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是傳統教育與未來教育的過渡期,我們該如何創造未來教育

2020-08-27 天道子教育

良好的教育,關於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優秀的教育,可以為國家源源不斷的輸入人才。我國現在實行的教育模式是應試教育,高考成為所有學生都必須要過的獨木橋。

應試教育是傳統教育和未來教育的過度時期,自從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才發展的四十幾年,四十年的時間,應試教育也出現很多問題。

例如,學生們的學習負擔繁重,考試成績成為評判學生未來的唯一指標,提高升學率成為很多學校的主要工作,很多學生都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自身心理素質較差。

即便如此,依然沒有好的教育模式可以代替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是現在唯一一種可以保證考試公平的考試制度。

問題重重的應試教育並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模式,遲早會被時代所拋棄,未來教育將會取代應試教育,為我國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未來教育孕育的時期,未來教育的雛形將由我們這一代人所提出,所以我們的責任,任重而道遠。至於未來教育模式是什麼樣,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卻可以創造未來,展望未來。

你是否想過理想的教育成果是什麼?

身體健康

博學多才,

品學兼優,

能力出眾。

身體健康是根本,只有身體健康,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我們的身體自然健康,保證未來孩子的身體健康,在如今的社會中,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目標。

博學多才是指未來學生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其實我國的應試教育,就是將很多知識強加給學生,教育的本質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有興趣,自然有動力,知識會源源不斷的進入學生的腦海中,未來教育教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識,這是未來教育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品學兼優,未來學生不僅要學習好,品行也要好,品德是一種社會公約力,是所有參加人類社會的標準,也是人類社會保護你合法權益的根本,若是你不被社會認可,即使才華橫溢,也終究會被社會所拋棄。品行好,並不意味你就是一位老好人,而是讓你遵守全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

能力出眾,孩子最終都需要步入社會,如何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獲取更多的資源,是取決孩子們的能力,能力的培養孩子未來成就的基礎,能力越強,未來成就就會越大。但是該如何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是現在很多家長困惑的地方,這是我們探索的方向。

理想的教育成果,終究是幻想,但是它可以為我們指明探索的方向,下一篇文章,我們將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全面的闡述教育的本質。

記得關注我啊!天道子教育,專注未來教育的探索工作,

相關焦點

  • 傳統教育,未來教育,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應試教育中的不足之處
    傳統教育已經被時代的快速發展所拋棄,科學的教育方式還未出現,我們正在處於傳統教育到未來教育的變革時期,迷茫的時期。現代教育主流為應試教育,單純以考試為目的的教育模式,具有很強的局限性。從今天開始小編就教育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歡迎廣大家長加入討論,我們現在的爭論,是為了明天更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成果是什麼?最好的教育成果是什麼?您是否想過?
  • 應試教育是傳統教育和未來教育的過度時期,應該怎樣改變
    那你覺得現在中國的「應試教育」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雖然在封建社會,人的思想封閉,也愚昧,但是父與子之間,社會觀念差別不大,父母與孩子沒有代溝。傳統教育就是以家庭教育為主的教育模式,一些家境富裕的人家,還會請私塾單獨傳授孩子知識。那時的社會充滿了淳樸,尊師重道,孝順父母,不像現代社會,爾虞我詐,爭名奪利,道德敗壞。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究竟誰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素質教育和應試成績,究竟能否兩全?而作為教育主場的學校,又該如何破局?撇開似是而非的爭執,我們還是要回歸到這些最基本問題的討論上來。我們需要明確的一個重要問題,素質教育並非排斥分數和考試。它和應試教育的區別,是考試在整個教學內容和目標中,所處的地位和比重。怎麼區分?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誰能代表孩子的未來
    中國的教育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我們正處在黎明前的黑夜,我們會發現新舊教育理念和使命正在發生改變。在應試教育看似平靜的湖面上,已經暗潮湧動。那麼教育也需要多元化發展,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但是如何改,是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首先教育改革必須要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教育改革的成果將成為社會革命與進步的有力支撐。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社會發展有多快?社會質量對教育的影響有多大?如果只談樹冠上長出了什麼果而不管樹冠會結什麼果,只是空談。
  • 未來扭轉應試教育的不是校長,是自由職業
    群眾們感嘆這樣的校長太少了,希望更多的校長們行動起來,去緩解應試教育「僵化」的那一面。然而,即使是網紅校長所在的學校,難道學生因為跳了鬼步舞,就能跳出一個教育體系的「新標準」嗎?當然不能,成績還是要拼的,名校還是要爭的。題海的深度,考場的肅穆,並不會因為清新的熱舞而改變。未來扭轉應試教育的,也不會是學校的校長或教師,而是大勢所趨的——自由職業。
  • 未來教育的結構性變革絕不是對傳統教育修修補補
    在線教育代表未來教育,本應解放廣大師生,釋放巨大教育潛能,而恰恰相反,這種教育似乎給師生戴上了技術枷鎖,反而束縛了他們的手腳。教師由傳統課堂舞臺上的「主演」化身為「霸屏」的「主播」,大大強化了傳統「無活力」教育弊端。有調查顯示,「教師主控」的在線課堂其活動率為0.83、語言率高達0.81(遠高於常模0.68),而學生活動率僅為0.12。
  • 南京一中事件的反思: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究竟誰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可是,究竟什麼是真正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成績,究竟能否兩全?而作為教育主場的學校,又該如何破局? 撇開似是而非的爭執,我們還是要回歸到這些最基本問題的討論上來。 搞素質教育不影響應試成績 這次爭議也表明,很多人依然對素質教育有所誤解,認為「搞素質教育,就是不抓學習,輕視高考」。 我們需要明確的一個重要問題,素質教育並非排斥分數和考試。
  • 未來教育該是什麼樣?
    在當代家長普遍教育焦慮的狀態下,學生們拼命奔跑於各個培訓班之間,爭奪更多的教育資源。未來教育該是什麼樣呢?如此窒息的學習環境,孩子們越來越麻木,如何學的好?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快樂的課堂氛圍,已成為未來教育的趨勢。
  • 金陵名校向「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註定非此即彼?
    最近,因為「南京一中」事件,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又被吵得沸沸揚揚。然而,兩者真的非此即彼,無法統一嗎?2020年高考南京一中400分以上(江蘇省高考滿分480分)的數量僅有20人,成績慘澹。即便是我們那個時代的高考,能脫穎而出進入知名高校的學生們,絕大多數人的認知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人格品質、心理素質方面也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的本質,是教育的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之間的矛盾。一方面,在高考制度下,我們希望孩子能勝出,能入名校;另一方面,我們更希望孩子步入社會後依然具備「贏」的能力,過好這一生。
  • 未來教育該如何成功轉型?
    未來的教育會是怎麼樣的?網際網路資訊時代,教育又該如何轉型?有業內人士認為:網際網路時代,教育供給應該具有移動性、參與性、智能性三個特徵。我們生活在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都將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網際網路對教育產生重大的變革,現在教育的環境變了、教育的方式變了、教育的師生關係也變了,這種變革最重要的是要從過去傳統的老師教轉變到學生自己自由地學。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安排與計劃。面對嚴重的疫情 ,許多企業不得不轉戰線上。
  • 應試教育錯在哪兒?
    要糾正應試教育的錯誤,首先須認清應試教育錯在何處,這是我們喊出正確的教育改革口號的前提。然而,應試教育到底錯在哪兒?難道考滿分的還不如考鴨蛋的?對此我們必須做出解釋。  應試教育首先錯就錯在教學目標上了,這大概是其最易被覺察的錯誤。
  • 中國教育的未來——對於中國教育制度我的一些看法
    中國的小初高教育制度屬於傳統定義上的應試教育,這一點到高中階段尤其明顯,全國各地沒有哪個高中是不抓緊高三不強調高考的重要性的。在應試教育體制下,高校選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通過高考,高考成了唯一的指揮棒,指揮著全國的學生們為之發奮。
  • 《教育的未來》
    「看」世界,又是如何基礎應用諸如anaconda等程序。五、未來已來,學校將面臨轉型(節選自人民網 01-03 作者朱永新系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蘇州大學教授)1、關於未來學校形態:未來學校的形態會發生根本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學校(school)會轉型為新型的學習中心
  • 談應試教育
    但是我想說,如果世界上只存在一種教育模式,我們必然是太理想主義了。可時至今日,但凡我們去簡單考察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教育思想和制度,我們就有足夠多的反思應試教育的理由,做教育的理想主義者完全是可能的。今天,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使得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認真的對國際教育進行謹慎的籌劃和積極的行動。
  • 未來教育是什麼樣的?
    探討教育如何為未來的社會培養人,更好的發揮其遠效作用,我們應該從教師、技術和制度三個角度來分析。每個教師都應擁有未來教育的理念作為傳統教育學的代表人物赫爾巴特曾經開創了五步教學法,被廣大教師所認可。傳統的教育通過課堂將師生聯繫起來,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教師可以把豐富的資源上傳到雲端,學生在等公交等課餘時間依舊可以產生學習行為。未來社會要求的是主動學習的人。萬物互聯的背景下,知識與知識之間相互融合,每天都在創造出許多新的交叉學科。學生想要適應未來社會,必須是自主學習的人,主動了解新知識,探究新問題。
  • 讓通識教育打破應試教育,素質教育的機會來了!
    因為孩子在早期啟蒙階段的學習、認知、感知等綜合能力最強,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和國家未來的發展。所以素質教育一直是家長和國家非常重視的一個行業領域。所以實際上,如果課程本身的內容是孩子感興趣的,用孩子能夠理解並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呈現,這些知識能不能給他們提供未來職業和工作發展的多種可能?考試是選拔人才的主渠道,所以中國傳統應試教育觀念在整個教育行業根深蒂固,很大的弊端是在某些層面遏制了青少年的個性與創造潛能的發揮。
  • 未來教育的預見與暢想
    當然,嚴格地說,或者我們用更為理性的目光來審視,它們是與現代學校交織一起,正在創造一套新的教育生態系統,創造一種面向未來的教育模式。在世界各國,各種創新型的學校也悄然出現。不僅在國外,在中國也有許多新型的學校和教育模式在悄然出現。位於北京大學附中的探月學院,學生在線上平臺按照自己的進度學習學科知識,在圓桌對話中和老師共同探討一個哲學問題,或是在項目中開發一款能夠解決真實社會問題的產品。在蘇州有一群博士父母,採取自助式教育方式,用自己最擅長的學科與技能輪流教自己的孩子。「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正在創造的地方」。
  • 從摩比思維館看好未來如何做素質教育
    從摩比思維館看好未來如何做素質教育 作者:阿槑 發布時間: 2016-02-04 11:38
  • 為什麼說在線教育必將是未來教育的趨勢?
    我們可以統稱它們為「信息源」。那麼,同為信息源,在應試學習領域,線上教育比之線下教育如何?首先,很多人把線上教育的範圍給狹隘化了,單純的認為直播課=線上教育。這裡,給線上教育一個更廣泛的定義:凡是利用網際網路,以及可接入網際網路的工具進行的教學,都可以稱之為線上教育。比如除了直播課之外,利用電腦看視頻課,也是線上教育。
  • 面對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快樂教育、如何做到,只選對,不選貴
    面對教育我們總是在各種教育之間徘徊難以選擇,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不投入又怕孩子失去,投入太多卻看不見希望。猶如一種長期沒有結果的賭博,任誰都會感覺到害怕。如何選擇實在讓人難以抉擇。快樂教育大家所熟知的「快樂教育」提出者,被很多人稱之為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牛頓」的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理論家赫·斯賓塞(Herbert Spencer)在19世紀便以「快樂」二字作為教育哲學的中心思想,他提出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教育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