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西藏四十年:雪域高原上綻放的臺灣"紅珊瑚"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拉薩八月三十日電 題:雪域高原上綻放的臺灣「紅珊瑚」

  中新社記者 張量

  透明的空氣、純淨的陽光、變幻的白雲、五彩的經幡還有藏民虔誠、樸實的面容,這一切,對於臺灣女子李映蓉來說,就像是來自天堂的召喚。

  「每次離開拉薩在飛機騰空的一剎那,我都會向釋迦牟尼佛祈禱讓我早日再回到這片土地。現在,我和西藏十年的緣分終於有了正果——就是這家珊瑚居。」若不是改不了的臺灣腔,珊瑚居的女主人李映蓉簡直就是個徹底的西藏人了。

  一九九五年,臺北女子李映蓉因為工作的緣故第一次踏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她頓時被這片純淨的土地深深吸引。當時恰逢二十年來最大的暴風雪,篤信佛法的李映蓉卻不顧導遊的勸阻,孤身前往藏傳佛教發源地山南的桑耶寺,在那裡結下了一段終生難忘的善緣。第一次,她給寺裡留下一萬元人民幣用以改善喇嘛們的生活;第二次,她答應桑耶寺住持幫他們將整座寺廟搬遷三十三步,回到臺灣後就風雨無阻地為此募捐……李映蓉一發而不可收地為桑耶寺義務募捐財物整整七年,與寺裡的僧人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有時寺裡的僧人還會找她一起為其它寺廟的整修策劃籌款。

  「作為一個佛教信徒,西藏是一定要來看看的。」如今定居拉薩的李映蓉仍像第一次來時那樣,最喜歡坐在八角街上的吧裡看著川流不息磕長頭轉經的人們,「最令我感到敬佩的是藏民族對宗教的那顆虔誠的心。一隻經筒、一條佛珠,口中念念不息『嗡嘛呢叭咪(口家牛)』,而在寺廟內的盞盞酥油燈,閃閃發光,一片金黃之美,更加深了她的神聖氣息。」在她的心中,西藏給她最深的感受來自寺廟裡擁擠的酥油燈,加酥油的藏民,害羞的小喇嘛和那份濃鬱的宗教氣息。

  自從一九九五年到過西藏後,李映蓉一直希望能夠在西藏度過自己的人生。二00四年六月,李映蓉終於在拉薩市政府和西藏統戰部的朋友幫助下,在大昭寺周邊繁華的商業街上開起了專門經營臺灣紅珊瑚的「珊瑚居」,首開臺灣同胞定居拉薩的先例。

  「我辦珊瑚居不是為了賺錢,這只是我在西藏安身立命的依靠,同時也是我做布施的來源。」去年十月,剛剛開張的李映蓉就向山南扎塘寺捐資十萬餘元建起了供二十多位僧人居住的二層樓房。今年四月她還向瓊傑縣的寺廟捐送了一尊金佛,目睹當地藏民捧著哈達、酥油茶和酸奶夾道迎佛的壯觀場景,李映蓉深受感動。她並不覺得自己付出的太多,反而感恩於西藏給予了她太多太多。

  在李映蓉的眼裡,藏族人是淳樸熱情、富於佛性的,她在西藏的一切善舉乃至定居都很幸運地得到了當地朋友的無私幫助。格桑就是從她來西藏做善事便一直幫忙左右的好夥伴,現在也是珊瑚居的店員。這個長發的藏族小夥被李映蓉取名叫做旅人,儘管一身時尚的裝束,但掩不住言談舉止間淡定寧靜的氣息。李映蓉說:「跟這些藏族朋友在一起,我的心更容易得到平靜,他們常常用佛家的哲理開解我,讓我能更加容易感受到生活的歡喜。」

  談到今後的生活,李映蓉很堅定地說:「我的目標是在這片土地上賣最真的臺灣紅珊瑚。臺灣的珊瑚是世界聞名的奇寶,然而在拉薩卻不易見到晶瑩剔透,溫潤可人的紅珊瑚。我希望到西藏旅遊的朋友能帶回一份真正的吉祥寶物,希望因為這份吉祥,使大家更加懷念拉薩。」

  而她最大的願望是繼續在西藏做善事,幫助寺廟和需要幫助的藏族同胞。李映蓉說,她將一直就按照內心的意願走下去,她希望自己的人生就像一株綻放在雪域高原的美麗的「紅珊瑚」。

相關焦點

  • 在雪域高原上書寫忠誠
    一年前,53名博士響應中組部、團中央的號召,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到祖國海拔最高、條件最為艱苦的的雪域高原。一年間,他們把西藏當做家鄉,把西藏人民視為親人,在世界屋脊建功立業,發揮知識才能,把忠誠與擔當寫在了雪域高原上。
  • 【西藏民主改革60年·高原新時代】守望相助 雪域高原盛開民族團結花
    【西藏民主改革60年·高原新時代】守望相助 雪域高原盛開民族團結花 2019-03-23 11:57:27   來源:央視網
  • 「非遺之花」綻放雪域高原
    記者王雨霏攝  藏紙、藏戲、藏香、藏藥……  曾幾何時,這些具有濃鬱高原色彩的非遺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總是有些神秘。但隨著這些年西藏不斷加大對非遺保護、傳承、發展和宣傳的工作力度,諸多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揭開了神秘面紗,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這些歷史的沉澱、傳統文化的基因,讓大眾近距離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迷人魅力。
  • 五老峰下雪蓮盛開 雪域高原白鷺翱翔——廈大與西藏的校地情緣
    西藏,雪域高原上的神奇土地,與廈門的海島景致風格迥然。像是兩種對比強烈的畫風,一個是雄渾廣袤的豪放邊塞,一個是浪花飛舞的清新都市;一邊是最美校園裡求知若渴的朗朗書聲、青春芳華,一邊是青藏高原震撼心靈的天高地廣、雪山冰湖。正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致,遙相呼應著彼此的熾烈濃情。
  • 走進山南|皖藏情誼在雪域高原美麗綻放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多數人印象裡的西藏,地廣人稀、略帶荒涼,但真正走進西藏,會發現西藏的生機勃勃並不輸任何一個地方。特別是安徽對口支援的山南市,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山南是指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魯藏布江中遊橫貫的山南北部,留下了富饒的雅礱河谷平原,這裡又被稱為「藏南谷地」。
  • 西藏察隅僜人文化:雪域高原的一抹「芭蕉風情」
    西藏察隅僜人文化:雪域高原的一抹「芭蕉風情」 2017-04-04:雪域高原的一抹「芭蕉風情」  作者 劉蔭  位於西藏東南部的察隅縣有著「西藏小江南」之稱,與人們對西藏的傳統印象不同,這裡獨特的亞熱帶氣候適宜水稻、芭蕉等亞熱帶作物、植物的生長。
  • 援藏幫扶 雪域高原上的株洲「安吉拉」
    2017年5月,株洲市中心醫院的易新民、李立新、劉偉、符孝磊、紀青等5名黨員告別親友,踏上了雪域高原。為了按時參加組織生活,他們在扎囊縣人員醫院成立了臨時黨支部,並在6月29日召開了第一次學習討論會。如何將援藏與黨建有機結合?成為他們討論的主題。很快,這群人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 臺灣同胞洪明麗捐贈珍稀紅珊瑚
    臺灣同胞洪明麗捐贈珍稀紅珊瑚 2018-05-10 22:04: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艾京
  • 海拔6000米的雪域高原!為祖國戍邊,為人民站崗!他叫李家成,來自...
    海拔6000米的雪域高原!為祖國戍邊,為人民站崗!他叫李家成,來自四川閬中!5名官兵,在海拔6000米的高原發出「請祖國和人民放心,我們絕不把領土守小了」的聲音振聾發聵,也激蕩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 臺灣客商首次亮相藏博會:寶島美食「登上」雪域高原
    新華社拉薩9月12日電(記者 劉明洋 春拉)蚵仔煎、鹽酥雞、牛軋糖、三星蔥、柚子參……這些臺灣夜市常見的寶島特色美食11日亮相雪域高原,首次出現在拉薩舉行的藏博會上,讓當地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地道的臺灣乾貨,品嘗到原汁原味的臺灣美食。  「這次有8家臺灣乾貨客商參加藏博會產品展銷,還有17家臺灣夜市攤販業主帶著各色美食亮相藏博會餐飲街。」
  • 共同託起雪域高原明天的希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西藏明天的希望。民主改革60多年來,西藏教育實現了歷史性變革。如今,在黨的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一批批各族青年健康成長,成為推動繪就了跨越式發展的壯美新畫卷新時代西藏跨越式發展的未來力量。插上逐夢的翅膀初夏的第一縷陽光,穿過樹葉灑在西藏大學的校園裡,在微涼的早晨閃爍著溫暖的光芒。
  • 沈懿:青春之花綻放高原丨援藏心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沈懿:青春之花綻放高原丨援藏心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07-20 13: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胞捐贈珍稀紅珊瑚「齊家興邦」
    圖為臺灣綺麗珊瑚公司捐贈的珍稀紅珊瑚樹。深圳商報記者 蘇兵 攝 【深圳商報訊】(記者 蘇兵)兩岸人民盼團圓。臺灣綺麗珊瑚公司洪明麗女士在文博會上向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西藏布達拉宮,分別捐贈一株珍稀紅珊瑚樹。中共中央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北京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西藏自治區文物局黨組書記尼瑪旦增等出席10日舉行的捐贈儀式。 龍明彪在捐贈儀式致辭中高度評價綺麗珊瑚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明麗的家國情懷,同時感謝促成此次捐贈的臺灣同胞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的貢獻和努力。
  • 雪域高原上的「菩薩兵」
    列印 關閉  在中國地圖上,你會發現我國西南部一大片醒目的用青紫色標註的區域——那就是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橫亙著連綿不絕的雪山,流淌著世界上最美麗壯闊的江河。然而半個世紀前,這片神秘土地上的人們仍然重複著祖先刀耕火種的生活,整個社會仍然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原始圖畫之中。
  • 那股蓬勃向上的力量,在雪域高原生長——西藏那曲、昌都兩地決勝...
    加加面——「不停加面」,每一碗麵極少,剛能蓋住碗底,配上噴香的豬肉臊子,恨不得一口就能吃完,每位客人來了都要吃上好幾碗。果拉卓瑪熱情地介紹,2010年鹽井加加面列入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店裡每天都能賣出上千碗,一年收入50萬元,還成功帶動了村裡10餘戶貧困戶脫貧。有人感慨,會「帶貨」的老闆娘,才是果拉叢出名的獨門秘方。
  • 綻放在雪域高原的青青之花
    、黨委副書記胡望明看望慰問武鋼集團青青教育的5名支教老師時,充分肯定了援藏支教工作——綻放在雪域高原的青青之花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肆虐的疫情沒能阻止青青教育公司第四批赴西藏丁青支教團隊的腳步。如往年一樣,依然是精心挑選的園長、副園長、優秀教師以及年輕骨幹教師5人組成的青青教育第四批赴西藏丁青支教團隊,經過體檢、核酸檢測,克服高原反應以及長途跋涉的各種艱險,於8月4日抵達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丁青縣,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交流工作。
  • 茜茜的Vlog | 快來長沙博物館 推開一扇通往雪域高原的大門
    (快來長沙博物館,推開一扇通往雪域高原的大門。視頻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攝製)(來自喜馬拉雅與蒙古地區17-20世紀的233件<套>裝飾物品與宗教用品,為星城市民打開了一扇通往雪域高原的大門。)
  • 西藏首個天文科普體驗館讓雪域高原「星光璀璨」
    何蓬磊 攝中新網拉薩12月14日電 (張偉 何蓬磊)「這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天文科普體驗館,也是中國展區面積最大的沉浸式互動體驗館,不僅填補了雪域高原在天文科普領域的空白,也將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旅遊者到西藏來。」14日,在拉薩舉行的「藏域星球」天文科普體驗館(簡稱「藏域星球」)開館儀式上,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區工商聯主席阿沛·晉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雪域高原的「心連心」晚會
    一曲西藏朗瑪《雪域新年》以竹笛、六弦琴和藏鼓的器樂方式為觀眾展示出傳統文化的迷人風採。流光溢彩的舞臺上,五位主持人身著華美的藏裝,分別用衛藏、康巴、安多三種藏語方言主持晚會,那鏗鏘的語調、幽默的風格、溫暖的笑容,讓演出現場熱鬧起來。
  • 西藏離海那麼遠,為什麼有這麼多珊瑚?
    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人們喜愛佩戴紅珊瑚為裝飾品,從康區一直到阿里,色彩濃豔的珊瑚配飾款式各異,多姿多彩。西藏的珊瑚飾品,讓熱愛西藏的我們驚豔於其生命般鮮豔的紅色。那些珊瑚項鍊,珊瑚頭飾,還有耳環與戒指,從海洋來到世界的屋脊,最後得到了藏人的萬般寵愛。珊瑚的英文名稱為Coral,來自拉丁語,藏人稱為「芝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