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期歷史上的飲食改變)到了宋朝的時候,律法開始對牛肉解禁了,也就是說大家可以吃牛肉了。那這時期的皇家和士大夫他們又開始流行吃什麼呢?牛肉開始廣泛的食用,又隨著當時社會上民族之間的流動,北方遊牧民族把吃羊肉的風俗帶到中原來,羊肉就在這個時期成為的主要肉食。交流都是從皇家上層開始的,所以在宋朝吃羊肉就從皇家流行到大眾化。史書上有記載,在宋真宗的時候,御廚每天要宰350隻羊,吃羊成風。既然皇家喜歡吃羊肉,下面的官員自然跟著吃羊肉,那民眾自然也會跟著吃,正所謂上行下效嘛,所以羊肉就成為當時人們餐桌上的主流佳餚。
在宋朝以羊肉為貴,那北方遼金少數民族區域卻正好相反,因為是遊牧民族,羊肯定是多了,豬肉到了他們的地方,就變成了「高大上」的美食。豬肉的「高大上」就體現在,豬肉是遼金「非大宴不設」的。遼金豬少,以豬肉為貴;大宋羊少,自以羊肉為美,這就是物少則金貴,什麼都是多了就沒那麼新奇了。在兩國邊貿,互市的地方,雙方互通有無,遼金出口肥羊,換取宋朝的豬,用有的換沒有的,大家各取所需。
下面彩虹小菜來給大家分享一道土豆燉羊肉,大致品嘗一下宋朝吃羊肉的味道,可能做得不正宗,所以只能大概了解一下,意思意思吧!
土豆燉羊肉的食材:
羊肉,胡蘿蔔,土豆,洋蔥,辣椒,胡椒,油,鹽。
土豆燉羊肉的做法:
第一,先將羊肉清洗乾淨,然後切成肉塊,放些胡椒醃製一會,把胡蘿蔔、土豆、洋蔥和辣椒也切塊備用。
第二,中小火熱鍋,淋入一圈簿油,溫油放入洋蔥和辣椒煸炒出香味,然後放入羊肉一起翻炒,炒至羊肉變色後,放入適量的清水,轉大火燒開後,再轉小火慢燉1個小時。
第三,1個小時後,把胡蘿蔔和土豆放入鍋裡,再燉30分鐘,燉到羊肉和蔬菜都軟了。
第四,羊肉和蔬菜軟了,汁水濃稠,就加入一小勺鹽,翻炒均勻,盛出將盤。
色澤豔麗的土豆燉羊肉,羊肉軟爛鮮美,土豆粉糯香甜,湯汁美味香濃,補氣又驅寒,營養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