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薩八月三十日電 題:雪域高原上綻放的臺灣「紅珊瑚」
中新社記者 張量
透明的空氣、純淨的陽光、變幻的白雲、五彩的經幡還有藏民虔誠、樸實的面容,這一切,對於臺灣女子李映蓉來說,就像是來自天堂的召喚。
「每次離開拉薩在飛機騰空的一剎那,我都會向釋迦牟尼佛祈禱讓我早日再回到這片土地。現在,我和西藏十年的緣分終於有了正果——就是這家珊瑚居。」若不是改不了的臺灣腔,珊瑚居的女主人李映蓉簡直就是個徹底的西藏人了。
一九九五年,臺北女子李映蓉因為工作的緣故第一次踏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她頓時被這片純淨的土地深深吸引。當時恰逢二十年來最大的暴風雪,篤信佛法的李映蓉卻不顧導遊的勸阻,孤身前往藏傳佛教發源地山南的桑耶寺,在那裡結下了一段終生難忘的善緣。第一次,她給寺裡留下一萬元人民幣用以改善喇嘛們的生活;第二次,她答應桑耶寺住持幫他們將整座寺廟搬遷三十三步,回到臺灣後就風雨無阻地為此募捐……李映蓉一發而不可收地為桑耶寺義務募捐財物整整七年,與寺裡的僧人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有時寺裡的僧人還會找她一起為其它寺廟的整修策劃籌款。
「作為一個佛教信徒,西藏是一定要來看看的。」如今定居拉薩的李映蓉仍像第一次來時那樣,最喜歡坐在八角街上的吧裡看著川流不息磕長頭轉經的人們,「最令我感到敬佩的是藏民族對宗教的那顆虔誠的心。一隻經筒、一條佛珠,口中念念不息『嗡嘛呢叭咪(口家牛)』,而在寺廟內的盞盞酥油燈,閃閃發光,一片金黃之美,更加深了她的神聖氣息。」在她的心中,西藏給她最深的感受來自寺廟裡擁擠的酥油燈,加酥油的藏民,害羞的小喇嘛和那份濃鬱的宗教氣息。
自從一九九五年到過西藏後,李映蓉一直希望能夠在西藏度過自己的人生。二00四年六月,李映蓉終於在拉薩市政府和西藏統戰部的朋友幫助下,在大昭寺周邊繁華的商業街上開起了專門經營臺灣紅珊瑚的「珊瑚居」,首開臺灣同胞定居拉薩的先例。
「我辦珊瑚居不是為了賺錢,這只是我在西藏安身立命的依靠,同時也是我做布施的來源。」去年十月,剛剛開張的李映蓉就向山南扎塘寺捐資十萬餘元建起了供二十多位僧人居住的二層樓房。今年四月她還向瓊傑縣的寺廟捐送了一尊金佛,目睹當地藏民捧著哈達、酥油茶和酸奶夾道迎佛的壯觀場景,李映蓉深受感動。她並不覺得自己付出的太多,反而感恩於西藏給予了她太多太多。
在李映蓉的眼裡,藏族人是淳樸熱情、富於佛性的,她在西藏的一切善舉乃至定居都很幸運地得到了當地朋友的無私幫助。格桑就是從她來西藏做善事便一直幫忙左右的好夥伴,現在也是珊瑚居的店員。這個長發的藏族小夥被李映蓉取名叫做旅人,儘管一身時尚的裝束,但掩不住言談舉止間淡定寧靜的氣息。李映蓉說:「跟這些藏族朋友在一起,我的心更容易得到平靜,他們常常用佛家的哲理開解我,讓我能更加容易感受到生活的歡喜。」
談到今後的生活,李映蓉很堅定地說:「我的目標是在這片土地上賣最真的臺灣紅珊瑚。臺灣的珊瑚是世界聞名的奇寶,然而在拉薩卻不易見到晶瑩剔透,溫潤可人的紅珊瑚。我希望到西藏旅遊的朋友能帶回一份真正的吉祥寶物,希望因為這份吉祥,使大家更加懷念拉薩。」
而她最大的願望是繼續在西藏做善事,幫助寺廟和需要幫助的藏族同胞。李映蓉說,她將一直就按照內心的意願走下去,她希望自己的人生就像一株綻放在雪域高原的美麗的「紅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