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蔣方舟說的,孩子世界的比例其實和大人是不一樣的。
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隨意的一句話,都可能被孩子放大,一直記在心裡。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對父母的信任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孩子的信任也不能肆意浪費
曾經看過有一期《少年說》,一個初中女孩上天台吐槽媽媽。
她說,她媽媽總拿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媽媽在對比我考試對象時,不是全班第一,就是全年級第一,乃至全校第一或者全聯盟第一的學霸女閨蜜。」
「我媽媽老是說,『哎呀,你看你成績這麼差,為什麼她會跟你做朋友的呢?媽媽,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有首歌就是這麼唱的:我最深愛的人傷我卻是最深。
我們常常說的話,未必真的「會」說,它是一把利劍。
02
悲劇,不過是以極端的方式,把一個家庭內部長久藏匿的暗傷,撕開一個口子曝光給世人看,並提醒所有圍觀者:教育的問題,從來不是一天養成的問題。孩子的問題,從來不是一次衝突的問題。早在很久很久之前,孩子就病了,家長卻諱疾忌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孩子心裡想的你真的清楚嗎?
你聽懂孩子的訴求了嗎;
孩子聽懂你的教育了嗎?
在沒有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前,我確信你的回答都是NO
我們常抱怨,孩子不聽我們的話,我們說東、孩子非要往西,我們希望孩子不做某事,孩子偏偏要對著幹,偏偏要繼續去做。
我們對此又氣又恨。
事實上,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沒有好好說話。
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中,我們常常以命令、威脅、羞辱、指責的方式,對孩子提要求。
「不許玩手機,趕緊做作業去!」(命令)
「你作業再磨磨蹭蹭的,以後都不許看動畫片了!」(威脅)
「你這麼小氣,誰願意和你交朋友啊?想想你這樣子,我都為你難為情……」(羞辱)
「我供你吃、供你穿,你要啥,給你買啥,你還這麼不聽話,我養你有什麼用?」(指責)
03
研究表明,孩子在兩歲左右開始就已經開始在意他人的評價。
孩子在接收到這些負面語言時常常會產生煩躁、恐懼、內疚、傷心的情緒,被情緒影響的他們,很難去積極執行父母的要求。
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是領路人,但如何做好父母,做好第一任老師,的確需要我們不斷的反思與成長;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三天的學習,可以幫助大家解決這些親子教育中的問題!掌握親子關係中不經常注意到的點,與孩子更親近,實現共同成長。
歡迎來到全民幸福社【親子教育訓練營】
本次的【親子關係】三天進階營,將圍繞以下三個話題進行:
1、如何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2、如何引導孩子愉快的進行合作
3、如何取代對孩子的懲罰
配合白天的音頻《父母的覺醒》、《雙向養育》、《教出樂觀的孩子》
每日1場精品課,碎片時間,輕鬆學習!
完成每日課程作業,快速學以致用,收穫和諧親子關係!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更不是我們情緒的垃圾桶,不要再以愛之名做傷害孩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