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數學文化 促進思維成長
——《三角形的內角和》評課
大家好!下面我就將《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的思路和想法和大家分享,並說一說自己對這節課的一些粗淺認識。
1.經歷探究過程,培養核心素養。
「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之間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動手操作活動正是溝通數學知識抽象性和思維形象性之間的橋梁。本節課,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撕拼和折拼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個角轉化為一個平角,因為平角=180°,所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學生在操作活動中,不斷地把思考引向深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不講證明,數學課就失去了靈魂」。其實,數學上很多概念並不是完全可以實驗出來的。比如三角形的內角相加是 180°,用測量法、剪拼法和折拼法都會有誤差。數學之美在於理性思維,推理是數學思維的核心。本節課中,藉助學生熟知的「長方形的四個內角都是 90°」「長方形的內角和是 360°」這一數學事實,再結合長方形與直角三角形的內角關係,從特殊到一般進行推理,使學生真正理解了三角形的內角和之所以180°的數學本質,課堂在豐富和深刻中綻放出理性光輝,散發出濃濃的數學味。
數學教學應當由淺入深,讓學生了解到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本節課最後,學生在了解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性質後,你能夠猜測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n邊形的內角和嗎?根據多邊形邊的條數與三角形個數的關係,推理得出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n邊形的內角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嚴謹性,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2.知識梳理,滲透數學思想。
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靈魂,是最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使學生學會學習。本節課,學生通過測量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接近180°,教師引導學生與舊知識產生連結。因為平角等於180°,只要把三角形的三個角轉化成平角就可以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讓學生感受到遇到新問題之後,先憑直覺以及經驗猜測一下,然後就要對自己的猜測進行驗證,驗證的時候,還要把新知識轉化為以前學過的舊知識,即轉化法。「轉化」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日常生活問題時常常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在這節課上,學生不僅得出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而且經歷了探究學習的全過程,即猜測、驗證、結論,其間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理性精神得以提升。
3. 史海尋根,感受數學文化。
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學習障礙正是數學家們曾經遇到的,我們數學學習的過程,應該和人類認識數學的過程一樣。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帕斯卡12歲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讓數學史從歷史知識形態走向教學形態,融入小學數學課堂。通過與古人的深入「交流」體驗,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本質,培養理性精神,觸摸數學的靈魂。
當然本節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請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