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領導相處,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職場小白遇到領導,往往不知道說什麼,甚至有點不自在。其實,這不只是職場小白的通病,有些長期做技術的員工,同樣不知道怎麼跟領導溝通。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曾經和一個員工在電梯間相遇,他們之間的對話非常有趣。
董明珠:你也四樓?
員工:嗯。
董明珠:出口部的?
員工:我不是。
董明珠:哪裡的?
員工:技術部的。
董明珠:技術部跑到4樓幹嘛?
員工:吃飯啊。
董明珠:怎麼跑到4樓吃飯,女朋友在四樓?
員工:老婆在4樓
說完這話,電梯門剛好開了,這名員工直接開溜。
董明珠的氣場肉眼可見,員工全場被動,只有回答問題的份兒。或許,這是大部分員工面對領導時的真實寫照。
日劇《同期的櫻》中,領導開會時跟員工對話
其實,領導沒有那麼可怕。領導本身也希望員工向他搭話。
當然,也有那種與眾不同的職場小白,她們直言直語,說的話有理有據,但是卻沒有顧及場合,沒有顧及領導的顏面。
日劇《同期的櫻》中,女主角小櫻在新員工入職儀式上,直言社長講話太長了,無法將精彩的內容傳達出去。除此之外,小櫻還指出了社長的口誤問題,以及用詞的小毛病。現場瞬間安靜了,社長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應。好在人事部長黑川出面解圍,社長才找到臺階下。
在職場上,說話要分場合。主動諫言是好的品質,但是主動諫言要私下諫言。小櫻作為初入職場的小白,初衷是好的,但是她在細節上的把控還差點意思。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該怎麼跟領導相處呢?
從語言表達上看,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說話要有邏輯順序
其實很多人說話都沒有邏輯。舉一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子:
A:今天中午你打算吃什麼
B:我打算去食堂吃
A:我問的是吃什麼,不是去哪裡吃......
沒有邏輯的人,往往會答非所問。最關鍵的是,這類人往往不覺得自己是錯的。
那麼什麼是邏輯順序呢?簡單來說,最常用的邏輯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
時間順序很好理解,早上中午晚上,一點兩點三點,按照這個邏輯說話就不會有錯了。例如,跟領導匯報工作:我早上9點到11點到辦公室後,先整理並分類了工作文檔,然後把需要列印的文件複製到U盤裡。下午3點,我去幸福街道的列印店,列印好文件後將其送到王總那裡。
不要想到什麼說什麼。我今天去見了王總,提交了文件。我還整理了明天要用的文件,放在電腦的D盤裡。下午我還去了一趟列印店,幸福街道的那一家。沒有時間邏輯,聽起來是不是很混亂?
2. 先說結論再提論據
很多人說話的習慣是先將過程,再將結論。再舉一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子:
A:領導,我們這個項目需要線上線下同步宣傳,線上要在抖音上投廣告,線下要在商場裡策劃一次活動......
B:所以呢?
A:我們需要一筆經費
脾氣好的領導可能會耐心跟你解釋,先說明一下你的目的(在這裡指的是申請經費),然後在介紹具體的流程。脾氣不好的領導,在你話說一半的時候就會打斷你:你到底想說什麼?
從領導的角度思考,他有自己的工作事項,還要統籌各個部門的協作,時間安排比較緊迫。所以不可能耐心聽下屬的長篇闊論。先說結論,再提供論據,這樣一來,領導就可以第一時間決定是否優先處理這件事。
3. 先談讚美再提缺點
很多人都沒有讚美別人的習慣,覺得讚美太虛偽,太恭維。殊不知,讚美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溝通更加順暢。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相反的情景:
A:領導,你發給我的文件,有兩處錯誤,分別是......
B:(一臉不情願地傾聽)
雖然領導不會明確表示抗拒,但是內心多多少少是不開心的。因為人都有認可欲,誰都不想一開始就被潑了盆涼水。情商高點的人,說話不會這麼直白。
我們可以看看日劇《同期的櫻》裡面,女主角小櫻是怎麼跟人提建議的。
小櫻拿到同事的設計圖後,先表達了對作品的讚美:可真有創意啊,全面覆蓋玻璃能讓陽光充分照射,光線是不錯了。
接著,小櫻開始說缺點了:不過,要實際造出來的話,問題還是太多了,直射的陽光會讓溫度上升過高。
先讚美再提缺點,這樣的說話方式可以產生共情的效果,讓溝通對象更樂於傾聽。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特別愛面子的領導了。
4. 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很多人遇到問題,直接請示領導。一開始,領導樂於解答。時間久了,領導就會不耐煩。或許你經歷過這樣的情景:
A:領導,你說的B方案是怎麼做的
B:先這樣,再那樣,最後這樣,不就可以了
A:B方案裡,這樣做指的是怎樣做?
B:這你都不懂,還要人教?
所以你要明白,不是所有的領導都做事有邏輯,有耐心。
請示領導的時候,需要帶上你的想法,帶上你的解決方案。簡單說,就是讓領導做選擇題,而不是做填空題。
領導掌握的是決策權,他可以根據豐富的經驗,做出最合理的選擇。下屬需要的是多思考,多實踐。為什麼領導選擇了方案B,而不選擇方案A?方案B有什麼優點?遇到類似的問題,有哪些部分可以借鑑?
除此之外,人情世故也很重要。可能有人要提問了,我做好自己的工作,該匯報就匯報,該請示就請示,這不就好了,為什麼要刻意了解領導,拉近關係呢?這種想法沒有錯,如果你情願永遠當一條鹹魚,遠遠不往上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如果你想坐到更高的位置,必須跨過人情世故這一關。
從人情世故上看,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學會主動交流
主動交流,從最基本的打招呼開始。大部分人遇到領導,一聲問好還是會說的。然而,接下來就啞口了,空氣瞬間凝固。那麼問題又來了,跟領導聊什麼呢?簡單概括一下,可以閒聊日常生活,也可以向他請教問題。
日常生活方面,年紀大的領導的領導一般有孩子,你可以聊聊孩子的家庭教育。年紀較輕的領導業餘生活可能會比較豐富,可以聊聊健身運動。當然,跟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領導聊天是沒有套路的,要靈活變通。
請教問題方面,領導能坐到這個位置,可能業務能力突出,也可能社交經驗豐富。所以你可以大方地請教問題,一來可以學點東西,二來可以留下印象。當然,問問題要有講究,前文有提到,最好提供多套解決方案,讓領導幫你選擇,幫你分析方案的優劣。
2.拍馬屁有講究
從本質上看,拍馬屁屬於讚美,無論是誰都喜歡被讚美,領導也不例外。所以有的人才會投機取巧,用拍馬屁的方式迎合領導。在旁人看來,拍馬屁很虛偽,很令人反感。
日劇《同期的櫻》中,葵是這樣拍領導馬屁的:終有一天,我會成為社長這樣的領袖人物。
同事百合的評價是這樣的:說這種言不由衷的奉承話。
究竟應該怎樣拍馬屁,才不會讓人反感呢?答案是,在任務快完成的時候,把領導拉進來,一起完成任務,然後再吹捧一下領導。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情商很高的同事,他做的是銷售。他已經把客戶搞定了,下午就去找客戶籤單。明明自己能搞定的事情,他卻叫上了領導,讓領導一起去見客戶。這樣做的好處是,領導可以送助攻,還有參與感。最後開會總結的時候,他表示領導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他才能順利籤單。
這樣拍馬屁可謂是一舉兩得,領導聽了高興,別人聽了服氣。
3.生活上給予領導幫助
領導也是人,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這時候你就要發揮人脈上的資源了,幫助領導渡過難關。如果你在生活上幫助了領導,領導自然會記住這個人情,在公司對你多加關照。
這是最簡單的道理。逢年過節給領導送禮,顯得太過於刻意。領導生活上遇到困難,無異於老天給你機會,你沒有理由不把握好。
當然,幫助也要盡力而為,不要急功近利,承諾解決問題。幫助領導重要的是過程,重要的是你有這個心,有在出力。私下承諾卻沒有幫領導解決問題,效果就適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