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族」是近年來出現的網絡新詞,意思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不會過日子,月初發到手的工資不到月底即花得一乾二淨。然而記者注意到,每到婚慶旺季,一些薪金低而又要面子的人,隨禮隨成了「月光族」。
前不久,記者與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王攀談,他說,去年僅9、10 兩個月就參加了11 場婚禮,隨禮1600元,最後連生活費都是借的。
天香公園是山東菏澤一市民休閒活動場所,幾位在這裡閒聊的中年婦女對此也頗感無奈。一位中年婦女說:「 從去年5月到年底8個月時間,僅喜事隨禮即達 6000元,而自己每個月收入不足千元。」
另一位60來歲老漢的經歷,讓人更感覺到人情消費的沉重。他說:「因為是菏澤當地人,上過高中當過兵,後來又數易單位,同學誰家有事通知,戰友更不用說,過去的同事叫不能不去,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平均三五天就有一次,禮金少了拿不出手,至少 100 元,自去年5 月到年底,各種隨禮已逾萬元。企業退休金又低,幾乎是月月光。」
和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拉起來,都懷念上世紀 80年代前同志間感情的純真和婚慶的簡單。那時同事之間誰有了喜事,大家主動湊上三五元錢,買個被面、茶具之類的日用品送上祝賀,主家請客人吃塊糖、 喝杯水、 抽支煙,哪像現在,場面越大越好,請柬滿天飛,苦了「月光族」。
隨禮的有苦說不出,收禮人也不安然。記者的熟人老黃,兒子去年「五一」結婚,收禮金 7.5 萬元,設宴87 桌花費 4.76 萬元,菸酒糖茶費用 7300 元,結餘2.01萬元。他說自己背著人情債。
記者到過俄羅斯以及北歐的丹麥、瑞典等國家。在俄羅斯記者巧遇過兩次婚禮。一次是在莫斯科大學門前,兩對情侶喜結連理,只見兩對情侶的親朋好友在相距不到 20 米遠的地方,圍成兩個大圓圈,兩對新人在圓號、架子鼓、手風琴等器樂伴奏下翩翩起舞,親朋則打著響指,喊著呼號,場景十分熱鬧。另一次是在莫斯科英雄廣場,新人在親朋家人簇擁下向英雄紀念碑獻花,分明是在進行愛國教育。在北歐時碰到胡人在教堂辦婚禮,則讓人感到肅穆而神聖。
收禮的送禮的都叫苦,為何照送照收不誤?除了經濟上的考慮,還有人情世故、甚至攀比心理作怪。不少採訪對象表達了這樣的看法:本不願大操大辦,可簡辦怕別人說為人處事不好,沒人緣。再就是該請誰不該請誰很難拿捏,乾脆能多請就多請。因此,人們在比照中,婚慶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宴請檔次越來越高,以致送禮的收禮的都覺得人情債不堪重負。
傳統習俗有精華也有糟粕,要跳出惡性循環怪圈,還需藉助外力。菏澤城區有凌晨迎親的習俗,新娘須天亮前接到家,因而每逢「吉日」,凌晨三四點鐘「二腳蹬」便在城區夜空炸響,可謂一家結婚全城人聽響,不知有多少人在熟睡中驚醒。習俗雖陋奈祖輩傳承,一家一戶難以扭轉。可喜前些年城區限放煙火,凌晨惱人的「二腳蹬」不再擾人美夢。然而高興了沒兩年,煙火開禁,舊俗復萌,人們重又遭受凌晨震耳欲聾噪音的熬煎。
據菏澤市紀委的同志介紹,前些年菏澤曾在一定範圍內規定結婚用車不超過幾輛,宴請不超過若干桌,紀委指派專人又是拍照錄像,又是到飯店數辦了幾桌酒席,曾起到一定作用,然而畢竟沒有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人易時移,重又進入覆轍。
市委宣傳部的黃貴芳建言,官風影響民風,改變目前現狀,應出臺強制措施,明確黨政官員婚慶宴請不超過若干桌,用車不超過多少輛,違規則重罰,矯枉需先過正。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