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早產兒養育,PFCC成為母嬰照護領域新方向

2020-12-22 太平洋親子網

關注早產兒養育,PFCC成為母嬰照護領域新方向

2019-07-25 15:01:5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根據WHO的《早產兒全球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1500萬嬰兒出生過早,而中國的早產兒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國家衛健委的《早產兒保健工作規範》披露,我國早產兒發生率在7%左右,早產已成為我國嬰兒死亡的首因。每年近120萬早產兒出院後養育問題已成為新的社會問題。

  

 

  始終專注孕產哺育專業教育的上海懿英,於2019年7月5-8日與中早網聯合舉辦的第二期PFCC(早產兒家庭養育顧問)在上海舉行。課程從早產兒生長發育的特殊性、營養需求、養育難點及發育促進等多個方面進行梳理,並就職業發展與就業做出系統指引。十餘位高危兒醫療專家、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和兒童物理&作業治療師參與課程研發與授課,包括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科陳超主任帶隊的博士導師團、北京鮑秀蘭專家團隊的劉維民主任、臺灣嬰幼兒神經發展專家陳浚隆教授、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保健康復科劉淑華主任、專注早產兒發育科普達人倪明輝與懿英教育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團隊等。課程也獲得了IBLCE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認證委員會認可的CERP繼續教育學分。

  

 

  正如劉維民主任提到的,「早產兒出院後的第一需求是基礎養育,吃好、睡好、情緒好,儘快的完成追趕性生長,對於早產兒來說極為重要。這一過程最關鍵的是非醫療範疇的家庭養育方法的培養,以及正確帶養行為的建立。」

  

 

  每一個早來的天使,背後都有著一個焦慮且急需幫助的家庭。因此增加一線早產兒服務人員的養育知識體系和專業素養是極需解決的事情。

  據悉,PFCC課程認證體系是目前中國在早產兒出院後養育領域最為成熟和系統化的認證知識體系之一,課程體系覆蓋專業廣,從早產兒生理特點出發,結合家庭養育過程中出現的餵養、安撫、作息、發育促進、家庭情緒支持等多維度,形成完善的執業服務能力,真正實現了理論實踐化、實踐服務化、服務標準化、標準市場化的四化原則,幫助從業者即學即用,活學活用,造福早產兒家庭。

相關焦點

  • 世界早產兒日丨如何照護早產兒?這10點媽媽們要牢記
    通常,寶寶在從媽媽肚子裡出生之前,一般會在媽媽肚子裡待足37周,若寶寶沒待到足月就急匆匆地出來了,就可能屬於早產兒。讓每一名早產兒健康成長,關係著家庭的幸福與社會和諧發展。每年的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母乳餵養為早產寶寶賦愛·賦能」。
  • 關注早產兒:除了醫療照護,父母也大有可為
    多數早產兒出生後需要立即轉入NICU,而他們的父母被隔離在NICU之外,無法確定嬰兒的情況,孩子呱呱墜地時本該立即建立的親子關係被打破了,所以早產對很多家庭來說是一個艱難適應過程。一婦嬰新生兒科主任劉江勤表示:「早產兒長大到出院,涉及到太多專業的問題。但實際上,不涉及專業照護的問題,家長同樣大有可為。」
  • 美贊臣舉辦早產兒關愛講堂,讓廈門母嬰切身感受「愛的袋鼠抱」
    如何照護好早產寶寶?在活動現場,早產兒家長在專家的指導下,紛紛親身體驗操作步驟,感受「袋鼠抱」帶來的母嬰情感互動。體驗過後家長們深有感觸:「袋鼠抱的操作的確很簡單,回家後可以多試幾次,沒想到如此簡單的袋鼠抱盡然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好處!」
  • 「早產兒發育性照護」知多少!
    什麼是早產兒發育性照護?為什麼要實行發育性照護?具體措施有哪些?一篇文章帶你了解早產寶寶的「專屬優待」!早產兒發育性照護a) 什麼是早產兒發育性照護早產兒發育性照護是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生兒護理理念,旨在滿足個體需求的基礎上,營造適合新生兒的生長環境,幫助其適應子宮外環境,促進疾病康復及早產兒智力、體格的健康發育。
  • ...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因,恰當的照護措施能挽救四分之三以上早產兒
    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我國每年早產兒約110萬。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不足37周的嬰兒。
  • 嬰幼兒養育照護的持續推進
    文/王琳博士(首都兒科研究所保健科主任、主任醫師)養育照護是為滿足兒童健康、營養、安全保障、回應性照護以及早期學習機會方面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系列策略的總稱,包括保證兒童的安全、健康和良好的營養狀況,關注和回應他們的需求和興趣,鼓勵他們探索身邊環境以及與照護者和他人進行互動等
  • 北京每年出生約1.5萬早產兒 早產低體重為首要死因
    今天,北京舉辦2019年北京市世界早產兒日宣傳活動。我國早產兒發生率在7.0%左右,在北京,每年約有1.5萬早產兒出生,早產低體重已成為新生兒和嬰兒首要死因。記者從活動上了解到,早產給兒童成長帶來風險。早產兒出生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幹預,存在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落後於足月兒的風險,腦癱、慢性肺部疾病、視覺和聽覺缺陷等問題的發生率也有所提高。
  • 2020年世界早產兒日|母乳餵養為早產寶寶賦愛 · 賦能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我國每年早產兒約110萬。為倡導人們更多關注早產兒的生存與發展,採取有效行動,降低早產導致的疾病與死亡風險,2012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將每年11月17日設立為世界早產兒日。
  • 2020年世界早產兒日|母乳餵養為早產寶寶賦愛 · 賦能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我國每年早產兒約110萬。為倡導人們更多關注早產兒的生存與發展,採取有效行動,降低早產導致的疾病與死亡風險,2012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將每年11月17日設立為世界早產兒日。
  • 勿將保暖箱當成「保險箱」 上海啟動早產兒護理研究項目
    但從醫學專家角度來看這並不利於早產兒的生長發育。同樣困惑兒科醫院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的是,往往千辛萬苦救治成功的早產兒回家後可能因為父母的不專業照護而前功盡棄。曹雲坦言,「在國內,目前大部分機構重視的是住院期醫護人員對早產兒的照護,沒有意識到父母對於早產兒更加重要,普遍缺乏對家長的關注,也缺乏延續性的理念,然而對於早產兒這一特殊人群,只有早產兒專業知識背景的人員才能夠準確承擔父母的教育任務。」  據悉,在發達國家已經提倡家庭參與式及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等模式,國際上也有大量文獻報導該模式對於早產兒的遠期預後的重要性。
  • 養育照護是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
    養育照護為兒童早期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成長環境和條件,並對兒童的一生產生影響。國家高度重視嬰幼兒的養育照護,國務院於2019年頒布了《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多種形式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
  • 世界早產兒日,這些你需要了解!
    母乳,給早產寶寶更多免疫保護        母乳能夠為早產寶寶提供最理想的免疫防禦和免疫調節,其營養價值和生物學功能也更適合早產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從短期看,母乳餵養能促進早產兒的胃腸功能成熟、降低感染風險、降低患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患病率。
  • 【關注】這個論壇召開,為嬰幼兒照護服務注入新動能
    【關注】這個論壇召開,為嬰幼兒照護服務注入新動能 2020-12-21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婦幼大咖釋疑:科學養育要關注什麼
    兒童早期發展是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養育照護是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策略。生命最初的1000天,從孕期到2歲期間,母嬰營養和養育環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並影響兒童的未來,為一生奠定基礎。朱教授詳細介紹了兒童發展的基本維度、基本原理,以及養育的自然過程,對「自然養育體系」培訓教程內容進行了解讀。
  • 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 北京市五年內將建34家示範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
    10月29日,在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主辦的2020年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論壇上,來自政府、機構、社會組織等的多位專家,圍繞養育照護與兒童早期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現狀與前景、託育機構質量評估標準、專業人才標準、普惠性標準、監管工作規範、嬰幼兒發展測評體系構建、照護服務設施配置等,共同探討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方向,並聚焦社會各界關注的社區科學育兒支持、多元化託育模式培育、託育機構規範化運營管理等熱點問題
  • 【守護「早到的天使」】我院開通上海首個「早產兒網上諮詢平臺」
    ,是「世界早產兒日」,在我國,「有愛,有未來」被定為該節日的中文主題,並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愛和重視早產兒家庭,提高早產兒生命質量,促進母嬰健康。今天,我院早產兒隨訪和諮詢網上平臺正式開通,早產兒家屬僅需關注「國婦嬰掌上醫院」公眾號,進入「網際網路醫院」菜單目錄,即可諮詢。我院也成為上海首家開展早產兒網上諮詢門診的醫院。
  •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母嬰平安基金為早產兒設專項善款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母嬰平安基金為早產兒設專項善款 2017-02-08   中新網上海2月8日電 (記者 陳靜)雞年新春,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母嬰平安基金8日將20萬元(人民幣)善款專項用於上海市兒童醫院的早產兒先天缺陷治療和關懷。
  • 【基層動態】民盟下城區基層委員會首次開展潮鳴街道0-3養育照護...
    ,針對街道社區0-3歲嬰幼兒家庭開展了首次嬰幼兒養育照護科普服務。養育照護小組的服務內容涵蓋嬰幼兒養育照護的五大領域:營養、衛生與健康、回應性照護、安全與保護、早期學習。旨在通過小組活動幫助養育人掌握家庭養育的相關知識、方法和實操技能,創造一個適宜嬰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養育環境,同時也為0-3歲嬰幼兒家庭搭建一個分享育兒經驗、尋求於二問題解決辦法的交流平臺,從而解決養育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困難。
  •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在早產兒中的應用
    早產兒出生後就收治在無陪護的NICU ,母嬰分離使母親角色適應延遲,缺乏早產兒護理知識又無實踐機會,從而導致出院後早產兒因護理不當而出現感染和再患病的概率較高,嚴重影響早產兒的生長發育。因此,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受到了國際醫學和護理界的重視,顯示出了家長參與照護早產兒的重要性,然而父母只是醫護人員的協同者,並不是早產兒主要照護者。
  • 省衛健委調研安慶市嬰幼兒照護服務及母嬰設施建設工作
    11月24-25日,省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處副處長麻衝帶隊到安慶市調研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和母嬰設施建設工作開展情況,市衛健委黨組成員範蘭芳陪同調研。調研組通過聽取匯報、查閱相關資料、實地走訪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深入了解安慶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和母嬰設施建設工作開展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