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火了!世界銷量一半在中國,全球資產都在押寶新能源車!4000億蔚來...

2020-12-20 中證網

  最近,新能源車企特別火。

  特斯拉股價市值超過4600億美元(約合3萬億人民幣),超過了豐田、大眾、戴姆勒的市值之和;蔚來市值突破600億美元(約合4000億人民幣),不僅超越了寶馬、通用、福特等一眾老牌巨頭,甚至將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百度甩在了身後。初創公司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也緊隨其後。

  在國內,新能源汽車板塊也是大幅上漲,比亞迪市值連創新高,力壓國內外老牌車企,成為A股「汽車第一股」。

 

  在去年,市場還在疑惑造車新勢力們是否可以活下去,今年資金就開始瘋狂加碼。宣布造車的企業遍布各行各業,「電車對油車全面替代」的話語呈口號出現。在這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不禁讓人思考,風口真的來了嗎?送上青雲還是墜入懸崖?

  傳統車企的枷鎖

  新能源車在市值上力壓傳統車企其實並不意外,雖然這些傳統巨頭擁有百年歷史、瓜分汽車市場份額,但是汽車行業在歐美市場早已飽和,大量的研發費用和營銷費用使得其利潤極為單薄。根據美林證券測算,除中資企業外,全球整車生產企業的營業利潤率的平均水平幾乎從未超過7%。

  對於傳統車企來說,引擎技術被視為核心競爭力,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在一代又一代的積累下,帶來了較高的準入門檻。但是,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徹底繞過引擎技術,開闢了新的戰場,打破了傳統巨頭們精心維護數百年的護城河。

  近年來,全球各國對於汽車行業的環保監管越來越嚴,在以往,傳統車企可以通過在內燃機中安裝提高燃料燃燒效率的技術和裝置,來減少排放。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陸續頒布禁售新燃油車的規定。

  11月17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表示,英國將在2030年禁止銷售汽油、柴油驅動的小汽車以及貨車,對混動轎車和貨車設定了寬限期(2035年),旨在滿足本國淨零排放的氣候目標。這是自今年2月英國將禁售計劃從2040年提前到2035年之後的再度提前,比原定計劃提前了整整十年。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12個國家、25個地區宣布或制定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例如挪威擬2025年起禁售新燃油車,丹麥、冰島、愛爾蘭等國家均計劃2030年後禁售新燃油車。

  從近年來傳統車企的部署和公開講話來看,他們對於新能源車的態度較為矛盾。本田英國就在近日表示,在15年內完全取締燃油車過於瘋狂,他們認為短期內技術和資源的某些障礙無法克服。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在2019年時仍表示主攻內燃機領域,因為將重心轉向電動機和相關方面需要每年投入數以十億計的資金。

  瑞士盈豐銀行全球股票投資業務主管李劍鋒表示:「對於這些傳統車企來說,擁抱新能源車,則意味著大幅的長達數年的投入,傳統的汽車生產線電動車能夠重複利用的不多,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更要命的是,在最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電動車業務量因為規模不夠一定會大幅虧損。據說傳統車企的董事會常常會因為電動車戰略內部分裂為兩派,爭執不下。」

  「目前,中國就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大的沃土。」在e公司記者的採訪中,多位外國投行分析人士都說了類似的話語。我國佔據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全球銷量的半壁江山,對新能源汽車企業扶持力度同樣較大。2019年,特斯拉上海工廠落成投產,從項目審批到工廠落成投產,特斯拉上海工廠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實現量產線下車。靠著中國市場「起死回生」的特斯拉股價開始一飛沖天,市值超過底特律汽車三巨頭之和。資本在嗅到了新能源車替換傳統汽車的巨大市場後,同樣把目光注視到了中國市場,紛紛加碼布局。

  近日,美國最大公共養老金加州公共僱員退休系統(CalPERS)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機構持倉報告顯示,三季度CalPERS對特斯拉和蔚來均進行了加倉。另外,加拿大養老金三季度大幅加倉蔚來。

  電池成本降到多少時才會是划算?

  在二級市場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的潮流真的開始了嗎?經過e公司記者的多方採訪和調查發現,這股潮流一定會來,但是現在並沒有開始。因為新能源汽車想要完全代替燃油車仍面臨多個瓶頸。

  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共計120.6萬輛,佔全球221萬輛的一半以上。但是,即使在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中國市場,每月新車的銷售仍集中在燃油車,佔比超過九成。

  任何一項好的生意,歸根結底都是是否有廣大的底層需求。通過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多日在數家燃油車品牌4s店的隨機採訪發現,受訪者不願意購買電動車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不划算和充電不方便(充電樁不好找、充電太久等)。

  國際能源署(IEA)和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近日發布報告也顯示,經過模型測算,目前純電動汽車前期購置成本和總使用成本仍比燃油車高,這是影響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重要因素。電動車的主要成本集中在電池,電池成本的下降將會有效促進零售價格的下降,從而縮短電動車與燃油車的成本差距,達到消費者口中的「價格划算」。

  那麼,電池的成本具體降低到多少時,會使電動車與燃油車的成本大致相當。IEA在2018年做的一項研究顯示,燃油車與電動車的持有成本差異,根據不同國家的政策、車型偏好、氣候氣溫等因素有所不同,且不同型號的電池對不同大小的車輛影響也有所差異,但是總體來看,當電池的成本降至120美元/kWh且汽油處於較高價格(1.5美元/L)時,持有電動車將比燃油車經濟划算。但若汽油處於較低價格(0.8 美元/L)時,120美元/kWh的電池成本必須在年度裡程超過4萬公裡時,電動車才是更為划算的選擇。

  麥肯錫公司在2019年3月發出的一份報告中給出了類似的答案,他們的研究顯示,在電池組的成本達到100美元/千瓦時(加上來自其他環節的成本下降),就能使電動車製造成本與內燃機汽車大致相同。

  國內的學者和專家也持有大致相同的觀點,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指出,只有當動力電池成本下降至100美元/kWh,新能源汽車才能真正大規模推廣使用。而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組組長王秉剛認為,電動汽車在沒有財政補貼的情況下,只有電池成本做到600元(約90美元)/kWh及以下時,才具備與傳統燃油汽車抗衡的競爭力。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2020年報告顯示,鋰離子電池目前的平均成本在156美元/kWh。諮詢公司Cairn Energy Research Advisors在今年三月的報告顯示,特斯拉的電池組成本在2019年為158.27美元/kWh。

  e公司記者聯繫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諮詢目前的電池成本情況,均因涉及機密問題,不予回答。

  近年來,鋰電池成本大幅下降,據BNEF統計,從2010年至今下降幅度超過87%。在今年,特斯拉CEO馬斯克甚至放出豪言,未來要使電池包成本降至56美元/kWh。因此,不少人對於新能源車的替代潮,非常樂觀。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認為:「而未來2-3年新能源車的成本將會降到與燃油車相當。」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對此並沒有那麼樂觀。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分析師認為,經過這麼多年的降成本,已到了一個比較瓶頸的位置。在新的技術出來之前,電池的成本受基礎元素材料價格的影響將越來越大。目前正極活性材料佔電池生產總成本已達45%左右。「眼下看來,2023年鎳供應可能出現缺口。鎳供應量還將取決於不鏽鋼生產商轉用二級鎳的靈活性,讓一級鎳更多地進入新能源汽車電池供給。」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斯拉電池日,馬斯克雖然大談成本降幅和產能擴張,但沒又給出任何確切的數字,也未給出預期進展的時間節點。而馬斯克以往經常設定樂觀和確切的時間點。這可能正說明了新技術規模化難度較大。

  能量密度提升的瓶頸

  電動車要實現對燃油車的取代,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解決裡程焦慮,而裡程的增加取決於能量密度的提升。目前,特斯拉、比亞迪、小鵬、理想等新能源汽車品牌都推出了600公裡以上續航的車型,與大部分燃油車的單次續航大致相當,不少人會疑問為何還會有裡程焦慮。

  這裡需要科普一個概念,新能源汽車公布的單次充電裡程實際是NEDC續航,由於NEDC續航的測試標準,該續航是高於實際上路的續航,偏差值可以達到20%。也就是說,600公裡的NEDC續航,上路實測也許只能達到500公裡,更不用說由於氣溫降低、電池衰減等因素引起的續航進一步下降。

  電池系統容量的核心是單體電池,單體電池的能量密度由wh/kg來衡量(每公斤的電芯,能夠產生幾度電)。在單體電池的能量密度外,還有一項會同時出現的指標是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電池系統除了單體電池之外,內部包含的這些電池管理系統、熱管理系統、高低壓迴路等佔據了電池系統的部分重量和內部空間,所以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會低於電芯能量密度。

  目前市場上,主要使用的電池為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以特斯拉model3長續航版為例,其電池用的是松下的三元電池,單體電池的密度可以達到300wh/kg,但是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則僅為161wh/kg。比亞迪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更低,以漢EV超長續航尊貴版為例,單體電池能量密度僅為170wh/kg,組成電池組之後電池的系統能量密度為140wh/kg。

  根據e公司記者與多位業內人士交流,300wh/kg的單體電池能量密度,基本是目前市場上可以量產的最高電芯能量密度。寧德時代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寧德時代目前單體電池能量密度最高是304wh/kg.

  根據《中國製造2025》的動力電池的發展規劃:2020年,電池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2025年,電池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2030年,電池能量密度達到500Wh/kg。

  光大證券的分析師殷中樞和馬瑞山認為,依靠現有的動力電池體系,2025年後,電池能量密度難以達到國家要求。據一些電池供應商推測,依靠已有的三元體系難以實現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高於350wh/kg的目標。

  國際能源署同樣對於電池密度大幅提升表示疑問,在今年最新的報告中,國際能源署認為,以目前的研究來看,鋰離子電池的單體電池密度可以在未來達到325Wh/kg,隨著封裝技術的進步,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可以達到275Wh/kg。國際能源署強調,更高的能量密度則需要目前的技術水平出現十分顯著的提升。

  充電太慢,換電困擾多

  「我覺得最麻煩的問題是充電,燃油車是加了油就立刻開走,最多耗時幾分鐘,電車在快充下也要充1個小時,太耽誤時間了。」一位消費者在回答為什麼不願意買新能源車時說道。

  實際上,這確實是阻礙電動車替代燃油車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充電問題,歸根結底還是電池的設計問題,高速充電會加大電池設計的難度和削減電池的壽命。「為了適配高速充電,需要特殊的電池設計,例如降低電極的厚度,這會增加電池的成本和降低電池的能量密度,」一位電池製造業內人士對e公司記者表示在高速充電下,若想維持電池的壽命,要重新做相關的電池包設計,這種設計下,成本比較大。」

  根據前文可知,電池降成本對於車企來說至關重要,在降成本壓力和提高充電速度的設計上,車企如何去做平衡取捨,仍是十分「頭疼」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部分車企發展出換電模式模式來解決這一困境。但是實際上,換電同樣問題重重。

  首先,成本較高。建設換電站首先需要用地,而為了提升效率,用地一般需要選擇接近人員密集區的地方,而這種地塊一般價格較貴,且審批流程較為繁瑣。再加上目前的主機廠所生產的動力電池規格不一,如果要建設換電站,必須要儲備多規格的動力電池,這樣就導致成本增加。

  在2013年,特斯拉曾發布的更換電池技術。最終因成本問題,拋棄了這一方案。在2015年的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馬斯克發表過如下這段話:「我們之所以推出換電技術,是看人們是否會選擇這樣的充電方式。我們以為人們會更傾向於超級充電樁,但不能完全確定,所以又打造了換電技術,可以在90秒內完成電量補充。基於目前的狀況,換電技術將來的推廣價值不是很大。」

  其次,動力電池再利用技術存在壁壘,存在電池衰減等問題。目前,蔚來汽車推行的是免費換電模式,但是一位蔚來車主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他基本不去換電站換電:「我並不知道換到我的車上是用了多久的電池,一來擔心電池衰減嚴重,二來擔心舊電池是否會起火等安全問題。」多位車主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他們認為,換電模式只適合計程車、物流車等「不是自己的車」來使用。

  除此之外,基礎設施的不完備也制約著新能源車的發展,據充電聯盟統計,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比例為3.14,車公樁比為7.07。與國家《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規劃樁車比1∶1的目標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多位新能源車主在接受e公司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小城市沒有大量充電設施;在大城市,快充樁也不夠,高峰時期要經常和計程車們搶充電樁。「充電問題沒解決前,我下一輛車暫時不會考慮新能源汽車。」

相關焦點

  • 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完整版,造車新勢力難有起色
    車矩陣車評:12月13日,國內汽車銷量統計發布權威機構乘聯會重磅發布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11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17.1萬輛,同比增長139.2%,環比增長28.2%;累計銷量90.5萬輛,同比下降2.9%。
  • 威爾森:2030年 新能源車銷量與燃油車相當
    「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終端零售量將突破180萬輛;到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到2030年,新能源車在產品和價格方面比燃油車更具優勢,乘用車市場將呈現出『平分秋色』的格局。」
  • 2021年新能源車銷量預增40%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總體來看,汽車行業表現大大好於預期,主要基於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家和地方政策大力的支持,二是行業企業自身不懈的努力,三是市場消費需求的強勁恢復。 得益於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國車市成為了全球車市最先復甦的板塊,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繼續蟬聯全球第一。從各月汽車產銷情況來看,全年呈現先抑後揚的發展態勢。
  • 新能源車銷量持續高增長 鋰電產業鏈報價提升 概念股逆勢吸金
    中國人壽管理層表示,自2019年實施「鼎新工程」改革以來,中國人壽市場化受託資產規模增長40%,資產端久期增幅達1.1年。高盛集團將把對高盛高華證券的持股比例提高至100%,高盛高華證券有望成為國內首家外商獨資券商。
  • 3月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榜:Model3稱霸,是第二名的9倍多
    近日,EV Sales公布 3 月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數據。數據顯示, 3 月份全球共銷售了192, 380 輛新能源汽車,同比下滑15%,約佔全球汽車市場份額的2.5%。動力類型上,純電動汽車佔比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的74%;插電式混合動力佔比26%。
  • 新能源車企集體增發股票融資,補充運營及研發費用
    比亞迪披露公告稱,證監會已受理此次H股增發申請無獨有偶,中國新能源車企之外,全球新能源汽車「領頭羊」特斯拉也向SEC提交文件,表示其與高盛、花旗等銀行達成了股權分配協議,擬增發股份,預計籌資至多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7.4億元)。
  • 中國年底將成最大汽車保有國 新能源車佔全球四成以上
    中國年底將成最大汽車保有國 新能源車佔全球四成以上2020-12-15 07:58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市場,我國的汽車工業也在飛速發展, 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開始起到全球引領的地位。
  • 15張表看懂全球新能源車市場:中美歐差別竟如此之大!
    純電市場的單一車型銷量與新能源車型總體銷量排名差別並不大,特斯拉依然身處榜首,中國車企新能源車型上榜6輛,去掉了三菱與比亞迪混動車型之後,韓系車企現代的Kona EV也能勉強上榜。不過有意思的是,美國新能源市場顯得有些逆純電潮流,其銷量前十的新能源車型中,有5款都是插混式新能源車,其中豐田普銳斯插混甚至排在第二的位置。除了特斯拉,美國新能源市場是否還有值得一說的車型?其實是有的,而且是兩款。
  • 蔚來李斌:2025年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20%沒有問題
    「中國、歐洲、美國這三大主要的汽車市場在今年電動汽車的普及都開始加速,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電動汽車的普及不光是環保和減排減碳的需要,更大程度上是因為電動汽車這種電的驅動方式,更適合智能化的需求,特別是自動駕駛的這樣一個需求。」「中國去年產了2572萬臺車,我們已經連續很多年都是全球第一,比美國大概要多30~40%左右。」
  • 上海調整「外地車牌」限行措施 機構看好新能源車板塊投資前景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機構看好新能源車板塊投資前景□本報記者 王輝 上周六(10月24日),上海市發布新一輪針對外地車牌的市區限行公告,不僅再次推升了上海逾百萬外地車牌車主對於新能源車的購置需求
  • 傳統車企:在「舊」能源的框中造「新」能源車
    於世界而言,是用更清潔的能源來保護地球環境;於國家而言,既是保護環境,也是一種能源戰略;於一些廠家而言,是為了響應政策,拿更多補貼;於消費者而言,「我燃油車開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買電動汽車?」
  • 從全球暢銷新能源車型,看中國電動汽車市場
    下面,OFweek新能源汽車網對2019年1月全球銷量TOP10車型進行簡單分析,從以下銷量分析來看中國新能源車型在市場的佔有率和競爭力到底如何?而新全新唐DM還增加了一臺BSG電機,但是這臺電機不參加動力的輸出,而它的作用是可以更快的加速和平順的啟動發動機,這也讓車的燃油性和行駛的平順性都大大提高。這款車的性價比是非常的高,可以油電混合使用。不跑長途的情況下,用電就完全足夠。目前市面上的自主中型車中,油耗口碑排在前的也是比亞迪唐新能源。2018年1-11月份,唐新能源銷售了28822輛,銷量一直成增長狀態。
  • 花旗:預計中國12月新能源車銷量增長放緩 因春節效應延後需求
    【花旗:預計中國12月新能源車銷量增長放緩 因春節效應延後需求】花旗稱,預計12月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增長將放緩至51%,因中國春節靠後將使得部分旺季需求延至明年1月,稀釋12月的新能源車銷量集中度,不過預計明年1月新能源車銷量將同比增長234%。
  • 7月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前十名有六款國產車
    據EV Sales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球電動車市場增幅達到40%,銷量共計 87,788輛。1-7月份的累計銷量為545,168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3%;全球電動車的市場份額超過1%。
  • 造新能源車真的很燒錢嗎?沒國家補貼,就是等死?
    8月11日,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武漢開發區開幕。這是新冠疫情之後中國汽車界首次舉行的行業重量級汽車論壇,吸引了超過200名汽車界的「大咖」們,包括中國一汽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福耀玻璃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等知名企業家,覆蓋了汽車產業鏈大部分環節。
  • 市值蒸發2000億,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能走多久?
    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汽車企業不同,這三家企業實施的都是先預訂再生產的銷售方式。面對不斷增加的銷量,國際投行也紛紛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但是在亮眼銷量和國際投行看好的「雙重優勢下」,當日三家新造車企業的股價卻出現了暴跌。
  • 有人賺千萬、有人跑進場……新能源車的資本泡沫誰先破?
    近期,在龍頭股特斯拉的帶領下,美股上市的中國三大造車新勢力股價持續走高,市值甚至超過了部分傳統車企。截至北京時間11月25日,在最新全球車企市值排行榜中,蔚來市值約為724.23億美元,在全球車企排名第六。小鵬和理想分別達到508.4億美元和367億美元,分列全球第十一和第十三大車企。
  • 電氣設備與新能源行業:全球新能車銷量持續強勁LG化學拆分電池業務
    投資建議造車新勢力 11 月數據發布,頭部車企銷量持續強勁,國內新勢力成績亮眼,11 月蔚來/理想/小鵬/威馬交付量 5291/4646/4224/3018輛,分別環增 5%/26%/39%/1%, 20Q1-Q3 蔚來/理想/小鵬分別營收 96.2/29.9/53.1 億元,預計全年營收 159.6/51.9/85.6
  • 全球車企市值大洗牌:五新能源車企一年間躋身前20強
    世界富豪榜洗牌了。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截至2020年11月4日,埃隆·馬斯克的淨資產升至1280億美元,超越比爾·蓋茨,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馬斯克身價的暴漲得益於特斯拉的股票價格飆升——這家新能源車企的市值在最近一周突破了五千億美元,被冠以華爾街第七大最有價值的公司。
  • 為什麼如今超過一半的國人貸款買新能源車?
    騙貸行為在當時不是個人行為,而是公司行為,騙貸在中國更不是個案,而是泛濫案件,在2003年,2004年汽車銷量大爆發時期,個別銀行壞帳(逾期超過3個月)達到數十億元,這就意味著,是整個汽車放貸端系統出現了重大問題——即銀行違規放貸。要我說,小學三年級學歷的霍民是聰明人,但沒用對地方,在此事中,在彼時「合法」條件下,給國家造成了重大損失,罪不在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