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到底是學術繁榮還是瞎子摸象?

2021-01-07 參見莊主

閱讀本文前,我們先思考兩個問題:

鄉村振興怎麼做?現在網上有非常多的專家觀點,其中很多觀點截然相反,那麼孰優孰劣?

鄉村振興怎麼做?現在國內出現很多網紅級案例,各有特色,那麼究竟哪個更有參考價值?

好了,現在進入正文:

鄉村振興的觀點大討論,到底是學術繁榮還是瞎子摸象?

歷史上,伴隨每次社會大變革,都有一次學術大討論發生。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爭鳴,比如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的啟蒙運動,比如民國時期的學術大家輩出……

這些學術繁榮的價值,就是經過大討論達到思想解放和統一,進而將新生產力下的生產關係衝突重新梳理,使社會進入一個新的和諧繁榮期。

當下的鄉村振興,事實上也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我們重塑生產關係的過程。因此,當下的學術大討論,也是十分積極的價值。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當下的學術繁榮,有別於以往所有的討論,它不像是一場學術活動,而更像是一場瞎子摸象的自說自話。

因為,以往所有的學術討論,都有一個客觀統一的基礎,我們討論的背景和「標的」是一致的。但鄉村振興的討論,我們卻面臨著鄉村發展狀況嚴重不均衡的局面。

比如,中西部還有北部很多地區,農村空心化問題突出,我們調研中發現很多農村,十戶裡面九戶無人居住,甚至一個鎮上只有兩三家開業的商店,其餘全部廢棄。

但到了東南部地區,很多鄉村富庶美麗得讓城裡人垂涎三尺,他們寧願住在鄉下,每天開車到城裡上班。

那麼在這種背景下,有些專家提出鄉村振興要「人進城、錢進村」,以此提高農村資源的利用效率;有的專家提出一定要打造有人居住的鄉村;有的專家提出要提升土地流轉率,有的專家提出要防止土地過度流轉……

這些觀點哪個對,哪個錯?根本無從辨別,或者說,都對,也都不對。某個觀點可能放到中西部是錯的,放到東部就是對的。即便是一個省,放到某些平原鄉村是對的,放到山區就是錯的。

大凡學術爭論一旦脫離了研究背景統一,其結果註定了失效的。但我們目前鄉村振興的大背景恰恰就是如此,就像十九大報告中描述那樣:當下的社會主要矛盾主要就是「不平衡不充分」。

那麼我們基於不平衡狀態的前提,進行的單一學術討論,無疑就是瞎子摸象。有人摸到了象腿,有人摸到了象尾,他們所研究的觀點,都言之鑿鑿,但也謬之千裡。

風口模式、能人模式下,所謂案例又有多少參考價值?

學術討論要基於經濟階段,案例學習更是要基於更多前提。

平心而論,現在國內出現了非常多的優秀案例。但是如果仔細去深入了解,發現這些案例絕大多數只能是孤例,根本無法去模仿,甚至能學習的地方也十分有限。

因為這些案例總結起來,壓根不是所謂媒體和專家總結的資源依託模式、資金主導模式等等,而更像是「風口模式」和「能人模式」。

比如莊主學院第五期在袁家村舉行,在和村幹部交流時,有學員問:你們的建設用地問題怎麼解決?你們美食街蓋這麼密,消防怎麼通過?

村幹部回答說:我們村以前有很多廢棄工廠,所以我們不牽涉到建設用地問題。消防問題,當初我們建時候,上面還沒有這個說法。

——提問者啞口無言。

和「風口模式」並列的是「能人模式」。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農村獨特的文化屬性,造就了在這個區域上,「能人」模式要比其他邏輯更有效率。

現在幾乎所有的鄉村旅遊案例,都有一個鮮明的人物符號。比如袁家村的郭佔武、中郝峪村的趙勝建等等。

事實證明,同樣的區位、同樣的資源、同樣的模式,哪怕加大十倍的資金量,離開了這些「能人」,這些鄉村模式統統不成立。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只能說明你不了解中國鄉村。

為什麼會出現「風口」、「能人」強於各種資源的局面?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雖然鄉村振興戰略被提到一個相當高度,但不得不承認,我們還有很多配套的土地政策、金融政策、建設政策等等支撐有待一步一步完善。沒有這些政策配套,很多創新性模式都要去摸著石頭過河,甚至冒險打擦邊球。

這也就註定了,我們的鄉村振興,很難有一個能夠去20%以上複製的模式。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那麼多模仿袁家村,模仿莫幹山的地方會死傷一片?為何很多大資本進軍鄉村會鎩羽而歸?

由此,我們再聯想到很多牛逼規劃公司給鄉村做的規劃。不管你的村是西北大漠、東北雪鄉,還是沿海漁村、中原腹地、西南邊陲,也不管你是十幾戶的小自然村,還是幾百戶的大村,動輒收費上百萬的方案幾乎在項目要素上是一模一樣的……

後果不寒而慄。

有學者說,學歷史是為了不去重複歷史。同樣,我們復盤鄉村發展史,也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典型案例出現,幾乎沒有是「第二個***」,而全是一個獨立的模式存在。

那麼,我們既想打造現象級案例,有極力想去「3D列印」般複製旁人,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存在。

所以,鄉村振興的道路,註定是創新的,是孤獨的,是第一性的。與其天天拿著相機天天研究別人,不如擦亮慧眼,發現與眾不同的自己。

作者:徐一刀(參見莊主·休閒莊園頂層設計研究院/首席架構師)

來源:參見莊主

相關焦點

  • 繁榮民間文化藝術 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淮陰師範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高校學生實地調研及學術研究能力,8月29日,淮陰師範學院「民間藝術融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學生實踐團隊前往淮安市淮陰區馬頭鎮碼頭社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樂山市市中區文化繁榮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在深入踐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近年來,樂山市市中區棉竹鎮依託深厚的人文底蘊,一直堅持文化引領、文化先行,以鄉村文化的繁榮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著力構建「一中心、兩微端、多支點」文化陣地。「一中心」即棉竹鎮綜合文化站。
  • 群賢畢至曜暖冬 鄉村振興正當時——第二屆鄉村振興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本網訊 12月15日,由中國農業大學主辦,人文與發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承辦的第二屆鄉村振興學術論壇在人發學院成功舉辦。300餘名聚焦鄉村振興領域的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共同為鄉村問題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方案展開深入學術討論。
  • 鄉村振興進行時|南城蛤地社區:客家傳統鑄魂 繁榮鄉村文化
    人居環境越來越好,文化活動絡繹不絕,居民不亦樂乎……近年來,南城街道蛤地社區除了從提升人居環境方面著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外,同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繁榮鄉村文化,同步提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
  • 今年「鄉村振興」首場學術交流會在崔崗藝術村舉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5日上午,「鄉村振興與傳統村落活化」學術交流會在廬陽區三十崗鄉崔崗藝術村召開。本次交流會由安徽建築大學主辦,旨在應對我國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探索鄉村振興與傳統村落活化的路徑。
  • 鄉村振興,未來五年這樣幹——寫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未來五年,鄉村振興到底怎麼幹?觀潮君和大家一起來學習。11篇37章,構成一篇大文章11篇,37章,每章再分3-4節,這個《規劃》來得很紮實,通讀全文,有幾個具體的感受:一是文字言簡意賅,基本都是乾貨。前面的規劃背景從意義、基礎、態勢基本交代了為什麼的問題;後面的篇章一直到第十一篇「規劃實施」前,都在說「是什麼」,這是戰略規劃的大頭,在這個部分,又可以細分為這麼幾個部分:一是從框架結構上,提出了總體要求和新格局,再把總體要求和新格局具體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繁榮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
  • 鄉村振興戰略體系與規劃詳解
    作為專業的旅遊規劃設計機構, 綠維文旅以城鄉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從產業規劃、區域綜合發展規劃等多個角度出發形成鄉村振興規劃的邏輯結構 ,構建了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為綱領的省市縣鄉的鄉村振興規劃體系和鄉村振興的五大規劃體系。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新農村繁榮富裕的美好未來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系統闡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指導原則,是我國今後一段時間指導「三農」工作的行動指南。《規劃》以中央一號文件為依據,明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和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時的目標任務,細化、實化鄉村振興的工作重點和政策舉措,具體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提供今後5年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政策框架。
  • 聚焦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湖北省社會學學術年會在華中農大舉行
    會議以「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為主題,圍繞如何推進落實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及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這一重要現實問題展開討論與交流。湖北省社會學學術年會現場。他講到,鄉村興則國家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我校社會學是在繼承中國著名社會學家楊開道先生學術遺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聚焦聚力「五大振興」 奮力推動鄉村振興
    」 奮力推動鄉村振興       本報訊 (記者 焦同帥)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鄄城縣著眼鄉村振興目標任務,聚焦聚力「五大振興」,奮力開啟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鄉村振興關鍵要靠人,鄄城縣下功夫抓好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大顯身手、建功立業。依託返鄉創業服務站、創業示範平臺等載體作用,進一步加大返鄉創業工作力度。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培養造就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   推動文化振興,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
  • 鄉村圓桌 丨 理解鄉村振興,學者不能想當然
    以涉農領域為例,農業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生產方式,是現代農業大生產還是小農農業小生產,未來農業走資本集約型道路還是家庭經營型道路?農村土地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權屬安排,承包權與經營權統一還是分離,未來農地自由流轉還是有限度流轉?農民應該如何實現社會流動,外出務工還是留守鄉村,未來農民入戶城鎮還是留居鄉村?農村應該如何治理,自然虛空還是現代振興,未來農村應該別具農業性和鄉村性還是委身於工業化和城鎮化?
  • 「五大振興」搭穩鄉村振興「四梁八柱」
    短短3天,約3萬人次遊客「擠」進這個廣東美麗鄉村特色村。誰曾想到,就在幾年前,大塘面村還是雜草叢生,村前環境髒亂差,村民大部分住的是上世紀60年代建的破舊泥磚瓦房。「十三五」以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在五邑田野遍地開花,一個個農村實現「大變身」、化身「綠富美」、走上「奔康路」。
  • 鄉村振興在商丘丨產業興旺指的到底是什麼?
    在第七屆清華同衡學術周「鄉村振興的知與行」為主題的分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發表題為「鄉村產業興旺與鄉村建設的關係」的主旨演講,其認為,鄉村的產業應該多元化,唯多元才能化解風險,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庭院經濟等多樣化產業,回歸農民在鄉村真正擅長做的事情並構建現代新消費營銷價值體系。
  • 劉玄奇 | 探索鄉村振興的大本大源——從青年鄉村振興峰會到國仁鄉村振興論壇
    現在可好了,我們要再倒退一步,先辯一辯,到底去還是不去?沒想到,辯得是那樣精彩。我印象最深的是正方隊長、北大學生張雨欣的一段總結:「當他們在鄉村與城市間搖擺的時候,我們要對他們說,這是更好的選擇,請來吧。還是對他們說,這不是更好的選擇,不要來了?我方為什麼仍然倡導他們來呢?因為題設的這幾個字『青年大學生』,青年大學生對於我們這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整個國家可見的未來。
  • 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丨構建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這樣著力
    大眾日報記者 毛鑫鑫 張忠德構建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何處著力專家學者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智慧和力量「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在青島舉辦,專家學者共商鄉村振興事業,共話齊魯樣板打造。「以城帶鄉,城市的要素要下鄉,城市的居民也要下鄉,繁榮鄉村市場。」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祖輝說,今後鄉村的價值實現,不再是傳統的農產品進城、勞動力進城,還需要鄉村的生態、文化的價值實現。山東要將生態優勢和人文優勢轉化為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優勢和「金山銀山」。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
  • 2021國考面試模擬題:鄉村振興與數字鄉村
    2021國考面試模擬題:鄉村振興與數字鄉村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考面試,國家公務員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提出:促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統籌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個方面,讓農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要引導更多資本、技術、人才向農業農村流動,加大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建設,提升「糧果畜菜」品牌效應,培育發展百萬元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加快構建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 吉首大學第三屆鄉村振興戰略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武陵山區發展論壇...
    紅網時刻湘西12月12日訊(記者 歐陽琴芳 通訊員 宋林鳳 攝影 蒲依琳)12月11日,吉首大學第三屆鄉村振興戰略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武陵山區發展論壇舉行。吉首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鍾海平出席會議。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等相關學院相關領導及獲獎代表參加會議。
  • 我國擬立法促進鄉村振興
    本次會議首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擬作出一系列規定,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法治保障。  草案分為十一章,依次為總則、產業發展、人才支撐、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組織建設、城鄉融合、扶持措施、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共七十六條。
  • 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原標題: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城鎮和鄉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城鎮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繁榮的支撐,鄉村的振興也離不開城鎮的有力輻射和帶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的要求,正意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