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學生學習其它自然科學以至社會科學的重要工具!

2020-12-16 寶梅教你健康養生

(2)將枯燥的數學題目改編成體現實際生活的應用題目

日常生活是應用問題的源泉之一,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通過建立中學數學模型加以解決,如果教師能善於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事情作背景編制應用題,必然會大大提高學生用數學的意識,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4]

(3)在教學中還要結合專題討論來研究數學建模方法

我們可以選擇適當的建模專題,如「代數法建模」、「圖解法建模」、「直(曲)線擬合法建模」,通過討論、分析和研究.熟悉並理解數學建模的一些重要思想,掌握建模的基本方法。甚至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自己選擇實際問題進行建模練習。

(4)注意與其它相關學科的聯繫

數學是學生學習其它自然科學以至社會科學的工具。其它學科與數學的聯繫是相當密切的。在教學中應注意與其它學科的呼應,這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其它學科的理解.也是培養學生建模意識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途徑。例如,在教了正弦函數後,可引導學生用模型函數寫出物理中振動圖象或交流圖象的數學表達式。又比如一些幾何學的情境可以嘗試用分析的或代數的方法來建模。這對於增強數學情境的建模意識是非常有益的。

總而言之,「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數學建模,是一種數學的思考方法,是運用數學的語言和方法,通過抽象、簡化建立能近似刻劃並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強有力的數學手段,它是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5]只有將數學建模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數學課堂才會煥發生機。

相關焦點

  • 數學是不是自然科學?
    6月6日《上海書評》刊登有小寶的文章《數學是點三八重管左輪》,文中說:「數學並不是一門『自然科學』。它是一種工具,就像語言也是一種工具……對人文、社科學人而言,語言是趁手的匕首,數學是點三八重管左輪。」數學是不是自然科學,有關這個問題的著作汗牛充棟,背後的哲學討論無休無止,筆者僅就所知略談一二。
  • 從《周易》的語境來闡述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
    《周易》是完全可以用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研究工作中去的。社會科學是難以琢磨的精神世界,是思想和靈魂的東西,不是公式定律、儀器手術等能解決的,而是通過制度、法律、道德、文化、文明、教育等手段和途徑來實現的。《周易》是中華民族第一部最偉大的社會科學工具書籍,具有高度的實用性,《周易》把複雜的社會科學劃分成六十種模式,這六十四個模式是獨立的,又是普遍聯繫的。
  • 在自然科學的發展中,數學和物理哪一個更為重要?
    在自然科學發展過程中,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而數學是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對於一個大學理工科的學生來說,除了自己的專業課之外,數學是一門必修而且必須精通的一門課程。對於一名數學專業的學生或者數學家來說,數學本身就是一門獨立的自然科學。
  • 抽象的數學到底應該是人腦的產物,還是自然科學呢?
    眾所周知,在人類整個知識系統中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而數學被認為或被多數人認為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也有人持否定觀點。比如20世紀80年代,錢學森曾在一封信中提到:數學應該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並列,稱之為數學科學。
  • 關於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問題
    因此,重視社會科學,發展和繁榮社會科學,是精神文明建設中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輕視社會科學的作用,忽視社會科學的研究和繁榮,顯然是錯誤的。本文擬就社會科學及其研究方法問題作一探討。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現象的科學,它所包含的各門學科都屬於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範疇,並與自然科學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 新的社會功能:自然科學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
    因為在以培根為代表的大多數科學家眼裡,只有「自然科學是真正的科學,而以感性經驗為基礎的物理學則是自然科學的最重要的部分」。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特別是當人類社會出現階級之後,人們對社會科學(尤其是社會歷史)只能限於片面的了解。這一方面是由於剝削階級的偏見經常歪曲社會的歷史,另一方面也由於生產規模的狹小,限制了人們的眼界。
  • 【名家談數學文化】數學文化觀念下的數學素質教育(上)
    ,而把數學置身於其真實的歷史情景中以及迅猛變革的現實社會文化背景之中.數學文化研究旨在從宏觀角度探討數學自身作為人類整體文化有機組成部分的內在本質和發展規律,並進而考察數學與其它文化的相互關係的作用形式.毫無疑問,這樣一種廣泛意義下的數學觀念對全面,準確,深刻地理解數學教育問題有重要價值.
  • 校友會2020中國農林類大學學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排名公布
    其中我們公眾號iPlants就選取了校友會2020中國農林類大學學術排名(自然科學)和校友會2020中國農林類大學學術排名(社會科學)等兩類排名榜單,以便大家對「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哪些農林類高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水平發展如何?
  • 如何學習初中數學
    數學屬於理科,學習需要邏輯思維,推理能力。需要掌握基礎知識點,理解知識點前後聯繫,承前啟後。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因為數學涉及的知識面也很廣泛,可以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可以聯繫到語文,物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所以綜合性很強。
  • 湖南師大組織學習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
    歐陽嶢表示,將組織社會科學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組織調查研究,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好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發展規劃。    蔣洪新指出,湖南師大作為人文社會科學見長的高校,要深入思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對我們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辦學理念的重大影響,充分認識哲學社會科學不可替代的應用性。他說,哲學社會科學春風化雨,影響人們的心靈、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絲毫不亞於自然科學。
  • 文科信息查詢的主要工具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重要利器
    填補我國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要空白引文索引思想萌芽於1873年,由美國學者謝潑德(Shepherd)提出並出版了法律領域的《謝潑德引文》(Shepherd)。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加菲爾德的主持下,美國費城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相繼研製了《科學引文索引》(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和《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A&HCI),開創了以文獻計量學為主的多方位研究方向,逐漸成為評價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單位乃至個人的學術影響的極為重要的工具之一,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受到了各國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 趙鼎新: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真正區別是什麼
    還有一個我們叫做社會科學的包括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人類學,它的科學性在什麼地方?年紀越大,我越會考慮這些問題。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我今天很高興看到你們年紀還非常輕,大家都是一二年級的學生。記得1977年我剛進校的時候,已經25歲了,感到年紀非常大,總想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反而現在四十來年過去了,我又覺得年輕了,反正老了也無所謂了。
  • 數學對大多數人來說毫無用處,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呢?
    說起數學,很多人可能唯恐避之不及。這跟人們在學校學習數學的痛苦經歷密不可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數學可能是學的最多的課程了。可以說只要你在上學,基本上都要學習數學。很多人怕數學,甚至仇恨數學,這其實跟學習數學的方式有關。在學校教育裡,評價老師和學生的唯一指標就是分數,就是為了應付考試並取得好成績。這樣只能說掌握了一些或多或少的數學知識。這樣的被動的學習數學的方式註定人們在離開學校之後會遠離數學,避開數學。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一個人為什麼要學習數學?
  • 愛「抱大腿」的社會科學出路在哪裡?
    但是,看了這本書,我發現,裡面提到的互動,和我理解的互動,有非常大的差異,相反,社會科學的發展過程相當不平凡,也相當辛酸。所以,我想在這裡說兩件事情,一件是社會科學的辛酸發展過程,早期是被動與自然科學互動的;一件是科恩在這本書裡提出了我認為是特別有趣的概念——類比、同源和隱喻,這些概念,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歷史相遇中互動的主要方式。
  • 感悟數學之美——南開大學教授顧沛談數學文化
    數學超越了具體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也成為聯繫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紐帶。」  「狹義的數學文化指的是數學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而廣義的涵義除上述內容以外,還包含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與人文的交叉,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係,」談到數學文化的內涵時,顧教授強調,「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已日益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之中,數學文化已成為現代人文化素質的一部分。」
  • 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深度融合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之所以要重視GIS技術,因為其研究對象不僅有時間屬性,還有空間屬性。人文社會科學中很多現象並不能像自然科學研究中用數學、物理、化學的方法來測量,但是GIS技術為直接或間接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空間提供了可能。  數字與現實世界融合:VR/AR技術。
  • 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 上海產生十大最具國際影響力英文學刊
    原標題: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它們影響因子均領跑全國,上海產生十大最具國際影響力英文學刊  提及國際權威學術雜誌,人們想到《自然》《科學》《細胞》等幾大學刊。其實,中國人也已經有了自己主導並高度國際化的一流學術刊物。而且,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上海出版的英文學術期刊在全國數一數二。
  • 數學史上最重要的4大數學思想
    解析幾何對整個數學思想的發展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變量思想開始進入數學,使數學思想方法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成為近代和現代數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之一。使得數學能順利地解決工程技術及其他自然科學學科向數學提出的與運動變化有關的問題。
  • 多元主義視角下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再思考
    內容提要:量化研究範式和質性研究範式之間分歧的根源,在於社會科學研究對象的複雜性。相對於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社會本體更為複雜,依靠單一方法無法完全揭示社會的奧秘。因此,在研究方法的選擇上,研究者秉持一種多元主義的態度可能更加有用。
  • 暨南大學教授王斌會:數據科學專業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大數據正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大數據將成為企業、社會和國家層面重要的戰略資源。大數據將不斷成為各類機構(尤其是企業)的重要資產,成為提升機構和公司競爭力的有力武器。企業將更加「鍾情」於用戶數據,充分利用客戶與其在線產品或服務交互產生的數據,並從中獲取價值。此外,在市場影響方面,大數據也將扮演重要角色——影響著廣告、產品推銷和消費者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