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郝運先生去世,他告訴我們:人生難的是心安,心安人才靜

2020-12-16 知行翻譯公司

2019年6月10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普通的一天,但對於眾多翻譯工作者來說,卻是難忘的一天,悲慟的一天,因為這一天,著名的法語文學翻譯家,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民進會員,中國作家協會,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郝運老先生在上海仁濟醫院逝世,享年94歲,對於普通人來說,郝運這個名字並不那麼熟悉,但對於眾多翻譯工作者來說,郝運老先生在翻譯上的成就是非常偉大,也給後來者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

1925年,郝運先生出生於江西南昌,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國難當頭,戰亂頻出中度過,1946年,郝運先生畢業於昆明中法大學法語文學系,第二年任職於南京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新中國成立後,郝運先生先後在平明出版社,上海新文藝出版社任編輯,自1958年病癒後,郝運先生一直專職從事法國文學翻譯,至今已達60餘年,他的譯作有《紅與黑》《巴馬修道院》《黑鬱金香》《都德小說集》及合譯《三個火槍手》《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集》等60多部法國文學巨著,在2002年,郝運先生榮獲「中國資深翻譯家」稱號,2015年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生前,郝運先生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過:「翻譯人員既是一名演員,又是一名導演,將自己的情感,個性進行移植,然後儘可能不走樣,原汁原味地呈現給讀者」。在提到自己理想中的翻譯家應該是什麼樣時,郝老這樣說:「一個翻譯家應該能夠體悟原著的藝術特點,用力氣在翻譯過程中將它反應出來,文學技法沒有一定之規,應該各顯其能,各盡其妙地進行再創造」。同時郝老還提到:「要想做好文學翻譯,就好比探驪得珠一般,翻譯人員應該學會自我加壓,堅持為讀者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糧」。

在採訪的最後,郝老也對眾多從事翻譯工作的後起之秀寄望:「不求大紅大紫,但求溫和清靜,既不抱怨,也不擺功,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乏功,人生難的是心安,心安人才靜」。文章的最後,知行小編以郝老的這段話與眾多同行共勉,也希望中國的翻譯事業越來越好,最後想說:郝運先生,一路走好!感謝您為大家留下的「寶貴財富」!

相關焦點

  • 《紅與黑》譯者郝運去世 晚年仍自稱「翻譯匠」
    中新網客戶端6月11日電(記者 宋宇晟)上海文聯微信公眾號6月10日發布訃告,資深翻譯家郝運於2019年6月10日下午在仁濟醫院西院逝世,享年94歲。上海文聯微信公眾號截圖郝運,原名郝連棟,法國文學翻譯家。
  • 獨具匠心,方可【心安】理得
    ,因人而異答覆他的學生。隨著大自然的進化,抑或人類的進步,我們感受到愈多馬達和機器噪音、工業和汽車排放的廢氣、食物衛生的惡化、環境日益的醜陋。我們被更加嚴密地封鎖在人的世界和人類中心主義裡,因此無法感到自己和大自然是統一的。心不安定,就算家有紫氣華屋,出入名車代步,但終日煩躁苦惱,豪華的房子對他來說反而像個牢籠,根本無法享受安穩的生活。
  • 翻譯家郝運辭世:七十餘年職業生涯,譯著包括《紅與黑》
    2002年獲上海翻譯家協會頒發的「中國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2015年獲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6年獲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領導小組頒發的「2015年度上海文藝家榮譽獎」。網友@世界公民一大蟲在留言中寫道:「今天傍晚得到翻譯家郝運先生仙逝的噩耗,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 心安,便是幸福!
    暖陽照在我的本書上,落進我的茶杯,不想關窗簾,也捨不得合上杯蓋:綠茶,檸檬,在空氣中令人心安的魔力,這是久違的初冬的氣味,端起來,且飲這一杯。諸葛亮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說說「掛礙」與「心安」
    何謂心安?我真說不清楚。不得不探訪平日排斥的寺廟、不得不請教平日反感的禿人。年輕的禿主持告訴我:一念放下,自在於心;心靜者高,高者俯瞰世界;心和者仁,仁者包容萬物;心慈者深,深者淡對冷暖;心慧者安,安者笑對人生。從字面上來看,我似乎理解了,但個中的真諦我卻無法完全體悟得出,因為我是俗人。    以此可見,俗人只有平素常說俗人的話人才愛聽,亦顯可愛,也才可能達到使人喜歡的目的。
  • 身安,不如心安(深度好文)
    古人感嘆: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由來富貴三更夢,何必楚楚苦用心。大富大貴往往伴隨著大起大落,這需要極強的承受力和應變力,並不值得羨慕,而幸福不是用金錢和權力來衡量的,唯有「平安」,才是享受人生的根本保證。
  • 94歲老翻譯家郝運逝世,曾翻譯《紅與黑》等世界名著
    資深翻譯家郝運先生於2019年6月10日下午在仁濟醫院西院逝世,享年94歲。郝運,原名郝連棟,法國文學翻譯家。1925年生於江西南昌,祖籍河北省大成縣(現為天津市靜海區)。民進會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作家協會、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郝運青少年時代在國難當頭、戰亂頻仍中度過,先後在南京、重慶、昆明求學。1946年畢業於昆明中法大學法國文學系,1947年任職於南京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紅十字月刊》。
  • 心安,便是幸福
    人生忙忙碌碌,靜下心來,才能做好事情,讓心靈安靜,讓心靈自由,心安,才能看得清自己,眼明,才能看得清世界,人生需要克制自己,因為即使是再豁達的心胸,也會有悽涼,即使再清靜的心靈,也會有欲望,只有不斷修煉,才能讓靈魂安寧。
  • 心寬,心淨,心安(頓悟)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經歷開心與失落,經歷愜意與難過,經歷挫敗與成長。只有學會了淚中含笑,順從內心,才能活出一份恬淡和坦然的生活,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01心寬似海,百福皆來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 人生在世,心安,即是福!(句句精闢)
    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心若安,可步步生蓮!心清一切明,心濁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禪。心是人生戲的導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內心。痴與執、怨與恨,只會讓心翻滾、讓人不安。只有放下它們,才能輕鬆自然。
  • 貪慾為禍,心安是福
    (原標題:貪慾為禍,心安是福) 點擊廣東世界很美好,
  • 人生何處是吾家?心安即是歸處
    無意中翻到季羨林老先生的《心安即是歸處》才明白,或許閨蜜缺的是「心安」。整體在職場和家庭中翻轉,時不時地還要為孩子的學習擔憂暴怒,想要身心俱松,確實難於上青天。季老作為國際上都著名的東方學大師、文學家、教育家,他那通透、樸實、純粹而平淡,一生都不為外物所擾、遵從己心,活在自己世界裡的灑脫不羈,讓很多人既嚮往又羨慕。
  • 古訓: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明心寶鑑》裡有一段話:「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我們這個心平常都是相對的,患得患失,心猿意馬,始終沒有停過。白居易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心安是歸處。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本性。人生是一場相逢,又是一場遺忘,最終我們都會成為歲月裡的風景。走,只為給自己找個方向,哪怕失敗一萬次,如果活著,就得往前走。人在路上,夢在心裡,希望在遠方。
  • 心安,即是歸處
    1、愛情:心安是陪伴人生這一輩子,其實無論在什麼地方,有一個自己相愛的人與自己相守在一起,與自己喜歡的人此生相隨,其實就是一種安心。這一輩子不會辜負自己,彼此兩人從青絲到白髮。雖說永遠相守並是一種最好的珍惜,但是人生一輩子,很多時候,這種安心是彼此饋贈給自己的,是一種沒有任何的理由,是一種最踏實的安心。2、人生:釋懷曾經人生一世,其實人生根本沒有什麼喜怒哀樂。那些心愛的地方,便是自己最好的歸處。
  • 原來人生無常,心安便是歸處,白居易最美的一句詩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白居易的一生可以說是顛沛流離,雖然他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但在生活中卻是處處遭受到打擊,一度被貶江州,即為今天的江西九江。因為有著這樣的人生經歷,也讓他對現實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更為深沉。
  • 王陽明: 心寬皆是路, 心安即是家
    在平定寧王叛亂的過程中,王陽明的一位部下因失誤戰敗,王陽明不僅沒有問罪於他,反而還安撫他。過後,這位部下在戰事中立下大功。 時時盯著別人的過錯,為別人的錯誤而怒火中燒,燒傷的是你自己。 人生在世,要受許多委屈。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價值,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
  • 人過五十,心閒、心靜、心安,是最大的福氣
    如何能做到心閒?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人的心,一定要閒下來,空下來,不要讓欲望填滿了,搞得自己成天為了爭多論少而焦慮。當你心閒了,你便放下了。當你放下了,你便快樂了!
  • 禪樂《歸》|心安,即歸處
    只有到了一定年齡, 經過生活的洗禮, 才懂得心安是福,心安才是歸處。 人生沒有圓滿的幸福, 但有知足的快樂。 安於當下,即使身居陋室, 也能如劉禹錫般, 看見「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的詩意。
  • 夜讀|心安即是歸處,隨緣方得自在
    人生路漫漫,你我皆過客。人生本無常,心安即歸處。我們都見證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也曾感受過一個人穿過漆黑的夜,走過泥濘的街。南風過境,我們一路風塵僕僕一路感受著歲月穿過的芬芳,終於明白:心安了的重要性!心若安了,即使在面對人生苦難,一切皆可淡化。
  • 人生在世,要想過得心安自在,就要品行端正
    人生在世,要想過得心安自在,就要品行端正。守住良心,才能活得問心無愧。01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他去世前,把財產分成兩份,大小兒子各一份,讓他們拿著錢去做生意。大兒子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而小兒子就比較憨厚。一段時間後,兩人確定各自要做的生意了。大兒子準備賣米糧,而小兒子則開了間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