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抗疫難:反催收橫行,714沉渣泛濫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新金融琅琊榜

反催收組織和714高炮,猶如肆虐的新冠病毒,正在摧毀新金融的生存根基,也在破壞金融抗疫統一戰線。不管基於短期的金融抗疫大局,還是中長期金融業的長治久安,反催收組織與714高炮都應該成為治理整頓的重點。

新冠疫情正在改變歷史進程。

人類社會的數位化迎來了一次大提速,金融科技浪潮驚濤拍岸,全面席捲。

無接觸貸款,也就是數字信貸,則被推到了至關重要的位置。

疫情之下,安有完卵。而越是小微企業,越是普通勞動者,他們受到的影響就越大,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就越迫切。

從官方口徑來看,今年前2月,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抗擊疫情提供的信貸支持超過1.4萬億。但是,其中又有多少能夠落到小微企業和普通人身上呢?

這部分普惠信貸需求的滿足,離不開新金融機構提供的數字信貸服務。近年來,中國普惠金融事業所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數字信貸的發展。

在金融抗疫中,銀行業金融機構是主力軍,新金融機構則是不可或缺的有力補充。

遺憾的是,反催收組織和「714高炮」,猶如肆虐的新冠病毒,正在摧毀新金融的生存根基,也在破壞金融抗疫統一戰線。

受制於嚴苛的監管環境,以及相關制度建設的缺失,新金融機構並沒有抵禦這類病毒的防護工具。

他們幾乎是「赤裸上陣」。

反催收橫行

過去兩年裡,隨著網際網路金融整治的持續加碼,新金融機構的發展環境日益惡化,催收環節更是遭受重創。

趁你病要你命,有組織、有體系的反催收勢力趁機崛起。一條灰色的反催收產業鏈隨之形成,乃至吸引了一些原來的催收從業者加入。

這些反催收組織獲客有道,其充分利用微博、抖音、快手和閒魚等平臺,以各式各樣的手段觸達潛在用戶。而所謂的智能算法推薦,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獲客效率。

在反催收組織的教唆和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借款人走上了惡意違約之路,反催收組織則從中收取服務費以牟取暴利。

諸如他們會故意激怒催收人員,以「釣魚」方式獲取不當催收的證據,並利用第三方投訴平臺,動輒扣上套路貸、暴力催收等帽子聚眾造勢,再加上某些自媒體的煽風點火,新金融機構損失慘重卻有苦難言。

面對這些反催收組織,新金融機構很難有什麼強有力的反制措施。畢竟,監管部門和社會輿論,往往不會站在他們那一邊,而是偏向於看似弱勢的借款人。

雪上加霜的是,此次新冠疫情又給反催收組織帶來了新的抓手。

1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

其中第四條提到:對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以及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金融機構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

還有第十四條提到:要合理調整逾期信用記錄報送,對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和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經接入機構認定,相關逾期貸款可以不作逾期記錄報送,已經報送的予以調整。

一條為延後還款開了口子,另一條為逾期不上徵信開了口子,出發點都是好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客觀上給新金融機構埋下了大雷。

如此一來,催收更難做了。在反催收組織的推波助瀾之下,大批借款人拿著偽造的醫療證明或者工作證明,以疫情為藉口拒絕履行還款義務。

信用文化被進一步敗壞掉了。罪惡當道,壞人得志,必然會刺激更多借款人以及潛在借款人走向失信,這才是行業不能承受之重。

當此之際,建議金融監管部門聯合網絡管理部門,開展「網際網路金融環境淨化行動」,讓反催收組織的不法行為在網際網路上失去立足之地。

在立法層面,應當加大對反催收行為的懲戒力度。建議參考《刑法》裡「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信用卡詐騙罪」,對於幹擾正常金融秩序、教唆和引導消費者違約的行為予以嚴懲。

此外,還需要儘快將合規的數字信貸全面納入徵信體系,徹底提升借款人的違約成本。

網際網路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都不是法外之地,對從業者如此,對消費者更是如此。

歸根到底,在數字信貸日漸發達的今天,我們期待數字信貸能夠像傳統的銀行信貸那樣,獲得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監管待遇。

一個令人欣慰的消息是,最近央行上海總部協助上海市公安局破獲了一個職業投訴人犯罪團夥。央行上海總部表態稱:消費者應通過合法合理的途徑反映訴求,不可採取纏訴、重複惡意投訴等方式非理性維權。

714沉渣泛濫

同樣破壞抗疫大局的還有714高炮。

按照一般的定義,714高炮是指那些期限為7天或14天的高利息網絡貸款,高炮指的是高額的砍頭息和逾期費用。

714高炮的本質是披著網際網路金融外衣的黑惡犯罪,屬於非法金融,應當堅決取締。這不是合規與否的問題,而是犯罪與否的問題。

在714高炮背後,也有一條完整的黑產鏈條,包括導流、大數據、支付、催收等,他們都是罪惡的一部分。

經過去年「315」晚會的集中曝光,714高炮一夜間成為過街老鼠,有關部門出手嚴打,一些頭部的714高炮平臺被繩之以法,並且波及到了相關的導流平臺和數據公司。

儘管明面上714高炮變得偃旗息鼓,但在暗地裡從未消停,而是很快改頭換面,衍生出借貸周期只有6天、5天甚至4天的高炮平臺,實際利率更加喪心病狂。

如今的疫情期間,714高炮進入了新一輪的活躍期。

從需求角度而言,受疫情影響,不可避免會有一部分人,因為收入下降或者長時間待業而陷入困境,從而成為714高炮的獵物。

在全國上下忙著對抗疫情之時,714高炮們發起了「國難財」。他們的作案手法也在快速進化,有著高度的隱蔽性和靈活性。

沉渣泛濫的714高炮,正在衝擊行業秩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獲客成本,還顯著加大了全行業的輿論風險,有可能引發監管加碼。

一旦新一輪嚴打來襲,最受傷的並非714高炮平臺,而是合規的新金融機構。

在地方政府各自為政的監管格局下,714高炮善於採用遊擊戰策略,打一槍換一地。換句話說,運動式的嚴打難以傷其筋骨,治標不治本。

客觀上,針對714高炮等黑惡犯罪的治理,很可能是一個需要多部門協同作戰的長期性工程,無法畢其功於一役,有關部門需要做好持久攻堅戰的準備。

從監管的角度,迫切需要改變的一點是,切不可因為不合規現金貸以及非法714高炮的存在,繼續將數字信貸行業汙名化。

當前,除了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螞蟻金服、微眾銀行等巨頭,只要是數字信貸就會被視為有問題,乃至有罪——大多數時候,從監管部門到社會輿論,對於合規機構與不合規機構並不做區分。

打個比方,我們不能因為無法快速除掉雜草,就要一把火將田野全燒了,對不對?雜草不除,莊稼不可能長好。

更重要的是,要想根除雜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種好莊稼。蔥蔥鬱鬱的莊稼,本身就是最強力的除草劑。

新金融的治理也是這個道理。越是打擊714高炮等犯罪行為,就越有利於合規新金融的發展。而合規的金融服務供給越充足,非法金融活動就越是無處容身。

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體系,不可能只有金融機構,還需要各類新金融機構。

一個欣欣向榮、永葆活力的金融體系,更離不開新金融機構。

總之,不管基於短期的金融抗疫大局,還是中長期金融業的長治久安,反催收組織與714高炮都應該成為治理整頓的重點。

開正門,清邪門。

相關焦點

  • 高額收息暴力催收:「714高炮」未絕 「宜人貸」又來
    高額收息暴力催收:「714高炮」未絕 「宜人貸」又來 原標題: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不上徵信,無視黑白,百分百下款」「僅需身份證,極速到帳,日息0.01%」……時下,各種網貸廣告花樣百出。
  • 以「反催收」之名行逃債之實,「老賴」群體將承擔法律責任
    出品:中訪網財經  媒體關注  近期,一些網際網路平臺湧現出大量「反催收中介」服務,傳授利用疫情防控期間相關政策拖延還款、逃避催收的新招數。  「防爆」服務是多數「反催收「服務兜售者的「主打產品」,簡單來說阻攔714高炮、網貸的催收電話。  事實上,「爆通訊錄」的催收現象在網貸剛剛盛行、「714高炮」風頭強勁時確實存在。
  • 疫情下 "老賴"組團成"反催收聯盟"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太多人提出需要暫緩還款,只是個別現象,但後來越來越多的人以此為由想要拖延時間,話術非常一致,且提供不出醫學證明,懷疑是反催收聯盟在試探。」話說回來,能提供證明的這幾百人是否真受疫情影響,核實難度也很大。丁宇表示,對於患者,現在平臺需要提供醫學證明「新冠肺炎確診單」,或顯示「雙肺毛玻璃樣」等字眼的疑似病例證明,並附上高溫發熱證明。
  • 714高炮催收了一段時間,突然停止催收過幾天又開始了,咋回事?
    讀者提問:老師,我想問一下,高炮一開始就催收了一段時間,突然間好幾天都沒催收了。過了幾天又開始催收了,這是怎麼回事。嘉禾回答:原因不難猜到,最近國家打擊714高炮這種套路貸的力度不斷加大,套路貸,違法催收被抓了一波又一波,他們的催收力度減小了也是正常的,這是好事,說明在國家監管部門的打擊下,有所收斂了。
  • 714網貸逾期,催收直接郵寄包裹給借款人父親,包裹裡會是啥?
    什麼是714網貸?所謂714網貸,就是借款時間在7天、14天,利息超級高的網絡現金貸。這樣的網貸,其實就是一種「套路貸」:放款金額特別小,利息超級高,借款人不還款就威脅爆通訊錄、P圖群發、各種騷擾。714網貸催收方式千奇百怪,無所不用其極,這不,有個讀者遭遇到了催收郵寄的包裹,包裹裡面會是啥?從網友的描述來看,應該是催收人員已經告知他會給他郵寄包裹了,但包裹裡面的東西會是啥呢?一開始小編也比較好奇,想問一個究竟。但又想了一下,催收發來的東西,會是啥「寶貝」?如果打開的話,不久中了對方的圈套了嗎?
  • 金融委對「反催收組織」堅決零容忍!
    雖然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但是,隨著年底債務結算高峰期的臨近,許多非法從事債務「反催收」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在網上和線下都活躍著等待機會。 他們以替信用卡持有人和債務人的「減免債務」為幌子,煽動和煽動持卡人惡意逃避債務,甚至以違法手段拒絕償還債款,以此牟取高額服務費。 金融監管機構的專家表示,「反催收」組織的行動嚴重破壞了金融市場的安全和秩序,並增加了逃債的風險。
  • 網貸逃廢債「毒瘤」——反催收聯盟
    然而,這種需求正被一些不法中介看中,從營銷搜集需求用戶,到提供應對催收機構的培訓和諮詢服務,提供虛假證明,規模化組織線上線下抹黑平臺等服務,向「老賴」收取一定額度的中介費用。「反催收」方法論在各個社交、短視頻平臺到處可見。許多反催收中介從這些社交平臺籠絡逾期用戶,併集中在微信群裡進行維護,組成所謂的「反催收聯盟」。
  • 圍剿「反催收」:警方大規模抓捕,銀行反擊,抖音封號
    多個反催收團隊被警方抓捕;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反催收帳號被大規模封號。銀保監增加了一些標準,來判斷借款人的投訴是否合理;而金融機構也團結起來,開始搜集反催收聯盟偽造減免材料的證明,並提供給警方。「部分反催收聯盟破壞了金融秩序,影響了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轉。」一位接近監管的知情人士透露,對於反催收的打擊行動,才剛剛開始。
  • 大聖系、寧波系等714全面復活,年利率高達7300%|315特輯第二期
    而從高炮口子背後的運營方角度來看,這是一批新鮮血液在湧入,是新一輪的暴利。「疫情讓很多人斷糧斷供了,優質新客戶明顯增加,趁著此時,他們都出來收割一批新用戶。」張嶽說到。「如果只是老數據、老用戶,那還是渾水一灘;沒有新鮮血液進來的話,這些盤子是轉不動的。」
  • 起底「反催收」:誘導催收人員違規,惡意投訴、耍賴拖延償還欠款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刑事辯護部主任彭逸軒認為,「反催收」既與我國的制度設計不符,也與我國提倡的社會風氣不符,「欠債還錢原本就是沒有爭議的價值觀。」他稱,「反催收從事的活動顯然不在法律規定的金融服務之列。」
  • 反催收套路違法不可信 拖欠款僥倖心理不能存
    疫情暴發後,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出臺多項舉措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保障企業和個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的金融服務。但一些政策被「老賴」「反催收」群體借題發揮,趁機加以利用,將政策變為其拖延還款、逃避催收的「理由」。  據媒體報導,一些網際網路平臺近期湧現大量「反催收」群組和服務,傳授利用疫情防控期間相關政策拖延還款的新招數。
  • 15.4%後,反催聯盟瘋狂反撲,金融機構組建「反反催聯盟」
    面對反催聯盟的大反撲,一些金融機構、催收公司、律師開始組建「反反催聯盟」應戰,激烈大戰一觸即發…… 01 判決書 十一假期後,金融機構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10月12日,四川錦程消費金融的一份判決書開始在業內流傳。 錦程消費金融將一位借款人告上法庭,要求償還貸款。
  • 民間借貸司法保護上限調整,反催收能否藉機收割?
    《規定》發布後,沉寂數日的抖音反催收帳號們再次活躍起來。這些抖音反催收帳號紛紛發布解讀視頻,慫恿借款人們協商退息,想要趁機再收割一波「韭菜」。但借款人們似乎並不為所動,還在觀望。對金融平臺們來說,《規定》的發布無疑給他們套上了緊箍咒,開始承受更大的盈利壓力。但《規定》的發布似乎給另外一個群體也帶來新的可能。他們就是疫情期間活躍起來的反催收聯盟。
  • 被315點名的714高炮是什麼?有哪些714高炮平臺
    【TechWeb】央視 315 晚會上,央視以現金貸「 714 高炮」要錢更要命為主題,曝光了多家從事高利貸、暴力催收、收取砍頭息,違規放貸的多家公司。其中,融 360 被直接點名,通過放貸時獲取用戶信息,不斷向貸款人的親朋好友撥打侮辱性催收電話。
  • 現金貸江湖無間道:催收有五大絕技 反催收各有獨家秘笈
    在「放貸—逾期—催收」的傳導鏈條裡,隨著催收不斷升級,在網際網路上不斷發酵的負面影響隨之撲面而來,監管升級,賴帳成風,又加劇了本該方便民眾小額金融需求的現金貸平臺的壞帳風險,繼續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它是否又會是下一個「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金融監管案例?是非之間,解鈴還需系鈴人。它仍需從貸前、貸中、貸後管理的各個環節細化,從根子上尋找問題,重新摸索現金貸平臺的出路。
  • 解碼央視「714高炮」:借7千還50萬,「明知是樁非法的買賣」 | 直擊...
    這家「中國領先的移動金融智選平臺」入駐著大量的小額貸款商戶,其中包括董女士貸過款的「酷卡」和「貸上錢」等。融360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為商戶推薦客戶,每成功放出一筆貸款,他們就會收取一定的費用。貸款7000元3個月還款50萬想弄懂714高炮的具體玩法,不妨詳細梳理一下央視提到的「董女士」的具體遭遇。
  • 借2萬還了100多萬仍被「714高炮」催收 律師:若已立案偵查可不還款
    王倩說,借款7天後,她被電話催收,為了償還前面4個平臺的錢,她再次向另外8個平臺貸款,每一次到帳僅為貸款額的65%~70%,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她一共向四五十個APP貸了款(315點名714高炮 714高炮是什麼東西利息多高)。
  • 起底「反催收」江湖:收10%-70%佣金 貼各類成功案例稱月入50萬
    閒魚APP上一名「反催收」中介告訴南方日報記者,收費較高的「反催收」業務甚至可以幫借款人提供從獲得「新口子」到「逃廢債」的一條龍服務。所謂「新口子」,是最新的容易申請到貸款的金融機構或者網貸平臺名單。而「逃廢債」則是故意不盡力不還債。最極端的反催收,反催收人員從幫助借款人騙貸介入,最終協助借款人逃脫債務,這種情況的收費最高達到70%。
  • 信用卡「反催收」真能帶你平安上岸?小心偷雞不成蝕把米!
    在疫情下延期還款合理訴求的背後,這波「反催收」中介摸準了信用卡持卡人的「上岸」心態,依託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誘導、慫恿消費者,以為他們有償提供「反催收」的手段牟取高額服務費,此舉不僅造成信用卡逾期率、不良率飆升,更嚴重擾亂了金融平安秩序,糟蹋了社會信用體系。
  • 信用卡反催收助你平安上岸的機率有多大?我看懸!
    但更讓人擔憂的是,現在市場湧現出一批「反催收」組織,打著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旗幟,慫恿、誘惑信用卡持卡人委託其代理處置信用卡等債務,通過惡意投訴、偽造材料等方式威逼銀行從寬處理,達到減免費用、寬限還款等目的,讓發卡和發錢的銀行的處境變得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