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血戰,最揚眉吐氣的一仗在哪?土城子狙擊戰打得日軍抱頭鼠竄

2020-12-20 財鯨頻道

翻開一本史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讀史而知天下

本文由萬史不辭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

發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以滿清全面的失敗而結束。這場戰爭使得滿清洋務運動以來取得的軍事成果毀於一旦,戰後滿清還同日本籤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進一步加深了國內百姓的負擔,使得清政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上越走越深。

甲午戰爭爆發,腐朽的清政府戰敗求和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就開始積極準備入侵中國的事宜。與此同時,飽受列強欺侮的清政府也走上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表面上看引進西方先進的工業,建立起了強大的水師力量。但是並沒有改變滿清腐朽的情況,軍備依舊鬆弛,外強中乾。

1894年,日本正式踏上擴張的步伐,他把目光盯向了滿清的藩屬國朝鮮。只要佔據朝鮮,日本就可以依託朝鮮為跳板入侵中國。朝鮮在明治維新後走上強國道路的日本面前是不堪一擊的,在日本的強大攻勢面前朝鮮只能向宗主國滿清求援。

此時的滿清王朝只剩下朝鮮一個藩屬國存在,朝鮮對滿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此時國內要求出兵幹預朝鮮戰事的呼聲也越來越大,其中光緒皇帝就是堅定的主戰派系。而掌握朝政的慈禧太后因馬上就要六十大壽了,對出兵朝鮮並沒有表現出很大的熱情,滿清最初還是以談判作為主要的手段來解決朝鮮問題。直到七月份談判破裂後,滿清才開始倉促準備出兵。

長期軍備的鬆弛使得滿清軍隊軍容渙散,在與日本人的作戰中也是逢戰必敗。滿清最強大的一支近代化的海軍艦隊北洋艦隊也因為長期軍費不足,主力船隻數年沒有大修。使得這支規模遠勝於日本海軍的艦隊在海戰中失利。

在海軍失利後,朝鮮戰場上的清軍失去了水師的掩護被迫從遼河東岸撤退,戰火一度燒到中古本土,這使得清廷震動,不得不遣使求和。在甲午戰爭中,滿清各部隊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卻有一支軍隊打了一場揚眉吐氣的翻身戰,領導這支部隊的將領叫做徐邦道。

揚眉吐氣的土城子狙擊戰

當日軍從遼東登陸向金州進發時,徐邦道認為金州是旅順、大連的咽喉不容有失,他希望駐守旅順的清軍能夠出兵與他一起前往金州禦敵,但是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無奈之下他只能孤軍前往金州迎戰,最後因寡不敵眾只能後退,而佔據金州的日軍在不久之後佔據了大連兵鋒直指旅順。

徐邦道認為不應該被動防守,應該主動出擊,他在日軍的必經之地土城子設下埋伏,一戰擊潰日軍部隊。此後又帶領五千人在土城子再戰日軍,在徐邦道的帶領下,秦軍越戰越勇,他們不顧日軍強大的火力拼死衝鋒,在土城子阻擊戰中拿出了中國軍人應有的血性,打得日軍抱頭鼠竄,甚至連戰場上的屍體都來不及收拾就潰退了。

土城子狙擊戰是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的一次重大勝利,他沉重打擊了日本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在各路清軍皆敗的其情況下使得中國軍人得以揚眉吐氣。然而,局部的一次勝利並不能挽救清軍在甲午戰爭中全面的失敗。滿清在失敗後還是同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土城子之戰:日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面對日軍威逼利誘的勸降書,清軍將士絲毫不為之所動,而是積極計劃主動埋伏出擊,動用大炮等武器,拼死迎敵,終得勝利。土城子阻擊戰是自日軍在花園口登陸以來清軍取得的一次較大勝利,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開戰  在日軍必經之路打埋伏  在日軍氣勢洶洶殺向旅順口時,以薑桂題為主帥的清軍,兵分三路迎敵:程允和率和字軍中路迎敵,在土城子以南許家窯一帶高地布防;徐邦道率拱衛軍迎敵東路,在曹家村、周家一帶布防;薑桂題率桂字軍迎敵西路,在韓家村一帶布防。
  • 血戰風陵渡:兩個營鏖戰1500精銳日軍長達半個月,日軍被打得寸步難行
    日軍這一突擊,一下子打亂了守軍的陣腳。孫蔚如緊急調集第47旅樊雨農部就近截住日軍,協助第46旅重整旗鼓,並叫教導團團長李振西率領兩個營去收復被日軍佔領的陣地。
  • 南京保衛戰,光華門一仗打得如何?日軍中隊長:中國軍隊很頑強
    1937年11月13日,中國80萬大軍兵敗淞滬戰場,日軍第9師團一路追擊,第9師團輜重兵第9聯隊中隊長伊藤勇跟隨日軍一路西進,記錄下了沿途的情形和南京光華門之戰的真實瞬間。當天,在崑山東部地區,從杭州登陸的日軍第6師團(熊本)實施了奇襲,切斷了從上海戰場撤退的中國軍隊的退路。大約有長達一公裡的中國軍隊行軍縱隊全軍覆沒,地上全是敗兵的屍體和人馬炮車的散亂支架,猶如百鬼夜行一般的悽慘。伊藤勇看到這一隊人馬的屍骸一天天變黑、腐爛,發出奇臭,屍體上的兵器被收走之後,衣服也一天天地風化,最後變成了一堆堆白骨。
  • 淞滬會戰期間,國軍在和日軍血戰時,紅軍在幹什麼?令人敬佩不已
    淞滬會戰期間,國軍在和日軍血戰時,紅軍在幹什麼?令人敬佩不已淞滬會戰期間,國軍在和日軍血戰時,紅軍在幹什麼?令人敬佩不已日本在佔領東北三省後,侵略野心就開始膨脹起來,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
  • 血戰襄河:張自忠33集團軍誘擊日軍第13師團,日軍被殺得落荒而逃
    1939年4月,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在樊城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對向隨棗地區發起進攻的日軍進行攻勢防禦,以粉碎日軍的進攻企圖。會上,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對各部軍、師長說:「日軍在武漢地區調動大批隊伍,企圖向我軍進犯。各作戰單位應急速準備與敵作戰。現在國家到了危亡時期,我們應下定決心為國家,為民族存亡,不顧一切犧牲,與日寇一拼。打日本鬼子,死了也是光榮的!
  • 圖說「近代大連」∣土城子之戰
    Illustration Modern Dalian ◆ ◆ ◆ ◆ 日軍進攻金州、大連灣的目的是為了最終奪取旅順。因此日軍在順利攻佔大連灣後,經10日休整後,於1894年11月17日向旅順進軍。
  • 上高會戰,日軍血戰七天不知被包圍損兵一萬五,巖永少將切腹自殺
    於是中國方面趕緊備戰,19集團軍先於日軍,在戰前一個月就命令部隊作好戰略部署,決定打有準備之仗。但由於連日徵戰,加上我軍預9師、第19師及江西保安團的部隊,如夢魘一樣,時而纏著他們死打,時而高飈遠逸,不見蹤影,讓敵人恨得牙癢又無處下口,即將北調的他們實在沒有耐心也沒有信心來打這場戰役。於是,33師團在不理會中路大軍大賀茂的要求的情況下,於3月19日獨自撤回了安義防區。但此役。也損失了2500餘人的代價。
  • 希特勒指名讓日本打印度,日本率10萬精銳打了一仗,給希特勒氣暈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到中後期,戰場已經擴大化,不再局限於歐洲,整個東亞和東南亞都成了軸心國的重點侵略對象。 至於我們的鄰居印度,也好不到哪去,英國自近代以來將其佔領為殖民地。雖然經歷了19世紀中期的印度第一次獨立戰爭,但並沒有完全脫離英國的殖民,只是終結了東印度公司的管理體制,本質上還是英國的全殖民地。
  • 《馬關條約》125周年,兩岸統一才是對「甲午怨魂」最好的祭奠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戰中,「鎮遠」艦緊跟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與日本艦隊血戰。激戰中,「鎮遠」艦305毫米巨炮命中日軍旗艦「松島」號,引起大爆炸,艦上日軍死傷近百人。甲午一役,北洋海軍雖敗,但兩艘鐵甲艦「定遠」「鎮遠」猶存,戰鬥力仍在。不幸的是「鎮遠」於12日18日在劉公島觸礁擱淺失去戰鬥力,及至在兩個月後的威海保衛戰中被日軍俘獲。
  • 血戰日軍,殲滅日寇800多人,竟繳獲日文版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小說
    血戰日軍,殲滅日寇800多人,竟繳獲日文版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小說。中國有句俗話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戰勝對手就得全面的了解對手。抗戰中日軍為何那麼厲害?不僅是武器先進還研究三國演義等小說!第二旅旅長馬秉忠率部主攻,一番血戰之後終於攻進縣城,但是在城內的日軍還未被殲滅的時候,日寇的增援部隊卻到達了,第二旅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危險局面。旅長馬秉忠沉著應戰,帶領十幾名戰士組織反衝鋒,結果不幸中彈犧牲。旅長犧牲後,三團團長繼續指揮戰鬥,數次打退日寇的圍攻,血戰日寇,期間數名營長,連長壯烈犧牲。日寇調集重武器瘋狂的圍攻始終不能前進一步。
  • 日軍地圖精確詳細,讓國軍感嘆仗沒法打,韓戰美軍仍然在用
    日軍在二戰期間侵略了亞洲許多國家,在軍事方面尤其是軍事地圖繪製方面處於絕對領先水平。在日軍侵華戰爭期間,使用的軍事地圖標註比中國軍隊自己的地圖還詳細,日軍知道的山間小道,許多附近村民都未必知道。日韓合併以後,日軍曾在1918年進行過一次國土調查,繪製了朝鮮的五萬分之一大比例地圖,該圖在1945年被美軍翻印,直到韓戰中美軍仍然在用。
  • 甲午海戰為何一敗塗地:解析甲午之戰前中日雙方陸海軍軍力對比
    先來說陸軍方面甲午戰爭的清軍主力以剿滅太平軍和捻軍的淮軍為主,日軍方面就是日本編練的學習西方先進軍事後出來的新軍。 上圖是甲午之戰日軍在旅順屠殺我國人民的圖片,落後就得挨打吾輩需自強。
  • 日本連美國都敢打,為何跟印度打一仗就跑了?他們難道會開掛?
    導語:日本連美國都敢打,為何跟印度打一仗就跑了?他們難道會開掛?二戰時期的日本,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是不敢惹的,主要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底氣。1941年偷襲珍珠港成功之後,太平洋戰場開闢,日本跟多個國家對戰,裡面不乏有強國,令人不解的是,日軍這麼強悍,為何跟印度打一仗之後就跑了?他們有這麼可怕嗎?還是他們會開掛?原因其實跟指揮官的錯誤指揮有關係,牟田口廉也率領部隊長途跋涉,沒有考慮到環境因素、補給問題、持久作戰問題。
  • 板垣徵四郎叫囂半個師團可拿下太原,林彪:這一仗我115師打定了
    所以當閻錫山最開始想讓林彪的115師部署在平型關打阻擊戰時,彭德懷堅決反對,最終閻錫山同意讓林彪115師在平型關側翼擔任突襲任務。所以115師的任務是在側翼埋伏或者穿插包圍敵軍。中日雙方進攻計劃出奇一致,究竟誰會被包圍?
  • 名將周希漢半路上打了一仗,卻成為雷霆救兵,解救了三大首腦機關
    卷峪溝正在馬坊附近,日軍先頭部隊500餘人已逼近這裡,一旦接上火,很快就會把日軍的大部隊引來。那樣的話,三大首腦機關就懸了,情況萬分危急!當時這三大首腦機關的警衛部隊,合起來也只有兩個來營,還有剛轉移的300名傷員要照顧。師部特務營長明白問題的嚴重性,急得渾身冒汗,劉(伯承)師長卻鎮定自若地說:「你不要這麼慌嘛!打了幾十年的仗了,怕什麼呀!」
  • 1945年我軍連續挫敗日軍三次進攻,追著日軍打,打掉日軍兩架飛機
    1945年,我軍連續挫敗日軍三次進攻,追著日軍打,打掉日軍兩架飛機文/無計讀史1945年的時候,法西斯的形勢已經糟糕透了,歐洲戰場上的德國節節敗退,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駐地也都被拔除了個乾淨。負責這次戰役的是中國軍隊的將領胡宗南,而第一場仗很快就發生了,發生在南陽進犯內鄉縣城和西峽口地區。也就是五龍廟坡。
  • 1894年日軍進攻金州 曲姓一家婦幼10人投井自盡
    甫一上島向右望去,便可看到博物館大門:如一艘倒扣海底的艦船殘骸,低矮的門楣,烘託出甲午戰爭沉重悲壯的氣氛。建築最引人注目的是北洋海軍將領的巨型雕像:高近20米,手持望遠鏡,凝視著海疆,隨風揚起的鬥蓬預示著一場風暴的來臨。「這座雕像,不單指某人,他是北洋海軍愛國將領的化身,代表的是為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而浴血奮戰的愛國將士。」博物館副館長王記華告訴記者。
  • 傳奇老兵劉榮光:日軍投降的見證者
    時年19歲的劉榮光被抓去當兵,他與十幾個老鄉被人用籮繩捆著,像穿魚一樣捆成一竄武裝押送到鎮遠師管區,體檢後被塞進煤炭車送到貴陽圖雲關進行軍事訓練,之後來到昆明進行軍事訓練。  1942年8月,劉榮光從昆明機場坐上飛機,便開始上吐下瀉。經過一段時間的煎熬,被通知走出機艙時,才發現來到了印度汀江。
  • 獅子口關就是現在的土城子
    縱看三關地理,北城隍島關是最南的一道,也是最遠的一道。  這個地方我沒去過。我只知道,在山東半島最北端,有個與旅順口差不多大的城,古代叫登州,現在叫蓬萊。站在蓬萊的丹崖山遠眺茫茫渤海,便可見煙波之中,像有誰在海上撒了幾十顆大小不一的鹽粒,這就是地屬山東的廟島群島。
  • 甲午海戰中,清軍真的不堪一擊嗎?
    其中,以慘敗告終的甲午海戰更是成為很多人心中永遠無法洗刷的恥辱,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難道清軍真的不堪一擊嗎?實則不然,甲午海戰時清朝海軍遠沒有想像的那麼不堪。一開始增援計劃進行的很順利,「威遠」艦甚至提前返航,可在「濟遠」、「廣乙」兩艦行駛到牙山灣口豐島附近的海域時,突然碰上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第一遊擊隊,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軍艦,原來他們早已洞悉增援計劃,在此處埋伏多時,打算一舉消滅這兩艘北洋軍艦。我們來對比一下雙方的軍事實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