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髮燒假隔離!疫情下 "老賴"組團成"反催收聯盟"

2020-12-17 網易財經

丁宇介紹,所謂「反催收聯盟」最早是一些借了網貸但是沒有還款的「老賴」,他們把自己反抗催收的「經驗」集合起來形成「攻略」,教給他人,一旦幫其他人減免了利息,甚至逃掉債務,收取10%-50%的回扣。

(原標題:警惕!「反催收聯盟」借疫反撲)

<

p>在全國範圍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逐步好轉,央行、銀保監會也頻出政策,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以更寬容的態度面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及自然人貸款時,也有或明或暗的「組織」從中挖掘「黑色商機」,借題發揮。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近期在微博、微信、QQ上,大量以「反催」為旗號的公眾號、小組和群湧現,甚至「手把手指導」一些適用於疫情期間拖延還款的「昏招」,比如偽造溫度計上的體溫顯示。也有多家互金機構對記者表示,突然出現一批已成為確診患者或疑似病例的客戶,提出貸款展期或減免費用的要求,但他們多數難以提供可靠的病歷單,疑似受到所謂「反催收聯盟」的蠱惑。

所謂「反催收聯盟」,究竟是什麼?為何在近兩年突然成了銀行信用卡、消費金融公司、互金助貸平臺的心腹大患?

「反撲」苗頭顯現

「轉折點發生在春節期間。」一位頭部互金助貸平臺貸後催收負責人丁宇(化名)對記者娓娓道來。

1月31日,疫情發生不久後,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其中第十四條對貸款逾期的部分人士徵信上報重新做了安排。文件要求,合理調整逾期信用記錄報送,對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和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經接入機構認定,相關逾期貸款可不作逾期記錄報送,已報送的予以調整。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和企業,可依調整後的還款安排,報送信用記錄。

在此安排下,據21世紀經濟報導多方了解,多數銀行業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公司以及助貸平臺都對三種人的逾期貸款徵信上報和還款安排做了更加溫和的處理。

這三類人包括包括:一是身份證、手機號,或借款時的LBS(基於設備定位獲取的位置)信息歸屬地為湖北且因疫情導致無法按時還款的;二是 有居委會證明、醫院相關單據證明用戶本人或直系親屬為疑似或確診病例的;三是有相關工作證明可鑑定為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

上徵信,是此前反催收人群最為忌憚的政策。當其出現豁免條件,諸多互金平臺後臺出現一些異常。

丁宇稱:「這份文件很好地保護了受疫情影響的客戶,但後臺出現突然性、集中性要求延期還款和利息減免的客戶訴求,總量有數千,很多都不是來自湖北,但聲稱自己已染上新冠肺炎,或被隔離,無法復工。當後臺要求其提供相關證明時,又僅有200-300人能夠提供,大約是申請者的二十分之一。」丁宇透露,這項數據在助貸同業之間也相互通過氣,很多同業基本每天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數也在200-400人之間。

某滬上消費金融類助貸平臺負責人徐林也對記者表示出現了類似狀況,「用戶行為有特別的集聚效應。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太多人提出需要暫緩還款,只是個別現象,但後來越來越多的人以此為由想要拖延時間,話術非常一致,且提供不出醫學證明,懷疑是反催收聯盟在試探。」

話說回來,能提供證明的這幾百人是否真受疫情影響,核實難度也很大。丁宇表示,對於患者,現在平臺需要提供醫學證明「新冠肺炎確診單」,或顯示「雙肺毛玻璃樣」等字眼的疑似病例證明,並附上高溫發熱證明。但對平臺來說,核實難度較大,也難以向醫院求證。「醫院忙著疫情已經難以應付,哪有精力幫忙核實。」丁宇同時表示,申請者稱自己已被隔離,也難以提供證明。不過,有人曾經提供偽造的醫護人員工作證明,被平臺成功識破。

某股份制銀行華東區域分行行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銀行尤其是信用卡部門也會遭遇這種反催聯盟,不過壓力相對小一些。「任何政策出臺都會有『搭便車』的人,銀行會對客戶的身份進行嚴格認定,是否具備優惠政策的資格。銀行對真正受疫情影響的個人和企業都有寬限,其中,給還本付息一定的寬限期比較容易,貸款展期難度中等,最難的是利息讓步,尤其是對自然人利息的讓步,這是非常規業務,分行一般沒有此項權限,各家銀行也不會輕易做出這樣的決定。」

溯源反催收

「反催收,因為具有非正當性,不是一家明確的機構,而是一個個分散的組織,這也增加了放貸機構識別他們的難度。因為你不知道這是借款人的真實訴求,還是受人指點之後鑽漏洞性質的反催行為,比如他們會去起訟銀行信用卡中心或互金平臺。」一家位於深圳的催收機構創始人對記者表示。

在阿里旗下閒置物品買賣網站「閒魚」上,輸入「反催收」三個字眼,出現不少有償諮詢和「實戰技巧」分享,價格在1元到200元不等。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選擇了價格為98元的諮詢服務,商品簡介稱:「反暴力催收,助你早日上岸」。該商品描述稱,這項服務具體內容為「面對債務冷靜分析、合理處理,教你在困難情況下向甲方爭取利益最大化方案」。

記者與服務提供方聊天時了解到,對方既可以處理信用卡債務問題,也可以處理網貸問題,聲稱可以在「沒有刑事風險」的情況下防催收擋騷擾,拉長還款周期,規避罰息、滯納金和違約金,甚至是「最終只還本金」。

當記者進一步詢問是否可靠時,對方表示:「信則來,不信算了。」

據記者觀察,「防爆」服務是多數反催收服務兜售者的「主打產品」。部分網貸軟體在用戶下載註冊時請求訪問通訊錄信息,並備份通話記錄,在用戶產生逾期之後聯繫借款人的親朋好友,甚至有辱罵以及PS照片群發等羞辱行為。這種暴力催收現象在網貸剛剛盛行、「714高炮」風頭仍勁時確實存在。但此後由於一系列專項行動的推進,大部分平臺催收行為比較溫和,針對借款人以外的催收電話基本不打了,僅剩下少部分不規範現金貸平臺仍有類似做派。

根據賣家所說,針對這種行為,「防爆」軟體本質上做「攔截」工作,在網貸APP要求訪問通訊錄時阻止其將信息拷貝到雲端,或在產生逾期後識別催收電話並迅速將號碼標記為詐騙電話,向運營商舉報,當這些電話被標記滿數百次之後,運營商會主動攔截。

上述深圳催收公司創始人對記者表示,所謂「反催收聯盟」指導用戶避免催債還有幾種途徑:一是看借款利率設置是否符合法律要求,不過,因為放高利貸而被投訴、被訴訟的公司也不冤枉;其次是用語言激怒催收人員,後者不一定文化素養很高,被激怒後口不擇言,會被錄音成為暴力催收的證據;三是通過消費者投訴網站、媒體曝光和法律訴訟形成對平臺的壓力,或是向銀保監會、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投訴,很多銀行、消金、互金平臺為了降低投訴率和負面曝光度,會選擇和解,對反催人群提供補償或減免息費。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持牌機構對反催收人群有所忌憚,主要原因就在於投訴率和曝光度。

丁宇對21世紀經濟報導介紹,所謂「反催收聯盟」最早是一些借了網貸但是沒有還款的「老賴」,他們把自己反抗催收的「經驗」集合起來形成「攻略」,教給他人,一旦幫其他人減免了利息,甚至逃掉債務,收取10%-50%的回扣。這種不勞而獲的收入,此後吸引了一些原先的催收人士。這些人更為熟悉催收運轉模式,由他們出面接觸資金出借方,並收取中介費。後來一些懂法律的人、個別小律所加入其中,幫助撰寫法律文書。這也是借款平臺發現多份法律文書表述神奇一致的原因。最後,一些有數據能力的黑產加入進來,他們捕捉某家平臺因為某個問題安撫抗拒催收者並加以賠付的案例,通知到各個借款人的群,導致集中投訴現象。

有些業內人士認為,反催收的第一次集中爆發是在2018年。徐林表示,2017年12月1日,有關部門下發《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稱為141號文,次年年初,很多現金貸平臺停止發放貸款,很多「借新還舊」的用戶發現沒法「擼新的口子(去新平臺借款)」,因此打起了反催收的主意。

此後,2018年中旬,大量P2P「爆雷」,出藉機構加緊了催收行為,並收緊放款,催收和反催收的博弈繼續白熱化。而2019年「315」晚會重點曝光信息收集和網貸亂象之後,反催收聯盟有了更多的政策和案例工具抗拒還款。

一位北京互金平臺人士表示:「反催收太難識別,因為沒有還款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也許他們正在一個群裡接受『指導』,但從機構看來,也就是逾期率有所上升,但不知道是正常調整,還是有人在背後『搞』。」

如何平衡?

放貸機構應當如何既實施政策優惠,又規避惡意反催收行為甚至惡意逃廢債人士呢?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北京市網貸協會法律顧問肖颯對記者表示,首先繼續落實銀保監會相關措施,在貸款審查中,查證申請相應政策支持的個人與企業是否處於疫區以及受到影響的程度是否足以貸款展期並獲得利息減免。當然審核一定程度會加長信貸審批時間,對此,還需雙向平衡。

其次,反催收聯盟有組織,有專門指導借款人故意拖欠貸款的話術與操作方法。互金機構在業務實踐,如發現不同個人在申請展期、利息減免以及故意拖欠貸款,並在應對話務員提醒時採用同樣話術的,則要引起警覺。

最後,互金機構在貸款審批時的風控措施是否充足也是影響還款情況的重要因素。建議對已有客戶數據進行分析,是否存在某種規律性特點,如何種年齡段拖欠率最高,何種人群畫像拖欠貸款比例最高等,分析原因,相對施策。

丁宇表示,他所在公司的策略是多採用智慧機器人催收,避免「口不擇言」,加大催收工作質檢和上崗培訓力度。

丁宇認為,監管、金融機構對投訴量和解決率的關注角度也可有變通之處。一些金融機構不計成本、不顧真實情形安撫用戶,給予物質補償,忽略用戶是否提出合理要求,反而會助長歪風邪氣。另外,加大對逃廢債的打擊力度,將更多資源騰挪給真正需要貸款的人,也是良策。

目前監管也嘗試在企業催收與用戶維權之間尋求平衡。

肖颯指出,對用戶來說有失信人名單、限制高消費、徵信汙點,嚴重者還將涉嫌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以上系列措施通過嚴厲打擊逃廢債,讓「老賴」無處隱形。與此同時,監管對企業催收中的一些違法違規行為也要嚴格規制。目前存在爭議較大的是「軟暴力」概念的延伸,極端表現是「回款全靠自覺」。這裡有執法的問題,也有互金企業未與徵信系統對接的問題等等。

無論如何,暫且不論所謂「反催聯盟」,這一個月來,大多數人因為疫情原因閉門不出,消費金融行業已經頗受影響。

「逾期開始上升,逾期1-7天的撤回率降了15%。因為我們平臺的用戶比較下沉,藍領偏多。上半年估計消費信貸都會『繃得很緊』,聽說有些同業比我們還慘。為了規避損失,年後我們降低了前端貸款通過率,到以往的一半。」上述北京互金平臺人士表示。丁宇則預計,整個行業至少出現逾期金額兩到三成比例的上升。

【推薦】重磅報告!百位經濟學家預判2020經濟和投資趨勢

購買方式:

第一步:

掃描下面的付款碼付款:

如果購買嘗鮮版(可以看本報告前兩部分,「宏觀經濟信心」和「宏觀經濟指標」),請掃碼支付19元。

如果購買完整版(可以看報告5個部分的全部內容),請掃碼支付29元。

(如您是客戶端用戶,請將本文分享到微信打開,或保存圖片/截圖在微信打開,再在微信客戶端進行支付。)

(微信付款碼)

(支付寶付款碼)

第二步:

添加網易財經官方微信獲取報告(如遇交易問題,也可直接添加小仙女微信轉帳支付)

完成付款後,請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添加網易財經官方微信「後廠村小仙女」,把付款成功的截圖發給小仙女,收到截圖後,小仙女會立即發送報告給您。

(特殊提示:如您在晚11點-早7點之間下單,可能會遇到延遲回復的情況,仙女也需要休息哦~)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網貸逃廢債「毒瘤」——反催收聯盟
    然而,這種需求正被一些不法中介看中,從營銷搜集需求用戶,到提供應對催收機構的培訓和諮詢服務,提供虛假證明,規模化組織線上線下抹黑平臺等服務,向「老賴」收取一定額度的中介費用。「反催收」方法論在各個社交、短視頻平臺到處可見。許多反催收中介從這些社交平臺籠絡逾期用戶,併集中在微信群裡進行維護,組成所謂的「反催收聯盟」。
  • 信用卡「反催收」真能帶你平安上岸?小心偷雞不成蝕把米!
    但新冠疫情後,不少人收入受到影響,甚至失去收入來源,一時間,延期還款成為了不少人的訴求。為了照顧特殊人群,國家財政部、銀保監會等部門相繼出臺合理延後還款期限措施,但卻被黑色產業鏈「反催收」聯盟有心利用,新型逃廢債方式迅速傳播。
  • 反催收套路違法不可信 拖欠款僥倖心理不能存
    疫情暴發後,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出臺多項舉措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保障企業和個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的金融服務。但一些政策被「老賴」「反催收」群體借題發揮,趁機加以利用,將政策變為其拖延還款、逃避催收的「理由」。  據媒體報導,一些網際網路平臺近期湧現大量「反催收」群組和服務,傳授利用疫情防控期間相關政策拖延還款的新招數。
  • 疫情之下,逾期上漲:有人真失業,有人假「發燒」-虎嗅網
    但還有很多老賴在偽造證據,甚至將體溫表放在熱水裡,製造發高燒的假象,藉機逃脫債務。「我們現在根本沒法催收,一催就被投訴。」催收員對此束手無策。金融機構一邊出臺各種特殊政策,給受疫情影響的困難人群延期,給困難企業降息,一邊要惡戰「假髮燒」「假隔離」的老賴們。
  • 以「反催收」之名行逃債之實,「老賴」群體將承擔法律責任
    出品:中訪網財經  媒體關注  近期,一些網際網路平臺湧現出大量「反催收中介」服務,傳授利用疫情防控期間相關政策拖延還款、逃避催收的新招數。  「反催收中介服務」的做法通常為,向逾期借款人傳授申請延期話術、製造虛假病歷、社區隔離證明、提供電話屏蔽軟體等服務,從中收取高額服務費用幫助借款人逃避債務。  在閒置物品買賣網站「閒魚」上輸入「反催收「「防催收」等關鍵字,會出現一批「幫助上岸」的有償諮詢和實戰分享,看到此類服務定價從數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 警方抓捕,銀行反擊,600萬老賴的最後一條生路已被堵死?
    老賴聯盟終究還是難逃被徹底瓦解的命運! 近日,老賴的反催收聯盟已大規模遭到了各方勢力的全力圍剿,600萬老賴開始變得寸步難行。很顯然,金融機構痛恨的「毒瘤」正在被逐步剷除。 曾幾何,老賴尚能驕傲發話:「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但如今隨著各方勢力全力反擊圍剿,人人喊打的老賴在刀光劍影下,顯然已變得逃無可逃。
  • 圍剿「反催收」:警方大規模抓捕,銀行反擊,抖音封號
    多個反催收團隊被警方抓捕;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反催收帳號被大規模封號。銀保監增加了一些標準,來判斷借款人的投訴是否合理;而金融機構也團結起來,開始搜集反催收聯盟偽造減免材料的證明,並提供給警方。「部分反催收聯盟破壞了金融秩序,影響了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轉。」一位接近監管的知情人士透露,對於反催收的打擊行動,才剛剛開始。
  • 起底「反催收」江湖:收10%-70%佣金 貼各類成功案例稱月入50萬
    南方日報記者發現,幫「老賴」延期還款、減免逾期息費已經悄然形成一個灰色產業鏈——在線下及各類社交、電商平臺上,一些宣稱可以幫助客戶「停掉高額違約金、利息」「減少還款金」,甚至「保護客戶剩餘資產,不被強拍、低拍」的公司或團隊,收取10%—70%的費用,有中介甚至以此為生意。這個「江湖」,叫「反催收」。
  • 15.4%後,反催聯盟瘋狂反撲,金融機構組建「反反催聯盟」
    「如果你籤了24%、36%利率的合同,可以直接協商成15.4%。如果不同意,就不還了,坐等平臺去法院起訴。」他們鼓動所有的借款人,只按照15.4%還款。 「其實金融戰爭,就是信心的戰爭,輿論氛圍很重要。」小何聯合一幫反催收聯盟,從各個角度拆解15.4%,為反催收造勢。 「我們出了幾十個劇本,有律師的法律分析,有催收員的反思,有借款人的勝利。」
  • 淺談「反催收江湖」:平安信用卡逾期後真能藉此平安上岸嗎?
    其實不然,在這個打著「成功維權,帶你上岸」旗號的反催收江湖裡,有為信用卡逾期、網貸還不上,而日夜焦慮、不知所措的人;有喊著「我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打定主意到處借貸的老賴;還有宣稱「可以幫負債者免除催收騷擾,減免違約金,延長還款期限」的專業服務者。
  • 別讓「老賴」借「疫」鑽空
    疫情發生以來,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出臺多項舉措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保障企業和個人在疫情期間的金融服務。但一些善政也被「老賴」借「疫」發揮,趁機加以利用,將政策變為其拖延還款、逃避催收的「理由」。然而,這些善意之舉在幫助疫情受害用戶共渡難關的同時,卻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當成了惡意「逃廢債」的「擋箭牌」。部分網際網路平臺甚至出現了大量的「反催收」群組和服務,形成灰色產業鏈,傳授利用相關政策進行拖延還款的新招數。
  • 現金貸江湖無間道:催收有五大絕技 反催收各有獨家秘笈
    在「放貸—逾期—催收」的傳導鏈條裡,隨著催收不斷升級,在網際網路上不斷發酵的負面影響隨之撲面而來,監管升級,賴帳成風,又加劇了本該方便民眾小額金融需求的現金貸平臺的壞帳風險,繼續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它是否又會是下一個「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金融監管案例?是非之間,解鈴還需系鈴人。它仍需從貸前、貸中、貸後管理的各個環節細化,從根子上尋找問題,重新摸索現金貸平臺的出路。
  • 網貸逾期者逐步被起訴,"老賴"將面臨最嚴厲懲罰
    去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714高炮」平臺亂象,暴力催收成了重點打擊對象。此時,網貸「老賴」也開始活躍起來,利用政府打擊暴力催收進行「反催收」,並有組織的網絡水軍在各個投訴、自媒體、社交網絡平臺大量發布惡意投訴和不實信息,企圖搞垮企業以達到逃債的目的,並催生了「反催收聯盟」和「反催收中介」,以幫助借款人躲避債務而收取服務費用。「反暴力催收」本是政府保護借款人為出發點,但最後成了網貸老賴反催收的有利「工具」。
  • 網貸逾期者逐步被起訴「老賴」將面臨最嚴厲懲罰
    去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714高炮」平臺亂象,暴力催收成了重點打擊對象。此時,網貸「老賴」也開始活躍起來,利用政府打擊暴力催收進行「反催收」,並有組織的網絡水軍在各個投訴、自媒體、社交網絡平臺大量發布惡意投訴和不實信息,企圖搞垮企業以達到逃債的目的,並催生了「反催收聯盟」和「反催收中介」,以幫助借款人躲避債務而收取服務費用。「反暴力催收」本是政府保護借款人為出發點,但最後成了網貸老賴反催收的有利「工具」。
  • 起底「反催收」:誘導催收人員違規,惡意投訴、耍賴拖延償還欠款
    藏匿於社交軟體裡的反催收公司成為反催收員後,張蒙活躍於社交軟體,專門講授催收圈的規矩。社交軟體成為反催收公司主要的獲客來源。儘管「反催收聯盟」貼吧已經被百度取締,但現在還是能在貼吧和微博上找到痕跡。新京報記者發現,在「債務重組」貼吧,有人發布「逾期協商案例」、「停息掛帳」處理指導。
  • 新金融抗疫難:反催收橫行,714沉渣泛濫
    在反催收組織的教唆和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借款人走上了惡意違約之路,反催收組織則從中收取服務費以牟取暴利。諸如他們會故意激怒催收人員,以「釣魚」方式獲取不當催收的證據,並利用第三方投訴平臺,動輒扣上套路貸、暴力催收等帽子聚眾造勢,再加上某些自媒體的煽風點火,新金融機構損失慘重卻有苦難言。面對這些反催收組織,新金融機構很難有什麼強有力的反制措施。
  • 公安、法院圍剿「逃廢債」 老賴拖欠京東金融、分期樂帳單被判罰
    近期因疫情原因,這類案件數量猛增,部分欠款人假借疫情,通過偽造證明等方式惡意拖延欠款,已經發展到成群結隊、抱團行動等有組織的欺詐行為;一些老賴甚至還在網上組成「反催收」聯盟,向網友兜售反催收課程、攻略和話術,不僅擾亂了金融秩序,給企業經營帶來壓力,也造成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  「老賴經濟案件的受害者不只是一個人、一家公司,而是一群人、整個行業鏈條。」
  • 金融委對「反催收組織」堅決零容忍!
    雖然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但是,隨著年底債務結算高峰期的臨近,許多非法從事債務「反催收」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在網上和線下都活躍著等待機會。 他們以替信用卡持有人和債務人的「減免債務」為幌子,煽動和煽動持卡人惡意逃避債務,甚至以違法手段拒絕償還債款,以此牟取高額服務費。 金融監管機構的專家表示,「反催收」組織的行動嚴重破壞了金融市場的安全和秩序,並增加了逃債的風險。
  • 老賴真實故事:找刺激!昔日催收員竟成賴帳群帶頭大哥
    老賴養成記:上徵信?不存在怕的 用阿波的話說,自己的信用已經黑成蜂窩煤了,什麼催收、上徵信已經不足以讓他害怕,限制高消費、信用卡逾期一年,還真怕銀行不起訴——內心毫無波瀾,在這一行混跡多年,沒兩把刷子和過硬的心理素質還真不一定能扛得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