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30日 08: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印曉紅
字號內容摘要:郭沫若還是成績斐然的翻譯家,其翻譯生涯長達50多年,譯文數量龐大,影響深遠。翻譯詩歌翻譯浪漫郭沫若不僅詩歌創作成就斐然,詩歌翻譯也是其翻譯成就中最突出的部分。翻譯「茵夢」翻譯維特郭沫若早期對《茵夢湖》的改譯也值得一提。翻譯轉向告別浪漫縱觀郭沫若的翻譯生涯, 1924年似乎是一個轉折之年:1924年前他譯介的作品以浪漫主義為主,而1924年後他開始轉向現實主義作品和馬恩著作。1924年 5月郭沫若開始翻譯日本經濟學家河上肇的《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之後又翻譯了一系列現實主義作品,如屠格涅夫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新時代》(今譯《處女地》)和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關鍵詞:戈爾;出版;浮士德;詩歌;郭沫若翻譯;外語;上海泰東圖書局;譯文;詩選;詩集
作者簡介: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詩人,在文學、藝術、歷史學、考古學和甲骨文研究等領域均有建樹。郭沫若還是成績斐然的翻譯家,其翻譯生涯長達50多年,譯文數量龐大,影響深遠。
翻譯詩歌 翻譯浪漫
郭沫若不僅詩歌創作成就斐然,詩歌翻譯也是其翻譯成就中最突出的部分。郭沫若翻譯最多的當屬浪漫主義詩歌。
1913年底,郭沫若經朝鮮赴日本主修醫科。在日本留學期間,海涅的《歸鄉集》第十六首成為他的翻譯處女作。該譯文原見於1920年3月30日郭沫若致宗白華的信,信中註明該詩是他五年前的舊譯。信中郭沫若還提到,他尤其喜歡海涅的這一首詩,「他的詩表示著豐富的人間性,比起泰戈爾的超人間性的來,我覺得更要近乎自然」。郭沫若翻譯此詩與他在日本學醫也有一定關係。日本對醫科生的外語要求較高,除基礎課外還要學好幾門外語:第一外語是德語,第二外語是英語,第三是拉丁語。「教外國語的先生大概都是帝大出身的文學士……他們總愛選一些文學上的名著來做課本。」上課時,不是先生講課,而是讓學生將原書讀一節後再用日語進行翻譯,「因此學生的自修時間差不多就是翻字典」。這樣的學習過程讓郭沫若的德語有了很大的提高,為其後來的翻譯夯實了基礎。
1916年暑假,郭沫若與在東京聖路加醫院當護士的佐藤富子(郭沫若為她取名安娜)相識,同年12月兩人在日本岡山結婚。與安娜的愛情促使他先後翻譯了海涅的《悄靜的海濱》和《打漁的姑娘》等詩,後收錄於《沫若譯詩集》中。
郭沫若還翻譯雪萊的詩。在《雪萊的詩·小序》中,郭沫若說,「譯雪萊的詩,是要使我成為雪萊,是要雪萊成為我自己……他的詩便如象我自己的詩。我譯他的詩,便如象我自己在創作一樣。」1926年3月上海泰東圖書局出版的《雪萊詩選》中,收錄了郭沫若翻譯的《西風歌》《歡樂的精靈》《拿波裡灣畔書懷》《招「不幸」辭》《轉徙》《死》《雲鳥曲》等8首詩。
此外,郭沫若還翻譯了古代波斯詩人莪默·伽亞謨的詩集。他根據愛德華·費茲吉拉德的英譯本,將伽亞謨《魯拜集》中的101首詩全部譯完。《魯拜集》由上海泰東圖書局於1924年1月1日出版。郭沫若在回憶自己的寫詩和譯詩時說:「關於詩的工作比較稱心的,有《卷耳集》的翻譯,《魯拜集》的翻譯,雪萊的詩的翻譯……」
郭沫若早年很喜歡泰戈爾的詩,看了泰戈爾的詩後「分外感受著清新和恬淡的風味……從此我便成為了太戈爾的崇拜者。」但令人遺憾的是,他譯的泰戈爾詩歌正式發表的非常稀少。1923年10月14日的《創造周報》第23號上,郭沫若提及了部分原因:「我為麵包問題所迫,也曾向我精神上的先生太戈爾求過點物質的幫助,我把他的《新月集》,《園丁集》,《吉檀伽裡》三部詩集來選了一部《太戈爾詩選》,想寄回上海來賣點錢。但是那時的太戈爾在我們中國還不曾行世,我寫信問商務印書館,商務不要,我又寫信問中華書局,中華也不要……我和太戈爾的精神的連絡從此便遭了沒大的打擊……」郭沫若所譯的《泰戈爾詩選》至今未能面世,實屬一大憾事。
翻譯「茵夢」 翻譯維特
郭沫若早期對《茵夢湖》的改譯也值得一提。《茵夢湖》是斯託姆的一部愛情悲劇小說,最初的譯者是錢潮,即郭沫若留日的同學錢君胥。在《創造十年》中,郭沫若提到錢君胥的初譯採用舊時的平話小說體,失掉了原作的風格。因此他便著手改譯,憑藉自己在西湖感受的情趣,再現茵夢湖的情趣。《茵夢湖》一書於1921年7月1日由上海泰東圖書局出版,列為「創造社叢書世界名家小議」。該書出版後一版再版,廣受歡迎,書中主人公來因哈德與以利莎白的愛情悲劇深深打動著中國讀者。
1917年下半年和1918年暑假期間,郭沫若曾先後著手翻譯《泰戈爾詩集選》和《海涅詩選集》,但都因無處出版而作罷。1919年10月10日《時事新報·學燈》上發表的浮士德咒罵科學的獨白,是他最早發表的譯文。
據《創造十年》所述,1919年夏天他曾零碎地翻譯過《浮士德》。1920年8月為改善窘迫的生活,在共學社的招募下開始正式翻譯該書。將近一個暑假的時間,他完成了《浮士德》第一部的翻譯和謄寫。第二部更長更難譯,所以他打算只譯出第一部出版,為此寫信給共學社,但一直沒有收到回音,後來部分譯稿又遭鼠災,出版一事遙遙無期。直到1927年11月下旬,他才開始重譯《浮士德》第一部,並於1928年2月由上海創造社出版部出版,被列為「世界名著選第八種」。《浮士德》第二部也耗時不少,直到1947年5月才譯完。同年11月,《浮士德》第二部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至此《浮士德》全書的中譯本終於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