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遭痛批,高考語文要考閱讀速度,15%的人做不完很正常

2020-12-16 教育有溫度

相信大家與語文各類教材已經接觸良多,有些人對「溫書敏」這個名字,也已經十分眼熟。溫書敏作為北大教授的同時,也是教育部語文統編教材的總編,對於語文高考也十分有眼見。他曾經說過:「高考時選拔考試,必須適當拉開分距,還要考閱讀速度,有%15的人做不完很正常。」

大家都知道,高考語文試卷已經是所有試卷中文字最多的試卷,其中的材料閱讀題更是佔據大量篇幅,學生在閱讀材料時,也是要花費相當一部分時間。在高考過程中,大多數學生能按時完成試卷內容,但是學生對於語文的重視程度卻並不高。很多學生在考試前會複習相關科目,可是面對語文考試時,卻只是「裸考」就去了,並不會做太多準備。

這樣的言論出來後,自然會引起大眾熱議,廣大網友的態度也迥然不同。有些人認為,語文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現在高考考核難度上下浮動小,並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所以應該適當增大語文應試難度,讓學生在這一門科目上,付出更多心思。

有些人則認為,這樣不過是徒增學生學業負擔,畢竟語文在學校集中學習的同時,在生活中也會時常接觸,在無形中都在鍛鍊著學生語文科目的綜合能力。況且,既然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學生平時自然缺少不了相應的閱讀練習,但是在這樣緊張的應試教育中,學生大量時間被學習文化課佔用,並沒有太多業餘時間,供給學生進行閱讀訓練。

陝西師範大學的程世和教授,就對此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給溫儒敏寫了這樣一封公開信,信中直言對於溫儒敏教授主張的質疑,其嚴厲程度甚至可稱得上「痛批」。

「新版語文教材將學習重點不放在閱讀名著本身上,而放在讀書方法上,這符合閱讀名著的意義所在嗎?這不是一種舍本求末、買櫝還珠的愚蠢行為嗎?」

讓高中生記憶72篇古詩文,就算是主編也不一定能做到,程世和也發出質疑,是否有借著高考為由,強硬讓學生死記硬背詩詞的嫌疑。

現在學生面對高考時,壓力固然十分大,但是學生真的將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中了嗎?或者,學生以為的投入又是真正的投入嗎?在高中時,學生尚在成長中,心理並不十分成熟並且自制力十分弱,在老師引導的同時,老師也擔任了督促的角色。很多學生也是在壓力之下,才獲得更大的進步。

現在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呼籲著要減輕學業壓力,可是真正減輕學業壓力之後,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又對現實反映出來的成績,產生不滿情緒,促使家長為學生報班等行為的產生。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並不會考慮學生自己的意願,家長為學生選擇受教育與否,既然為了學生未來考慮,適當讓學生在受教育時獲得更多知識財富,也使學生成績達到相互心中的目標,並不失為一件共贏的事。

你希望高考語文增加閱讀量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語文高考「考閱讀量和閱讀速度,讀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
    「這幾年高考語文正在改革,命題的一個變化是注意考閱讀量和閱讀速度,讀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根據調查,每年大概總有15%考生做不完卷子,是這個概率。」——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在北大舉行的寫作大賽啟動儀式上說的話。
  • 北大語文教研所所長:語文高考讓15%的人做不完!女生不佔優勢
    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閱讀文章具思辨性、複雜性、擴展性,還專找讓考生想不到的領域,對女生特別不利!高中課程將有顛覆性的變化,要學生模仿寫詩、寫小說、寫散文、寫戲劇!這些都是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中文系主任溫儒敏在第五屆「北大培文杯」上提到的高考改革大勢。高考改革政策中對語文考試的重視也讓很多家長學生重新審視語文。
  • 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話,「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 「語文高考最後要讓15%的人做不完」!小學生沒有海量閱讀支撐,只會...
    而閱讀的優勢往往到高年級才逐漸顯現,所以,在優等生之間,往往是語文拉分厲害!往遠了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理科的拉分空間變小,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 部編中小學語文教材被痛批?看到孩子的閱讀要求,連家長都坐不住
    可事與願違,部編版教材才剛剛推行,就遭到不少人痛批:這學期換了部編教材,難度增加太多了!不少作業連家長都不會做,教材簡化得找不到相關知識點,只得讓孩子照著答案死記硬背,孩子理解不了,死記硬背又有什麼用?說是要為孩子減負,可現用教材的學習大綱,明明是增加負擔,單閱讀量就需要增加不少時間去完成。希望編課本者不要用成人的思維考慮,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
  • 溫儒敏:「高考題讓15%的考生做不完」是炒作,標題黨可以歇歇了
    「網上流傳著一句我的惡狠狠的話,「以後高考語文就是要實現讓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這句話,讓我們的很多家長記恨著溫教授,因為他讓我們的孩子在高考中更難了!那麼是否是溫教授所言呢?2017年我在一次座談會上講,高考是選拔考試,必須有難度係數的要求,會適當拉開分距,還要考閱讀速度。根據幾年高考的調查,很多考生閱讀能力差,讀得太慢,結果每年總是有15%左右考生做不完。我說的是一種事實,而並不是「不顧學生死活」,「就是要讓」15%的人做不完。再說我並不參加高考命題,只是一種學術研究的觀點。
  • 北大教授,語文教材總主編,他的一次發言為何讓全國家長冒冷汗
    如此高的比重之下,很多人卻在糾結如何選課,沒有把重心應該放在語文數學和外語上,尤其是語文。曾有媒體專題報導了這個問題,並撰寫了一篇《高考區分度主要在語文》的文章。以前經常有學生抱怨,在高考的時候,語文試卷都做不完,有的作文只寫了一半,就草草收場,最後得分自然是不會太高。
  • 閱讀量和閱讀速度,將決定你的高考成績
    「今年高考延期一個月」的消息公布後,讓我想到2年前網絡上一直流傳至今的那句話「以後高考語文就是要實現讓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當然這是不負責任媒體的扭曲和炒作。其實,溫儒敏教授是這樣說的:「這幾年高考語文正在改革,命題的一個變化是注意考閱讀量和閱讀速度,讀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根據調查,每年大概總有15%考生做不完卷子,是這個概率。選拔性考試,有15%做不完也正常。」
  • 未來高考要讓15%的學生做不完卷子?閱讀能力多重要?怎麼辦?
    二十年前我們高考的時候,語文卷子前面是很多語文基礎知識題,都是選擇題,後面有幾篇閱讀題。近些年監考高考的時候,偶爾看一眼卷子,看不到以前的基礎知識題了,上來就是密密麻麻、大段大段的閱讀,卷子很長好幾頁,全是字!
  • 「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不學國學未來很可怕
    文|啞鈴媽媽近年來,語文高考改革的步伐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家長們對語文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往年家長們大多很關注孩子們的奧數補、英語補習,如今語文的補習班也越來越火了。「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過,「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連試卷都做不完」,可見語文考試未來將會成為拉開孩子們差距的分水嶺,語文成績優秀的孩子可能就有了 「提分王」的法寶。
  • 高考語文134分,清華學霸直言學語文:要注重2點,做好1件事
    2017年,在北京大學的一場對談上,我國語文教改部編版主編溫儒敏教授說了這樣的一段話: 「這幾年高考語文正在改革,命題的一個變化就是——要注意考考察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速度。讀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根據調查,每年大概總有15%考生做不完卷子,是這個概率。
  • 「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不學國學未來很可怕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過,「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連試卷都做不完」,可見語文考試未來將會成為拉開孩子們差距的分水嶺,語文成績優秀的孩子可能就有了 「提分王」的法寶。那麼,這種分水嶺是怎麼實現的呢?
  • 語文高考試卷,字數要從7千字加到1萬字,要讓的考生做不完
    「未來的語文高考試卷,字數要從現在的7000字增加到1萬字,要讓15%的考生做不完!」這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在北大舉辦的一次作文大賽上透露出來的高考改革方向。教育部原基礎教育司司長王文湛教授在2019年9月的一次演講中也提到:「今後高考主要靠語文,因為英語要考兩次,數學難度降低,高考的區分度主要在語文,語文主要在作文。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初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所以說,得語文者得高考。」然而,很多父母卻不以為然,認為高考離我們還遠,「我家小孩才上幼兒園,高考還有十來年呢。」
  • 新版語文教材被刪掉4篇課文,清華教授痛批:愛國情懷消失令人惋惜
    一、小學語文書籍刪減課文達四篇,清華教授出面痛批關注教育的朋友應該知道,從19年的秋季開始,全國的義務教育的書籍統一成了「統編本」的教學版,可能有的人還不太理解,這類版本是由教育部組織和編寫的,有語文、歷史、道德和法治三科教材。跟原版的區別是一年級的「統編本」只有37篇的課文,被刪減掉了四篇——《誰是最可愛的人》、《雷鋒日記》、《黃繼光》和《劉胡蘭》。
  •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劇透」高考語文改革方向
    啟動儀式上,3人對話環節在中學教師中最具人氣。溫儒敏與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坐在了主席臺上,縱論語文教育、青少年寫作和高考改革大勢。這3位大咖也許是當今中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們最想親近的人了。
  • 2019高考警示:語文成為拉分王,得閱讀者得天下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語文學科,有很強的綜合性。它考的是積累,是語感,是閱讀速度,是鑑賞與綜合分析能力。這些,不是靠一兩天突擊而成的。 長期高品位的閱讀,才是提升語文能力的「法寶」。
  • 高考語文大改革!將有15%的孩子高考做不完語文題?
    部編版主編溫儒敏說:「這幾年高考語文正在改革,命題的一個變化是注意考閱讀量和閱讀速度,讀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每年大概有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語文的高考改革除了試卷的篇幅大大增加了,更加突出了語文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力和寫好作文。要想在大考中脫穎而出,小學、初中的閱讀積累就顯得分外重要。「騏驥千裡,非一日之功。」提高孩子閱讀量,多讀幾套都不為過。
  • 北大教授孔慶東:中高考卷面閱讀量不應無限加大
    如何看待近年來中高考卷面閱讀量增加?孩子讀不懂經典怎麼辦?語文老師應如何教古詩文?……11月18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等多位學者對語文學科教學問題展開探討。
  • 他是中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北大中文系主任,卻因一句謠言被家長誤會
    除了語文總主編的頭銜外,其實溫儒敏曾經還在北大最著名的中文系擔任過系主任,同時在國內的語文學界擁有很多譬如會長所長的稱號。而從十多年前開始,這位大學教授參與到了新課標改革中的語文教材編寫當中,在語文教材的編寫中起到了引領作用,比如編寫的內容框架等方面都是要由溫儒敏來決定的。
  • 考英語睡大覺,考語文忘寫名,她卻成高考狀元被北大錄取
    大家都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需要經歷的難關。而目前,決定人命運的第一關便是高考。雖然高考對人的影響不像之前那麼大,但仍是同學間拉開差距的最主要途徑。因此,考生們在考場上爭分奪秒是很正常的事。而在廣西2007年的高考中,有位學生卻睡起了大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