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桌上放36根草棍,八國聯軍沒看懂,溥儀:這件事,恐怕只有我能懂

2020-12-20 騰訊網

清朝的諸多皇帝中,只有乾隆最為高傲,乾隆晚年自詡「十全老人」,殊不知,當時的世界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大發展,而乾隆還自以為是地稱自己為「天國之君」,後來制定的閉關鎖國國策,讓清朝徹底落後於世界的步伐。然而,乾隆在繼位之初,也是一個勤政的皇帝,只是當時乾隆一向高傲,再加上滿洲民族崇尚冷兵器的傳統,讓乾隆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乾隆登基之初,曾在養心殿自己的桌子上,放了36根草棍,到了清朝末年,八國聯軍攻入皇宮,沒有看明白這些草棍的意思,多年後,宣統皇帝溥儀說:這件事,恐怕只有我能懂。

乾隆25歲登基,當時是清朝最為鼎盛的時期,康熙帝內修政治,外御強敵,雍正帝勵精圖治,改革時弊,兩位前輩給乾隆留下的是穩固的河山和豐盈的國庫。相比康熙帝8歲登基,雍正帝45歲登基,一個年齡小,一個年齡大,而乾隆25歲登基,正值盛年,是一個年富力強、大有作為的年紀。

乾隆的性格非常細膩,不僅有對富察皇后那樣極其細膩的感情,又有把大臣完全掌控的「帝王之心」,乾隆把皇權駕馭到了「極致」。從登基的那一刻起,乾隆就不斷強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僅是腳下的每一片土地,就連宮牆上面的每一塊天空、每一絲空氣,都屬於皇家的。

據宣統皇帝溥儀在回憶錄中介紹:聽祖輩說,乾隆教育諸位皇子時,曾經說:天下所有的東西、包括宮中的一草一木,都是皇家的!乾隆為了證明這件事,特地放了一把草棍在養心殿的御桌上,過幾天就檢查一次,看看是否會變少。為了教育子孫,乾隆乾脆把這件事當成素材,取了36根草棍,約一寸多長,放在御桌上的一個景泰藍的小罐中,稱之為「寸草為標」。溥儀小的時候,從長輩口中聽說這個故事後,對乾隆皇帝充滿崇敬。

然而,乾隆的「一草一木都不能丟失」的想法,很快得到破滅。乾隆的子孫不僅丟失了一草一木,還丟失了大量的國土和金銀。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帶著光緒帝倉皇西逃,圓明園被燒,清朝皇宮內也有大量珍寶被洗劫,但當八國聯軍看到皇帝桌子上的草棍時,非常不理解,當然,更沒有人會把這把草棍放入自己的口袋帶到國外。

溥儀曾在《我的前半生》裡提到,他小時候,也曾受到各種皇權教育,包括黃色琉璃瓦只有帝王才能用,某種建築的高度也只有帝王才能擁有,溥儀那時雖然清朝已經搖搖欲墜,但這種皇家唯我獨尊的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用溥儀的話說,乾隆爺放36根草棍,無非是要證明一件事:天下的東西都是皇帝的,沒有皇帝的允許,都不能動,也不能少!

隨著清末各種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的籤署,乾隆的「寸草為標」從勵志變成一種屈辱,溥儀所接受的「寸草為標」教育,到了回憶錄裡,已經顯得非常無奈了。

相關焦點

  • 乾隆在養心殿放36根草棍,後世不知為何,溥儀:本是勵志卻變恥辱
    清朝的皇帝共計十二位,在這十二位皇帝中估計要屬於乾隆皇帝最為自傲了,畢竟當乾隆皇帝登基的時候,天下已經太平許久,如此太平的天下經過乾隆的治理,可以說是進入了一個盛世,而乾隆自己到了萬年的時候對於自己的一生功績可以說是十分驕傲的,不然他也不會自詡為「十全老人」,由此可見,乾隆雖然說是有很多功績,但是本人還是十分自傲的。
  • 乾隆在養心殿放了36根草棍,後人皆不解其意,溥儀晚年道出實情
    相信絕大多數人,知道這句,都是源於「推敲」一詞。古代詩詞喜愛運用典故,講究練字。通過對古文典籍的一定積累,現代人大概也能知曉個一二。然而,在歷史上也有一些暗喻,由於對當時的情況不了解,我們很難貿然進行猜測。像是乾隆皇帝在養心殿內放了36根草棍這種暗喻,若不是後來溥儀對此進行了解釋,再專業的史學家也難解出其中深意。
  • 守陵人回憶,1900年發生這事,讓八國聯軍燒毀清東陵計劃落空
    清東陵的護陵大臣是光裕和壽全,這兩個人手下也有千八百名護衛,可是這些人最厲害的武器是鳥銃,這樣落後的武器,怎麼能和八國聯軍的馬克沁機槍,還有克虜伯開花炮PK?兩個人一琢磨,與其開戰後被俘處死,還不由自己「壯烈」一次更乾脆,他們就手拉著手跳井自殺了……正所謂樹倒猢猻散,那些護陵兵一見護陵大臣都先走一步了,當即做鳥獸散,基本上都跑沒影了。
  • 如果秦始皇帶領他的秦軍出現在清末,能打得過那時的八國聯軍嗎?
    我會告訴你兩顆原子彈滅日本得分分鐘的事,秦即便再強也是幾千年前,別說清了。明都能分分鐘鍾秒秦。半熱兵器時代,沒法打。這時聯軍的武器並不佔絕對優勢,射速、射程、都和弓弩差不多,射速還不如弓箭。這時槍還怕下雨,你如果說這個時代是用的栓動式,也許秦軍打不贏,必究差距太大,火藥槍和弓弩比就不一定佔絕對優勢了。八國聯軍就那麼一點人,而且你真覺得他們很厲害?
  • 頤和園圓明園英文簡介避而不提八國聯軍暴行
    中新網北京5月14日消息:頤和園和圓明園在1860年英法聯軍和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北京時遭到了搶劫和焚毀,這是不爭的史實。但兩個名園的英文簡介竟與中文簡介不同,對這段歷史避而不提,令人不解和氣憤。  一位遊客在發現上述怪現狀以後,投書媒體,質疑園林方面此舉是否為侵略者諱?
  • 當年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現在都混得怎麼樣了?他們是否還能一戰!
    中國近代史上首都第二次被外國洗劫,就是八國聯軍幹的,第一次是英法聯軍,那麼八國指的是哪些呢?1900年5月28日,以當時的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奧匈帝國、義大利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 慈禧逃跑後,八國聯軍在她床上寫了這行字,真正意思無人敢翻譯
    慈禧逃跑後,八國聯軍在她床上寫了這行字,真正意思無人敢翻譯八國聯軍打下北京市,慈禧見情勢不善,決斷攜光緒帝流亡到西安。北上京內,八國聯軍燒殺掠取,無惡不作。1901年9月7日,慈禧皇太后命李鴻章落筆與大國訂立了寡廉鮮恥的《辛丑公約》。
  • 八國聯軍焚燒圓明園,大多知錯歸還文物,只有這兩個國家不知悔改
    當天晚上7時,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入福海身亡,這座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建築藝術傑作遂落入英法聯軍手中。 第二天,數不清的英法聯軍士兵衝入圓明園進行搶掠。在長官的刻意縱容下,失去約束的士兵們不但搶掠文物,還肆意毀壞園中珍貴的建築物。能搬走的東西全部被搶走,搬不動的東西則全部被毀壞。在經過多次劫掠之後,往日璀璨如明珠一般的圓明園被徹底摧毀。
  • 李鴻章寧死不敢翻譯,八國聯軍在慈禧床角刻了一行什麼英文呢?
    在1901年9月7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看形勢不妙,便攜光緒皇帝逃亡到西安。在北京城內,八國聯軍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之後慈禧太后便命李鴻章執筆與列強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從此,中國便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八國聯軍看條約籤訂便撤出北京。
  •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百姓為什麼願意主動給八國聯軍送梯子?
    1900年,英法等八國開展了對華的侵略戰爭,史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因為是舊曆庚子年,也稱庚子之戰。戰後,清政府被迫與八國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淪為了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溥儀被趕出皇宮之前,曾偷偷帶走一樣東西,如今已是故宮鎮館之寶
    不幸的是,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其內珍藏的大量文物寶藏都被劫掠一空,而後,八國聯軍又以同樣的手法迫使清廷「賠償」巨額損失費,致使數件流傳千年的珍寶流離海外,至今仍下落不明。不過,清廷的收藏何其豐厚,即使賠償再多的銀兩,皇家中人也有自己的「小金庫」。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本該像列祖列宗一樣,在深宮中享受榮華富貴。
  • 2020河南中考歷史熱點押題: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考點,考前速記
    材料三:凡事都有兩面性,尤其在歷史這方面,有些事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從直接的影響來看,八國聯軍屠殺中國的人民,掠奪中國的財物,逼迫中國要戰爭賠款,還要中國開通口岸以便他們長時期在經濟上壓榨中國。……但從間接的影響來講,八國聯軍的侵佔行徑也同時驚醒了中國這頭東方睡獅,讓中國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讓那些懷著天朝上國思想的老頑固們清醒地認識到,他們的時代過去了,中國必須向世界看齊。八國聯軍敲開了中國的國門,也讓中國從此開始現代化進程。
  • 八國聯軍只有幾萬人,為何能三個月就打進北京?大清真的沒兵嗎?
    八國聯軍只有幾萬人,為何能三個月就打進北京?大清真的沒兵嗎?1900年,山東的義和團運動蔓延到了直隸地區,他們大肆的破壞廊坊附近的鐵路,這讓在北京東交民巷的各國世界深感不安,最後就一直決定排遣各國軍隊來保護自己,五月上旬聚集在天津租借的各國列強軍隊已經有了2000人。然後各國以西摩爾為統帥。
  • 打開清軍武器庫,八國聯軍嚇出一身冷汗:清軍難道是故意放水打敗仗?
    這年,他們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藉此鎮壓義和團運動。當時的慈禧也是膽肥,被端親王和剛毅蠱惑,以為西方列強是來扶植光緒上臺的,於是,毅然向11個列強國家宣戰,堪稱近代中國最勇敢的女人,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為了和八國聯軍硬剛,慈禧調動了北京和天津所有的清朝部隊,總計11萬人,再加上義和團自己的人馬,總人數不下16萬。而八國聯軍來了多少呢?
  • 乾隆皇帝有多能花錢,一個想法就花掉了480萬兩,就這還要省著花
    在古代,其實有一處皇家名勝古蹟是遊人能免費出入的,不過,這取決於你自己的膽子大不大了。那就是清朝時期的頤和園,很多小夥伴應該聽過這個名字。很多人表示質疑,頤和園是皇家的地方,那麼,它怎麼可能任由老百姓出入呢?這豈不是很混亂嗎?
  • 晚清傳奇女子賽金花,一句話保住一座城,八國聯軍也要禮讓她三分
    就是如此一位風塵女子,當八國聯軍的堅船利炮轟開滿清大門,她自告奮勇挺身而出,憑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對著八國聯軍說出一句話,使得八國聯軍停止進攻的腳步,從而短時間內保住紫禁城的安全。賽金花到底說過什麼?那時,八國聯軍的總指揮是德國的瓦德西將軍,此人帶領八國聯軍浩浩蕩蕩地進入紫禁城,趕巧遇上賽金花。先給大家透個底,老早以前,賽金花與瓦德西便是好朋友。
  • 八國聯軍入侵圓明園後,在慈禧床頭留下一行字,為何無人敢翻譯?
    這首古詩其實是被官方記錄在冊、關於慈禧太后唯一的一次公開作詩的作品。除了詩作之外,慈禧太后身上也有很多歷史故事。比如說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慈禧太后就趕緊收拾了行李,帶上了一家老小往西安逃跑。1900年到1901年,是我國經歷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一個重要時間段。在這一期間內,八國聯軍進入圓明園之後,發現了當前的慈禧太后根本就不在。所以很多人就開始無聊,在各個地方開始刻字。
  • 再重複一遍:火燒圓明園的並不是八國聯軍
    學生答:「不是我燒的。反正不是我燒的。」老師向家長反映了這事兒,學生的娘說:「肯定不是俺家孩子燒的。這事可不能往俺們身上賴。」學生的爹說:「燒就燒了。多大個事兒?不行俺們賠!」文史知識常見的錯誤是: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肆意踐踏中國主權,其時圓明園已是廢園。著名大作家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竟然也寫出了:「何況在時間上,敦煌藏經洞發現前的八十天,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火燒圓明園,中華文明剛剛蒙受過奇恥大辱。」
  • 慈禧對十一國宣戰,為何成了八國聯軍侵華,哪三國在坐享其成?
    我才是大清國的一把手啊八國聯軍侵華前,慈禧太后允諾:「但凡殺一洋人者賞五十兩;殺洋婦一人賞四十兩;洋孩賞三十兩」。慈禧聽了這消息可是龍顏大怒,管不了那麼多了。急忙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召集大臣,宣布要與各國開戰。同時秘密召見主張「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進宮。很快,在京的其他各國使館遭到了來自義和團以及民間力量,甚至是清軍的圍攻。德國的駐華公使克林德在京被槍殺之後,德國以此為由聯合其他10個國家準備入侵中國,最終組成八國聯軍。
  • 八國聯軍侵華照片,為什麼照片中是九個人?
    在1900年時,我國更是同時被八個國家一些侵略,在歷史上稱作八國聯軍侵華。這八個國家分別是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日本、沙皇俄國、美國。在八國聯軍侵華中,最讓人深惡痛絕的就是火燒圓明園,我國的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被大量損毀、偷竊,給我國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而在火燒圓明園之後,八個國家為了見證這一時刻,還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