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狗撩水救魚:鼻子舀水潑向奄奄一息的魚身上(圖)

2020-12-24 中國青年網

黃狗撩水救魚:鼻子舀水潑向奄奄一息的魚身上(圖)

視頻截圖

  狗狗用鼻子撩水救魚感動臺灣逾80萬網友

  近日,一隻小黃狗在臺灣社交網絡上大紅,它以鼻子撩水救魚的舉動感動將逾80萬網友,許多人看了紛紛自嘆「人有時還不如一隻狗」!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8月11日,臉譜(facebook)用戶崔雲雪上傳了一段45秒影片,只見幾隻魚在陸地上奄奄一息,一旁的小黃狗看到後並沒有把魚當食物叼走,反而是心急地用鼻子不停舀水向魚身上潑,幫它們爭取時間。即使鼻子跟地面磨擦受傷了,這隻超有慈悲心的小狗也並未停止動作。

  此舉感動逾80萬網友分享,網友紛紛留言,「連狗都這麼有慈悲心、真的很感人」,甚至誇這隻狗是「佛祖轉世」!

原標題:黃狗撩水救魚:鼻子舀水潑向奄奄一息的魚身上(圖)

責任編輯:趙明

相關焦點

  • 油潑筆管魚
    筆管魚,鮮嫩可口,現在吃正是季節,市場上經常會買到極其新鮮的,成色新鮮到會誘使你想即刻生吃。筆管魚傳統吃法有幾種,最為簡便的就是白灼後,蘸醬油吃,也最為古老。另外有和豬肉片一起炒,還有一種就是油潑了。油潑可以使用蒸魚豉油、或者生抽為佐料,豉油可澆在筆管魚上,將燒熱的油潑上去,生抽呢,最好倒小碗裡,燒熱的油澆入碗中,爆開,再淋到筆管魚上面。我們先來洗一下筆管魚,將頭部和內臟一同抽出,把浮漂拔掉,這樣魚頭和內臟為一組,管狀的身體為一組。
  • 鋪子關門觀賞魚苦熬大半年 40名網友破鎖開門救魚
    「誰來救救這些魚?」二環路西二段與草堂北支路交叉路口,一家臨街的鋪子關門歇業大半年時間,鋪面的落地窗內,有一個大魚缸,幾十條觀賞魚正在逐漸減少。  經常上班經過這裡的市民付女士,心中不禁起了憐憫之心,可是鋪面玻璃門上的一把U型鎖,令她難以向魚兒們施以援手。不得已,付女士在玻璃門上貼出一張「誰來救救這些魚」的求援信,還留下了自己的微信二維碼。
  • 大美陝菜 | 面菜合一 綠如翡翠 酸辣爽爆的「油潑菜魚魚」
    ,有一道面菜合一、綠如翡翠、酸辣爽爆、開胃過癮、人見人愛的特色美食——「油潑菜魚魚」,早已成為前來宴請賓客進膳必點的一道佐酒佳品。中國是數千年的農耕大國,往上數三代,尤其在千百年以麵食為主的陝西關中地區,人們用小麥與其他食材結合製作出各種美味,這道「面菜合一」的鄉野美食「油潑菜魚魚」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經過關中人世代千錘百鍊,其烹製技藝可謂爐火純青,美味誘人,風味獨特。
  • 魚是用鰓呼吸的,那它的鼻子有什麼用?
    鼻子是大多數動物身上都有的一個器官,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雖然用嘴巴可以呼吸,但是鼻子也是我們主要的呼吸器官,尤其是在人處於安靜狀態下時,大都是用鼻子來呼吸的。除了呼吸以外,鼻子還是我們的嗅覺器官,它可以幫助我們分辨不同的氣味。
  • 鸛魚石斧圖
    鸛魚石斧圖彩陶甕,新石器時代器物,距今約6000年,高47釐米,口徑32.7釐米,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早在6000年前,彩色陶器十分盛行,陶器身上的花紋則是反映當時人們社會生活的一種表現手法。這件陶甕器形較大,外腹部彩繪《鸛魚石斧圖》。畫面縱37釐米,橫44釐米。
  • 魚有鼻子嗎?長啥樣? - 可為漁業
    生物進化樹魚和人類有什麼聯繫嗎?進化樹上顯示,魚類→兩棲類→哺乳類→人類,這麼看來,人類的祖先竟是一條魚!這差距實在太大了,人類有鼻子,魚有嗎?實際上,魚不僅有鼻子,而且有兩個,位於魚嘴兩側,每一側都有兩個孔,分為前鼻孔和後鼻孔,由於空間位置的不同和瓣膜的存在,使得水流能夠從一個方向進出U型孔道,進水的稱為前鼻孔,出水的稱為後鼻孔。魚為什麼喜歡逆水而遊呢?一方面在逆水遊動時能不費力氣地讓水流通過鼻孔,用嗅囊分辨和尋找自己所喜歡的有氣味的食物。
  • 魚生配白酒30年,男子鼻子竟「流出」寄生蟲
    「原來殺蟲『秘籍』吃魚生配白酒沒用呀!」連續幾天看著寄生蟲從鼻子引出,他懊悔不已:「頭皮都麻了!以後再也不敢吃魚生了!」男子凌晨3點腹痛進急診「醫生救我,我肚子好痛。」11月16日凌晨2點,58歲的文先生在家人的攙扶下走進祈福醫院急診科。
  • 體形怪異的象鼻子魚,因有一條長鼻子而得名,靠發出電脈衝而生存
    而其中有一種來自非洲剛果河的象鼻子魚,即使價格高達50元起一條,依然非常受寵,因為象鼻子魚的體型太過怪異,遠看像一把彎刀,尾部像刀柄,身體像刀刃,還有一個像大象長鼻子的魚吻!在動物世界中,有些動物是非常奇特的,通常有兩種或多種動物的特點,象鼻子魚生活在水裡,大象在陸地上,完全沒有交集的兩個物種,卻神奇地有相似的長鼻子,象鼻子魚又被稱為鸛嘴長頜魚,因有一條長「鼻子」而得名象鼻魚,但在分類上,它們確實是沒什麼關係的。
  • 像長有長鼻子的一種魚,突角鼻魚長得越大,長鼻子就越明顯!
    在魚類中,魚的鼻子是非常小,幾乎看不見,但每種魚都是有鼻子的,魚的鼻子並不是用來呼吸的,是用來尋找食物或者來分辨水質等功能的一種嗅覺器官。這次來認識一種像長有長鼻子的魚,體型長得越大,魚的「長鼻子」就越明顯的——突角鼻魚。
  • 鸛魚石斧圖,中國史前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
    鸛魚石斧圖時代:新石器時代材質:陶質彩繪館藏:河南省博物館收藏圖中鸛與魚面對石斧,寓意著先民對勞動生活的特殊審美氣質,與對勞動工具的崇拜圖中的鸛直接用色彩平塗形體,而魚、斧則根據不同的審美需求用粗濃的線條勾勒輪廓,轉折、起伏、剛柔互用的繪製,以表現物的形態與神情,達到形神兼備的審美要求。《鸛魚石斧圖》已運用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勾勒與沒骨兩種基本藝術表現手法。仰韶文化是黃河中遊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大約發生於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 清蒸桂花魚,非常鮮美可口
    原料:桂花魚、大蔥、小蔥、姜、青辣椒、紅辣椒、料酒、蒸魚豉油、油。做法步驟:第1步、食材集合。第2步、喉部的魚鰓及筋骨扯乾淨。第3步、魚腹部的貼骨血衝洗乾淨。第4步、魚身的魚鱗或粘液要用刀刮乾淨。第5步、把魚洗乾淨,擦乾水分,在魚肚子和喉部塞上薑絲。第6步、魚身兩面各開三刀,料酒均勻塗抹魚身,在開口處夾上薑片,上面碼好小蔥,醃製20分鐘。
  • 雷龍魚,冷門觀賞魚 飼養入門
    關注元野自然,了解更多自然迷鰓類的鱧科,水族愛好者以及商家們稱之為雷龍魚。又因為其頭頂部平滑,魚吻稍尖,上下頜開口幅度較大,酷似蛇類,所以臺灣地區的商家和愛好者亦稱之為蛇頭魚。說雷龍魚或者蛇頭魚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那麼換種說法,黑魚,可能大家就會恍然大悟,從某些方面來說,他們是同一類生物,我們常說的黑魚在觀賞魚市場上被稱為烏鱧。
  • 你救了一隻貓,卻殺了一條魚!
    貓狗和其他動物的區別看到一隻快要餓死的小野貓從冰箱裡拿出了一條魚送給他「你救了一隻貓,犧牲了一條魚!生命是分為三六九等的只是很多人在道德上不承認罷了現實中處處可見,就像某些人說的救了一隻貓,犧牲了一條魚其實這是我們慣性思維裡對某些物種生命的意識讓我們坦誠的認為吃魚
  • 筍殼魚魚苗發生神經壞死病毒病
    廣東佛山順德區勒流鎮衝鶴村一筍殼魚養殖池塘,面積2畝,水深1.7米(圖1)。2017年5月25日放規格為3cm/尾的雜交筍殼魚魚苗2.3萬尾,投餵冰凍豐年蟲、水蚯蚓和冰鮮魚。放苗時水溫約27℃,放苗後當天和次日每天都有幾尾筍殼魚苗體色發黑(「黑身」)、上浮、水面下停止不動(「定身」),有的魚苗腹部朝上「假死」(俗稱「翻白肚」)(圖2、3),人靠近驚動立刻螺旋狀遊動離開,人離開以後又上浮,偶爾見個別魚苗在水面打轉。
  • 海洋館在魚身上寫百家姓,這是科普嗎
    近日,貴陽一海洋館在魚身上寫滿百家姓的消息引發熱議。 網友小棠在參觀後,通過社交平臺發出了自己的困惑:「一個魚缸裡所有魚身上被寫滿了百家姓,讓遊客找自己的姓,找尋和大海的緣分???」同時他認為,海洋館應該是向大家傳遞、科普保護海洋動物理念的場所,這種在魚身上人為寫字的行為與保護動物的理念有點背道而馳。也有網上有表示,魚身上一個大大的紅字,我第一眼看上去就覺得有點怪,不太舒服……也有網友認為,感覺這還好吧,魚在水裡還那麼活潑,有的魚還被拿去餵其他動物了,那不是更慘嗎?
  • 思維導圖作文課:「三條魚」的故事
    思維導圖作文課《三條魚》在一處漂亮的水塘裡,生活著三條魚,他們是聰明的鱈魚、 狡猾的刺鯛和糊塗的鯰魚。一天,有位漁夫在水塘邊說:「這兒有很多魚,明天我來撒網。」 這話被鱈魚聽到了,他很擔心自己和夥伴們的安危,決定和刺鯛及鯰魚躲到別的水塘去。於是,他把聽到的話和自己的打算告訴了兩個同伴。刺鯛說: 「你太膽小啦! 我不怕, 就算被捕到我也會用錦囊妙計來保護自己的。」
  • 身上寫滿百家姓,這家海洋館的魚承受了太多……
    本文圖片 貴陽晚報微信公眾號近日,小棠通過社交平臺發出了自己的困惑:「一個魚缸裡所有魚身上被寫滿了百家姓,讓遊客找自己的姓,找尋和大海的緣分???」小棠認為,海洋館應該是向大家傳遞、科普保護海洋動物理念的場所,這種在魚身上人為寫字的行為與保護動物的理念有點背道而馳。4月23日下午,記者來到該海洋館,看到了小棠說的一幕:該魚缸上方寫著「神奇的魚缸——負壓缸;姓氏魚 找找你的姓氏在哪條魚身上呢?」
  • 九魚圖風水寓意解析 家裡掛九魚圖好嗎
    九魚圖是傳統的吉祥畫,在家裡掛九魚圖是中國人共同的選擇。 王一容工筆花鳥畫荷花鯉魚圖《連年有餘》 九魚    原標題:九魚圖風水寓意解析 家裡掛九魚圖好嗎    從古至今,中國人最喜歡吉祥畫,將吉祥畫掛在家裡不僅是一種文化的象徵,更是人們對未來的企盼,對美好的嚮往。
  • 魚身上的「魚腥線」是什麼?不去掉會有腥味嗎?或與你想的不同
    魚,是一種脂肪的含量最少的一種肉類,並且還含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所以現在很多家庭原來越愛吃魚。而魚一旦做不好就會很腥,所以每次做之前都需要進行處理才能下鍋。最近很多人又發現了魚身上有一根「魚腥線」,魚腥線到底是什麼,是不是不去掉做出來的魚就會很腥?
  • 慶「魚」年:「缸魚」年畫匠人的年味記憶與期待
    王學勤在畫「缸魚」(1月6日攝)。他每天都要趕製一批「缸魚」,捎到集市上賣。這是他幾十年來養家餬口的營生。「缸魚」,是天津楊柳青年畫的一種,而且是其中被稱為「活化石」的那種。過去,家裡少有自來水,儲水用缸。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買一張「缸魚」年畫,貼在水缸旁的牆上。畫中的金鱗紅鯉映在水中,一舀水,便隨波遊弋,煞是好看。不僅如此,魚與餘諧音,寓意吉祥,於是這就作為一種民俗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