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不良生活習慣你有嗎,自我批評容易得抑鬱

2020-12-04 順德枝枝

自我批評是陋習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自己做不好的事情,而往往此時伴隨著愧疚的情緒,有的人甚至默默地打壓自己,批評自己。

本以為這是讓自己進步的方式,指出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批評自己甚至一些作風嚴厲的人會想法子懲罰自己。

其實,自我批評是一個多年來的陋習。

記得上小學不小心做錯了事時,老師首先會叫我們寫一份檢討書,或者一份自我批評書,以此來讓我們記住下次不要再犯錯。

陋習!

其實自我批評不但會讓我們攻擊自己,甚至容易產生抑鬱。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人類發展與文化副教授克裡斯汀·內夫,與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系克里斯多福·傑默在靜觀自我關懷這一開創性領域均有獨特見解。

為了讓更多人摒棄自我批評,從而認識自我,關注自我,關懷自我,讓身心更健康發展,他們合著了靜觀自我關懷:勇敢愛自己的51項練習》,成為迄今為止有具體練習方法的自我關懷書籍。

也許從這本書開始,你會對自我關懷有新的認知!

自我批評與抑鬱

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好時,自我概念就會受到威脅,所以我們會攻擊問題的所在——我們自己!

經常被批評,心情會很不好,久而久之便容易與抑鬱沾上邊,這種生理及心理機制在心理學上成為「威脅-防禦系統」。

當我們在批評自己的時候,身體感知到威脅,大腦中杏仁核被激活,隨即釋放出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做好戰鬥、逃跑或僵住的準備。因此心理和身體都會承受壓力,長期的壓力會導致焦慮和抑鬱。

這就好解釋了為什麼經常被批評或者自我批評,會讓人出現焦慮和抑鬱。

自我關懷的益處

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中第五章「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中提到: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規範化管理!

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養。加強對抑鬱症、焦慮症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幹預,加大對重點人群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和及時幹預力度。

國家越來越重視的精神健康發展,作為個人的我們無論從各個層面上看,都要健康地發展,健康地生活。

為了避免抑鬱和焦慮,我們需要自我關懷。

那麼自我關懷到底能起什麼作用呢?

克裡斯汀·內夫指出,善於自我關懷的人會有更高的幸福感。比如對生活滿意度提高了,人更加自信了,身體更加健康了。

相對應的,抑鬱變得更少了,焦慮也不見了,壓力減輕了,羞愧感也越來越少。

瑪利亞有一個近乎完美的家庭和人際關係,但她經常感到很緊張,經常莫名地批評自己,慢慢地她變得抑鬱起來。

原來她經常會擔心自己冒犯了別人,責備自己是個不稱職的母親,對自己要求極高。而事實上她有一段美滿的婚姻,兩個優秀的孩子,過著人人羨慕的生活。

當她意識到這個自我批評、自我孤立的大問題時,很快邁向自我關懷的第一步。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在靜觀自我關懷:勇敢愛自己的51項練習中,可以看到更多跟我們一樣的案例,我們不是一個人,我們都一樣。

如何做到自我關懷

也許你會問,自我關懷不就是對自己好點,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太嚴格!

不全對!

自我關懷需要做到這三要素,才是真的自我關懷:善待自我、共同人性、靜觀當下。

在這裡我要跟大家分享這個「共同人性」,假如有一天,你的一位朋友犯了錯或者遭遇失敗,作為朋友的你第一件事是做什麼呢?

對,就是安慰他,鼓勵他。你肯定不會在一邊繼續的批評他,打壓他,責罵他。

同樣地,當我們自己也犯了錯或者遭遇失敗時,我們應該像對待朋友一樣,用安慰鼓勵的態度對待我們自己。

這就是共同人性。

靜觀自我關懷》中給我們列舉具體而又落地的自我關懷練習,而這些正正是我們所缺少的生活習慣。

通過自我關懷,我們會成為自己內在的盟友,而非敵人。

希望這本書能幫到你,善待自己從自我關懷開始!

(完)



相關焦點

  • 寶媽吐槽生完寶寶老得快,身體變化是幫兇,不良生活習慣才是主謀
    原創|小豆芽育兒記很多寶媽在生完寶寶之後,不約而同感覺自己老得更快了,白髮、皺紋悄悄冒了出來,身體素質也遠不如以前,難道這就是生完寶寶的代價嗎?雖然其中具體原因還在研究之中,但我們還是可以發現,「端粒」的長短和我們的衰老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除了寶媽產後的身體變化,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也嚴重影響著寶媽們衰老速度,寶媽需要特別注意。
  • 這幾個錯誤的思維方式容易引起抑鬱,你有嗎?
    在抑鬱症的康復過程中,除了藥物之外,患者自身的認知思維方式其實是有重要意義的。如果你的狀態總是時好時壞,不妨看看自己是否存在消極思維模式,然後做出改變。你經常會給自己下消極的判語,你過分在意你哪些事情做的不對或不好,而不是哪些事情做得好。 責怪自己你經常認為自己是錯的,並且將一切消極的事件歸因到自己身上。從不看證據,也不設想其他可能性,沒想過許多事件的發生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
  • 你還在喝酒嗎?你的這種不良嗜好,會讓孩子焦慮抑鬱
    世世代代都要成為小酒館的常客嗎?而好爸爸卻因為自己的一念轉變,不但救了自己,也救了孩子,救了整個家庭。曾讀到一項針對某市466名高中生和389名初中生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182人存在心理問題,檢出率為21.29%,這些心理問題主要包括人際關係敏感、焦慮、抑鬱和恐怖等10種。父親不良嗜好多的孩子發生恐懼、焦慮和偏執問題的可能性分別是父親無嗜好孩子的4.14倍、2.68倍和2.66倍。
  • 產後抑鬱小自測,如何避免產後抑鬱你知道嗎?
    產後抑鬱會導致患者產生不良情緒,這會影響正常生活,從而影響嬰兒的護理。母親情緒低落會影響嬰兒的健康,降低嬰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甚至引起嬰兒情緒異常。產後抑鬱嚴重時容易發生自殺。如果不及時引起嚴重後果,應及時治療產後抑鬱症,以減少疾病引起的傷害。家庭成員應更加注意母親的處境。
  • 不良生活習慣會誘髮乳腺癌?這4個因素是關鍵,需早知
    部分人說乳腺癌高發和不良生活習慣有關,這種情況是真的嗎?為了避免乳腺癌發病率高,應該遠離不良生活習慣,確實,很多壞習慣養成之後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乳腺部位的腫瘤也容易形成,作息、飲食、心態等都決定乳腺健康情況。因此,在積極預防疾病的過程中,方法要合理,通過正確的生活習慣促進健康,乳腺保持功能正常,癌細胞才不容易出現。
  • 癌症來臨前,身體有哪些容易被忽視的信號?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最容易被忽視的癌症信號,希望每個人都能重視起來。女性易忽視的癌症信號與男性相比,女性對身體更敏感,出現可疑症狀時更願意去醫院檢查。美國費城福克斯切斯癌症中心臨床遺傳學科主任、腫瘤學家瑪麗·達利提醒女性,生活中尤其要注意以下症狀,它們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號。1、原因不明的消瘦沒有節食或加大運動量,短時間內體重急劇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號。
  • 你是容易抑鬱的人嗎?
    你知道抑鬱症,到底有多痛苦嗎?一個患抑鬱症3年的朋友,曾這樣描述自己得了抑鬱症的感受:它來之前毫無預兆,來的時候悄無聲息,來了之後人瞬間就會被難過的情緒淹沒,對任何事的衝動和興趣都突然消失殆盡。你隨時隨地都可能會情緒崩潰,完全不需要任何理由。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容易抑鬱了?
    我看你一天吃吃喝喝玩的開心的很,這會兒抑鬱了?當年你爸丟下咱娘仨,我一個人把你跟你姐養大,每天走十幾裡路給幾個廠子做帳,還要趕回家給你們做飯,把你倆從小學拉扯到大學,壓力不比你現在大?你看看村裡有多少女孩,還不如你過的好呢,人家都好好的,你怎麼就抑鬱了呢?
  • 生活雜文:關於精神抑鬱
    生活小雜文:關於精神抑鬱 精神抑鬱這個詞現在出現太頻繁了。動不動某位名星自殺了,對於正常人而言,抑鬱症狀者簡直不可理,有什麼想不開的,每天洗洗睡了不香嗎?精神抑鬱最大的源頭便是不良情緒的堆積。一隻容器,裝滿了垃圾,你說它會不會出問題? 精神抑鬱的直接結果只有2個:要麼自殺,要麼瘋了。很多年前出現的藍鯨遊戲便是利用了放大人的負能量,最終讓人在50天內走向絕路。
  • 經常被忽略的這4個不良生活習慣,成倍增加我們患抑鬱症的風險!
    我在審視「自己為什麼會患上抑鬱症」這個問題時,意識到我們之所以會患上抑鬱症,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己的生活習慣不好。生活習慣中有很多的不良習慣會導致我們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成倍增加,但是我們卻經常不以為然,經常忽略這些不好的習慣!
  • 生活習慣差 容易發生脊柱側彎
    原標題:生活習慣差 容易發生脊柱側彎 還有一側後背隆起、腰部一側有皺褶、一側髖部比另一側高、兩側下肢不等長等表現嗎?女孩還有雙乳發育不對稱嗎?若有,都應警惕是否患有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12-15歲為常見發病年齡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陳豔副教授介紹,脊柱側彎,也稱脊柱側凸,是脊柱正面偏移中線,使脊柱向側方凸出弧形或「S」形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畸形,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
  • 吃得少還變胖? 原來這些不良習慣在作祟!
    「我平時吃得也不多啊,怎麼最近體重一直再漲,還得了脂肪肝……」近日,南京市第二醫院內分泌科(脂肪肝診療中心)收治了一位因肥胖就醫的患者,經過檢查被確診為脂肪肝。南京市第二醫院內分泌科(脂肪肝診療中心)主任醫師馮豔紅表示,除了飲食之外,生活中的很多不良習慣也會導致肥胖,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 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導致你產生焦慮症
    緩解自己焦慮怎麼辦得不知所措,從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開始。心理學有一個重定向理論:無論在一個方向上增加還是減少關注,最終的結果都會是加強關注。因此,更好的方式是引入新的刺激,擾動原有的注意定向。這個刺激的權重越高,對原有注意定向的擾動效果越好。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轉移注意力,把關注點從令人焦慮的問題,轉移到更有意義的事上。 二、讓問題變優勢。
  • 不能忽視的6個壓力現象,你擁有幾個?
    今天的文章旨在科普心理學以及自我保健知識這次會談到6個你不應該忽視的壓力跡象學會聆聽身體很重要身體會適時發出信號提醒我們解壓有時你覺得壓力不是很大2 出現消化問題你是否有過突然消化不良的經歷甚至表現出抑鬱症狀壓力會讓肌肉過度緊繃 情緒失控所以你會焦慮 易怒 不知所措 悲傷 或抑鬱 一項研究發現急性和慢性壓力與抑鬱相關當然 有壓力不一定會抑鬱只是一項可能性因素因為壓力會導致生理失調 情緒失控
  • 可能與你的不良生活習慣有關,需要慢慢調理
    最近,有個讓蔡女士很煩心的事情。蔡女士今年24歲,不知道年紀越來越大的原因,還是年輕的時候「造」得太狠了,近幾年開始有「副作用」了,蔡女士總是感到手腳冰涼,到了冬天就更加明顯,而且還總是容易感冒,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她想了很多方法來調理,但是多沒有什麼效果。於是私信妙哥,想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應該怎麼做。
  • 警惕不良飲食習慣,容易胃下垂!還有3個原因,一併小心
    2、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胃下垂例如:經常處於空腹狀態或者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均會導致胃下垂,且讓患者非常痛苦。3、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噁心、嘔吐通常在飯後活動時發作,特別是在吃得過多時更容易出現。5、出現一些神經精神症狀由於被胃下垂的多種症狀長期折磨,患者的精神負擔過重,因而出現失眠、頭痛、頭昏、遲鈍、抑鬱等神經精神症狀。
  • 抑鬱症那麼容易得嗎?|如何區分抑鬱和悲傷
    你能分清抑鬱和悲傷的區別嗎?這兩種感覺有點像,但其實十分不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怎麼才能分清抑鬱和悲傷。抑鬱不僅僅是悲傷抑鬱是讓你臥床不起的沉重 悲傷是一種有形的感受但是抑鬱只會讓你感到空虛感覺一無所有 抑鬱和悲傷有時候看起來很相似但是談論我們悲傷的緣由會簡單一些抑鬱卻是無法解釋的只會讓我們沉默
  • 《自我訓練:改變抑鬱和焦慮的習慣》| 快樂的能力是培養出來的
    很多時候,那些負面情緒就這麼悄無聲息地出現了,尤其在萬物凋零、日光漸短的秋天:沒有一點點防備,就這麼陷入了焦慮或者抑鬱——無能為力、無法抗拒、無路可退。然而當我們意識到其實是自己一次次的選擇使得焦慮和抑鬱成為了一種習慣,就會明白自己其實並不是無可奈何的,因為凡是習慣,都是可以被改變的。 下面是《自我訓練:改變焦慮和抑鬱的習慣》一書的導讀。
  • 請注意:產後不良情緒不止產後抑鬱
    只有產前多做學習,產後做好家庭分工,互相理解,一個有愛有關懷的家庭氛圍,才不會變成催生產後抑鬱的沃土。圖源網絡然而,你知道嗎?其實產後不良情緒,遠不止抑鬱一種,還有這幾樣,需要我們去了解和注意。產後焦慮症,一般發生在媽媽身上,無時無刻不擔心自己的孩子出什麼問題,剛出生的時候,擔心四肢不健全、五官不協調,隨著孩子的成長,開始遇到各種難題,便逐漸擔心孩子喝奶會不會嗆成肺炎,睡眠有沒有呼吸暫停,時不時還要數一數孩子的呼吸,擔心不夠均勻。
  • 女人產後真的那麼容易抑鬱嗎
    這一問題的出現,人們更願意簡單的歸結為女人生完孩子就容易抑鬱,是自己心態的問題,是女人自己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太矯情造成的。有些人還振振有詞的說,哪個女人不生孩子,以前的女人生那麼多孩子不都好好的,也沒聽說過誰生個孩子就抑鬱了,要抱著孩子去跳樓的,就是現在的女人太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