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糧食安全問題,可以「高枕無憂」嗎?

2020-12-22 袁家三常事

糧食安全就是能夠確保所有人在任何時候即買得到、又買得起他們所需的基本食品。說起糧食安全,可以追溯到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齊桓公滅亡魯、梁二國的故事,在這則故事當中糧食之戰功不可沒。

齊桓公為了攻佔魯梁二國,徵求大臣們的意見:「魯國、梁國對於我們齊國,就像田邊上的莊稼,蜂身上的尾蟄,牙外面的嘴唇一樣。現在我想攻佔魯梁兩國,怎樣進行才好?」

管仲回答說:「魯梁兩國的百姓,從來以織綈為業。您就帶頭穿綈做的衣服,令左右近臣也穿,百姓也就會跟著穿。你還要下令齊國不準織綈,必須仰給於魯梁二國。這樣,魯梁二國就會放棄農業而去織綈了。」

於是齊國就在泰山之南做起了綈服,並且很快做好就穿上了。管仲還對魯梁二國的商人說:「你們給我販來綈一千匹,我給你們三百金,販來萬匹,就給三千金。」

這樣,魯梁二國即使不向百姓徵稅,財用也充足了。魯梁二國的國君聽到這個消息,就要求他們的百姓織綈。十三個月以後,管仲派人到魯梁二國探聽,兩國城市人之多使路上塵土飛揚,十步內都互相看不清楚,走路的拖著鞋不能舉踵,坐車的車輪相碰,騎馬的列隊而行。

管仲就給齊桓公說:「現在您應當改穿帛料衣服,帶領百姓不再穿綈,還要封閉關卡,與魯梁二國斷絕經濟往來。」

齊桓公說:「可以。」十個月後,管仲又派人探聽,看到魯梁的百姓都不斷地陷入飢餓,連朝廷的正常賦稅都交不起。魯梁國君命令百姓停止織綈而務農,而糧食不能僅在三個月之內生產出來,魯梁的百姓買糧每石要花上千錢,齊國糧價才每石十錢。

兩年後,魯梁的百姓有百分六十投奔齊國。三年後,魯梁的國君也歸順了齊國。糧食戰爭同武力戰爭一樣,本質上極為殘酷,齊桓公為了徵服魯梁二國實現霸業,採用管仲的建議,發動糧食戰略,最終稱霸天下。

故事講完,回到現在。

2020年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全年的糧食產量為13390億斤(6.7億噸),數字呈現數年持續增長。我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自然是世界第一糧食消費國,所以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供應糧食,也不能依靠拿錢來進口解決,我國的糧食安全必須依靠自力更生來解決。

我國耕地面積有18億畝,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38畝,其中9個省區人均耕地面積低於1畝,3個省區低於0.5畝。要想用這18億畝耕地養活14億人口,糧食產量必須要在1萬億斤以上。從目前的消費水平來看,剛剛能夠持平,因此這也就是我國耕地面積紅線,保證18億畝耕地,它所生產出來的糧食才能夠養活中國人。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建設加速發展,使農村與城市的發展距離加劇,因此農民進城打工,舉家遷移,導致農村耕地大面積撂荒;物價飛漲,城市工資翻番,農民種地收入微薄,糧食價格自古以來持之以恆,導致部分農民不再繼續種植糧食作物,靠經濟作物、養殖來增加收入,無形中也減少了糧食生產;城鎮樓房炒作,開發商大肆開發樓盤,佔用土地資源,也給我們的糧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在此特殊的情況下,我們靠什麼來提升糧食綜合生產力,來保證我們的糧食安全呢?

「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首次提出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藏糧於人」的戰略方針,以此來提高糧食生產力,確保我們糧食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些年重要文件、會議、講話都提到「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藏糧於人」這個新名詞,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這個方針到底能不能實實在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呢?

其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藏糧於人」有三層含義:第一、確保耕地面積。堅守18億畝耕地這個紅線,耕地可以休耕不種,但不能再減少;第二、提升耕地質量。同等面積的耕地,要想辦法生產出更多的糧食,這就是要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不能使耕地的生產能力繼續受到破壞;

第三、藏糧於地並非實物糧食藏於地裡,而是要讓耕地保持生產糧食的能力,任何時候,只要需要,就能在地裡生產出來糧食。

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最終落到保護、建設和提升耕地質量上,生態良田建設促進永續發展;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接軌;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以地為根基,以技為支撐,以人為主體。

地一直都在,只要加以保護,對亂開發佔用耕地的,對私自佔用耕地另作他圖的進行嚴厲處罰,動用國家力量,還是能夠改善的;

技術由人決定是否到位,這就要隨著機械化進程的推進來培訓種地農民,確保有人種地,也要確保職業農民要有種地技術,還要確保種地農民的利益要有保障。

進行土地確權,確認農民土地的權屬。進而實行土地流轉,保障流轉費用;以地入股,保障入股價格和分紅權利;徵地補償安置,提高種地農民的積極性,不能傷害農民應得的利益。

只有農民種地有了實實在在收益,生活水平達到了城鎮人口的生活水平,才能留住人來種地;才能真正地藏糧於地;才能真正地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相關焦點

  • 王宏廣:中國的糧食安全不是沒有問題,但……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目前世界糧食安全形勢確實比較嚴峻,這種情況下,類似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極端情況引發世界糧食危機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14億人告別了飢餓的長期困擾,中國糧食生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並不是完全高枕無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15年前,我們在《中國糧食安全研究》一書中,對中國糧食安全總體判斷是「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可憂不可怕」,這一判斷仍然符合當前實際。
  • 豐收節談糧食安全問題,國家為此做的太多了
    今天是我國第三個農民豐收節,應左欄阿周的邀請,老農民再來談談農業問題。《荀子·王制》中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是我國農業千百年來的普遍規律(除開一些一年多熟的神奇地區)都知道今年情況特殊,從年初開始,糧食安全問題就牽動著全球的心。
  • 經濟學家萬喆: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Z博士的腦洞|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萬喆(作者萬喆為經濟學家,澎湃新聞特約評論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1年中國經濟八大重點任務,其中關於農業部分是重點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這也是近幾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到種子問題,重點強調保障糧食安全。
  • 糧食安全沒有問題丨散布恐慌有何意義
    我想給某些前輩糾正一個問題,就是糧食安全問題。那些整天發布糧食恐慌的人,我不知道您是有何居心。我可以把你理解成不懂裝懂還是在彰顯自己的才能又或者是有什麼企圖,還是單純的湊熱鬧刷存在感,掙點流量費。我還是把您當作不懂裝懂吧!因為我才有機會給您普及一下,我國糧食安全沒有問題。首先第一中國糧食絕對自給,沒有一點問題。
  • 「制止餐飲浪費」是因糧食危機來臨?關於糧食安全,這些謠言別輕信!
    「制止餐飲浪費」是因糧食危機來臨?關於糧食安全,這些謠言別輕信!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作者:閆丹丹 時間:2020-08-22 23:26:34 近日,各部門針對「餐飲浪費」行為的治理引發關注。
  • Z博士的腦洞|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將糧食安全問題作為經濟工作的八大任務,是基於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客觀事實,具體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關於糧食安全的舉措,體現了糧食安全在國家經濟安全中的基礎位置。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是個離我們最近又離我們最遠的問題。
  • 孕期使用「胎心儀」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專業醫生:不能完全依賴
    使用胎心儀後,孕媽在家就可以隨時隨地地監測到胎兒的胎心率,以此來判斷胎兒是否安全。,自己就高枕無憂了。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有了胎心儀後就可以不用數胎動了嗎?專業的醫生給出答案。能充分保證監測胎兒的安全嗎?這裡插播一個概念:胎心監護。胎心監護是一種評估胎兒宮內狀態的手段,目的就是為了在胎兒出現缺氧時,及時採取進一步的措施。甚至可以挽救胎兒的生命,避免父母承受痛苦。
  • 孕期使用「胎心儀」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專業醫生:不能完全依賴
    使用胎心儀後,孕媽在家就可以隨時隨地地監測到胎兒的胎心率,以此來判斷胎兒是否安全。很多孕媽就在體會到胎心儀的甜頭後,就認為自己不用再辛苦地數胎動,用胎心儀就可以時刻地查看到胎兒的健康情況,自己就高枕無憂了。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有了胎心儀後就可以不用數胎動了嗎?專業的醫生給出答案。
  • 如何處理農業糧食安全與提高農民收入的關係?讓農民安心種田?
    如何處理農業糧食安全與提高農民收入的關係?讓農民安心種?此題貌似一個農業專家的研究課題,意在揭示農業,農村,農民內在的深層次問題,有點大。透過現象看它的本質,其實這是一個專注時髦詞彙,重在使用書面語言而不切實際,譁眾取寵子虛烏有的所謂問題。
  • 權威解答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問題
    我國糧食安全還有保障嗎?8月26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專門舉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就社會關心的糧食問題進行了權威回應,一起來看——現在有必要囤糧嗎? 完全沒必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有一些消費者出於防範風險的心理,搶購糧油;也一些貿易商和農戶出於看好後市的預期,有不少囤糧的舉措。
  • 構築「糧食均衡安全」的新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構築「糧食均衡安全」的新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系,還必須以戰略統籌的大格局視角,從過去重點保障消費轉變到保障消費與保障農產品生產者收益和生態友好並舉轉變,將土地生態修復、農業比較收益等重大生態、社會問題以及全球農業競爭戰略突破等問題進行關聯思考與戰略組織設計。特別要防止「穀賤傷農」和製造「漏鬥區」這樣的重大生態災害。
  • 用「五力」應對全球疫情下的糧食安全挑戰
    自古至今,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產品。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是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肩負的共同職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問題,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又一年農民豐收節:關於糧食安全,國家做得太多了
    這是我國農業千百年來的普遍規律(除開一些一年多熟的神奇地區)都知道今年情況特殊,從年初開始,糧食安全問題就牽動著全球的心。陳平與溫鐵軍教授也曾就該問題進行了宏觀層面的探討,在此附上連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前去回顧。1.
  • 關注糧食安全①|疫情衝擊的糧食安全憂思與應對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擴散蔓延、對各國公共衛生安全提出嚴峻挑戰的同時,有關國家對糧食安全的擔憂也日益增加。外媒一篇僅500字的新聞稿「多國紛紛禁止糧食出口」,拉開了全球糧食市場恐慌的序幕。隨後短短10多天的時間,就有十幾個國家惶恐跟進,採取糧食出口限制措施,全球糧食危機風險驟然上升。那麼,這次全球糧食市場異動的成因是什麼?疫情對糧食安全會形成多大的影響?
  • 糧食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底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1年中國經濟八大重點任務,其中關於農業部分是重點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這也是近幾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到種子和耕地問題,重點強調保障糧食安全。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糧食安全的形勢如何,種子和耕地問題在經濟工作中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解決種子和耕地問題?
  • 關於糧食安全的問題這裡有答案
    「最近你買大米了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的蔓延,近來「糧食要漲價」的傳聞開始出現,不論是超市裡還是快遞下單時選擇米麵的消費者開始增多。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要不要屯點糧食以備後患呢?理論上,只有每個家庭都去搶購17個月的糧食時,市場才會出現糧食短缺,但這很難想像——所以沒必要去搶購糧食。  第2個問題:全球疫情會引發中國糧價飆升嗎?   答案是:不會。在崔凱看來,疫情之下,公眾焦慮情緒會被放大,有些朋友聽風就是雨。
  • 糧食連豐仍要居安思危
    今年我國糧食豐收已成定局,但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糧食安全形勢依然不能大意。我們一定要對糧食安全保持清醒認識。要樹立糧食安全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正視風險,應對挑戰,健全完善保障糧食安全長效機制,加快由糧食生產大國向糧食產業強國轉變,在更高層次上更可持續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對於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最近,我國相繼發布提高2021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嚴禁耕地非糧化等一系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策,格外引人矚目。
  • 「高枕無憂」?經常睡高枕頭,這4種危害,不得不擔憂
    「高枕無憂」?經常睡高枕頭,這4種危害,不得不擔憂成語「高枕無憂」意識為,墊高了枕頭睡覺,無憂無慮;比喻平安無事,不用擔憂;也比喻放鬆警惕。「高枕無憂」?一般來講,較硬些的枕頭有益於人體健康,但過硬的枕頭使頭部與枕頭接觸面過少,局部壓力過大,使人感到不舒服,而且這樣很可能造成對局部神經的壓迫過大;過軟的枕頭難以保持枕頭的高度,因為過於鬆軟,對頭皮壓迫面積大,不利於血液循環,同時也存在透氣性能差的問題,不能保證睡眠時充分的呼吸,也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 氰渣豁免 黃金礦山企業高枕無憂了嗎?
    氰渣豁免 黃金礦山企業高枕無憂了嗎?但是,由此黃金礦山就安全了嗎?顯然並非如此。「危廢」不「危」並不意味著氰化尾渣不再是危險廢物,而是在滿足《黃金行業氰渣汙染控制技術規範》要求進入尾礦庫處置或進入水泥窯協同處置的氰化尾渣才被認定為一般固廢。《黃金行業氰渣汙染控制技術規範》雖然讓「危廢」不「危」,但也對黃金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
  • 「糧食危機」正在加速蔓延,中國如何才能高枕無憂
    8月17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顯示,到達2025年,中國也可能出現約1.3億噸的糧食缺口,包括穀物缺口約為2500萬噸,雖然不到消費總量的5%,但這一預測,中國有必要進一步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編輯疫情的影響使世界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