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馬上就要來了,孩子們即將再次迎來「瘋玩」的時機,常常晚上10點11點仍然不肯入睡,甚至還吵著要吃零食。
不管孩子怎麼「耍賴」想要睡前吃零食,都別同意!
此前一位5歲的男孩在幼兒園午睡時不幸死亡,正是因為睡前吃多,引起了食物反流,堵塞氣管窒息而死!
孩子睡覺前,這3件事千萬別做!關係著他一生的健康!
PART
01
睡前不要讓孩子情緒波動太多
睡覺是一天中最放鬆愜意的時刻,不應該讓孩子帶著傷心委屈入眠。
著名科學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曾發表的一項中美聯合研究顯示:人倘若帶著怒氣、悲傷等情緒入睡,將會強化大腦中的負面記憶,從而使心情更糟。
孩子如果長期在睡覺前收到負面情緒,不僅會有心理負擔,而且還會影響他們的心態和性格,從而對身心造成傷害。
因此,當孩子不肯睡覺時,責備、吼罵、衝他們大發脾氣的做法並不可取。
同時,也不建議讓孩子睡前玩得太興奮。
無論是哭泣、大喊大叫還是笑個不停,臨睡前這些極端而激烈的情緒體驗,都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兒童睡眠衛生指南》中提到,應該為孩子安排3-4項睡前活動,活動內容每天基本保持一致,固定有序,溫馨適度。活動結束時,儘量確保兒童處於較安靜狀態。
PART
02
睡前不要給孩子吃東西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廣東一名5歲男孩在幼兒園午睡時死亡。
早上,5歲的小萬吃了媽媽買的糯米雞又喝了一杯牛奶,然後就跟著媽媽去幼兒園了。
中午吃飯時候,小萬的林老師說小朋友不能浪費食物,一定要把飯菜吃完,小萬是個乖孩子,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於是大口大口把飯吃完了。
12:10的時候,林老師就叫孩子們回去睡午覺了,唱完3首兒歌,林老師就要求小朋友要進入睡眠了,可林老師發現小萬還在玩,還沒睡,呵斥幾聲。
小萬跟老師說他睡不著,肚子還飽飽的,林老師說小朋友一定要睡午覺,不然不會長高,之後,小萬趴著枕頭最終進入睡眠。
2:30的時候,大部分小朋友已經午睡醒了,陸續回到教室上課,林老師見到小萬還沒醒,以為遲睡的原因,因此並未叫醒他。
等到20分鐘後,林老師過去叫小萬的時候,發現怎麼叫都沒有反應,於是上前摸他額頭,才發現小萬嘴唇發黑,嘴巴鼻子都有黑色汙物,已經停止了呼吸。
隨後兩位老師合力把小萬抬往醫務室,不久又讓司機開車送往醫院,等去到醫院搶救時,孩子已經搶救不回來了。
醫生診斷:孩子午餐時,吃撐了,還沒消化就直接入睡,導致小孩子因食物倒流,堵塞氣管致死。
類似的悲劇不止發生過一起。因此,當孩子準備睡覺以後,不建議再吃太多非流質的食物。
晚飯也儘量不要吃太晚。
曾有調查顯示:包括夜宵在內,青少年兒童每天最後一餐的進食時間點會顯著影響其睡眠時長。自18點起,小學生睡眠時長會隨晚餐時間點的推遲顯著下滑。
如果孩子睡覺前感到飢餓,可以給他們衝一杯牛奶或奶粉,流質食物有助眠效果。
為了孩子,家長做事一定要講原則,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PART
03
睡覺不要開小夜燈
有的孩子怕黑,媽媽就買來小夜燈,以為孩子伴著燈光入睡就不會害怕了。
可是有兒科醫生說:孩子睡覺時,不建議開小夜燈。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中有個叫「松果體」的內分泌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產生褪黑激素。
當黑夜來臨,褪黑素分泌逐漸增加,凌晨2~3點鐘達到高峰,一旦日光來臨,其分泌大大減少,所以白天褪黑素不及夜間的1/5~1/10。
因此如果開著小夜燈讓孩子睡覺就等於給孩子人造光線,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而且,寶寶長久在燈光下睡眠,不利於孩子的視力發育。長期暴露在燈光下睡覺,光線對嬰幼兒眼睛的刺激會持續不斷,極易造成視網膜的損害和近視的發生。
如果真的需要一盞小夜燈,可以選擇橙色或紅色、光線柔和的小夜燈。
切記不要放在床頭,應該儘量放在離孩子較遠的地方,如床尾或者臥室外的走廊裡。
PART
04
兒童睡眠時間表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
學齡前兒童(3-5歲)每天需要睡夠10-13小時;
學齡兒童(6-13歲)每天需要睡夠9-11個小時。
但就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孩子幾乎很難達到最合適的睡眠時長,最主要原因還是繁重的課業。
雖然我們一時之間沒辦法改善孩子的睡眠時長,但我們可以幫助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
為孩子營造睡眠氛圍、每天堅持讓孩子喝一杯熱牛奶、白天適當地增加一些運動量、嚴格控制孩子的午睡時間、睡前洗個熱水澡......
這些都有助於提高孩子在夜晚的睡眠質量。
入秋後,季節的轉換讓孩子的睡眠有所反常,夜裡總是睡不踏實、早上更是永遠一副叫不醒的樣子,甚至出現煩躁不安的情況,這些都是睡眠不足的表現。
而且越睡得不夠,情緒就越容易煩躁,從而影響一天的學習生活。
儘可能讓孩子早睡,就是對孩子的負責、更是對孩子健康的負責。
點個「在看」,希望各位家長重視起來,別小看每一次的睡眠,它將直接影響著孩子一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