架上,就拈鬮分他的衣服,又坐在那裡看守他。在他頭以上安一個牌子,寫著他的罪狀,說:「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我們再來看主的篆書,請看下圖:

篆書的「主」

《說文解字》把「主」字解釋為「燈中之火」,說燈火雖微小卻可以照亮一室,引申假借為臣主、賓主之主。說文的解釋說對了一部分,從上圖我們的確可以看出篆書的主像是一盞燈,最上面的點如同燈的小火苗。然而其引申義卻不是臣主、賓主之主,而是「天地之主」,就是神。在《聖經》中,耶和華神把他自己比喻成火。《申命記》4章24節記載:「因為耶和華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耶和華神也把他自己比喻成光。《約翰一書》1章5節記載:「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我們再來看主的楷書,請看下圖:

俗話說「差之毫厘,謬以千裡」,這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對的。比如大和太,己和已,未和末等等。但也有例外,比如王和主,雖然差了一點,但是他們的意思竟然完全一樣!要解讀楷書的主字,我們得從王字說起。王字是指向了「萬王之王」的耶和華神。耶和華神是「三位一體」的神,意思是他有三個位格,分別是聖父、聖子、聖靈,卻是連成一體的,是一位神。

王字有三種解讀方法。第一種,王的三個橫分別代表聖父、聖子、聖靈,中間的一豎代表「一體」,意思就是三位是連成一體的。第二種,王的最上面一橫代表神,最底下一橫代表人,中間是一個十字架。意思就是十字架是連接人和神之間的唯一通道,耶穌是唯一的拯救。第三種,王的最上面一橫代表耶穌,最底下一橫也是代表耶穌,中間的十字架還是代表耶穌。意思就是耶穌是完全的神,他道成肉身來到世間,也是完全的人。十字架就是代表耶穌,指向了他的代贖,也是他道成肉身來到世間的目的。

耶穌釘十字架,頭上有一個牌子

王字指向了耶和華神,主字比王字多一點,意思就是「王的頭上有一點」,這個點就是耶穌釘十字架時頭上的「牌子」,上面寫著他的罪狀,「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傳說倉頡造字導致「天雨粟,鬼夜哭」,是因為漢字洩露了天機。漢字的確洩露了天機,王字指向了耶和華神,主的甲骨文、篆書、楷書也都指向了耶和華神。只不過漢字洩露天機是神所喜悅的(其實也是神的靈感動倉頡造字),因為神降下粟米表示祝賀。而魔鬼則不高興,因為「鬼夜哭」。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 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怎麼前稱文、後稱書?
    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這些變化。漢字字體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趨簡。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的越來越豐富,要寫的東西大多了,原來的字,筆畫繁多字難寫又費時間,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於是就開始改變現狀,說實在的也想偷下懶,字體就開始始簡化易寫,寫字也省事方便多啦。字體演變的過程:甲骨文,就是刻寫在烏龜甲殼和獸骨上面的漢字。
  • 【篆古今】篆書特殊字 寫法舉要
    東漢許慎所撰《說文解字》,以小篆為字頭,按文字的形體及偏旁結構,分列540部,首創部首排列法。元代應在所編的《篆法點畫辯訣》中選擇了一批楷書基本形體、偏旁跟小篆形體絕不相類而易於混淆的文字,加以比較、分類、綜合和辨析,闡述楷篆之間的差別,指出其小篆的正確寫法,編成歌訣,朗朗上口,易於記誦,廣為流傳。
  • 秋天到了,「秋」字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怎麼寫才好看?
    導語:秋天到了,「秋」字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怎麼寫才好看?秋天是個美好的季節,也是收穫的季節。今年的立秋時間是公曆八月七日。立秋後,人們將告別炎熱而迎來涼意。關於「秋」字的寫法,無論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都有多種寫法。漢字是我們的老祖先創造的,在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中,無不凝結著我國先民的智慧和結晶。中國的漢字之美,表現能力之豐富,是世界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做到的。
  • 篆書的基本部首的寫法
    我們學習篆書,首先要練習部首的寫法。部首是漢字的"字根"。"字根"是構成漢字的最基本單位,象形字都是字根。絕大多數的字根都充任了部首。屬於同一部首的字,它們的意思來自同一根源。漢字是表意文子,字形和字義有著關聯。
  • 同一個「福 」字 多種寫法
    同一個「 」字 多種寫法  本報聯合省書法家協會推出的新年大禮包日程過半,讀者們絡繹不絕的簡訊當中最受歡迎的是「福」字,接近三成的簡訊祝福都選擇了這個逢年過節大家都喜歡貼在家裡的字。  為什麼大家過年都喜歡「福」?「書法迎新,過年的時候寫對聯在我們國家的歷史已經很悠久了。」
  • 篆書愛好者福利來啦,教你篆書的基本部首寫法
    我們學習篆書,首先要練習部首的寫法,部首是漢字的「字根」。「字根」是構成漢字的最基本單位,象形字都是字根。絕大多數的字根都充任了部首,屬於同一部首的字,它們的意思來自同一根源。漢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義有著關聯,我們先民造字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就是從認識自己開始,我們人的身體,五官和各種器官,先民們都賦之以準確、形象而生動的字形和字義,這些都成了象形字,大部分也都成了部首。
  • 王東嶽解讀「朋友」二字值得商榷;倉頡所造指向神與人的偉大友情
    好吧,如果100多個漢字都算巧合的話,我也是無話可說了。我曾聽到有人說,有人可以用《易經》解讀所有的漢字。我相信這可能是真的,我也相信一些漢字可以用儒、道、釋等思想來解讀,也可以解得通,但是這些解讀絕不可能指向一個特定的真實事件,王老師的解讀也是如此。而我所解讀的漢字都是指向《聖經》所記錄的事實,事實勝於雄辯!《聖經》包含了大量的歷史和家譜,是有據可循的,有《聖經》考古學。
  • 隸書、篆書、楷書、行書哪種書體在文字的轉變中作用最大?
    從篆書到隸書經歷了漢字要想學好書法,篆隸都是必學的,不管主攻的書體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學好了篆書,就是打通了五種書體的任督二脈。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有包括甲骨文和金文,書法講究源流,這個源就是篆書和隸書,後來的三種字體和無數種的書體都來自於這個源,都是由這個源發散出去的流。也就是說篆隸是書法之祖,後來的書體都有這兩種書體演變而來,要想正本清源,就要學習篆隸,尤其是篆書。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屬於殷商時期的佔卜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因甲骨文多為鍥刻文字,故筆法瘦勁挺拔,線條似鋼筋鐵線一般。大篆包括籀文、金文和石鼓文,以西周青銅器銘文為代表。金文盛行於東周,其用筆與甲骨文風格不同,它以粗壯雄渾、樸茂厚重見長,結體上講究參差變化,造型呈現出絢爛多姿的風貌。
  • 書法與說文解字:一文看懂「龍」字的演變過程!
    甲骨文,象龍形。本義: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饒炯注:「龍之為物,變化無端,說解因著其靈異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靈。」龍,也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 國人都需要了解,短短三分鐘認識篆隸草行楷
    甲骨文3600多年前的商朝,統治者迷信鬼神,用龜甲獸骨佔卜並在其上刻記卜辭等,這個文字就叫甲骨文。目前出土甲骨文單字4500個,初步識別2000餘字,公認的有1000多字。篆書石鼓文篆書是大篆和小篆的統稱。
  • 簡析小篆基本筆畫寫法
    篆書可分為:甲骨文、大篆、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全國統一使用的一種規範化的書體。小篆筆畫圓轉流暢、字形修長勻整,十分美觀,富於裝飾性。其中代表作品有《泰山石刻》、《繹山刻石》、《琅琊臺刻石》等。小篆名家輩出如唐代李陽冰,五代徐鍇,清代鄧石如。
  • 甲骨文最早用於佔卜,王羲之更善寫楷書,宋體並非秦檜發明
    世界上的其他文明,都因種種原因文明或者文字都中斷過,但是唯有中國文明及漢字是唯一傳承有序的。根絕傳說據黃帝史官倉頡造字以來,漢字的發展已經經歷了近5000年的發展,在歷朝歷代中漢字的發展也經歷了多種演變,這是我國文化繁榮昌盛的表現,也是文字發展的必然結果,那麼現在的我們對漢字的了解到底怎麼樣呢?下面小編就根據各個朝代來談一下漢字的發展。
  • 「醉美漢字」「示」字的幾種甲骨文字形及本義
    "示"字在現代漢語中比較常用,以"示"為偏旁的漢字也較多,但"示"字的本義又是啥呢?一、"示"字甲骨文字形的簡單梳理第一類:字形較複雜的一類字形。但多數學者比較認同"示"的本義是"神主"。我們來看看《辭海》對"神主"一詞的解釋。由此可知,"神主"是供古人祭祀用的牌位,用木或石製成,用慄木做的神主叫"慄主"。於此,我們可以理解為多數學者認為"示"的甲骨文字形是像神主即牌位之形的象形字。
  • 漢字漫談(八)指事字
    而「立」這個字的意思,大家直觀就能看出來。註:比如「兵」字,雖然甲骨文的寫法是「雙手拿著斧頭」,由3個象形字構成,但它仍然是個象形字,這個字最初指「兵器」(後來才引申出「士兵」)。    我們再看「突兀」的「兀」字——就是「人」字上面加了「一橫」,這「一橫」就是「指事符號」,指的「事」就是「禿頂」。唐代文豪杜牧在《阿房宮賦》的開頭寫道「六王畢,四海一。
  • 不論那種書體,只有2種筆法,3種形態,6種寫法!就這麼簡單?
    書法當中每一個筆畫的完成都是由三個步驟完成的,即起筆,行筆,收筆,它們在靜態書法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像篆書,楷書,隸書,每一個筆畫的起行收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可謂筆筆不苟。 我講解筆法,不拘泥於一家一體,主要針對毛筆的特性,講解它運用時所有的書寫可能性,與此同時,聯繫既有的筆畫形態進行分析、解讀,因此來說,雖然不拘泥於一家一法,但是都要有所涉及,研究筆法畢竟是對已有的作品進行解讀,是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 書法的起筆,不論哪種書體,概括起來說,只有兩種筆法,三種形態,六種寫法。
  • 帶你了解漢字文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漢字在近四千年的演變過程中,根據現在能見到的材料,它曾出現過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 八種各具特點的形體。這種刻在甲骨上的文字 就叫做「甲骨文字」,簡稱「甲骨文」。甲骨文有以下特點:1、由於當時的書寫工具是刀筆骨板,因此字體線條細瘦,筆畫多直少曲,不像後來的漢字那樣圓轉。例如「魚」字,甲骨文的寫法是:2、字的排列不太整齊,同一段文字,字形大小不一致,有些筆畫繁多的字可以佔幾個字的位置。
  • 「有趣」的甲骨文!
    在《千字文》中的很多文字,實際上在已發掘的甲骨文字中是不存在的,但是馬博士基於文字的演化和構成,自己解讀了一部分文字,並將其寫成了甲骨文。仔細的翻閱已經解讀的甲骨文,經歷了3600年的漫長歲月,竟然有一些文字,從甲骨文開始,歷經金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的演化,到現在的簡化漢字,竟然幾乎沒有變化!
  • 「德」字中間到底寫不寫橫?規範寫法加橫,寫書法的話隨便
    我們從當代印刷體、電腦體中一眼看出,「德」字的「心」上面有一橫,似乎沒什麼爭議的。但是,我們在字帖裡或觀賞書法作品的時候,所看到的「德」字卻基本都是沒有橫的。這是為什麼?
  • 李教文十二生肖甲骨文、篆書書法展在文殊坊舉行
    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5日電 (林豐)9月15日,「最美中國字·李教文中華十二生肖甲骨文、篆書書法展」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在成都文殊坊川味中國文創館舉行。有關單位領導、文化名人、書畫藝術家等近兩百人出席了啟動儀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