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的失敗是什麼原因,最高指揮官唐生智,到底負不負責任

2020-12-18 劍指東南

幾十年來,唐生智一直被認為是南京保衛戰失敗導致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 背負了半生的罵名,但是,他究竟要付多大責任呢,今天小編帶領你們一起來討論討論。

在當時南京的情況,日本人剛剛獲得淞滬會戰的勝利,氣焰極其囂張,兵力和軍備充足,南京的陷落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局。就連當時的總統蔣介石都是先搬往重慶,早就預料到了南京會被攻陷。但顧及到了南京之戰不僅僅是軍事戰爭,更多的是「政治仗」。

因此,唐生智其實並不需要為南京陷落的結果負責,但是他必須對南京陷落的過程負全部責任。

在蔣介石召開的第一次高級將領軍事會議,白崇禧、何應欽等,全部到會。對當時戰爭局勢進行分析,一致認為南京不可守。但是蔣介石也不願意效仿美國的馬尼拉,把南京化為不設防城市。於是發電報詢問陳誠,結果陳誠也主張放棄南京,已保存實力為主。可想而知,當時蔣介石的心情是多麼的複雜。這才有了第二次會議,當時唐生智就是參加的第二次會議,回憶內容依然圍繞著南京守備的問題。

這是唐生智起身答到:「南京是我們之首都,國父陵寢之所在地,必須防守」。並且表示自己甘願赴死,自己願意擔任守城任務,誓與南京共存亡。當時有人回憶說,唐生智在說話的時候精神有點恍惚,是蹲在椅子上的。當時的具體情況,說法頗多,唐生智到底是自願的,還是被迫防守,史上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最終守衛南京的就是唐生智。

唐生智剛一上任,就召開了記者招待會,也表明了自己會誓死保衛南京,說出的話,打上的釘,唐生智在城防工事、城內軍事工事,甚至是城內部隊的安排,都是按照城破與敵人死戰而設計的。當時,南京被三面包圍,宛若孤城,為了顯示出和敵人拼死一戰的決心,唐生智命令宋希濂將長江下關口的大小火輪、民用船隻全部清除,並下令:凡私自撤離南京者,軍法處置!

然而,後來唐生智卻乘著自己留的兩艘火輪出逃,把南京同胞們置於了絕望的境地。

唐生智的這個舉動,直接導致了南京城守衛部隊在12天後的突圍行動中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各部隊從外圍向內撤退時,毫無計劃,混亂不堪,宛如人間地獄!只能各自為戰,沒有任何的組織性。國軍部隊的撤退慌亂,導致了城內大部分人沒有撤出來,日本人長驅直入,南京人民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大屠殺,30萬人灰飛煙滅,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永遠難以癒合的傷口。

面對這次慘案,縱使唐生智有再多的理由,去辯解,反駁,但此事既成事實,他作為南京保衛戰最高的指揮官,放下部隊不管,自己猥褻逃跑。他付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最終自己因為抵不過外界壓力,自己引咎辭官回鄉湖南,面壁謝罪,再也沒有出山。

相關焦點

  • 南京保衛戰慘敗,唐生智有多大責任?他真的背了歷史的黑鍋?
    南京保衛戰,中國15萬大軍不到一個星期便以慘敗告終,慘敗直接導致了南京大屠殺近30萬軍民慘遭屠戮,造成了近代以來最慘烈的一場大屠殺。作為南京保衛戰的最高指揮官,唐生智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一直以來飽受詬病。那麼,從實事求是出發,唐生智在南京保衛戰中負有多大責任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頭說起。
  • 南京保衛戰,為什麼會輸的這麼慘?唐生智「功不可沒」
    然而僅僅過了一天,南京就宣布淪陷,之後日軍進城爆發了令世界震驚的「南京大屠殺」,對於南京保衛戰的失敗史學家看法是出乎意料的一致:唐生智要為這次戰役的失敗負全責。面對所有人都主張不守,老蔣也問道:「先總理陵墓在這,就不能守一下嗎?」,面對發問,所有人都選擇沉默,這時老蔣生氣了:「既然你們都不守,那就我來守吧。」此時會議上出現了一個聲音:「南京是首都,先總理陵墓在這,不能不守」,而發出這個聲音的人就是後來的「南京保衛戰」的總指揮唐生智,由此他接過了守衛南京的重任。
  • 南京保衛戰,唐生智手握15萬重兵,為何只守了10天就被日軍攻破?
    學術上比較被認可的南京保衛戰時間範圍是:12月4日日軍開始攻擊南京外圍防線起,到12月13日破城結束,共計10天。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手握15萬重兵,最終卻只守了10天,而且在最後階段,軍隊無組織撤退,完全失控,被日軍大量屠殺。人們不禁會問,南京保衛戰為何會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潰敗?
  •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重?歷史終會銘記「唐生智」其名
    南京保衛戰,這場為保衛當時的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進行的浴血奮戰,最終以無以計數的傷亡而慘敗告終。被屠殺的軍民達到40多萬人,更由此發生了隨之而來震驚世界、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從古至今,每場戰役的輸與贏都有跡可循、有其原因。
  • 南京大屠殺前夕:蔣介石趁夜逃離,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值此大敵當前,在南京如不犧牲一二員大將,我們不僅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更對不起我們的最高統帥。本人主張死守南京,和敵人拼到底!聽到這番慷慨忠義的陳詞,正中蔣介石的心思。蔣介石心中大喜:「南京為首都,為國際觀瞻所系,完全不守也是不行的,決定以12個團的兵力酌量增加。南京問題就這樣決定了,大家看誰來負責好?」當時眾人皆默不作聲,無一人肯說話。
  • 他誇下海口要死守南京,卻第一個逃跑,後一度回老家面壁思過
    唐生智是民國時期備受爭議的一位大人物,而讓他飽受爭議的原因就是他指揮了南京保衛戰,結果遭遇了一場慘敗,還進而引發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這讓他幾乎背負了一生的罵名,但其實唐生智應承擔的戰爭責任並不在失敗的結果上。
  • 25 位抗戰老兵動情講述,告訴你南京保衛戰鮮為人知的細節
    該書收錄了25名抗戰老兵的口述資料,真實還原了南京保衛戰的細節。書中還首次披露了南京保衛戰的最高指揮官唐生智最後突圍的情景。 2 首次披露唐生智最後突圍細節 江蘇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南京保衛戰研究專家孫宅巍研究南京保衛戰30多年。
  • 1937年的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拼盡了全力,為什麼還是輸了?
    李三萬摘要:1937年12月,日軍兵鋒直逼當時的首都南京城下,中國軍隊隨即展開了南京保衛戰,守城將士也算是浴血苦戰拼盡了全力,但為什麼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1937年12月,日軍兵鋒直逼當時的首都南京城下,中國軍隊隨即展開了南京保衛戰,守城將士也算是浴血苦戰拼盡了全力,總共有十七位少將以上將領(其中一位追晉中將,六位追晉少將),還有數萬官兵犧牲,中國最精銳的教導總隊也都幾乎拼光,不可謂不英勇,但為什麼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因為,很簡單,南京保衛戰原本就沒有贏的可能。
  • 慘烈的南京保衛戰:15萬人僅剩5萬
    本來,按照軍事委員會1935年制定的《首都要塞計劃》,日軍不應該來得這麼快,南京保衛戰也不應該在南京城打響。這個計劃是張治中主導的,其戰略思想是,「南京的防衛並不在南京本身,而在外圍太湖地區」。這個區域,國民黨軍隊多年經營了兩道防線:吳福線南起蘇州,北迄福山,錫澄線南起無錫,北至江陰。
  • 南京保衛戰
    中國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12月1 日,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衛戰開始。唐生智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指揮15萬國軍抵抗作戰。國民黨當局在戰役組織指揮上出現了重大錯誤。戰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後決定突圍時又未擬定周密的撤退計劃,更沒有經過參謀作業,致使守軍在突圍中,自相踐踏,爭相奪路,損失特別殘重,國軍的抵抗就此瓦解。
  •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傷亡那麼大?指揮官唐生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南京守備部隊基本為上海撤出的作戰部隊,這些部隊急需整補,但僅補充了大量新兵,戰鬥力大大降低。南京地區擁有大量國防工事,但都沒有移交作戰部隊,部隊竟然找不到工事分布地圖、工事鑰匙。南京外圍部隊只得臨時構建防禦工事,經不起日軍炮火打擊。
  • 張連紅:《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對南京保衛戰史的研究具有不可...
    央廣網南京7月8日消息(記者景明)7月5日下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新書座談會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該書編著者之一、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連紅表示,與以往南京保衛戰檔案和參加南京保衛戰官兵回憶相比,本書搶救訪談的25位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對南京保衛戰史的研究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 他立下誓言與南京共存亡,南京保衛戰失敗後舉槍殉國,年僅45歲
    1937年,日寇佔領上海後,繼續南下入侵民國政府的首都南京。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命令,兵分三路進攻南京。民國政府領導人命唐生智擔任南京保衛戰的司令長官,指揮將士們作戰。由於參戰雙方實力懸殊,即便守軍節節抵抗,犧牲了無數將士,還是沒能守住南京城。
  • 如果蔣介石坐鎮死守南京,南京城能守住嗎?
    所以在南京保衛戰的時候,說實話老蔣還不能死。綜上所述,我認為即使是蔣介石坐鎮死守南京,南京也不可能守住。大家不妨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PS:即使我認為死守南京無法守住,但是並不等於我認同南京保衛戰中國軍拙劣的表現。假如換個人來指揮,比如林彪。
  • 打開這本書,傾聽25位老兵講述南京保衛戰歷史
    交匯點訊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25位南京保衛戰倖存老兵對那段歷史的講述與回望,他們的記憶是國家記憶的特殊篇章。7月5日下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新書座談會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一卷不該被忘卻的歷史,凝重鋪展開來。
  • 南京保衛戰中,一批高級將領丟下部隊逃跑,傷兵們破口大罵
    當1937年11月蔣介石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南京防禦時,與會將領其實都知道南京是守不住的,蔣介石自己也知道,但南京作為當時的首都不守或者象徵性的守衛說不過去,故而還是傾向於組織保衛戰。一個不熟悉部隊的長官,幾支不信任長官和友軍的部隊,一座沒有完備防禦工事的城市,十萬臨時匯集的疲憊之軍,這實際上已經註定了南京保衛戰的結局。鑑於各部軍心不穩,唐生智發出了「誓與南京共存亡」的口號。
  • 南京保衛戰中,教導總隊為何全軍覆沒?一位旅長的日記道出了實情
    南京保衛戰過去80多年了,但至今人們仍然忘不了那場慘烈的保衛戰。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一支實力強悍的軍隊浴血奮戰,上演了最壯烈的殺敵一幕,這支軍隊就是教導總隊。那麼,教導總隊在南京保衛戰中打得有多慘烈?為何實力強悍的教導總隊會全軍覆沒呢?一位旅長的日記為我們道出了實情,說明了原因。
  • 30萬同胞遇害,南京保衛戰為何輸得這麼慘?將帥無能,指揮愚蠢
    但回顧過去,在南京大屠殺之前,國民政府進行的南京保衛戰,無論怎麼看都是一場錯誤屢犯的戰役,在南京防禦戰期間,當時國民黨軍隊的僵化和指揮官能力的不足被極大地展示。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提出的意見是棄守南京。李宗仁當時就堅決主張放棄南京,理由很簡單,因為淞滬會戰的失利讓整個國軍士氣低落,在南京一味的死守只是白白犧牲。原因是南京平原地形易攻難守,且三面環長江,極易出現部隊大規模被殲的情況。這樣的戰術建議應該說是中肯的,渡過長江堅守顯然更有利於防禦。
  • 南京保衛戰中,孫元良未戰先逃躲進妓院?他的真實表現究竟如何
    上一篇文章,有評論認為孫元良的逃跑行為主要在南京保衛戰當中,我只提淞滬會戰而不提南京保衛戰,是以點到面地為孫洗白。本來筆者不打算再聊這個人,既然大家感興趣,那我就再翻翻南京保衛戰當中與孫元良有關的歷史資料吧。
  • 南京保衛戰_網易新聞
    中國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大陸命令第八號》「命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克敵國首都南京」,這標誌著南京保衛戰正式開始。南京保衛戰打響後,蔣介石先後調集15個師10餘萬人參與南京守城戰。然而此時參與南京作戰的國軍各部隊不管是兵員素質還是士氣已與淞滬會戰之時不能相提並論,部隊戰鬥力嚴重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