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學校圖書館借回來的一個繪本,我拿起來翻了翻,《約瑟夫有件舊外套》,故事的梗概是:約瑟夫有件外套很舊了,約瑟夫把它改成了夾克,夾克很舊了,約瑟夫又把夾克改成了背心……約瑟夫把一件舊外套變成了很多新物品。
第一遍看完這個繪本,第一反應是,這個繪本沒什麼有趣的地方。在這之前,給孩子讀過很多繪本,認知和心理方面的繪本,總是能夠一下子get到繪本故事的核心。《約瑟夫有件舊外套》讀完了,有點懵。
但是,看了一下繪本的介紹,《約瑟夫有件舊外套》榮獲2000年凱迪克金獎。凱迪克大獎是美國最有權威的繪本獎,被認為是圖畫書的「奧斯卡」獎,能獲此殊榮的繪本,應該有其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看在凱迪克金獎的份上,我把繪本故事從頭到尾,給孩子讀了一遍,卻不知如何延伸講解。
為了加深對繪本的理解,從網上搜索了相關資料,並且閱讀了他人關於繪本的解讀。關於繪本的理解,分享以下幾點。
1、《約瑟夫有件舊外套》的創作靈感來源
這個繪本的創作者,是美國的西姆斯·塔貝克,在他的童年時期,流行一首民謠《我有一件小外套》,小外套舊了,不能穿了,怎麼辦呢?改成夾克;夾克舊了,不能穿了,怎麼辦呢?改成背心……
繪本故事裡,約瑟夫也把自己的舊外套變成夾克,變成背心……不同的是,創作者,豐富了繪本的內容,約瑟夫把舊外套變成夾克後,他穿著新夾克去市場;夾克舊了,約瑟夫把夾克變成背心,穿著背心去參加侄子的婚禮……
舊外套不僅變成了新物品,還在不同的情景下,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2、繪本要傳遞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一件舊外套,可以變成夾克、背心、圍巾、紐扣等等。通常來說,外套舊了,就沒有多大用途了,而約瑟夫卻藉助舊外套創造了很多新物品。
從「無用」到「有用」,中間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創造」,而創造的發生,需要積極的思考。
當你感覺到很多問題似乎無解時,積極思考,總能想到解決的辦法,就像一句老話說得那樣,辦法總比困難多。
積極想辦法改變,舊外套可以變成夾克、背心、圍巾、紐扣等等。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的是其中的積極心態。
3、相似繪本
菲比·吉爾曼創作的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與《約瑟夫有件舊外套》相類似,都是根據同一首民謠《我有一件舊外套》改編的。
讀完兩個繪本,相比而言,更喜歡《爺爺一定有辦法》,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給人帶來一種力量感。
繪本裡面,有媽媽和約瑟的對話,貫穿整個故事。
媽媽對約瑟說:「約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舊,好難看,真該把它丟了。」
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
因為約瑟相信爺爺一定有辦法,所以,約瑟的舊毯子,變成外套,變成背心,變成領帶……
繪本中的媽媽,就像生活中那個消極的旁觀者,總會覺得「這個不行了,那個沒用了。」然而,實際上,很多時候,積極想辦法改變,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就像約瑟的舊毯子,可以變成不同的新物品。
閱讀繪本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認知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家長在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也要適當加深引導。
精讀繪本可以參照以下步驟:
1、通讀繪本
繪本裡的文字相對較少,但是,通常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通讀繪本,可以幫助孩子從總體上了解繪本故事,就像大人讀書一樣,理解整本書的框架,再去理解裡面的內容,就會相對容易。
孩子閱讀繪本,可以採用同樣的路徑,不同的路徑,也是不同思維習慣養成的過程。
2、帶著問題,再讀繪本
提問是一個集中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孩子帶著問題聽故事,就會努力從故事中尋找答案,為了找到正確答案,孩子可能不願意放過每一個故事細節。
讓孩子帶著問題聽故事,既可以培養孩子的思考力,還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3、陪孩子一起發現圖畫裡的有趣內容
繪本是文字和圖畫的結合,讀繪本不只是讀文字,也要和孩子一起讀圖。
《約瑟夫有件舊外套》裡,可以讓孩子去觀察,舊外套到夾克,有什麼變化;夾克到背心,有什麼變化……圖片上的變化,可以和文字對應起來,鍛鍊孩子的看圖說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