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以「走進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遵循由易到難的順序,精心編排了四篇課文:《草船借箭》是根據《三國演義》相關情節改寫而成的白話文;《景陽岡》節選自《水滸傳》;《猴王出世》節選自《西遊記》;《紅樓春趣》節選自《紅樓夢》。本組課文的閱讀目的是激發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讀完本學期第二單元的四篇課文,五年級學生在課外如何閱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呢?
一、激發興趣,積極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滿懷濃厚的興趣,才能點燃閱讀激情,充分調動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僅僅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布置或家長的督促而去閱讀,名著中那些半文半白的字眼只將會是過眼煙雲,一晃而去;興致勃勃地去閱讀,名著中的語句通過想像,在腦海裡演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人物形象才會躍然紙上,故事情節才會經久不忘。可以斷言:沒有濃厚的興趣,要想有效地閱讀這四本「大部頭」古典名著,那只會是一句空話。
二、制定計劃,分步推進。
要想追求閱讀效果,就必須加強閱讀的條理性,也就是在閱讀前要制定較為周密的計劃,給自己排列出具體的時間表,然後有條不紊地展開閱讀。四大名著可以一本一本地去讀,建議先讀《水滸傳》(因為該書詞句和其它三本名著相比之下易於理解),讀完後再讀《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也可以兩本、三本或四本同時按章回分步推進,展開閱讀。
三、有精有略,重點突出。
由於受時間局限,閱讀四大名著的章節不可能平均分配精力,應該有詳有略,主次分明,做到重點突出。名著中表現主要人物的經典情節章回、一些能突出體現人物特點的語句段落、一些經典詩詞等,應該精讀。而一些只是起到穿針引線、推進故事發展作用的部分,只需一眼帶過,略知一二即可。
四、歸納要點,明確目的。
閱讀四大名著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看熱鬧,不是為了娛樂而去看小說,而是為了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所以,在看的同時,還必須動筆,歸納書中的要點。下面以《水滸傳》為代表,舉例說明:
1、 名著卡片
《水滸傳》:是我國著名的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說家施耐庵。
2、 人物卡片(例如林衝)
綽號:豹子頭
性格特點:有勇有謀,嫉惡如仇,但為人逆來順受,安分守己,循規蹈矩。
典型語言:
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教頭。」林衝連說:「不敢,不敢。」
主要事跡:誤入白虎堂、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雪夜上梁山。
3、故事情節卡片
示例:林衝棒打洪教頭
林衝路過小旋風柴進府上,柴進見他是赫赫有名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心中大喜,厚禮款待。洪教頭隨後前來,此人極度傲慢,對林衝步步緊逼。
洪教頭的言行引發了柴進的不快,再加上柴進想看下兩人的本事,便安排了兩人的比武,還設了二十五兩銀子的彩頭。
林衝迫不得已和洪教頭比武。開始林衝讓著洪教頭,不用兵器和他打鬥,但是洪教頭不領情,結果林衝輕鬆擊敗了他。洪教頭羞愧地離開了。
五、結合實際,註解摘抄。
四大名著是我國古代的文言小說,原著中有些語句對於小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所以,要結合自身實際,在自己先前已有的影視觀賞體驗的基礎上,能囫圇吞棗地讀下去,能聯繫上下文,懂得大致意思就可以了。遇到生僻的字詞可以查字典解決,但有些字詞即使查字典也查不到,因此,不要求小學生理解四大名著中的所有詞句。
六、發現問題,交流討論。
例如:有一位學生在讀到《三國演義》中
操在中軍遙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萬道金蛇,翻波戲浪。
發現了問題:這一句運用比喻的手法,把「被月光照耀的江水」比作「萬道金蛇」。月光應是銀白色的,怎能稱「金」?應改為「如萬道銀蛇」。然後和同學、老師饒有興致地展開了交流討論。
這就是有效閱讀的閃光點:不盲目地迷信名著,不盲目崇拜名家,不跪著,而是站起來走進四大名著,這才是高質量的閱讀。
歡迎點擊關注「燭光照耀星空」。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