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進口美國糧食?自己種的不夠吃嗎?

2020-12-11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其實,我國進口的美國糧食主要是牲畜糧食,人類食用的糧食主要是自產的。

根據18年數據顯示,我國18年累計進口大豆8803萬噸,穀物以及穀物粉進口數量達到了2046萬噸。

除此之外,美國農業部長在此之前曾經在推特上透露,我國在19年承諾再購買美國1000萬噸大豆,川普也隨即轉發。

那麼問題來了,我國也屬於農業大國,為什麼我們需要從美國進口糧食呢?

為什麼要進口糧食

雖然我國也是農業大國,但我國糧食的生產成本和美國的糧食生產成本並不相同。以美國大豆為例,美國西部地區地廣人稀,非常適宜發展規模化農業,而規模化農業會使得農業管理更為科學、高效,甚至還會因為規模化管理而使得生產農產品的成本降低。

根據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美國大豆、玉米的畝產量是我國的1.49倍以及1.42倍,而且成本更低。我國屬於精細化耕作,投入的勞動力以及肥料價格等成本明顯高於美國,這就導致美國畝產更高,但生產成本較低,所以在定價時非常有優勢。

這也造成了,美國大豆即使遠隔重洋運到中國,它們的定價仍然比我國便宜。而我國購買進口大豆比自己種更划算,所以我國大多數地區不再種植大豆,而是節約出土地,發展效益更高的農業,比如:經濟作物。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花錢從美國進口糧食,但是綜合算下來進口糧食比自己種植要省錢。

雖然我國大量進口大豆等糧食,但是大豆主要是牲畜的飼料,這些年來隨著我國養殖業發展,對大豆的需求量猛增,以至於我國成為了進口大豆的主要國家,只是恰好美國生產的大豆量又大,價格又便宜,從採購成本上看,我們採購美國大豆比較便宜。

反過來,我國也影響著美國的農業,由於我國是糧食主要進口國,所以一旦美國與我國交惡,我國將會停止採購該國的農作物,導致該國農作物被爛在地裡,或者賣不出去。甚至還影響著農民們下一季種植什麼品種,而這顯然對兩國都不利。

我國主要糧食

雖然美國的大豆生產成本較低,但是我國在小麥上比較有優勢,生產的小麥畝產量是美國的2.59倍,成本也比美國更低。

這主要是因為我國人口較多,對小麥、稻米的需求量更大,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我國很多科學家埋頭于田間地頭,開始鑽研小麥、稻米的育種問題,比如:袁隆平先生。事實上,除了袁隆平先生之外, 我國還有一大批這樣的科學家,目前我們主要食用的大米就不是袁隆平先生培養的品種,而是其他的科學家們。比如:謝華安院士培育出了「汕優63」連續16年穩居播種面積首位。周開達等人培育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約佔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的1/3。

而袁隆平先生培育的雜交水稻,由於口感不好,所以不受市場歡迎。不過,這種水稻可以作為備用糧儲存。

國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

一般情況下,衡量一個國家的農業是否會發生危機的標準是看糧食自給率,糧食自給率達到100%,就屬於完全自給,在95%以上屬於基本自給;低於90%屬於糧食供求風險較大。所以我國的小麥、水稻等種植量較多,且達到了自給的水平,近些年來我國糧食自給率達到了97%以上,非常安全。而且還有大量的儲備糧可以應急使用。

如果我國沒有儲備糧,那麼當我國發生洪澇災害、乾旱等影響當年糧食產量時,此時別的國家將可能會提高糧食售價等問題來制裁我國,為了保證我國國民安全,國家會儲備一些糧食作為應急之用。

根據國際標準,一般儲備糧在3個月左右比較安全,但我國的儲備糧可以供我國人民使用9個月。

從糧食的角度來看,我國糧食的結構比較安全,雖然我國會大量進口大豆,但是大豆並不屬於我國人民的主食,主要是牲畜的飼料,所以一旦全球嚴重危機,全球農產品不能貿易時,那麼對於我國而言受影響的也不是主食,而是牲畜的糧食來源。

相關焦點

  • 我國為什麼要進口國外的糧食?是因為不夠吃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國為什麼要進口國外的糧食?是因為不夠吃嗎?看看專家怎麼說真正糧食自給自足的日子是改革開放前的時候。這並不是說改革開放錯了,而是儘管改革開放聯產承包糧食大幅度增加,但是糧食的增產幅度還是沒有趕上糧食消費增長的速度。因為有錢了,消費水平極大提高了,人們不滿足於吃得飽,還要吃好好,肉蛋奶的比率急劇增加,肉蛋奶是高度消費糧食的產品。
  • 央視專訪袁隆平: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 農民不種糧食就麻煩
    劃重點 1中國差不多14億人口,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要進口的,要進口一部分。
  • 袁隆平:中國糧食不夠吃,需要進口一部分,人家一卡你就麻煩了
    一開始大家還可以用賣魯縞的錢換取糧食,但是突然之間齊國宣布不進口魯縞了!而魯國這時便發生了糧荒,魯國因此不戰而滅。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發現:無論在任何時候,糧食都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戰略物資。在如今的社會,充斥著大量浪費糧食的現象。而在很多年前,我國曾經有過糧食不夠吃的情況。
  • 糧食進口「大國」菲律賓:明明有大片耕地,就是不去種糧食
    但國內的糧食還是不夠,沒辦法,這大米還得買,阿羅約親自跑到越南談判。菲律賓政府頂著大米歷史最高價位段,在08年3月份和越南籤訂了供應備忘錄,買了越南100萬噸大米(70噸是07年談的),其中50萬噸大米於4月9日火速運抵國內,解了燃眉之急。泰國和越南為什麼只借給菲律賓這麼點糧食?人家等的就是這一天,有錢賺它不香嗎,本來我們的糧食就是拿來賣的。
  • 降價賠錢也要賣糧食給我國,美國到底有何居心?基辛格道破實情
    疫情席捲全球,中國會不會缺糧食那麼既然聯合國發起警告,我們也不禁擔憂中國的糧食夠國人吃嗎?實際上以我們的飲食習慣,中國人最常吃的主糧就是稻穀和小麥,而我國又是有名的農業大國,糧食產區較多,產量也很大。據數據顯示,在2019年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就高達470公斤,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同時玉米、小麥、大米的自給程度也很高,能夠維持在95%甚至更高,這也意味著中國人吃糧食基本不需要依賴進口,所以即便在糧食危機發生時,中國人的口糧也絕對無需擔心。那既然中國糧食自給率已經達到這麼多,為什麼我們仍舊被稱作「全球第一大糧食進口國」呢?
  • 袁隆平稱:「中國糧食不夠吃,農民不種地就麻煩。」農村有很多荒地...
    針對於袁隆平的這句話,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乎一個國家的命脈! 袁隆平認為要想確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必須擴大我國的糧食單位面積產量,以及播種耕種面積。但是現在隨著我國糧食價格的持續低迷,農民一年種地收益不如去打工半年,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不再種地,這就導致我國大量的糧食需要進口,所以說糧食安全岌岌可危!
  • 每日糧油:中國糧食在進口與不進口之間的經濟學分析
    對於中國的糧食問題,我們長期是在強調一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由此樹立了我們自給自足的糧食安全理念,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糧食進口數量的越來越多,我們又不僅要懷疑:糧食供應完全自給,能行嗎?這是一篇非專業人士、也不懂經濟學的糧食人對市場的看法。
  • 大量的進口糧食充斥著國內市場,而農民卻打工去了,正常嗎?
    術業有專攻,農民也可以在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可種植的東西多了,除了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糧食,還可以有規模的發展畜牧業養殖業,國家現在重新認識到中藥的不可缺少性,那勢必需要專業的藥農去栽培草藥, 有這麼多農民可做的事,為什麼非要把農民趕進城裡去當苦逼的農民工?
  • 糧食危機要來?有人開始囤糧,中國糧食夠吃嗎?
    最近,全球疫情蔓延,多國宣布禁止糧食出口,有人認為糧食危機要來了,於是多地出現了搶米搶油的現象。真的有必要囤糧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中國會不會受到波及?14億人的口糧夠吃嗎?水稻資料圖。一夜之間,為什麼大家開始搶米了?這主要是源於對糧食危機的擔憂。近日,俄民眾開始囤積大米、麵條、麵粉、麵包、土豆、胡蘿蔔、肉類、衛生紙、溼巾紙等食品和生活用品。當地時間3月16日,莫斯科「阿尚」超市裡,上述部分商品已經被拿空。
  • 糧食戰爭離我們有多遠?溫水煮青蛙,中國種子大量依賴進口的隱憂
    為什麼洋種子可以論粒賣,而國產種子只能論斤賣?因為洋種子在中國即將要進入種子壟斷階段了。以辣椒為例,一粒進口辣椒種子就要2毛錢,一畝地光種子的成本就要1000元以上。而且,農民高價買回來的種子包裝袋上面,還寫著醒目的警告語:不得留種,後果自負!一、中國農民的困惑——俺種出來的糧食為啥不能留種?
  • 中國人均糧食產量位於世界前列,為何還要年年進口糧食?
    70多年中國糧食年年增產,從2263.6億斤增加到2018年的13157.8億斤,世界首位,為何還是不夠吃,每年進口1億噸?說起中國的糧食產量,真是一個讓人自豪的事情。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產量達到了6.6億噸(13277億斤),再創歷史最高紀錄。即便是人均糧食產量,我國也已經做到了世界前列。可是,問題是,為何我們還要每年進口1億噸糧食?是因為不夠吃嗎?
  • 越南等6國禁止糧食出口,中國會出現糧食危機嗎?家中要不要屯糧?
    因為,穀物產量裡很多並不是用來給人吃的。像玉米就有近2.6億噸,實際上,現在中國人已經很少吃玉米了。2019年中國共出欄生豬5.4億頭,這裡面很多都是靠餵玉米等飼料長大的。玉米還有工業用途,比如製造燃料乙醇,還有糧食去釀酒。但這個數字也充分說明,中國完全能夠保障自己的糧食安全。
  • 為什麼我們要提倡 「光碟行動」 ?
    為什麼我們要提倡 「光碟行動」 ?「糧食不夠吃了?」「大米價格是不是又要漲價了?」中國的糧食夠不夠吃?前段時間,聯合國發布了一則報告,不少人看後開始有些恐慌。
  • 有記者問:外國糧食便宜,我們為何要自己種,袁隆平答這樣一句話
    中國歷來是農業大國,農耕文明十分發達,可如今面對著進口糧食比國內糧食批發價還低的現象,有人曾提出疑問,我國農民為何要辛辛苦苦種糧食,而不是去國外採購呢?對於這個問題,袁隆平只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袁老究竟說了什麼?
  • 糧食進口增加了?專家:適度進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糧食生產的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不夠高,與歐美國家家庭農場幾十公頃、幾百公頃的規模有較大差距,國內糧食在價格上沒有太多競爭優勢。適度進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穀物自給率超過95%以上,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自給率超過100%,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目標。
  • 大豐收為何要進口糧食?節約糧食,「糧食危機」絕不是說說而已!
    文:寒夜 每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往往都是眾人所最關心的,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一頓都不可少。而就今年關於糧食的最新消息,我國今年的糧食仍舊是大豐收,對比去年的產量總體還是有所上漲,但面臨糧食大豐收,為何我國還要進口糧食。
  • 張玉璽:中國若有經濟危機 美國不會賣給我們糧食
    4月8日,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在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表示,糧食安全要重視耕地因素,保證18億畝耕地紅線。再就是人口因素,中國的人口政策計劃生育不管有多大困難都要執行,否則面臨人滿為患的困難,再有幾個袁隆平都解決不了,因為畝產是有極限的。「現在美國賣給中國糧食,以後中國有經濟危機絕對不會賣給糧食。」
  • 目前多國禁止出口糧食,農民有必要存糧嗎?存糧怎麼防止發黴
    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的疫情基本被控制住了,前幾天部分地區的境外輸入性疫情也是很少發生,總體來看我國的疫情基本上是告一段落了,那麼國內的疫情還是控制住了,但是目前的國外疫情已經是超級泛濫了,尤其是今天美國的疫情也是突破了16萬人確診了新冠肺炎,除了美國以外,其他國家也是出現了不少的疫情,那麼對於疫情之下,好幾個國家已經開始禁止糧食出口了
  • 賠錢都要將糧食出口到中國,美國真有這麼好心?俄:不能放鬆
    哪怕是賠錢那也要將糧食出口到中國,美國難道真有這麼好心嗎?就連俄羅斯方面都會給出提示:不能放鬆!看來美國的信譽度現在已經出現了不小的問題了啊。中國向美國進口農產品糧食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不必多說,中國因為人口眾多對於糧食的需求量自然也不低,雖說現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已經十分密切,但照樣還有不少人都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國需要向美國進口大量的農產品,畢竟他們對我國的態度算不上太友善,美國的行事作風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所以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多數人都不願意接收來自美國的產品
  • 經濟日報:我國糧食進口數量緣何增加
    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糧食生產的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不夠高,與歐美國家家庭農場幾十公頃、幾百公頃的規模有較大差距,國內糧食在價格上沒有太多競爭優勢。適度進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穀物自給率超過95%以上,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自給率超過100%,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