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始上學以後,哪些事情家長儘量不要做

2020-08-22 陳知了

從教近十年,教了幾百個學生,也接觸了幾百個家長,總有那麼幾個家長讓我「印象深刻」,通過他們也讓我開始反思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那在孩子進入學校以後,有哪些事情是家長儘量不要去做的呢?


一、隨意破壞學校的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是在家庭還是社會,都有規矩,學校也有自己的規則要求,在剛入學以後,家長應配合學校,讓學生有規則意識,不能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而去破壞規則。


在我從教的學校,一個班差不多50個學生,一年級下學期,每個班會選出10名比較優秀的孩子第一批加入少先隊,這樣做一是表揚優秀的孩子,二是給孩子和家長一個鼓勵,所以很多家長都比較關注這件事。

有一年我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和其讓他任課老師溝通了以後,選出了10名學生,剛在班裡公布完名單,就有一個家長打電話找我,問憑什麼我家孩子不能入隊?我很詳細跟他說了一下,孩子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繼續努力提升,但是家長就是不依不饒,剛開始態度還好,後來口氣越來越差,甚至威脅說,如果這次不讓孩子入隊,就去教育系統告發我,說我不能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後來我通過其他家長了解到,這個孩子回家就和父母哭鬧,讓家長找老師必須得入隊,然後家長就打電話找我,這個解釋讓我很難以接受。如果家長覺得老師不公平公正,可以私下找老師反映指出,而不是因為孩子的哭鬧就和老師發生衝突。孩子沒有被選入隊,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反思,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和提升,當著孩子的面去質疑老師,去破壞學校原有的規矩,對孩子的學習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二、為自己的孩子「搞特殊」

在社會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人習慣」搞特殊」,但是學校尤其是小學,不同於社會,家長不要將社會上的一些習慣做法帶入學校,不利於孩子身心的成長。


在當班主任以後,遇到最棘手的一個問題就是座位問題,誰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坐前面中間,但是中間就那幾個位置,所以一般我們都是按個頭排座位,每周進行調整。往往是你邊這座位剛調好,那邊家長就找來了,「老師,我家孩子怕熱,你給調個涼快的座位吧」,「老師,我家孩子不喜歡和男生坐同桌,你給換個女生吧」,總之理由各種讓你想不到。還有一位家長提前自己做了調查,要求自己家的孩子必須和班裡某某同學同桌。如果家長出於孩子的學習原因,那老師還會考慮,但家長如果是為了自己家孩子舒服,那就算了,學校是來學習的,不是來享受的。還有的家長找老師要求早晨孩子晚半小時入校,理由是上學太早,孩子起不來。我想家長真的是理解錯了教育的意義。


三、當學生面質疑老師的權威

孩子在學校裡學習,信任老師是第一位的,這種信任感不單單來自於老師和學生,也需要家長的配合。

老師講課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這個知識點很重要,考試會考到,大家一定要認真聽」,我也經常在課堂上這樣給孩子們說,主要是為了讓他們認真聽講。結果有一次我們班一個學生作業沒寫,我問他怎麼沒寫呢?他說:"我爸說了,你老師懂個屁,這個重點,那個重點的,哪裡這麼多重點?」,孩子的一句話懟的我無言以對,雖然在教學過程中,質疑老師的家長也有,但是這樣教育自己孩子的家長還是第一次見,後來我詳細了解了一下,孩子這個題不會,在家問家長,家長估計是心情不太好,直接回了一句這個。家長不想講可以讓孩子問老師,這樣貶損老師,只會讓孩子對老師的話產生質疑,那學習的積極性肯定也會大大下降。



四、灌輸給孩子錯誤的價值觀

學生在學校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在接受一些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教育,而這種教育單單靠學校和老師是不行的,「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需要家校的共同配合。

我曾經接觸過這樣一個小男生,看起來蠻乖巧,成績也不錯,剛開學他就在自己桌子下面用筆圈出一個界限,其他同學的鉛筆橡皮只要掉到他的桌子下面就是他的,因為這事我專門教育了孩子,並且聯繫了家長,希望能讓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家長的回覆是「孩子還小,不懂事」。後來有一次上體育課,體育老師讓孩子們把外套脫下來排好放在操場上,結果一下課,這個孩子為了拿自己的衣服,直接踩著其他同學的衣服過去拿。我問他為什麼,他一臉無辜的說:「我要拿我的衣服啊」,我說你拿你的衣服可以多走幾步繞過去,為什麼要踩別人的衣服呢?他還是那一句:」我要拿我的衣服啊「。後來和家長反映,家長還是那句:孩子還小,不懂事」。對於這個孩子,我一直很奇怪,他有一種完全利己的價值觀,而家長卻不以為然。

後來有一次課間,孩子跑回來說膝蓋不小心磕破了,讓醫務室老師看了一下,問題並不大,塗了點碘伏就繼續上課了,放學的時候跟家長說了一下,家長當場急了,說孩子磕到了為什麼不第一時間聯繫家長?因為並不嚴重,加上任課老師還要上課,也是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跟家長解釋了半天,家長很不高興的把孩子接走了。結果一會兒家長的電話就來了,說孩子說了,不是自己磕的,是其他同學撞倒摔的,要求我們學校:第一、查監控找到那個孩子,第二、那個孩子的家長必須帶這個同學去醫院檢查,第三、必須給家長賠禮道歉。這幾個要求讓我有點懵,在學校裡孩子們課間跑跳撞倒是常有的事,而且只是磕破一層皮,也不用這麼大費周折啊。可是家長佔了理就是不依不饒,後來調監控查到,確實是孩子自己跑摔倒磕破的。通過這件事我突然明白這個孩子為什麼是這樣的價值觀了。在家長的觀念裡,我的孩子是第一位的,我的孩子是孩子,可以被原諒,而其他孩子就必須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同時我家孩子最重要的,完全利己主義啊。

當然在工作中,大多數家長是很配合老師工作的,還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家長,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也能感覺到家長對學習的重視,對知識的重視。老師也是社會人,在處理一些班級的事物時,可能並不能做到讓所有人的滿意,但是我們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才走到一起——「為了孩子成長與成才「

以上是我個人工作中的一點經歷,歡迎圍觀吐槽,也希望多提出寶貴的意見。

相關焦點

  • 關於教育孩子,家長儘量不要去做的3件事情,快看一下你做了幾件
    教育孩子是越來越難了,因為現在生活條件更好了,孩子也懂得更多了。孩子更聰明了,我們父母的一些小方法在孩子面前也就都沒有用了。但是今天我們可以告訴父母一些,我們父母不能去做的事情,這樣父母可以參考一下,然後再考慮一下自己究竟要不要去做這些事情?
  • 家長去幼兒園接送孩子,切記這3件事儘量不要做,尤其是第2點
    文/寧媽媽育兒經每一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自孩子出生以來,父母都儘量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總是把一切好的都留給自己的孩子,無論是關於孩子的衣食住行,還是教育方面的問題,家長真的是盡心盡力的照顧孩子了,為的就是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 孩子不想上學,聰明家長不吼不叫,輕鬆解決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
    每個家長都想讓孩子好好學習,有一個好的成績,將來考上好的大學。但是這樣的想法並非是一帆風順的,在孩子上學階段,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來阻止孩子好好上學的步伐。而不是用批評和打罵來強迫孩子上學,家長一定要知道,用錯方法,真的有可能毀了孩子的學業!那麼,孩子不想上學,家長應該怎麼辦?
  • 日本孩子獨立上學引熱議,家長:我們也想可是國情不同,容易出事
    日本的孩子上學放學有校車接送,有專門的交通路線非常安全,就算是孩子一個人獨立上學,獨立放學,家長也不用擔心。家長只需要把孩子送上校車,或者是下班以後在家裡等待孩子放學,不需要擔心孩子發生交通意外。我國的交通情況比日本複雜得多,並且幼兒的人口數量也比日本多得多,統一的交通接送不太現實,出於考慮我國孩子的安全,並不能讓孩子獨身上學放學。
  • 為什麼上學儘量不要讓孩子住校?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給出三個理由
    為什麼上學儘量不要讓孩子住校?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給出三個理由這是一個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要不要讓孩子住校,有的家長覺得住校也沒什麼不好,有的家長覺得住校不好,雙方也都是各持己見,家長們在做這個選擇時,也沒有主意,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對此現象給出了自己的說法,覺得住校不好,並且給出了自己的理由,很是現實。
  • 孩子不上學如何引導
    伯爵書院_孩子不上學如何引導?一個長長的暑假結束了,開學的日子來臨,樂樂今年正式開始上小學,這不頭一天上學,早上醒來,很高興的準備書包去學校,結果到了校門口大哭大鬧起來。她說「不要上學,不要離開爸爸媽媽!」家長和老師,這時候只能哄著、說著,費了老半天,才讓孩子進入校門。開學了,孩子不願意上學怎麼辦?
  • 孩子上小學,家長鬚做哪些準備?
    孩子進入小學以後,在生活習慣、學習方式及人際關係等方面將面臨許多變化,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對於孩子來說有一定的精神壓力,這將是孩子生活中一個重要的轉折。因此,在孩子入學前這一階段,家長必須有計劃地在幼兒心理和生活習慣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使孩子能夠更好地、更快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生活。
  • 孩子經常上學遲到怎麼辦?家長要重視時間觀念的培養了
    這些經常遲到的孩子,不僅是上學遲到,就連朋友約會也會遲到,長大以後更是難以適應集體紀律的約束。 對待孩子的遲到跟對待他們的其它問題一樣令人頭疼,如果捨不得批評、懲罰,那麼基本不會有什麼作用;但下決心批評,又難以把握度,擔心批評地過重給孩子留下陰影、適得其反。 究竟如何有效地糾正孩子遲到的習慣呢?
  • 孩子不愛去上學,家長應該怎麼辦?
    當孩子出現「厭學」問題怎麼破?別慌!也不是很嚴重的事情,就讓我們通過幾個小案例來了解一下孩子「我不要去上學」的成因以及破解方法吧。「我不要上學」美玉是一個新手媽媽,頭一次遇見孩子不願去上學時,可愁壞了!那時候她家的兒子剛升入小學一年級,開學都已經三周了,孩子每天都哭著鬧著不願意去學校。
  • 幼兒園快開學了,儘量不要給孩子穿這4類衣服,家長要注意
    幼兒園快開學了,家長們又開始擔心起孩子能不能吃好睡好,還有和小朋友能不能相處好的問題,卻很少有擔心孩子有沒有穿好的問題。一些父母考慮到了,認為孩子去上學,一定要穿得好看,穿得時尚,這樣孩子才能更受歡迎,其實這麼想就錯了,應該更多的考慮安全、舒適這方面,時尚都是其次。
  • 大一新生開學,家長不要做這4件事,容易給孩子帶來「麻煩」
    但小編溫馨提醒各位家長朋友,你們愛子心切的心一定要用對地方哦,就比如以下4件事,家長朋友儘量不要做,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麻煩」,甚至影響她今後的大學生活。 大一新生入學,家長不要做這4件事,容易給孩子「幫倒忙」
  • 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學前班?
    身邊的朋友經常問我這個問題:從幼兒園升小學,要不要上學前班?為了寫這篇文章,我上百度搜了一下,有很多這樣的問答和文章,我也學習了一下,下面談談我的看法。先給出答案:孔子說「因材施教」,要不要上學前班,沒有一個唯一的答案,要根據自己家和孩子的情況做決定。
  • 想要拉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家長這幾點就儘量不要做,趕緊改
    盡人皆知,很多大人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對他們要求特別多,不要其做這個,不要他做那個的,要是孩子出現反抗和鬧情緒的現象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開始給孩子擺臉色看,並且會很嚴厲地告知亂發脾氣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其實我想告訴各位的是什麼呢,你們經常說是第一次做父母,是不是忘記了孩子也是第一次做你們的兒女,他們是擁有犯錯權利的,是不是你們也可以反思一下呢。
  • 讓孩子做有主見的寶寶,家長應該這樣做,孩子以後會優秀
    讓孩子做有主見的寶寶,家長應該這樣做,孩子以後會優秀很多的父母希望孩子做有主見的寶寶,家長應該這樣做,孩子以後會優秀。自己的孩子都能夠變得有主見,但是又擔心孩子變得執拗、不聽話,變得倔脾氣。假如孩子沒有主見,他就永遠不能成功,只能跟著別人的想法走,只能任憑別人擺布,無論人家的想法是對是錯。
  • 父母如何讓孩子適應一年級新環境,該怎樣告訴孩子上學到底好不好
    大家可以按照下面幾點告訴孩子。最好可以幫助孩子,有效地規避這些問題。更希望上面說的這些問題,不要發生在您家孩子的身上。那麼,我們做父母的,在帶孩子過程中,應該怎樣告訴孩子,適應一年級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呢?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父母還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應該做哪些準備呢?
    那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首先,家長必須要教會孩子一些基礎本領。例如:穿鞋子、自己吃飯、上廁所... 其次,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一些規矩。有的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總是一味地囑咐,上學多好啊,除了玩玩具就是滑滑梯。
  • 孩子即將上高中,家長應該為孩子做好哪些事情?
    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高中以後,就認為自己已經「解脫」,孩子寄宿在學校,生活上無需每天細緻照顧,學業上,絕大部分家長也不會輔導。殊不知,在進入高中後,還有很多事情你需要給孩子做好,幫助他順利度過高中,考上大學。
  • 孩子上學丟三落四家長怎麼辦?孩子忘記帶東西要不要送
    孩子上學忘記帶東西,火急火燎地給家長打求救電話,要求他們儘快把相應物品送到學校,給自己「補臺」,避免被老師批評。這樣的經歷,相信每位家長都經歷過。聽著孩子可憐巴巴的聲音,一些家長不免心軟,保護孩子是家長的本能,只好委屈自己再跑一趟學校;而有的家長即便想給孩子幫忙,無奈卻身有公務分身乏術;還有的家長出於讓孩子「長記性」的考慮,索性讓孩子吃一塹長一智。
  • 這三類家長的表現,幼兒園老師很不喜歡,儘量不要做第二類家長
    現代年輕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特別上心,從幼兒園開始,他們就開啟了「愛娃」模式。在之前的教育新聞中,我們注意到某位家長強烈要求幼兒園裝有監控,以達到實時監控孩子的一言一行,幼兒園老師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最終招致投訴。
  • 孩子在幼兒園有三個表現,以後上學成績不會差,父母好好培養
    爸媽們對於孩子的學習總是寄予殷切希望,不過孩子上學後可能成績並不好。其實孩子以後是否學習好,在幼兒學校時就能初見端倪。孩子如果在幼兒學校有下面這些表現,爸媽們就可以放寬心,以後孩子的學習應該會非常讓人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