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課堂,掃碼答題即時生成課堂測驗結果,AI人工智慧學習,微課教學……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逐漸深入,課堂教學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面對這些變化,中小學教師如何應對?如何成為一名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智慧教師」?
4月,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探索泛在、靈活、智能的教育教學新環境建設與應用模式。
8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
面對快速發展的教育新技術,需要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系統推進,同時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積極探索,這股自下而上的力量,就包括學校、教師、學生和企業等。
來自雲南省保山市第七中學的英語老師們,就在進行著這樣的探索。
2018年1月,保山七中與天學網教育達成合作,將英語聽力和詞彙訓練放到天學網平臺,讓學生利用手機在周末和假期進行限時訓練。
經過一個學期的試用後,保山七中的高中英語教研組召開了一場以「網際網路+英語詞彙、聽力學習訓練」為主題的研討會,會上大家聽取了王明玲老師對於網際網路、大數據背景下英語教育及學習方式變革的報告,通過對詞彙競賽和期中考試聽力成績進行對比分析,發現線上智能訓練對學生的英語成績提高有明顯效果。
同時,老師們也發現一些問題,其中手機管控是最大難題。如何能既保障學生用手機進行網上學習,又防止學生濫用或沉迷於手機呢?
於是,保山七中的英語老師們借鑑其他學校的成功案例,由年級組向學校請示開放微機室,讓學生每班每周至少利用一節課進行上機學習、訓練。
由於學校微機室資源緊張,開始老師們並沒有抱太大希望。沒想到,學校領導和信息技術組的老師給予了大力支持,不僅開放微機室還幫著培訓老師具體操作、應用。
就這樣,一周後的晚自習上,高一的學生就用上了學校機房的全部65臺新電腦,進行線上英語聽力練習。
20分鐘練習+10分鐘糾錯+10分鐘教師針對性講解,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大大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就這樣,在校領導、信息技術組老師、年級組英語老師和天學網助教老師的共同努力下,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在保山七中拉開了序幕……
從一根粉筆、一塊黑板到幕布、投影,到交互智能平板,再到如今智能學習終端的常態化應用,教育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教學工具和教學模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師們積極主動的教學探索讓教育信息化實現真正落地,推動著教學改革,促進著學生的全面發展。
雖然保山七中的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之路才剛剛開始,但有著這樣一群願意主動探索、認真實踐的老師,保山七中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未來可期!
天學網作為一家教育企業,以英語學科為切入點,為數千萬師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語聽說體驗。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創新教育教學產品與平臺服務,支持學校分層走班教學,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助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行教學改革,實現「提能提分,減負提效」,幫助每個孩子成就夢想。
目前,天學網智能學科產品與服務覆蓋用戶數量已逾3千萬,受到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的一致認可與好評。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學校、學生和家庭從天學網「分層教學與個性化教育方案」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