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禮隨成"月光族"——山東婚慶人情消費掃描

2020-12-19 齊魯網

  「月光族」是近年來出現的網絡新詞,意思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不會過日子,月初發到手的工資不到月底即花得一乾二淨。然而記者注意到,每到婚慶旺季,一些薪金低而又要面子的人,隨禮隨成了「月光族」。

  前不久,記者與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王攀談,他說,去年僅9、10 兩個月就參加了11 場婚禮,隨禮1600元,最後連生活費都是借的。

  天香公園是山東菏澤一市民休閒活動場所,幾位在這裡閒聊的中年婦女對此也頗感無奈。一位中年婦女說:「 從去年5月到年底8個月時間,僅喜事隨禮即達 6000元,而自己每個月收入不足千元。」

  另一位60來歲老漢的經歷,讓人更感覺到人情消費的沉重。他說:「因為是菏澤當地人,上過高中當過兵,後來又數易單位,同學誰家有事通知,戰友更不用說,過去的同事叫不能不去,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平均三五天就有一次,禮金少了拿不出手,至少 100 元,自去年5 月到年底,各種隨禮已逾萬元。企業退休金又低,幾乎是月月光。」

  和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拉起來,都懷念上世紀 80年代前同志間感情的純真和婚慶的簡單。那時同事之間誰有了喜事,大家主動湊上三五元錢,買個被面、茶具之類的日用品送上祝賀,主家請客人吃塊糖、 喝杯水、 抽支煙,哪像現在,場面越大越好,請柬滿天飛,苦了「月光族」。

  隨禮的有苦說不出,收禮人也不安然。記者的熟人老黃,兒子去年「五一」結婚,收禮金 7.5 萬元,設宴87 桌花費 4.76 萬元,菸酒糖茶費用 7300 元,結餘2.01萬元。他說自己背著人情債。

  記者到過俄羅斯以及北歐的丹麥、瑞典等國家。在俄羅斯記者巧遇過兩次婚禮。一次是在莫斯科大學門前,兩對情侶喜結連理,只見兩對情侶的親朋好友在相距不到 20 米遠的地方,圍成兩個大圓圈,兩對新人在圓號、架子鼓、手風琴等器樂伴奏下翩翩起舞,親朋則打著響指,喊著呼號,場景十分熱鬧。另一次是在莫斯科英雄廣場,新人在親朋家人簇擁下向英雄紀念碑獻花,分明是在進行愛國教育。在北歐時碰到胡人在教堂辦婚禮,則讓人感到肅穆而神聖。

  收禮的送禮的都叫苦,為何照送照收不誤?除了經濟上的考慮,還有人情世故、甚至攀比心理作怪。不少採訪對象表達了這樣的看法:本不願大操大辦,可簡辦怕別人說為人處事不好,沒人緣。再就是該請誰不該請誰很難拿捏,乾脆能多請就多請。因此,人們在比照中,婚慶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宴請檔次越來越高,以致送禮的收禮的都覺得人情債不堪重負。

  傳統習俗有精華也有糟粕,要跳出惡性循環怪圈,還需藉助外力。菏澤城區有凌晨迎親的習俗,新娘須天亮前接到家,因而每逢「吉日」,凌晨三四點鐘「二腳蹬」便在城區夜空炸響,可謂一家結婚全城人聽響,不知有多少人在熟睡中驚醒。習俗雖陋奈祖輩傳承,一家一戶難以扭轉。可喜前些年城區限放煙火,凌晨惱人的「二腳蹬」不再擾人美夢。然而高興了沒兩年,煙火開禁,舊俗復萌,人們重又遭受凌晨震耳欲聾噪音的熬煎。

  據菏澤市紀委的同志介紹,前些年菏澤曾在一定範圍內規定結婚用車不超過幾輛,宴請不超過若干桌,紀委指派專人又是拍照錄像,又是到飯店數辦了幾桌酒席,曾起到一定作用,然而畢竟沒有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人易時移,重又進入覆轍。

  市委宣傳部的黃貴芳建言,官風影響民風,改變目前現狀,應出臺強制措施,明確黨政官員婚慶宴請不超過若干桌,用車不超過多少輛,違規則重罰,矯枉需先過正。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

相關焦點

  • 隨禮隨成「月光族」
    然而記者注意到,每到婚慶旺季,一些薪金低而又要面子的人,隨禮隨成了「月光族」。    前不久,記者與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王攀談,他說,去年僅9、10 兩個月就參加了11 場婚禮,隨禮1600元,最後連生活費都是借的。    天香公園是菏澤一市民休閒活動場所,幾位在這裡閒聊的中年婦女對此也頗感無奈。
  • 變味的鄉土人情:農民年收入萬元隨禮需三四萬
    皖北基層大學生村官張寧告訴記者:「一些農民長期在這種不良風氣影響下,開始變得只看錢不認人,認為隨禮多就是把自己看得重,給的少就是不給面子,相互之間還會因利益不平衡而產生矛盾。」  無法承受的禮金  丁祥威清晰地記得:20年前辦酒席講的是人情,那時候送雞送蛋,送米送面,禮輕情義重。
  • 嫁娶不要彩禮、隨禮往來一二百……江蘇宿遷倡議「人情減負」
    圖/視覺中國1月10日,宿遷發布《人情新風"宿9條"》,其中,「嫁娶不要彩禮」、「隨禮往來一二百」等引發熱議。在廣泛徵集意見建議、深入調研走訪、專題研究討論的基礎上,宿遷制定了《人情新風"宿9條"》。宿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陳夫生:隨著收入的不斷增長,在人情消費方面,也還存在名目多,金額大,繁文縟節多,人情風成了人情債,給大家正常的工作生活,帶來一定負擔,群眾有期盼,我們就要有回應。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人情這個詞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我特地查了下,所謂的人情指的是人的感情表現。如今再提到隨禮,農民頗有點隨得不開心的意味,這倒不是因為農民掙到錢了,反而變得小氣了,而是因為農村現在隨禮已經泛濫了,隨便的一戶農民,可能每個月都要隨禮,有時候家裡添置件小物件都算來算去不捨得,但隨禮的時候還必須「通情達理」,給的恰到好處,這讓農民頗為頭疼。
  • 婚禮扎堆,人情變味:年輕人遭遇隨禮的煩惱
    (原標題:婚禮扎堆,人情變味:年輕人遭遇隨禮的煩惱) 新華社瀋陽10
  • 嫁娶不要彩禮、隨禮往來一二百,江蘇宿遷倡議「人情減負」引熱議
    1月10日,宿遷發布《人情新風''宿9條''》,其中,「嫁娶不要彩禮」、「隨禮往來一二百」等引發熱議。在廣泛徵集意見建議、深入調研走訪、專題研究討論的基礎上,宿遷制定了《人情新風''宿9條''》。宿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陳夫生:隨著收入的不斷增長,在人情消費方面,也還存在名目多,金額大,繁文縟節多,人情風成了人情債,給大家正常的工作生活,帶來一定負擔,群眾有期盼,我們就要有回應。
  • 三成收入用於隨份子!部分農民直呼「份子錢」吃不消
    」——阜陽市插花鎮毛橋村黨總支書記 溫良海  辦酒席名目繁多「份子錢」水漲船高「前幾天,表叔家小孩結婚隨了600塊,外甥家孩子滿月又送過去500塊。 」春節剛過,利辛縣馬店孜鎮孫劉村村民劉玉謹接連吃了幾場喜酒,也隨出去不少「份子錢」。劉玉謹說,以前人情隨禮一般在200元以下,紅白事隨禮少的只有幾十塊錢。
  • 你們老家農村遇上紅白喜事,隨禮一般是多少錢?
    山東棗莊:農村遇上紅白事,隨禮多少看心意,200元錢大分子。我的家鄉是山東棗莊。在我們這兒農村遇上紅白喜事,一般隨禮都是2OO元。當然,如果沾點親帶點故,就得3OO元以上了。筆者認為,人生在世,生活在社會中,誰都有親朋好友,必要的人情來往還是要有的,必要的禮還是要隨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已不適應現在社會的人際關係。隨禮多少看情意。
  • 人情淡薄?男同學結婚女子隨禮500元,錢剛發過去就被拉黑,不要臉
    然而,近日山西一男子結婚邀請了老同學參加,同學因為工作原因無法到達婚禮現場,就在微信上隨了500元禮並送上祝福,沒想到錢剛發過去就被同學拉黑。網友評論:太不要臉了。近日,山西婁煩一女子在網上吐槽,稱自己給初中男同學婚禮隨了500元的禮,但是沒想到錢剛打過去就被對方拉黑,雖然這500元錢並不是太多,但是男同學的做法太不要臉了,讓人很生氣。
  • 被迫跟風隨大流 53.2%的人感覺人情消費負擔重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新浪網,發起的一項題為「你為人情消費所累嗎」的調查顯示(5795人參加),多數人每年在人情消費上花費1000元~6000元之間(64.4%),但超過6000元的也佔到近兩成(19.1%)。53.2%的受訪者感覺人情消費負擔重。  受訪者中,80後佔32.6%,70後佔43.2%,60後佔15.9%。
  • 隨禮隨多少才合適
    一到春節,各種喜事不斷,有必要的來一家、沒必要的湊一家,就過個二十五的本命年也要來一家,隨禮已然成為是家常便飯了。隨禮前幾日搞了個同學聚會,在閒聊之際就說大家結婚要隨多少禮,我那可愛的同桌便說,我結婚的時候他隨三千元的禮,我頓時驚訝了一下,像他這麼會算計的人給我三千的禮,我得還回去多少啊。
  • 《人情新風「宿9條」》正式發布 宿遷人情新風有了「操作指南」
    順民意集民智《宿9條》應運而生據了解,為摸清全市城鄉居民人情消費現狀,市文明辦聯合宿遷日報社、市廣電總臺,從去年12月31日開始,在全市啟動了「減人情負擔,揚文明新風」意見徵集活動。徵集啟事發布後,迅速引發群眾熱議。
  • 人情世故是雙刃劍 年輕人結婚隨禮成「尷尬儀式」?
    但是,當別人都在隨禮且隨的是一份大禮的時候,誰能保證自己不會因為從眾心理而多出錢呢?----------------------------------------------份子錢隨得多,自己「肉疼」;隨得少,又擔心傷面子....。。對於剛剛大學畢業,又無多少經濟來源的年輕人,隨禮問題頗讓人頭疼。
  • 人到中年,很多人情都應看淡,別什麼禮錢都隨
    人到了中年以後很多朋友都有可能走散,因為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家庭,都有了自己的柴米油鹽要考慮,所以實在是顧不上其他人的瓦上霜,可是往往人情這件事又沒有辦法避免,無論是朋友、親戚還是同事,總是逃不開密密麻麻的關係網。只是人到中年,很多人情都應該看淡,別什麼禮錢都隨。
  • 同學結婚我隨禮600,我結婚他隨200,紅包裡的小紙條讓我懷疑人生
    何況自己現在才剛結婚,以後也一定會有孩子的,小張這麼做,就是相當於他們兩個人在隨禮這方面已經兩清了。真的是太氣人了,慄洋當時還為參加小張的婚禮故意請假,為的就是看中他們彼此之間的這份情誼,可是不成想,慄洋所看重的情誼,竟然就用200塊就完全的看清了一個人,這真的是太打臉了。02.
  • 農民「砸鍋賣鐵」隨禮變負擔!
    農民「砸鍋賣鐵」隨禮變負擔!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農村人情味濃,禮也濃。村裡人都會遇到紅白喜事,這也是祖上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風俗,而隨禮錢也算是村民之間相互幫扶的美德。而最近這些年這些傳統美德卻完全變了個味。而隨禮的「份子錢」也越來越高,甚至部分農民家庭平時裡自己省吃儉用,但要隨的「份子錢」卻一點也不能馬虎,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大大方方的隨禮錢。
  • 參加婚禮隨禮到底要多少呢 常見的紅包隨禮講究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參加婚禮是必須要包個紅包隨禮的。雖然不同地區紅包的包法各不相同,但其中的講究卻相對固定。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常見的紅包隨禮講究:一、隨禮紅包金額講究首先,參考當地隨禮的行情。其次,可以根據對等原則來隨禮。有些新人以前曾經參加過自己的婚禮並隨了禮。那麼在隨禮的時候應該比對方的紅包要多一些。比如當初新人給自己包了500,則可以隨禮600或者800。如果兩次婚禮間隔時間較短,可以少加一些,如果間隔時間很長了,則應該多加一些。再次,紅包的金額還應該講究數字吉利。
  • 山東沂水彩禮1萬元以內,隨禮不超200元!
    原本,同學、朋友結婚是一件開心的事,但是隨著老家的條條框框,這件事就變了味兒,成了隱形的壓力。面對幾年不常聯繫的高中同學,500這個數字顯得尤其沉重,「沒必要」「不捨得」「真窮啊」等各種詞出現在腦海中,最後都以「就這樣吧,以後會還給我的」理由向條條框框屈服,最後鑽進了世俗社會的套子。都2020年了,該摒棄的陋習也該拋掉了吧,生活這麼難,就不能隨著點自己心意嗎,給誰給多少由我自己定。
  • 假期你隨了多少份子錢?有人竟收到22份婚禮邀請函…
    七天長假,一批85後、90後踏上了為同學或朋友慶祝新婚燕爾的徵途。他參加的3場婚禮分布在上海、山東和安徽,搶票環節已經讓小於感受到外地朋友扎堆結婚造成的困擾。被問及7天內參加3場婚禮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錢包時,小於坦言:如果只是3個紅包還不至於影響流動性,但這3場婚禮都在外地,加上交通費、住宿費支出,10月份的工資妥妥透支完了。
  • 好朋友結婚隨禮1000元,我結婚好朋友隨禮200元,網友:都遇見了
    雖然她隨禮了,可心裡的落差太大讓我很難過。10年前的1000,今天的200元,友情貶價的速度遠遠趕不上錢貶值的速度了。後來發現個帖子,和我同樣經歷過的網友分享著自己的友情和隨禮,同樣的事件是這樣子的多。1、我一同學,他結婚我太忙去不了,我就寄了八百給他隨禮,一直給他道歉說實在走不開。手機也一直給他發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