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最大的悲哀:付出全部,卻落得一身埋怨

2020-10-07 幸福社讀書會


01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蔣方舟說的,孩子世界的比例其實和大人是不一樣的。

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隨意的一句話,都可能被孩子放大,一直記在心裡。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對父母的信任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孩子的信任也不能肆意浪費



曾經看過有一期《少年說》,一個初中女孩上天台吐槽媽媽。

她說,她媽媽總拿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媽媽在對比我考試對象時,不是全班第一,就是全年級第一,乃至全校第一或者全聯盟第一的學霸女閨蜜。」

「我媽媽老是說,『哎呀,你看你成績這麼差,為什麼她會跟你做朋友的呢?媽媽,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有首歌就是這麼唱的:我最深愛的人傷我卻是最深。

我們常常說的話,未必真的「會」說,它是一把利劍。

02


悲劇,不過是以極端的方式,把一個家庭內部長久藏匿的暗傷,撕開一個口子曝光給世人看,並提醒所有圍觀者:教育的問題,從來不是一天養成的問題。孩子的問題,從來不是一次衝突的問題。早在很久很久之前,孩子就病了,家長卻諱疾忌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孩子心裡想的你真的清楚嗎?

你聽懂孩子的訴求了嗎;

孩子聽懂你的教育了嗎?

在沒有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前,我確信你的回答都是NO

我們常抱怨,孩子不聽我們的話,我們說東、孩子非要往西,我們希望孩子不做某事,孩子偏偏要對著幹,偏偏要繼續去做。

我們對此又氣又恨。

事實上,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沒有好好說話。


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中,我們常常以命令、威脅、羞辱、指責的方式,對孩子提要求。

「不許玩手機,趕緊做作業去!」(命令

「你作業再磨磨蹭蹭的,以後都不許看動畫片了!」(威脅

「你這麼小氣,誰願意和你交朋友啊?想想你這樣子,我都為你難為情……」(羞辱

「我供你吃、供你穿,你要啥,給你買啥,你還這麼不聽話,我養你有什麼用?」(指責

03

研究表明,孩子在兩歲左右開始就已經開始在意他人的評價。



孩子在接收到這些負面語言時常常會產生煩躁、恐懼、內疚、傷心的情緒,被情緒影響的他們,很難去積極執行父母的要求。

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是領路人,但如何做好父母,做好第一任老師,的確需要我們不斷的反思與成長;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三天的學習,可以幫助大家解決這些親子教育中的問題!掌握親子關係中不經常注意到的點,與孩子更親近,實現共同成長。

歡迎來到全民幸福社【親子教育訓練營】


本次的【親子關係】三天進階營,將圍繞以下三個話題進行:

1、如何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2、如何引導孩子愉快的進行合作

3、如何取代對孩子的懲罰

配合白天的音頻《父母的覺醒》、《雙向養育》、《教出樂觀的孩子》

每日1場精品課,碎片時間,輕鬆學習!

完成每日課程作業,快速學以致用,收穫和諧親子關係!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更不是我們情緒的垃圾桶,不要再以愛之名做傷害孩子的事情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式父母最大的悲哀:付出全部,卻落得一身埋怨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知名影星鄧超在某次的新電影宣傳記者發布會上,被問到兩個孩子的教育問題時,說了一句:「我從來不會給孩子報任何補習班,輸在起跑線上就輸在起跑線上。」這話一出,立馬招來家長們的吐槽:「那是你的孩子還沒上小學!」
  •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豆瓣有個討論組,有個讓所有父母感到心驚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禍害。他們有的人抱怨父母對自己的窮養,有些人覺得自己因父母太窮,令自己無法進入上層社會。言語中對父母的怨恨,旁人看了都深覺寒心。這就是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 做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沒想到這位媽媽的發言引起了群裡很多家長的強烈反響,都說現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喜歡攀比,動不動還朝長輩發火。一時間,大家都在感嘆怎麼把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小白眼狼」。做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中國很多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的太多,孩子卻覺得理所當然。許多中國式父母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白眼狼,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受之無愧」的孩子。「受之無愧」是指孩子覺得父母所有的付出都是應該的,如果哪一天父母付出的不夠多,孩子還會心生怨恨。
  •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中國很多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的太多,孩子卻覺得理所當然。許多中國式父母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白眼狼,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受之無愧」的孩子。「受之無愧」是指孩子覺得父母所有的付出都是應該的,如果哪一天父母付出的不夠多,孩子還會心生怨恨。
  • 父母最大的悲哀: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中國很多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的太多,孩子卻覺得理所當然。許多中國式父母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白眼狼,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一個個「受之無愧」的孩子。中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為孩子付出了太多,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利。
  • 家長辛苦養育,讓孩子變成了「白眼狼」,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文/北媽媽育兒有一種孩子被稱為「白眼狼」,有一種父母被稱為「中國式父母」,二者結合起來,也就成了當代教育的一種悲哀,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對父母諸多要求,小時候要玩具、要名牌衣服,長大後要車子、要房子,父母在他們眼裡與一臺提款機並無差異,父母對他們的照顧,也被他們當做了理所應當,而反過來,他們的父母並沒有認為有什麼不妥,他們覺得照顧孩子
  • 「中國式父母」特有的幾個毛病,自己活得累,孩子還嫌棄
    中國式父母付出了大半輩子的心血和精力,最後還吃力不討好。中國多數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為了孩子,省吃儉用,拼命工作,可是換來的卻是孩子的不理解和埋怨,甚至變成一個「白眼狼」。為什麼父母付出越多,越是培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呢?其實,是因為不懂如何愛,「中國式父母」特有的幾個育兒誤區,不僅自己活得累,孩子還嫌棄。
  •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傾盡所有,卻把孩子養廢了
    其實從表面上來看,「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真的是太好了:買寶寶吃的、用的、穿的都是名牌,自己用的卻是地攤貨貓爸經常看到一些孩子穿800多塊錢的鞋,而他們的父母100塊錢的衣服都捨不得買。為了能讓孩子上個好學校、不輸在起跑線上,父母省吃儉用給孩子請家教、報興趣班、買學區房,甚至不惜到處去求人。為了能讓孩子好好學習,多少媽媽放棄人生、放棄夢想去外地陪讀。中國式父母,為了孩子真的是什麼都可以付出,甚至是傾盡所有。
  •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傾盡所有,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而中國式的父母就像北風,一心想用外力幫助孩子成長,結果卻適得其反,不但養不出感恩的孩子,甚至還把孩子養廢了。據統計,中國式父母在孩子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花費上,這些年一直排在世界前列。統計還顯示,大多數中國式父母都做好了為孩子的成功犧牲的準備,包括犧牲自己的時間、生活、工作等等。可即使這樣,很多父母還覺得沒有為子女做到最好!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最近一直在關注一個話題,那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很多孩子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說實話,我以為這個話題下面會有很多教育專家出來說一大通大道理,類似於:怎樣教育孩子不自私、怎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我沒想到的是,大部分回答都是孩子在控訴自己的父母,描述自己小時候不被尊重的經歷。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一切,孩子卻不懂感恩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父母對於孩子越是溺愛,越是不講原則地去縱容,孩子不僅不會感恩,反而會更加地索取無度。因為不講原則的溺愛,讓孩子在日積月累之中,漸漸失去了對於是非的判斷,也對於付出,產生了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其他人的付出,是輕易的,是輕鬆的。他們不知道,那份責任、那份付出背後的責任與沉重。
  • 中國式婚姻:得過且過,兩個人的悲哀
    中國式婚姻:得過且過,兩個人的悲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什麼時中國式的婚姻呢?其實這個呀,是說,很多中國人之間的婚姻情感質量是非常低的,這裡面呢又歷史的原因,也有整個社會風氣的原因,在父母的那個年代裡,只要時能夠有口飯吃就不錯了,兩個人之間的婚姻大多也只是父母之命,在一起也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在一起無論多麼的不合適也就那樣湊合湊合過了這一輩子。但是現在很多關係都太過於複雜,太不單純了,男人往往追求女人的色相外表,女人往往也是這樣,沉浸在金錢和權力裡面。
  •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父母在外邊省吃儉用,兒女在外一頓飯花上百元
    說父母在外邊省吃儉用,兒女在外隨隨便便吃上一頓飯,就要花上百元對於一些兒女來說,從來都沒有體會過父母的辛苦,覺得他們的辛勤勞動是應該的,美其名曰啃老是讓父母晚年多鍛鍊不易生病。可惜太多父母只懂得富養子兒女,在物質上給兒女自己能力條件下最好的生活,卻很少有父母想過孩子回報的那一天。
  • 中國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這一幕,看了讓人心酸,也是現在很多家庭的縮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埋怨父母沒本事,不能讓自己飛黃騰達。父母還在,不管你是30歲還是60歲,都覺得死亡離我們很遙遠。父母歸去,我們就成了孤兒了。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的起點,卻無法陪伴我們走向人生的終點,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傷。有一天,當你回到家裡,叫一聲爸媽,空蕩蕩的房間裡再無人回應。
  • 中國式父母,正在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我從不懷疑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愛,可犧牲不是愛,是糊塗。小時候沒有被尊重界限感的孩子,長大之後,也不會懂得尊重別人的界限感。很多父母都有一種困惑,愛得少的孩子缺少安全感,愛得多了又容易變成溺愛。有這麼幾個關鍵,值得思考:1.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感受挫折害怕孩子受傷害,是父母最大的焦慮。
  • 中學生教室內猝死是「中國式」教育的悲哀
    而這些原因又是現當下中國孩子所面臨的普遍問題,2014年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中介紹到中小學生自殺並不是單純的心理脆弱,而是高度的學習壓力導致普遍心理崩潰,從而產生自殺行為。而統計的數據更是表明,有75%的自殺案例都是與學習壓力有關,可見壓力等因素在學習中扮演著怎樣的一個角色,在教育中扮演著怎樣的一個角色,甚至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著怎樣的一個角色。
  • 「中國式父母」揭露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都是沒用的
    小林結婚後便生了一個兒子,因為剛好趕上計劃生育政策,小林兩口便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兒子身上。抱著小時候好好對孩子,孩子長大了就會好好對自己的心態,小林夫妻倆對兒子可以說是百分之百愛護,雖然家庭情況只能脫離貧窮線,但還是儘自己全部的努力給孩子最好的。兒子上高中的時候,便離開了縣城,去到城裡學習。
  • 父母年老後最大的悲哀…
    這一幕,看了讓人心酸,也是現在很多家庭的縮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埋怨父母沒本事,不能讓自己飛黃騰達。錦衣玉食的父母只有少數,普天之下,更多的是普通的父母,做著普通的工作,但是為了孩子的口中飯、身上衣,他們卻傾其所有。這些自認為很有本事的孩子不能理解,他們認為「沒價值」的東西,其實卻是父母的一生。
  • 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是老年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最近在知乎上看了一個帖子,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父母為什麼會變得小心翼翼?子女不孝順?隨著年輕人的工作越來越忙,總有一百個藉口不跟家裡聯繫,聯繫的少了,父母也不聯繫子女了,畢竟,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工作忙,怕打擾了孩子。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從根源上,還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問題。每一個不孝子女身後,都有一個二十四孝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