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啞鈴媽媽
近年來,語文高考改革的步伐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家長們對語文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往年家長們大多很關注孩子們的奧數補、英語補習,如今語文的補習班也越來越火了。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過,「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連試卷都做不完」,可見語文考試未來將會成為拉開孩子們差距的分水嶺,語文成績優秀的孩子可能就有了 「提分王」的法寶。
那麼,這種分水嶺是怎麼實現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從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考試改革:
小學語文考試中,文言文已經納入到了考試的重要內容,相比往年,文言文增幅達到了80%左右,而且語文教材也進行了大幅度改革,其中大約4成的課文都做了調整;初中語文考試中,古詩文的比重也大幅度提高,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文佔所有選篇比重的52%左右。
縱觀最近兩年的語文中考試卷,雖然各省市的命題有所差異,但是文言文和古詩文所佔分值均達到了30-40分左右。
高考語文試卷中的題型就更加豐富了,涵蓋了「文言文閱讀賞析」、「古詩文填空」等題型,其所佔比重也在30-40分左右。
可見,大語文時代正快步向我們走來,學好語文早已不是死記硬背就能拿到高分的了。
時勢造英雄,不管我們的孩子有沒有做好準備,語文高考改革已經拉開了帷幕,大語文時代之下如何學好語文呢?
我市重點高中優秀語文班主任姚老師提出,應該從以下3個方面來著手:
第一:文言文賞析
現代的語文考試中,古詩文、文言文閱讀賞析的分值比較高,包括默寫和閱讀兩個部分。已經由原來的考試中僅僅要求孩子會背誦會默寫,提高到要求孩子充分理解其中的蘊意,以及時代背景,將自己帶入作者的意境之中。
而古詩文的學習並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臨時抱佛腳,因此家長們要讓孩子從小開始為學習古詩文做好準備。
小學時期,不僅僅是要求孩子背誦詩文,還要要求孩子反覆誦讀,可謂是「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家長可以通過引導式的提問,提高孩子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
到了初中,還要增加一些文言文語法的學習。
第二:讓孩子貼近文言文
將古詩文引入孩子的生活中時,不能僅僅讓孩子被動式學習,家長可以給孩子介紹故事的背景,特別是在選材上要引入與孩子年齡和生活經驗相近的作品來學習,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比如小學階段的孩子,可以給孩子講述《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等古代聖賢經典故事,還可以引入一些寓言、神話故事,讓故事的趣味性激發孩子對文言文的學習。
第三:與現有的知識結構銜接
根據著名教育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學生通過努力可能達到的水平,這兩者的差異就叫做「最近發展區」。
因此在孩子文言文學習上要與孩子現有的知識水平相銜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讓孩子們角色互換,演繹文言文的故事;還可以讓孩子們改編文言故事,寫出新的故事;反覆誦讀,體會其中的亮點。總之,要重在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姚老師指出:「國學知識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沉澱和積累,但是很多家長和老師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僅僅讓孩子像複讀機一樣的去背誦古詩詞,是無法讓孩子理解國學中的精粹,更無法提高語文成績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