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南方人,家常菜天天頓頓得有,而我之所以會成為吃貨,也是因為我媽太能做飯了。我媽的拿手菜很多,比如粉蒸肉、扣肉、燒豬肉(類似於四川的酥肉東北的鍋包肉)、二熟魚(即幹炸魚),等等等等。而我覺得最能代表「媽媽的味道」的菜,就是燒豬肉。表面平淡無奇,用米粉跟自發粉混合,豬肉用酒跟鹽等調料醃製好,掛漿,熱油小火慢炸,出鍋的時候肉香四溢,嗯,真的是從小到大最愛的一道菜了。而且出來工作這麼多年,唯一會想的就會媽媽的燒豬肉。
什麼時候回家了,都是叫我媽一定要給我炸,這個時候才不要管什麼健康飲食,也不要管什麼多油多鹽什麼的了,好吃才是王道。我媽每次炸3斤瘦肉,我是一餐搞定,絕不會剩下,連來自河南的堂嫂和廣東的表嫂也來家裡蹭,遠近聞名,就是好吃。明明是最簡單的家常菜,卻是童年裡最美味的食物,現在更是我思念的家鄉味,在哪吃到都覺得不夠味,還是我媽的最好吃。我們姐妹幾個想要學我媽做,沒一個人成功的,要不就是硬了,要不就是軟了,或者就是沒有肉香味,總之就是都不成功。
就是那就話:有些味道,帶著鄉愁,帶著回憶,帶著童年,是無法複製無法傳承的,並不是多驚豔的菜,只是因為是媽媽做的,味道就是不一樣了。然後媽媽炒的年糕也是一絕,每次想家的時候,我就會想到媽媽做的炒年糕,以前每每到了冬天,家裡會做很多年糕。媽媽做的炒年糕我可以吃一大碗,每口都是帶著鮮香。年糕裡面放冬筍絲,芹菜絲,五花肉絲,豆乾絲,年糕也切成一小條一小條的。哎呦,剛剛打電話還跟媽媽嘮叨:想念她做的炒年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