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更愛《懷想生活》

2020-08-05 任披薩
相比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更愛《懷想生活》

「嚆矢,振翮,肯綮,孜孜吃砣,祓魅,玉墀,婞直,用在樹上的生活方式體現個體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卻又不拘泥於所謂「遺世獨立"的單向度形象。」

這些高級的詞句都出自浙江今年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實不相瞞這些字眼都是我複製過來的,我以為就我自己孤陋寡聞了,結果問了問朋友,大家都不認識。對於難懂且高深的漢語文化,我保持緘默,不發表意見。

07年江蘇的《懷想天空》我讀了好幾遍。據說當年前面三個老師都給了這篇作文低分,40分不到,高考作文滿分是60分。而最後,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給了最終的分數:54分。

很不錯的分數,甚至我覺得有些低,我看著文字的同時,看到了父子倆在地裡割麥子的場景,父親不緊不慢的語氣,蟲子哄飛的褲腿,吃飯時蹲在田間的愜意都令我撼然。

你們看過餘華的作品吧。福貴的一生,許三觀的一生,都曾真真切切讓我感受到那種強烈的生活畫面,不用特別華麗,不用特別潸然,但是就是白描一筆,足夠讓人動容。

你們聽過樸樹的歌吧,一首歌,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都讓我覺得他沒有在唱,他在講,我們聽得懂的故事,又或者我們聽不懂的故事。

這篇《懷想生活》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平淡,但卻有忍不住落淚的衝動。那些平凡樸實的文字後面有著他自己生活裡的驚濤駭浪。我們都是來自普通生活裡的人,懷揣自己的想法與故事。看的懂一些故事,一定是因為其實這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

《懷想天空》07江蘇

麥收時節,天空顯得非常的明淨。在麥田上空偶爾悠然地遊過幾朵白雲。

麥收時節,中午常是烈日當空。我們勤勞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勞動。

我是一個農家子弟。我明白我們鄉下的家長們要靠田地來生活,供我們上學。他們為了子女辛勤地勞動,但沒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聽到他們說:「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們都願意。」

農家子弟努力學習吧!全力以赴吧!我們敬愛的父母為了我們能過上好日子,他們埋頭在烈日當空的麥田裡收割麥子。那種滋味,你們體會過嗎?

在即將奔赴高考考場的前兩天,我體會到了。又熱又累。當時,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點把麥子割完,到家洗個澡,然後在床上睡五、六個小時。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點多鐘就起了。他臨下地時告訴我說:「你再睡會吧!六點鐘起來做飯,然後洗洗衣服,八點鐘到地裡給我送飯。

我睡醒後,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學校裡起早起慣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鐵盆裡。然後,我進入廚房做飯。

我做好飯,洗好衣服。又把湯盛到飯盆裡,拿了5個饃,一齊放到籃子裡。我趕緊吃過飯。碗都沒涮,便騎車下地了。

當我到地裡時,父親巳割了七八壟了。他臉上很多汗珠,衣服溼透了。他說:「你來,吃過了嗎?我割光這一壟,再吃。」

大概四、五分鐘吧,他割光了。他從籃子裡拿出飯盆、饃頭,邊吃邊說:「孩子,你爸沒本事,明天到縣城後好好休息!後天好好考,別緊張。」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個多小時麥子。回到家,我沒有吃飯。洗了個澡,就睡了。

現在,我在考場上做題。室內很涼快。當考試結束後,我要在烈日下站兩小時,來感受那種烈日當空的滋味。

相關焦點

  • 都是高考滿分作文,和《生活在樹上》相比,我更喜歡《赤兔之死》
    看到浙江一名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想起我一個學生的習作撰寫的歷程。我教過的一名同學,我只教了她一個學期,後來她隨她的家長轉學到其他學校去了。這位同學對課外閱讀有非常大的興趣,當我跟學生談及國外的哪些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這孩子的眼睛馬上就亮起來了,哪怕是她轉學到其他學校的時候,她也會抱起國外那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啃」起來。
  • 看完今年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內心是崩潰的
    看完今年浙江卷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內心是崩潰的。;「作文題是什麼?」;「我為什麼要自取其辱?」 閱讀理解力比較自信的家長,我把原文放在這裡,你們自行挑戰下。 生活在樹上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看得懂嗎?
    全文1782字,閱讀約需3.5分鐘 文/子兮(媒體人)編輯 狄宣亞 實習生 歐陽鑫 校對 吳興發▲滿分作文截圖。浙江某考生的一篇高考作文因為被打了滿分而引起熱議,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只要掃一眼,就能發現這篇作文的「吸睛」之處。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的一些思考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對浙江的一份高考滿分作文議論紛紛,表揚的有,批評的也有。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我也懷著好奇心看了這篇文章,頭天晚上看了3遍,第二天早起坐車的時候看了2遍。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是好文章還是當代八股文?
    按說,我沒有資格來評判這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作為一位理工女,文學渣渣,文學名著《尤利西斯》翻過3遍,每遍閱讀不超過100頁,讀不下去。我還是一位哲學渣渣,買了幾十本哲學書籍附庸風雅,叔本華、康德、馬克思的文章也是翻了又翻,沒一本看完。這篇滿分作文,既有哲學,又有文學。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陳大組長的「狐狸尾巴」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巨大爭議,很多人把矛頭對準了「浙江一考生」。雖然這位考生的作文並不完美,的確不應該獲得滿分。客觀上這位考生確實受益了,但責任不在他,不應該把批評對準他一個人。這樣一篇在閱卷之初,在閱卷老師之間就有分歧的作文,為什麼最後居然得到了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簡評:「生活在哪一棵樹上」一
    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似乎真的已經快要」成為一個事件了。全民上樹,我說的是真的。原先搬了板凳,炒了瓜子和朋友們就此閒扯看戲,不成想五顏六色的人爬滿五顏六色的樹。  如果《樹》文可以成為一個話題的話,那麼這次的《樹》文事件是一個大話題。高考,幾乎與每個人切身相關,中文寫作,似乎誰都有話可講,圍著觀和圍著說也有理由。
  • 讀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比做英語閱讀還難
    2020年高考第一篇滿分作文終於出爐了,這篇滿分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寫,題目為《生活在樹上》。但是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還有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咋回事?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陳建新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看懂了嗎?
    浙江某考生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其引用較多的外國哲學家文學家的名言名句或人物,用了較多生僻的詞彙,多數人因看起來吃力,所以對給滿分有看法。下面本人把自己的理解給大家說一下,看看這位考生高考作文拿滿分是名至實歸還是浪得虛名。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公布,《生活在樹上》給我們的哪些教育啟示?
    8月2日,&34;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讓浙江省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作文成為了全網熱點。作為高考分值最高的題,每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都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並湧現出不少才華橫溢的文章。在我看來,今年的這篇《生活在樹上》是完全能夠配得上滿分的評分的。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可以說是真的晦澀難懂,出現了太多人名和引用專業知識,用術語堆砌成的一篇文章,為何被打了滿分?這種文章在高考時被打了滿分,我們不得不思考語文作文的評分標準乃至高考公平的嚴肅問題了。因為任何一篇滿分作文,到後來都會被刊出,作為之後每一屆學生的參考標準,是之後學生的模範。這樣的文章被評為滿分,以後的學生也會接著寫用術語堆砌起來的晦澀難懂的文章。在高考這樣影響人生命運的重要大事上,一位考生以滿分作文多出的二十多分,從而擠掉了很多學生的位置,對其他考生來說是嚴重的不公。
  • 再來一篇高考作文《懷想天懷》,和滿分的《生活在樹上》比較下!
    一篇滿分的浙江高考作文在網上引發爭議,有贊之,有貶之。不管贊也罷,貶也罷,一個客觀事實是不可否認的— —這種不說人話、炫耀讀書多的秀品文字是沒有什麼現實意義的。由這篇上了樹的滿分作文,有網友翻出了2007年江蘇的一篇高分作文《懷想天空》,作文得分54分,滿分是60分。這篇作文的得分經歷與《生活在樹上》驚人的一致,都是先低分,後被閱卷組組長法眼識金「挽救」回來的。作文題目《懷想天空》,閱卷老師先是打了36分,剛剛及格;二評老師打了42分,三評老師打了39分。綜合評分,這篇作文得分37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說人話,不適合當成範文吹噓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馬伯庸:辭不配位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馬伯庸:辭不配位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教育#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這場輿論風暴。浙江高考語文閱卷組長陳建新在高考評卷過程中力排眾議,將一篇晦澀難懂的高考作文評為滿分,且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和評卷細節,如此高調的行為在信息化時代,掀起了腥風血雨。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生活在樹上#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爭議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請放過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沒有錯
    ​由於今年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文字晦澀難懂、內容高深莫測,引發群眾熱烈爭議。本以為周期過後爭議便歸於平靜,很難想像一篇作文持續發酵如此之久,甚至引發內幕話題,可謂甚囂塵上。背後的閱卷組組長陳建新,也被捲入輿論,而《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又接續被處心積慮的「圍攻」,日甚一日,這種無節制的吵鬧,令人精神疲勞。
  • 對不起,原諒我讀不懂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衝上了熱搜。關於它的爭議很多。有人認為此篇作文晦澀難懂不知所云,純屬炫技,也有人認為它深奧有哲理,文學素養高。當然,這樣的文字,較易令人看不懂,所以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說明我們的閱卷老師還是能識別作文的好壞的。作文審查組老師認真細讀這篇作文,一致給出高評。我們認為,把此文打成滿分,不僅是給予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數,也是展現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