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唐生智一直被認為是南京保衛戰失敗導致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 背負了半生的罵名,但是,他究竟要付多大責任呢,今天小編帶領你們一起來討論討論。
在當時南京的情況,日本人剛剛獲得淞滬會戰的勝利,氣焰極其囂張,兵力和軍備充足,南京的陷落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局。就連當時的總統蔣介石都是先搬往重慶,早就預料到了南京會被攻陷。但顧及到了南京之戰不僅僅是軍事戰爭,更多的是「政治仗」。
因此,唐生智其實並不需要為南京陷落的結果負責,但是他必須對南京陷落的過程負全部責任。
在蔣介石召開的第一次高級將領軍事會議,白崇禧、何應欽等,全部到會。對當時戰爭局勢進行分析,一致認為南京不可守。但是蔣介石也不願意效仿美國的馬尼拉,把南京化為不設防城市。於是發電報詢問陳誠,結果陳誠也主張放棄南京,已保存實力為主。可想而知,當時蔣介石的心情是多麼的複雜。這才有了第二次會議,當時唐生智就是參加的第二次會議,回憶內容依然圍繞著南京守備的問題。
這是唐生智起身答到:「南京是我們之首都,國父陵寢之所在地,必須防守」。並且表示自己甘願赴死,自己願意擔任守城任務,誓與南京共存亡。當時有人回憶說,唐生智在說話的時候精神有點恍惚,是蹲在椅子上的。當時的具體情況,說法頗多,唐生智到底是自願的,還是被迫防守,史上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最終守衛南京的就是唐生智。
唐生智剛一上任,就召開了記者招待會,也表明了自己會誓死保衛南京,說出的話,打上的釘,唐生智在城防工事、城內軍事工事,甚至是城內部隊的安排,都是按照城破與敵人死戰而設計的。當時,南京被三面包圍,宛若孤城,為了顯示出和敵人拼死一戰的決心,唐生智命令宋希濂將長江下關口的大小火輪、民用船隻全部清除,並下令:凡私自撤離南京者,軍法處置!
然而,後來唐生智卻乘著自己留的兩艘火輪出逃,把南京同胞們置於了絕望的境地。
唐生智的這個舉動,直接導致了南京城守衛部隊在12天後的突圍行動中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各部隊從外圍向內撤退時,毫無計劃,混亂不堪,宛如人間地獄!只能各自為戰,沒有任何的組織性。國軍部隊的撤退慌亂,導致了城內大部分人沒有撤出來,日本人長驅直入,南京人民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大屠殺,30萬人灰飛煙滅,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永遠難以癒合的傷口。
面對這次慘案,縱使唐生智有再多的理由,去辯解,反駁,但此事既成事實,他作為南京保衛戰最高的指揮官,放下部隊不管,自己猥褻逃跑。他付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最終自己因為抵不過外界壓力,自己引咎辭官回鄉湖南,面壁謝罪,再也沒有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