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農民:「話別亂說,物不胡吃」啥意思?別不信,有事實證明

2020-12-14 三個老農民

百歲老農民:「話別亂說,物不胡吃」啥意思?別不信,有事實證明。在這片古老的神州大地上,遠古洪荒,人類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自從有了火種,就告別了茹毛飲血的生活狀態。每一次生產力的進步,也使人類向文明跨入一大步。後來又產生文字,使這個禮儀之邦,教法逐步完善,讓中華民族道德文化成為每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時至今日,家裡老人都時刻叮囑孩子:「話不能亂說,多積點口德,會有福。」雖然這裡面有點迷信的味道,但是很多人都信。可是每個村子都會有幾家人,仗勢欺人,為了訛人錢財可以滿口謊言,甚至出口成髒,靠著家族群體任意詆毀遵規守距的人。

雖然這些人屢次得逞,因為我就是其中被害人當中的一個,所以深有體會,但是她們卻丟失了人最寶貴的操行!雖然被訛詐,幾年被弄得家徒四壁,但是卻守住了尊嚴,也讓孩子懂得人要有寧死不屈的勇氣。

親身經歷,讓我更加體會到了「話別亂說」的深刻意義。因為靠謊言得到了收入,致使村裡謊言蔓延,罵人成風被當成了「英雄」,因此想聽到一句真話特別難。

我相信,最後都會深受其害,沒有一個人會成為贏家。一些膽小的人家,即使是平常素日聊天也要錄音,害怕被訛。記得有一次和朋友去村裡一個人家喝酒,床上有病人,就掏出點錢作為禮物。他們推讓一下,不小心碰到了病人身邊的收音機,結果聽到了大家一起喝酒聊天的全部錄音。

後來才聽說一些人家都有,而且有些人還會把錄音內容給別人放出來,甚至因此「傳閒話」還鬧出了矛盾。人和人之間,都想絞盡腦汁訛詐別人,讓我毛骨悚然。村裡那一家人依靠勢力撒謊訛人得到錢財,竟然帶動了太多人都跟風學習。

有的家裡安裝了監控設備,那些人如果自己沒有道理,就可以說家裡的監控設備當時沒有使用,都想著靠謊言謀取利益,讓人們的正常生活基本上沒有保障。想一想,一個普通人每天都想著如何提高種植技術,哪裡有時間去防備訛人這些手段啊!

所以風氣好的地方,老人都會教育孩子們「話別亂說,做個誠實守信的人。」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人人才會安心幹活,每個人的一生就更加幸福快樂。反之亦然,人人都「胡說八道」,時刻都自危提防著被訛詐,天天擔驚害怕的生活還有啥意思呢!

這些整天滿口謊言的人,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啥都敢吃,他們沒有信仰,更不會敬畏大自然的生命。荒地毀林開荒蓋房子,訛人或者靠不義發了財,當然就是胡吃海塞了。

話亂說,謊言蔓延的地方,人人生活都不會快樂,可是啥都亂吃就會自取其禍。祖先為我們後人馴化了很多動物,作為我們葷食中的各種食材,已經滿足了人類的要求。可是一些人卻出於獵奇,吃了一些不是人類食物鏈中應該有的動物,結果就出現了病毒傳染給人,讓無辜的人被感染。

「話別亂說,物不胡吃」,他的意思就是說人的嘴,雖然能夠發出語言,但是不能為了錢財而謊話連篇,因為「好話猶如三春暖,惡語猶如九天寒」;大自然的東西很多,但有些動物不是人類能食用的,胡吃海塞會病,甚至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後果,千萬別不信,歷史上有很多事實可以證明的。

百歲老農民說:「話別亂說,物不胡吃」是啥意思?他是告誡晚輩,一個人不能逆著良心胡亂說話,因為會失去理智,尊崇弱肉強食就和動物界沒有區別了;東西也不能亂吃,不該是人類吃的動物,他吃了會得病的。這些千萬別不信,都有事實證明的!所以說,做個遵規守距的人,雖然有時候確實吃虧,但是這一生光明磊落,不愧為「人」的稱呼!

相關焦點

  • 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啥意思,你怎麼看?
    比如說農村老人講「閏4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語句。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比如說2020年在農曆上就有一個閏月的月份,那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4月份。而兩頭村指的是在同一年裡面有兩個立春的節氣。同樣在二零一零年有兩個立春,所以說很多農民都覺得2020年這樣閏4月,然後又有兩個立春的年,淨是比較特殊的年景兒,在這樣的年景中總會發生一些大事情。而大部分人都認為,一般在這樣的年景可能都會發生比較不好的大事,所以呢,就會只有這樣的俗語出來。
  • 俗語「馬至灘,不加鞭 」啥意思?老農民:加鞭無用
    「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它出自詩人臧克家的詠牛詩《老黃牛》,它的意思是說牛老了,自己十分清楚它即將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不需要你用鞭子抽打,它自己也會奮力向前拉犁。這和老農民一樣,猶如曹操所言的豪情壯志:「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啥也不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東北話了解一下
    啥也不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東北話了解一下時間:2020-05-26 18:5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啥也不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東北話了解一下 東北話:意思就是一天天的別老想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你連個屁都算不上。
  • 農村俗語:「爹矬一個,媽矬一窩」啥意思?老農民:不能不知啊
    農村俗語:「爹矬一個,媽矬一窩」啥意思?老農民:不能不知啊!孔孟老莊之學,告訴我們如何立身處世,這些天下文化精華,古今世人論語,讀之有道是經,品之有理皆典。這些文化智慧,學習後增識勵志,能夠發揚光大我古老中華文明!
  • 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到底是什麼意思?
    「閏月」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每隔兩年到三年都會有一次閏月。然而人們對閏四月看法不一,多數人認為閏四月年景不好。古代俗語也有「閏四月,吃樹葉」這樣的說法。意思就是在閏四月這一年,老百姓的收成不好,所以到了年底只能吃樹葉為生。
  • 俗語「齒軟不奔喪,肉軟不食涼」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農村的俗語涉及方面十分廣泛,有關於經驗總結的、有關於做事禁忌的、還有關於一些保健養生的知識。因為俗語過於精煉短小,所以看字面意思不一定了解,但是聽完俗語的解釋你會發現,按照俗語的說法做事真的很有好處。
  • 廣州百歲老人談養生之道:啥事別往心裡去(圖)
    廣州市最老的老壽星有多大?據悉,目前,廣州市總共有529名百歲老人。其中,越秀最多,有183人,目前最老的為110歲。昨日下午,記者探訪了越秀區大東街的兩位百歲老人,了解了他們另樣的晚年生活,以及他們特別的養生之道。
  • 農村俗語:「大霧不過三,過三十八天」啥意思?老農民識天有妙招
    農村中的老農民經常通過霧來識別天氣,「大霧不過三,過三十八天」就是其中的一句。朋友們,您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是,出現大霧天,一般不會超過三天,特殊情況超過三天,那後面就要看十八天。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滿百歲的國醫朱南孫,目前仍出診,長壽秘訣:不吃兩物,做兩事
    她是醫學出身,可能有什麼獨家保養秘籍?這是很多人的猜測! 每次面對大家這樣的提問,朱老都會笑盈盈的說:我哪有什麼「靈丹妙藥」可吃?如果有,也早就拿出來分享給大家了,如果真要說吃什麼,我從來不吃保健品、補品,也不吃那些油炸的、鮮香辣的,這算保養秘籍嗎?
  • 《菜根譚》:不懂別亂說,懂了別多說,有話慢慢說.
    01不懂別亂說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菜根譚》十句話裡說對九句,也不一定有人稱讚你,但是如果你說錯了一句,就會被別人指責。十次謀劃有九次成功也不一定能得到獎勵,但是一旦有一次失敗,埋怨責備就會接踵而來。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俗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一個人如果事情做得好,超過大家的平均水平很多,就容易招人嫉恨,一旦失利一次,很容易就會被落井下石。
  • 老農民的這些話,道出原因
    老農民的這些話,道出原因小編記得以前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紅紅火火的鞭炮齊鳴,每家每戶都顯得是那麼幸福,畢竟外出打工的家人都已經回來陪伴自己團聚了。而且過年的時候,外出打工的家人也會給家裡的孩子帶來很多的禮物,給家人帶來一些合適的禮物,這樣的話讓一家人都會感覺到非常開心,也會有過年的感覺。
  • 百歲老農民:剛有錢了就太任性
    百歲老農民:剛有錢了就太任性。從古至今節約糧食是一種美德,而且一直受到推崇,多少文人墨客筆下寫出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極力抒發著對勤儉節約的讚美。可是大家經常看到婚喪嫁娶的宴席過後,大量的肉食被倒掉,還有一些人聚會用餐,生猛海鮮、大魚大肉滿桌卻食之甚少。沒有人去指責這樣的浪費,也沒有人敢去阻止,因為會受到相同的反駁:又沒有花你的錢,關你什麼事!
  • 飯局上,如果一個人有這3種表現,證明他層次高,很準,別不信
    環境複雜,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吃飯吃不好,喝酒也不自在。雖然如此,但為了生活,有的時候也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去。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有十之八九,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那麼順心隨意。人這一生,就是在不斷做自己牴觸的事情,然後慢慢成長,逐漸走向成功。所以,應酬也是一樣,即便你不那麼喜歡,也還是要意思意思。
  • 老農民:無非是有血緣關係的路人而已
    可是村裡百歲老農說:親情從古至今都沒發生變化,因為你不懂得,那無非是有血緣關係的路人而已。老人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那就請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大,空閒時間太少在幾十年前,農民除了種田,根本沒有什麼其它事情可做。
  • 細數唐朝罵人話:不問候父母,不奔下三路, 不過逼急了也逮啥罵啥
    啥意思,不顧場合,不看左右,逮啥說啥。多次讓李世民在大庭廣眾下不了臺。垂直度大於靈活度,因此被李世民罵了這麼一句。對於這句罵人話,長孫皇后也解釋到:「魏徵直言。」說話不講究語言藝術,比較衝,不婉轉,跟農民說話一樣,竹筒倒豆子直來直去。還有李昭德罵婁師德。二人同為武則天時期官員。宋代王讜在《唐語林·雅量》記載:「李昭德為內史,婁師德為納言,相隨入朝。
  • 有些話別亂說
    旅遊是一個熱門話題,如今已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外出旅遊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跟團遊、自駕遊、窮遊等等,不同的旅行方式也有不一樣的意義。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旅遊產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幾乎很多人都有外出旅遊的經歷,而且在旅遊的過程中也會把酒店當成臨時的落腳點。在旅遊業的推動下,酒店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為了吸引人們的眼光,也開始推出五花八門的營銷方式,比如說主題酒店、情侶酒店、連鎖酒店等等,極大的滿足了人們不同的需求。
  • 黑嫂看俗話:半飢半飽桃花色,死吃猛漲菊花黃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個農村俗話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告誡人們對身體如何愛護的。自古以來,人們都不贊成胡吃海喝和暴飲暴食。比如這句「半飢半飽桃花色,死吃猛漲菊花黃」。這句話如果放在現代,冷不丁被人看到時,說不定會想歪了去。但古人可是真正的告誡,告訴人們吃飯時應該怎麼吃,然後怎麼影響自己的臉色以及皮膚。那麼,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呢?放在現代還有沒有道理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理解。一、這句話啥意思桃花是什麼顏色?粉紅色。
  • 打個噴嚏就是「一百歲」
    的那一剎那,及時的說上一句:「一百歲!」一直不明白媽說的是什麼意思。問媽,媽說:「你姥姥就是這麼傳下來的。」言外之意,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老一輩子一輩,這就是個習俗。於是,到了我長大了,成了家,有孩子的時候,我也照著媽的話學,但是總也學不像。每當女兒打完了噴嚏,在那一剎那,我就象徵性的說一句:一百歲。孩子是九零後,今年恰好十八歲了。
  • 濟南話六級測試出爐 「刺撓」 「立稜」 是啥意思
    原標題:濟南話六級測試出爐「刺撓」 「立稜」 是啥意思近日,一份濟南味十足的「2014年濟南話專業六級考試」,在網絡迅速走紅並在微信上瘋傳,已經吸引了近30萬人參與測試。29日,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參與測試的市民都表示「小菜一碟」,不能代表濟南話的真實水平。
  • 有句農諺叫澆不死的韭菜旱不死的蔥,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比如這句「澆不死的韭菜旱不死的蔥」,讓人一聽就知道說的是韭菜和蔥,這兩種作物都是農民常見的。那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這句農諺這麼說,符合作物生長事實和規律嗎?下面咱們說一下這個問題。一、這句話啥意思這句話還是非常容易明白的,就是說,韭菜這東西非常耐澇,天天灌水也灌不死,所以才說澆不死。而蔥則非常耐旱,別的作物有可能會旱死,但蔥卻不會。一直生活在農村的人都應該知道,農民種韭菜到了收割的季節,基本上隔天一澆水。啥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