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課題系列66:中小學教科研「異化」原因及對策

2020-08-27 中小學課題論文指導

★論文投稿精準指導系列視頻專欄歡迎加入:

☞全部期刊:

☞專著閱讀: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科研逐漸下移到中小學。教科研是教育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已逐漸成為教育界的共識。於是,就出現了「校校有課題,人人搞科研」的繁榮景象。然而在繁華的背後,暗藏著不容忽視的「異化」問題,阻礙著中小學教科研的健康發展。

一、教科研「異化」的場景透視

完成論文通常需要一個過程,大致由發現論題,查閱資料,深入研究,實踐論證,反思完善,等到瓜熟蒂落時才撰寫論文。但「速成」論文隨處可見,成為一道「異化」的風景線。

1.撰寫論文異化為「鍵盤論文」

掛上網絡,填上關鍵詞搜索,呈現在眼前的是應有盡有的網絡論文。如有相中,隨心所欲,下載幾篇,再敲擊鍵盤,稍加複製、剪切、粘貼等「手術」,就變成為我所有的「鍵盤論文」。

2.撰寫論文異化為「糨糊論文」

把相關報刊上的論文平鋪在桌子上,操起剪刀搞「科研」,邊看邊剪,用糨糊粘貼在一大張白紙上,真是像貼膏藥那樣方便。不一會兒,一篇「糨糊論文」就完工了。

3.撰寫論文異化為「槍手論文」

更有甚者花些「銀子」,請同事或論文公司代寫論文。此時的論文已淪為「槍手論文」

4.撰寫論文異化為「冒牌論文」

極個別採用「拿來主義」,把別人的論文佔為己有,換上自己的姓名,墮落為「冒牌論文」。

如此教科研,令人啼笑皆非,同時也蘊含著一股酸味。「鍵盤論文」「糨糊論文」等異化論文大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旦功利性的目的達到了,論文創作就會被打入冷宮,教科研隨之終結。

教科研應該是一門嚴肅的學問,其目的是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然後教科研在中小學中普遍存在異化,背離了教科研的初心。那麼什麼原因使教科研如此異化?

二、教科研「異化」的原因分析

1.超負荷工作,力不從心

在應試教育沒有得到扼制的情況下,各個學校挖掘學生的潛力,盡一切可能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增負」的過程,往往也就是教師「增負」的過程。一天要上二到三節「正課」,另外還需加二到三節「增課」:早自修、中自修、補差課或夜間補課。一天下來,連上五到六節課,喉嚨啞了,腰背酸了,腿腳軟了,頭腦昏了。由於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加上沒有淘汰機制,學生的素質更是參差不齊,相應的教育難度在不斷增加。一心不能二用,背馱著超重負擔的情況下,靜下心來教科研,確實有些勉為其難。

2.「無用論」蔓延,「神秘論」流行

許多教師往往從教學經驗出發,認為教科研是「花架子」和「紙上談兵」。「不懂教學理論,照樣能上好課;教學專家不一定就能上好課」,在中小學普遍存在。確實,教科研不大可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許多教師就看不清潛移默化的教科研價值。籠罩著「無用論」思想,哪有從事教科研的動力?不僅如此,還有不少教師認為教科研是教育專家的事,簡直高深莫測。中小學教師搞科研是「越俎代庖」,既不是自己的工作,也不是自己的特長。從事教科研儘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得不償失。簡而言之,無論「無用論」,還是「神秘論」都讓教師「望而卻步」。

3.硬指標攤派,「浮誇風」盛行

某些學校硬性攤派教科研任務,僅僅是為了創建名校,無非是裝點門面。為了完成指標,教師不得不製造速成論文。極個別領導還帶頭生產「泡沫學術」,憑空想像,造假數據,東摘西抄,胡亂拼湊,把成果越吹越大,作為騙取學術帶頭人或專家型名師的敲門磚。總而言之,一些學校的急功近利是產生「浮誇」教科研的溫床。

三、消除教科研「異化」的對策

1.為教師「減負」,騰出精力教科研

「壓力山大」,並非空穴來風。來自社會的壓力,學校的考核,同事間的競爭,許多教師精神鬱悶和緊張。為了立於不敗之地,不少教師為自己「增負」,尋找學生的空隙,不斷為學生加班加點。早出晚歸,馬不停蹄,整天忙於教學,怎麼也擠不出時間來教科研。為此,各級教育部門不應光打雷不下雨,而應切實落實減輕學業負擔過重的「八項禁令」。唯有淡化升學率,減輕升學考核,教師才有充沛的精力和時間去教科研。

2.為教師安裝教科研的啟動程序

如何消除教科研「無用論」?安裝教科研啟動程序。學校要引導教師由「要我科研」變為「我要科研」。為此,要給教師戴上一幅「遠視鏡」,看到通過教科研提高教學質量的美好前景。教科研是高層次的理性反思,儘管它的價值蘊藏在深處,但只要持之以恆,孜孜不倦,一旦被真正把握,教學水平就會發生質的飛躍。不但新教師可以避免盲目探索,縮短成長的路程,而且老教師容易走出「高原現象」,再上新臺階。一言以蔽之,讓每個教師都堅信,無論創建名校,還是培養名師,從事教科研都是必由之路。

3.為教師搭建教科研發展的平臺

學校樹立「教科研做先導」的意識,堅信教科研能為學校插上騰飛的翅膀。為此,學校應當拋棄「花架子」,扎紮實實、實實在在、義無反顧地為中小學教師創設條件,滋潤催化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成長,從而消除教科研「恐懼症」。

讓教師在教育書海中蕩漾。儲備教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徑,唯有破萬卷書。閱讀教育經典,就像吮吸乳汁,就像接受陽光,就像滋潤雨露,更像開挖寶藏,積蓄能量。在閱讀中,與大師對話,潤物細無聲地發芽、成長、開花和結果。為此,學校應該購買古今中外的教育經典,還應訂購足夠數量的反映最新教科研成果的報刊。

加強教科研的全程指導。山高路險、布滿荊棘,這是由教科研的複雜性決定的。中小學教師大都不是教科研「科班」出生,尚屬「門外漢」。欲要獲得理想的教科研成果,就得打破藩籬,開闊創新。

請進來,走出去。把專家請進來,讓教師與專家對話,在對話中理解專家的聲音。教師的豐富教育經驗,需要專家理論的滋補,才能錦上添花,如虎添翼。與專家對話,請專家點撥,可以縮短探索的周期,讓教師早日品嘗教科研結出的碩果。同時,教師不該做井底之蛙,而應主動走出去,向兄弟教科研名校學習。取回真經,回來消化,不失為提高教科研能力的一條捷徑。

骨幹把脈,會診疑難。在教科研過程中,教師的困惑,疑難比比皆是。如何幫助教師消除疑惑,成為當務之急。學校要發揮教科主任、學術帶頭人的骨幹作用,主動為教師排憂解難。為此,學校要選拔德才兼備的教科主任和學術帶頭人。學校還應制定相應的「結對子」考核制度,避免教科主任和學術帶頭人「一枝獨秀」的現象。

環境寬鬆,不搞攤派。對教師的教科研,學校要信任而不幹涉;要鼓勵而不攤派,避免催化教師製造速成垃圾論文。理論到實踐,實踐到理論,在循環往復中升華,這就要使用校園和課堂作為教科研的試驗場。實驗必然是一個曲折中前進的過程,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磨鍊。為此,學校應該有寬大的胸懷,既為成功鼓掌喝彩,更為挫折雪中送炭,為教科研提供最堅強的後盾。

搭建舞臺。教科研需要展示,才會凸顯出社會價值。雖說教師需要自得其樂,但還需社會的關注,更需社會的讚賞。因此,教科研的成功展示是教科研工作的催化劑。為此,學校努力為教師做好學術交流,論文參賽、發表推薦等工作。

4.為教師建立完備的獎勵制度

學校可以把教科研業績作為教師職稱評定,評優評先,職務晉升,年度考核的「加分條件」,但不宜作為「必要條件」。因為中小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教學,而不是教科研。何況教師的特長也不盡相同。有的擅長教學,有的擅長科研。「人人教科研,人人出成果」,即使理論上講不通,現實上更不可能。為此,不管教學主管部門,還是學校都應轉變觀念,力戒浮誇教科研,不求一哄而上的「面子工程」,允許部分教師不出教科研成果,從源頭上消除科研「異化」。

獲得教科研成果是一個充滿艱辛的長期的探索過程。按照「質優多得」的原則,理應獲得較高的獎勵。但目前大多數教科研獎勵偏低,沒有喚起教師自覺教科研的魅力。可以說,獎勵制度是引導教師主動持續參與教科研的外部保障。無論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學校都要制定令人羨慕的激勵機制,讓真正重視教科研並取得實效的教師嘗到「甜頭」,使之真正成為教科研成長的助推器。(本文作者:顧偉清)

免費教育音頻大全,歡迎點擊收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歡迎免費加入中小學教師課題論文交流圈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教你做課題系列73:基於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小課題研究
    , 順應了教育科研工作的發展形勢, 滿足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 實現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走出了一條從普及到專業的教科研新路子。一、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為小課題研究保駕護航新泰市小課題研究曾一度繁榮, 提出了「問題即課題」的口號, 引領一線教師做一線課題的研究, 湧現出了一批優秀教師。
  • 教你做課題系列93:中小學課題研究中選題的基本類型
    為教研組課題研究選題提供思考的方向中小學教師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學術訓練, 很多教師想開展課題研究但不知道可以研究些什麼, 哪些問題和內容可以被研究, 即不知從何下手。而課題研究選題類型的分析為教研組教師打開了選題的思路, 為教研組課題研究選題提供了方向。
  • 教你做課題系列86:中小學教師課題選題的來源舉例分析
    1.將教育實踐活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直接轉化為研究課題教師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例如,長期困擾教育界的中小學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產生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怎樣才能得到解決?再如學習困難學生是怎樣形成的?學習困難學生有哪些特點?教育教學中怎樣促進學習困難學生的轉化?學生厭學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這種狀況是怎樣形成的?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有著怎樣的關係?
  • 教你做課題系列95: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與確定
    ★論文投稿精準指導系列視頻專欄歡迎加入:☞>>☞>>☞>>☞>>☞>>☞其他學科投稿請點擊進入專欄查看第一,從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擇課題。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 教你做課題系列68:小課題:成就良師的一條「綠色通道」
    ,使每天上課不成為一種單調的義務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導每一個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小課題研究不在於他人看來是否有價值,也不在於他人是否做過,是否做得很成功,而在於其研究的問題是否來自教師自己的實踐,是否對自己「認識教育、改進工作、完善自我」有價值、有幫助。從研究目的看,小課題研究是一種面向日常教育實踐,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研究。
  • 教你做課題系列92:中小學教師小課題如何選題?
    在你的工作中在什麼地方、哪個環節遇到了什麼問題,這就是你需要研究的課題。比如,有些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別是對一些喜歡「搗蛋」的學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於是有些教師就提出:能否用非常規方法對班級特殊對象進行管理?
  • 教你做課題系列97: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三類問題及其課題轉化
    比如課堂紀律混亂、學生學習成績差、不做作業、沒有禮貌等,都是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一類的問題是我們不能迴避,發現以後必須及時加以解決,否則問題越集越多,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應該做哪些改進與調整?[直接性問題向課題的轉化]例如:莊橋中學「基於中小銜接的城鄉結合部初一語文學困生成因與對策探究」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教學軟硬體更加完備的城市中學就在眼前,於是本地不少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家長把子女送到城市中學就讀
  • 教你做課題系列67: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在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工作聯繫緊密,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素質和研究能力,能夠有效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對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目的、過程、方法、結果等問題做進一步的梳理,以期引起中小學教師足夠的關注與思考,解除疑惑,走出誤區。
  • 深耕教科研十年教師體會:教科研課題和教學成果,到底什麼區別
    解讀《河南省中小學教師評價水平標準》2018年版,以高級教師為例,我們會看到這樣的句段:「在教學研究、改革和實踐中成績突出,作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省轄市及以上教科研課題1項,評委會專家評價較高,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 教你做課題系列60:中小學教師「學術研究」的真實樣態
    ★論文投稿精準指導系列視頻專欄歡迎加入:☞全部期刊:☞☞☞☞☞☞☞☞☞☞☞☞☞專著閱讀:對於中小學教師的「學術研究」,我一直持積極且審視的態度。作為一名校長,置身教育現場,讓我對中小學一線教師的發展與成長,有著強烈的渴望與真實的體認。但是,過去一些油水分離,只有開始,沒有過程,卻有結論的課題研究,異化了一線教育研究的本來意義與價值,也帶來了論文發表與獲獎事件的亂象。
  • 十八個教科研課題齊開局 菏澤市教科院組織攻關「教科研」
    12月6日,菏澤市教育局四樓會議室內人聲鼎沸,市教科院召開的「山東省十三五規劃課題」集中開題論證會在這裡舉行。論證會專程邀請到省教科院副院長曾慶偉前來指導開題,來自各縣區中小學校和教研機構的十八個省規劃課題研究團隊近70人參加了活動。
  • 學校教科研: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我想到了學校教科研本身。教科研本就是基於事實、面向現實,基於問題、解決問題的,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一所學校裡沒有教科研,沒有一所好的學校不做教科研,沒有一位優秀教師不是經過教科研的歷練成長起來的。作為一所新學校,要堅定不移形成明確的科研導向,把教科研能力、水平、業績等作為衡量學校辦學品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 教你做課題系列58:中小學教師「教育研究乏力」的病理學分析
    2.行動上的短板:不會做研究很多教師缺乏研究理論知識支撐,不具備應有的研究能力。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典型表現:一是不會做課題。首先是不會申報課題。有的是課題到期目標沒有完成,有的是課題成果產出與申報時承諾偏差過大;有的是課題資料整理散亂,無中心、無重點,「眉毛鬍子一把抓」;有的是態度不認真,文字組織能力有限,文字表達錯亂、漏洞百出等。二是不會寫論文。不論是具體做課題,還是平日研究以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成長需要,論文作為成果輸出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小學教師都不可迴避。但是很多教師不會寫論文。
  • 教你做課題系列91: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如何選題
    中小學教師要有效開展課題研究,選題是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具體而言,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進行選題。從自己教育實踐遇到的問題中選擇課題。倡導「問題即課題」的理念,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育教學實踐層面的問題、學生表現層面的問題、學校教育層面的問題等。對於普通教師來說,他們對日復一日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所看到的現象往往熟視無睹或習以為常。
  • 中小學教師為什麼對教科研說「no」
    可現實情況是,絕大部分中小學教師都不喜歡這個高大上的東西,都從心底裡拒絕它,這又是為何?「教育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生產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最主要途徑------」等等說法非常多。可為什麼如此有用的事情,老師就「不願意」做呢?許多觀點認為是教師的觀念沒有改變,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過於武斷,「觀念沒有改變」是指什麼?是指教師不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
  • 教你做課題系列98: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課題選擇問題探析
    ★論文投稿精準指導系列視頻專欄歡迎加入:☞全部期刊:★各學科期刊推薦:┃┃┃┃┃┃┃┃┃┃┃☞專著閱讀:☞本文就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課題選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作一探討。 一、不知道選擇什麼課題一提到教育科研選題,許多中小學教師就感到茫然:不知道選擇什麼究其原因,一是對教育科研課題的內涵認識不清,不知道教育科研課題是什麼,因而不知道選擇什麼
  • 能否把中小學教師從「課題研究」的空中樓閣中「解放」出來
    但實事求是地講,在中小學教師中推行「全員教科研」,並把教科研成果與職稱評審掛鈎,既不符合現階段中小學教學教研工作的客觀實際,也是引發教科研「泡沫」和學術腐敗的間接誘因之一。中小學教科研活動主要包括校本教研、優質課競賽、撰寫教學論文、課程實驗研究等。
  • 教你做課題系列74:一位英語教師的小課題研究紀實
    , 對於中小學教師來說, 應該不是個陌生的名詞。如此重要的反思意識可以通過小課題研究得到培育與鞏固。課題即問題。小課題研究首先催生的就是教師的問題意識。而小課題研究「直指問題解決」的屬性必然需要教師重新回顧教學場景, 分析問題並思考對策。在這一過程中, 教師的反思意識必然不得缺席。
  •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吳維煊:失真——教科研的「硬傷」
    例如:中小學生命教育的研究、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的研究、核心素養實施策略的研究、素質教育有效實施的頂層設計研究……。這些選題政治立場正確、佔位很高,是教育目的所在,但這些選題適合為政府教育決策做調研的專職人員研究,對一線教師而言顯得高端空泛,很難找到研究抓手,無法讓研究真正進行下去,從研究起點上就步入「失真」狀態。
  • 教你做課題系列63:課題研究是超功利的
    一般而言,大多數幼兒園只有少量省(市)級立項課題,一個課題核心組也只有少數成員。因此,對於老師來說,課題不過是少部分人的「好事」。這種「好」,大抵和一個有「名分」(立項)的課題所能帶來的職稱、榮譽稱號等息息相關;而這樣的「好事」,不可能每個人都攤上。於是,在還沒有認真反思課題研究是什麼,一線老師可以做什麼課題,以及怎樣開展課題研究之前,老師們已經把自己拒於「課題研究」的門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