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規=約束+規則+懲戒?
是學生不好管,還是教師不會教?
班規,是教師治班智慧的集中體現,還是學生自主管理的最大展示?
今時今日,我們到底需不需要班規?
班規不應用來壓制學生,而應用來引導學生
班規被否定,源於一些班主任對班規的誤解。
「班規就是管學生的。」
良好的班規對班級的整體和諧發展、學生的健康成長都是有益處的。約束行為雖然是班規的首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制度就是用來管學生、讓學生聽話、「守規矩」的,這削弱了制度在教育管理中的價值。用這種理念帶出來的班級一定是僵化刻板、死氣沉沉的。
「班規會壓抑學生的個性。」不僅是老師,很多學生也有這樣的想法,認為班規只是教師專制的工具。這成為他們不願遵守班規,甚至故意違反的主要原因。「如果對自由不加限制,那麼任何人都會成為濫用自由的潛在受害者。」
所以,我們必須明確:「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這些辯證的觀點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用班級制度約束學生行為和發展個性、尊重自由並不矛盾。
真正民主制定的班規並非針對某些人的行為而制定的,並非故意壓制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是為了對學生的行為、個性的形成及發展起引導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及個性向積極方面發展。
班規如此重要,是不是一接班就要著手制定詳細、全面的班規呢?
不同的班情,選擇不同的時間制定班規
每個班級的情況不一樣,班主任在接手班級前,就要了解班級的特點,以確定該什麼時候制定班規。切不可一上來為了給學生下馬威,就用條條框框箍死學生。
大多數學校,新生入學後都要學習校規,因此,在正式班規誕生之前可以根據校規簡單制定幾條臨時班規。經過一個月的生活,學生的問題逐漸暴露後,再徵集學生意見,著手制定正式班規。這樣會更有針對性,也容易被學生接受。
我畢業時被分配到一所普通學校工作,生源質量差。新學期,我接手了一個新班,根據入班時的觀察和查看檔案,我發現,本班學生行為習慣不良的多,學習習慣良好的少。雖然學校有校規,但內容太多,有必要在班級明確一下最基本的要求。
正式上課的第一天,早讀時間要到了,幾個同學才氣喘籲籲地闖了進來。我看著他們坐好後,示意背書的同學靜下來。
我說:「大家想不想在一個新班級裡取得進步呢?」
「想!」回答整齊響亮。
我進一步引導:「那麼,大家想不想在一個學習秩序良好的班級裡生活呢?」
「當然想!」又是一聲響亮的回答。
我藉機拋出我的要求,我說:「良好的秩序要靠大家去創造,這就需要一個相互約束的約定,也就是班規。正式班規要一個月後才能由大家制定出來,在此之前,我提三條基本要求,幫助大家養成良好習慣。」他們目不轉睛地看著我,等待下文。
我說:「第一,不遲到;第二,按時交作業;第三,遵守課堂紀律。違反的同學我要找他聊天。」
「同意的同學請舉手!」大多數同學舉起了手。臨時性班規就這樣通過了。
三條臨時性班規基本穩定了學習秩序,通過對違紀同學的談話教育,我對班級情況有了進一步了解,為下一階段制定正式班規作了準備。
班級組建伊始就制定班規,明確哪些是明令禁止的,有利於班級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入正軌,但要考慮推行的難度。
2004年時我來到一所新學校,高一帶的班在學校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高二文理分科後,組建新班時我班的後進生相對較多。針對這種情況,我果斷地頒布了十條禁令,在原來高一帶過的老學生的支持下堅定地貫徹了下去。一個學生在畢業後的回憶錄中寫道:「記得剛進班時,班主任秦老師可謂『頗費心思』。他先是提出要大力建設『班級文化』,要求我們要勤奮,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坐住板凳,要高效學習等。當別的班還在迷茫地尋找著自己的定位時,我們班已經提前進入了學習狀態。我也感覺自己從中獲益匪淺,為即將到來的學習生活奠定了思想基礎。」
相信聰明的讀者早已領悟其中的「奧秘」,這種缺乏民主程序的班規之所以能推行下去,是因為高一時在學生中已建立了威信,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並且做了大量的思想動員工作,具備了推行班規的條件。等到其他班級一個月後制定班規時,我們班已經走上正軌了。
新班主任也可能面臨中途接班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時不要急。接手後要先了解班情,如果原班秩序較好,可以「蕭規曹隨」。如果狀況不佳,也要在取得原班基本群眾支持的情況下才能著手逐漸修訂班規。
2000年時我到一所新學校工作,接手了一個辭職老師的班級。接班沒幾天我就發現這個班學生習慣很不好,我非常著急。想起以前成功的經驗,我就用班規約束他們,頒布了十條禁令,明確規定了各個時段到班的時間,自習課要保持安靜等。當我拿著新班規向他們徵求意見時,一個同學寫道:「我祝你迅速離開此地。」
我被這一記悶棍打暈了。清醒之後,我開始調整工作思路,我向原班科任老師了解情況,一個個找學生談話,發現渴望改變班級現狀的學生佔多數。用一個月時間穩住基本群眾隊伍後,在班會上我向學生徵集意見,想修改班規的佔了大多數。我又讓每個同學至少擬定一條修改意見,最後由班委會匯總、梳理,在保留原班規合理成分的基礎上制定出了新班規,並順利表決通過。
(河南省濟源市第一中學 秦望)
每一位學生的存在都是班級的化身,因此,班規的主體還是要落在如何幫助每位學生成長學習上。下面主要從課堂管理、平日學習習慣、行為規範、禮貌禮儀、活動紀律方面呈現班規內容:
1. 尊重別人的發言與想法。在討論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表示對其他同學的評論、觀點和想法的尊重。例如,這樣表達:「我同意**同學的觀點,同時我也感到……」「我不同意**同學的看法,儘管她抓住了問題的核心,但我覺得……」或者「我認為**同學的觀察很精彩,他讓我意識到……」
2. 需要全班一起朗讀或其他共同完成的任務時,每個人要積極配合;
3. 課堂上發言,或起身,應該先舉手示意老師;
4. 上課不能睡覺;
5. 翻閱課本,或者換書時,動作要快、要安靜;
6. 別的老師來代課,也要守班規;
7. 如果可能,請以完整的句子回答所有的問題。比如:第一複述問題並給出答案,第二給出主要理由,第三展開說明理由,最後重複問題並給出答案結束;
8. 如果要帶玩具或與學習無關的用具到學校來,請提前獲得老師允許,並說明原因;
9. 別在教室裡吃東西或喝飲料,除非有特殊活動;
1. 做事要有條理性——例如,在開學時,對自己的學習用品(書本、筆、美術本、水彩筆、尺子等等)進行盤查,列出清單;
2. 根據課表,從用品怎麼用、什麼時候用等方面給用品貼上標籤;
3. 根據課程表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日程;
4. 在學習或者生活中犯錯時,不管什麼情況,一定要誠實,避免因為撒謊而惹來後顧之憂;分析自己為什麼會做錯,從錯誤中學習,不能一錯再錯;
5. 上課鈴聲響起前,準備好學習用品和書本;
6. 所有作業儘量獨立完成,如果不會的可以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不準抄襲,考試不準舞弊;
7. 多去圖書館和運動場;
8. 多積累,勤做筆記;
9. 別在課桌上塗寫;
10. 小心對待各種教學器材,如書籍、電腦等;
1. 按時到校,不要遲到;值日值周的同學更要準時;
2. 提醒、記錄無故遲到、早退、曠課同學;
3. 承包責任人或值日生必須履行本人職責;
4. 值日班長實事求是,不得報復、包庇他人;
5. 對自己的形象負責;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勤洗手,特別是去洗手間之後;
6. 自己座位附近的垃圾自己處理;主動檢查、撿起垃圾箱附近掉落的垃圾和別人亂丟的垃圾的同學,可以獲得小獎勵。
7. 教室及走廊內要保持清潔,不得有亂塗、亂畫、亂丟、亂倒的現象;
8. 班級所有人衣著整潔,不得赤膊光身,坦胸露背,不得穿拖鞋,校徽領巾佩戴好;
9. 就寢時間,需按時、按位如睡,不掉換床位;
10. 宿舍內務要整齊統一,不得亂擺、亂放日常用品及床上用品。
2. 說話交流的時候要態度謙和,不能講粗話髒話,不要得理不讓人,尤其是不能指手畫腳、唾沫橫飛;
3. 與人互動,眼睛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要知道視線接觸的重要性。如果有人在說話,眼睛要一直注視著說話的人;如果有別的人發表意見,則要轉過身去,正對著那個人。
4. 別人有好表現,要替他高興;要對遊戲獲勝者或把某事做得特別出色的人表示祝賀。
5. 自己有什麼好表現,不要炫耀,輸給別人也不要生氣;
6. 不可以有不禮貌的小動作;不要咂嘴、發嘖嘖聲、轉眼珠,或做出對人不敬的手勢;
7. 別人送你任何東西,都要說謝謝;
8. 接到獎品和禮物,不可以嫌棄;
9. 在同學受罰時,不要注視,更不能嘲笑;
10. 認識新同學,要盡力記住對方的名字;和同學交談中,要儘量多地重複對方的名字;
11. 進門時,如果後面有人,請他扶住門;如果開門的時候需要拉的話,你就拉開門,自己站在一邊,讓別人先過去,然後你再走過去;如果開門的時候需要推門,你就在自己走過去後用手扶住門,別鬆手;
12. 當你需要麻煩到別人時,請先說「抱歉」;
13. 要麼認真傾聽,要麼大方表達;
14. 如果感覺到被欺負或冒犯,請告訴那個人,或讓老師知道;
15. 見到每個老師,都要說某某老師好;要迅速記住任課老師的名字或姓氏,並在遇到的時候主動打招呼。
1. 全校師生集會或做操時,在規定時間內,排隊要整齊、保持安靜,有序進行;
2. 列隊前進時不能說話;
3. 國歌合唱時要肅立,國旗升起時行注目禮;
4. 課間下課,不追逐打鬧,上下樓梯不跑跳;
5. 進行校外學習時,無論到哪一個公共場所,都要安安靜靜。
以上的班規細則,並不是分條、分板塊獨立運行使用,學生之間既要完善自我,也可以盡力要求自己向班幹部看齊,協助履行相關職責。
另外,教師可以對班規採用積分制管理,每一條計入分數,對學生相應行動進行獎勵或者懲罰。希望在這份班規的協助下,學生可以在規矩的方圓內遊刃有餘,也希望班級面貌越來越自信、團結、努力!
- End -
(免責聲明:相關文章均來自網絡搜索,某些文章無法找到詳細作者以明確出處請見諒。原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處理,我們將立即更正和刪除相關內容。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教育的美好,需要我們一起創造
▲長按二維碼「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