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晃晃,新晉寶媽一枚,帶娃時間有限,但還是享受烹飪的美妙。提倡少油低脂,不叫外賣,輕鬆在家做美食,感謝大家關注晃晃的廚房~
這幾天連著幾頓大肉,吃的有點上火,牙床子都要腫了,今天就想來點梨湯潤潤嗓子,全身的舒服。雨後緊接著大風降溫,這風一刮起來,就到了北方最難受的氣候,乾燥的不得了,臉幹、手幹,摸哪哪粗糙,頭髮還很油。這是身體也在缺水的體現,天氣挑戰表皮的鎖水能力,皮膚細胞裡的水分出不來,只能多產生油去滋潤皮膚,從而防止皮膚乾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大風乾燥天氣,頭髮就油得特別快呢?
今天晃晃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最喜歡的梨湯做法,方便美味,喝完舒服好幾天。小吊梨湯本是老北京秋冬的特色湯品,以銅製提吊稱量,一吊為一壺,起源和發展還與乾隆帝有點聯繫,現在已經難見到這種傳統特色,不如在家自製一壺,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開胃消食、消痰祛風,好處多多。每年的秋冬時節,我都要這麼煮上好幾次,當作甜湯、飲料或者止咳都很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怎麼做!
【小吊梨湯】
用料
雪花梨、冰糖、銀耳、話梅
做法
1.取一朵手掌大小的幹銀耳放入碗中,加水泡發。
2.兩個大雪花梨削皮切塊,皮儘量不削斷,這樣煮完好挑出來。
3.銀耳泡好去掉中間深黃色的部分,掰成小朵,跟所有食材一起放入鍋中,放入足量的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燉30分鐘即可。
4.梨塊和銀耳都可以一起食用,也可以單喝梨湯。如果感覺湯不夠濃,可能是比例問題,下次少加一點水。想要黏稠到羹的程度可能要燉兩個小時以上,這個只是清甜爽口的梨湯,當水喝的那種哦。
晃晃小貼士
1.梨皮是湯濃上色的關鍵,清洗的時候用鹽仔細搓洗乾淨。如果不介意梨肉帶皮的口感或者只喝湯,也可以不削皮直接切塊煮。
2.我這次放的話梅比較多,一般2-4顆提個味兒就可以,話梅選用沒有鹹味兒的那種最好。
3.如果沒有雪花梨就用鴨梨做,豐水梨也行。
4.正經的小吊梨湯還要加幾粒枸杞,不僅好看,還能中和一下梨湯的寒性,為了去火這次我就沒放啦。
到這裡晃晃感覺已經把要注意的關鍵點寫得非常詳細了,新手也不容易失敗,祝大家都能做出自己滿意的小吊梨湯,記得點讚、收藏、轉發,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評論區留言給我哦
我是晃晃,喜歡總結方便簡單的料理方法,省時省力做美味。如果你每天不知道吃什麼,關注我,跟我一起做吧!每日更新,主頁還有視頻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