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翻譯家暢談我國日、法翻譯人才狀況|法語|日語|林國本|唐家龍|...

2020-12-13 騰訊網

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日語、法語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之初,中國網對委員會成員、資深日語翻譯家林國本先生和資深法語翻譯家唐家龍先生進行了專訪,請他們就目前我國日語、法語翻譯人才狀況和即將啟動的日、法語專業資格考試基本情況作個介紹。來自外交部、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單位的9名資深日語專家和11名資深法語專家共同組成了強大的專家委員會陣容。

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日語、法語專家委員會的成立,意味著全國日語、法語翻譯專業資格考試工作正式啟動。談到此項考試,兩位專家不約而同地表示,該專業資格考試的推出將使日語、法語翻譯水平、知識能力的考核更加科學、公正、合理,將為我國「小語種」翻譯事業的蓬勃發展推波助瀾。

唐家龍先生說,「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如果把翻譯比作一座橋梁,那麼,毫無疑問,法語翻譯專業資格考試將會使這座橋梁更加廣闊、更加牢固」。

林國本先生說,「儘管半天的考試並不能完全評價一個人的能力,但不限學歷、靈活的考試形式是對熱愛外語的各方人才的鼓舞與激勵,可以更充分地調動人們學習外語的積極性,更有利於發掘人才」。

日語、法語兩個語種的考試形式仍分為兩大部分:口譯綜合能力測試、口譯務實;筆譯綜合能力測試、筆譯務實。

兩位專家透露,綜合能力的測試會著重語法、詞彙等基礎性知識;務實測試則會考核中外文互譯、專業領域知識水平等方面。

談到目前日語、法語翻譯隊伍的人才現狀,林國本先生感慨萬分,他首先講起了一個例子:「在去年中央編譯局組織的一次重要的日語編譯工作中,放眼望去,舉座皆為白髮蒼蒼的中老年,平均年齡在60至70歲之間」。

「這就是目前我國日語翻譯人才隊伍的現狀:青黃不接,斷層明顯!」林先生不無憂慮地說。

他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培養了許多留學回國的優秀日語人才。2001年的一項統計顯示,我國日語專業(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3480人,在校生為26134人,總數量居「小語種」之首。但是,儘管如此,目前我國日語人才的狀況依然堪憂。

那麼,主要的問題在哪裡呢?林國本先生解釋說,目前全國最優秀的、國家級日語翻譯不足30人,各省平均1-2人。這顯然遠遠不能滿足我國日語翻譯事業發展的需求。按照各行業領域基本的需求狀況來計算,我國目前應當擁有的國家級優秀日語翻譯總數應為200至300人。

談到日語優秀人才缺乏的原因,林國本先生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日文實際運用的特殊性。據他介紹,在日本,男性對女性、上級對下級談話的語言運用方式有很大差別,而這種非常細微的語言習慣不是一個本科生在四年中可以學好的,對它們的掌握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領會、積累;第二是國內現在缺少學習日語的好的語言環境,音視頻材料嚴重不足;第三是日文書籍非常昂貴。一本普通的日文工具書需要300元人民幣,好一些的要500或600元人民幣。

林先生說,自己稿費的三分之一都用來買書了。

林國本先生還指出,目前國家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中的日語人才流失比較嚴重;而外企中的人才狀況則略好一些。

談到我國法語翻譯人才的狀況,唐家龍先生同樣列舉了幾個例子。他說:「一名法語專業的碩士生幫文化部翻譯了一些材料,材料送到法國大使館,法國人卻看不懂」;「商務印書館的老總常常抱怨的一句話是:法語要找到一名好的翻譯真難」!

他說:「隨著國際間交往的越來越多,現在學法語的人也多起來了,但是,真正優秀的法語翻譯人才並不多」。

唐家龍先生介紹,目前法語較好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2001年,全國法語專業畢業生567人,在校生3356人,但是,許多大學畢業生並不能完全勝任工作,因此,真正優秀的法譯中、中譯法人才都很缺乏。可以說,法語翻譯也處於一種青黃不接的狀態。

唐家龍先生指出,同英文相比較,法語這樣的「小語種」明顯缺少許多有利的條件與學習輔助工具,例如英文有現成的《大百科全書》、有成形的翻譯軟體,一些科技領域的生疏詞語也很容易查找;但法語就沒有這樣的有利條件,即使從法國買回「大百科全書光碟」,最終也會由於與計算機系統不兼容而安裝不了。

談到如何加快「小語種」優秀人才的培養,兩位專家都笑稱自己為「努力型」的外語學習者。他們一致認為:學習外語需要興趣、需要努力、需要堅持。

林國本先生指出,學習外語是一輩子的事業,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不可以停滯不前。大學裡學外語掌握的是基本的語法、詞彙;畢業後工作了還要不斷加強實踐,在文學領域要鑽研與文學有關的語言形式,在經濟領域要了解經濟、金融的專用術語等。

他特別強調:「隨著中國加入WTO,外語翻譯人才需要變成能夠涉獵多個領域的大雜家」。

林國本先生坦言,自己雖已年過60,但仍堅持學習,工作越深,領域越專,就會有更多的新問題出現,例如環境、金融方面的專業用語都是他正在努力學習的知識。讓更多的中青年優秀日語翻譯人才儘快成長、成熟,是他的殷殷期望。

唐家龍先生說,優秀的翻譯知識和技巧是一個外語人員一生奮鬥的結果。翻譯很苦,很累,因此,要成就深厚的翻譯造詣首先要對語言有足夠的興趣和愛好。

他還強調,做一名優秀的翻譯首先需要學好母語,另外,還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同時要不斷地向前輩學習、向錯誤學習。

相關焦點

  • 唐家龍的中法翻譯之路
    今天我們為大家請到的翻譯名家是我國資深法文翻譯家唐家龍先生,唐老師您好,非常歡迎您的到來。 2008-07-30 15:53:11唐家龍: 主持人好。2008-07-30 16:44:11唐家龍: 我當年在外文局把中國的東西介紹到外國去,我的工作得到了承認,我就很高興。我舉個例子,中法文化年的時候,有大量的中國東西要翻譯成法語,那個時候主辦的單位是文化部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他們知道我翻譯的比較好,就找我翻譯。我翻譯好以後,他們都可以接受。
  • 日語譯界泰鬥林國本逝世 曾為數位國家領導人擔任翻譯
    北京周報3月11日電 北京周報社原日文編輯部譯審林國本,不幸於2015年3月11日凌晨1時25分在北京地壇醫院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9歲。 林國本,祖籍浙江,華僑,1935年11月9日出生於日本神戶市,1953年回國,中共黨員。
  • 林國本:中日譯界的參天樹
    晚年的林國本,作為黨內知名日語專家,站在更重要的崗位上,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翻譯重要講話稿,連續29年承擔全國黨代會、全國人代會、全國政協等重要會議文件的翻譯定稿工作,長期擔任中國網和《北京周報》日文網改稿專家,為中國外文局、中央編譯局等國家機關、出版單位,翻譯定稿了許多日文書籍,人們在各種會議,各種外事活動中都可以見到著名日語翻譯家林國本的身影
  • 法語翻譯家羅新璋:最蹩腳的就是字典翻譯
    羅新璋家裡每個房間都堆書,除了客廳、他自己的書房和夫人(日語翻譯家高慧勤)的書房,臥室裡也有很多。約訪法語翻譯家羅新璋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則軼事,說搞翻譯的老先生們都很神奇,七八十歲了,要麼還像年輕人一樣矯健,要麼能熟練使用各種新軟體新技術,其中說到今年 77 歲的羅新璋每日依然騎車買菜,有一次碰到一位 90 多歲的騎車老者,滿心歡喜自己還能騎車買菜十餘年。果然,電話裡羅新璋說:「我那裡不好找,在太陽宮地鐵站等吧,我騎車來接。」
  • "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頒獎 368位獲"資深翻譯家"稱號
    翻譯外國名著家喻戶曉 傳播中國經典前無古人 表彰翻譯家長期翻譯生涯中的傑出貢獻   代表我國翻譯界最高榮譽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9月23日由中國翻譯協會頒給了我國著名翻譯家和中外文化交流學者高莽、林戊蓀、江楓和李文俊,其他來自外事、社科、對外傳播、科技、軍事、教學、服務等翻譯領域的368位翻譯家獲得「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
  • 上海翻譯家協會改革開放30年與文學翻譯發展論壇
    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上海翻譯家協會於2008年11月19日在上海文藝活動中心召開了「改革開放30年與文學翻譯發展論壇」,40多位會員出席了論壇。論壇回顧了改革開放30年來文學翻譯興盛的原因,成長的軌跡,探索了今後的發展方向。上海市文聯黨組副書記遲志剛出席論壇並講話。
  • 翻譯家郝運先生去世,他告訴我們:人生難的是心安,心安人才靜
    2019年6月10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普通的一天,但對於眾多翻譯工作者來說,卻是難忘的一天,悲慟的一天,因為這一天,著名的法語文學翻譯家,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民進會員,中國作家協會,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郝運老先生在上海仁濟醫院逝世,享年94歲,對於普通人來說,郝運這個名字並不那麼熟悉
  • 仲躋昆等七位翻譯大家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原標題:仲躋昆等七位翻譯大家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翻譯界的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19日在北京頒出,阿拉伯語翻譯家仲躋昆,日語翻譯家劉德有,西班牙語翻譯家湯柏生,德語翻譯家楊武能、宋書聲,波蘭語翻譯家易麗君,法語翻譯家柳鳴九獲得這一殊榮
  • 國新辦主任王晨:提高外宣能力需要高素質翻譯人才
    「中國翻譯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新中國翻譯事業60年論壇」11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   中國翻譯協會名譽會長唐家璇12日在開幕式上說,翻譯工作在促進中外交流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 五位翻譯家榮膺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原標題:五位翻譯家榮膺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在9日舉辦的新中國翻譯事業70年暨2019中國翻譯協會年會上,曹都、顧錦屏、林洪亮、王弄笙和王智量等5位翻譯家獲得了中國翻譯界的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此前,季羨林、許淵衝、屠岸、何兆武等翻譯家曾獲此殊榮。
  • 英法日語人才多,小語種人才不足 西班牙語翻譯告急
    本報訊 (記者商琦 通訊員肖毅靈)百屆廣交會開幕,令旅行社憂慮的是小語種翻譯導遊告急,用車面臨壓力。  百屆廣交會,廣州將迎來更多外國客商,廣東國旅假期入境遊總部總經理顏珂告訴記者,目前該社已經收到超過5000個訂房要求,預計廣交會期間每天接待外商團隊近百個,廣交會期間將為超過5000位外商提供包括接送、翻譯、導遊等服務。
  • 你的法語什麼水平?翻譯一句話就知道了
    但他們的另一個身份——翻譯家,時常被人忽略。魯迅翻譯了近14個國家近百名作家的作品。除了英美法德俄外,還有波蘭、丹麥、匈牙利等。如果《傅雷家書》證明了傅雷的作家才華,那「傅雷翻譯獎」證明的則是其翻譯才華。巴金曾盛讚他:「全中國的法語翻譯一共有兩個,傅雷是一個。我是半個,剩下其他所有人加起來算半個。」
  • 《世紀》專稿|我國第一部中型《法漢詞典》編寫往事
    2017年5月18日,《法漢詞典》編寫組成員攝於上海光明村酒家 「必須儘快編一本中型綜合性法漢詞典」1968年11月,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簡稱「市革會」)向全市各行各業借調各個外語語種人才,凡本人不是「牛鬼蛇神」也不是學術權威的專業人士近兩千名,分別集中在上海多處,借期一年半,任務是翻閱解放前的敵偽檔案以及中外文的報章雜誌
  • 翻譯的起點——中法譯者工作坊助力青年譯者成長
    這是周慧娜翻譯的第一部中文小說,她在翻譯中遇到了不少困難,「路內的語言非常口語化,有很多方言和俚語,還用了很多年輕人特有的語言,和我在大學裡學到的中文很不一樣」。周慧娜在翻譯中得到了多位中法文學翻譯界前輩以及作家路內本人的指點和幫助,這些都要得益於她在今年入選參加的首屆CCTSS-ATLAS中法譯者工作坊(林雅翎班)。
  • 雲南民族大學楊光遠教授榮獲中國翻譯協會「資深翻譯家」稱號
    12月28日,雲南省翻譯工作者協會召開資深翻譯家表彰會,表彰包括雲南民族大學楊光遠教授在內的獲得資深翻譯家稱號的五位同志,並頒發由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的「資深翻譯家」榮譽證書。
  • 上海譯協恭祝資深翻譯家薛範80周歲生日
    9月21日是資深翻譯家薛範80周歲的生日,9月19日,市文聯專職副主席、秘書長沈文忠和譯協駐會幹部專程向他送上生日祝福,祝他健康長壽,生活愉快,同時感謝他在外國歌曲翻譯領域做出的貢獻。薛範從事外國歌曲的翻譯、介紹和研究工作60餘年,自1953年發表第一首譯作至今,已譯配世界各國歌曲2000餘首,最膾炙人口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優選校·高校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引領復語複合特色人才培養之路
    二外建校之初,一大批新中國早期資深翻譯家就來到二外,在這裡弘文勵教,他們本身都是在實踐中練就出來的名家,教學也就有很強的實踐性,注意基本功訓練和專業應用能力。比如李越然老先生,我國著名翻譯家,新中國成立後的國內首席俄語翻譯,我國翻譯界最早提出開展口譯研究和口譯標準的學者之一。
  • 第十五屆「滬江」杯翻譯競賽參與人數是去年5倍 自由職業參賽選手...
    12月13日,「第十五屆『滬江』杯翻譯競賽頒獎典禮」在上海文藝會堂舉辦。該活動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上海翻譯家協會、上海譯文出版社《外國文藝》雜誌承辦,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冠名並協辦。本屆競賽共有近1300人參賽,經過評選,最終54位選手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