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點 | 教室布置中的德育滲透

2021-03-01 王永軍德育工作室

教室布置體現出教育者的理念和追求,通過不同的形制和空間關係向學生傳遞著規則、紀律,乃至蘊含的教育理念。從學生成長的角度看,教室不是物品的簡單組合,也不是靜態出現在學生生活中,需要統籌考慮。

關注教室布置的安全性不僅僅是教育管理的要求,更是從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考慮,避免布置過程中給學生帶來的安全隱患。

學生在教室中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生活,只有在自由、安全的氛圍中學生才能表現出較強的主動性、探究性。一方面要考慮不同課型的學習區布置。儘管秧田式的課桌擺放最為簡單、安全,但並不適用於學生綜合學習的需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與之相適應的各種擺放方式都在不斷地出現。另一方面要注意空間距離。心理研究表明,人際交往有四種距離:親密距離,在45釐米以內;私人距離,在45~120釐米之間;社交距離,大約在120~360釐米之間;公共距離,大於360釐米的空間距離。人有安全的距離需求,當外部提供的空間小於安全距離時,往往會感到焦慮不安,乃至誘發各種矛盾。儘管教室內的人際交往空間並非嚴格遵從這樣的研究成果,但在布置時應避免多配置功能區壓縮學生的空間距離。

教室的布置需要有相應的物品,在倡導學生主體的過程中,會有學生參與到教室布置過程中。這就涉及物品本身的安全、布置過程的安全和後續使用的安全等具體問題。從對教室衛生安全的角度考慮,一方面是使用的材料本身是否含有超標的元素、粉末等等;另一方面物品本身是否存在著安全隱患,以及考慮到小學生好動的特點,是否存在著不牢固、易鬆動等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新的隱患等等。

無論是消防還是其他應急逃生都需要有合理的通道,班主任在布置的過程中往往對這一問題關注不夠。實際上,近年來有不少因為應急通道堵塞或過於狹窄出現的安全問題,給了我們警示。除了教室內預留通道符合要求外,筆者主要考慮的是,不少班主任為了色彩絢麗、形狀多變,往往會進行立體布置、拉線式布置等等,這些對小學生的應急逃生是否有不利的影響。同時,還要考慮可移動物品、未固定架子等對應急逃生可能帶來的影響。

教室,除了必要的學習空間、走道和教學空間、多媒體、採光空間外,班主任能夠自由布置的空間並不多。如果追求更多、更全、更花哨的布置,勢必影響到學生正常的學習。因此,教室布置不僅要體現出個性,還應注重適宜性。

教室布置先要預留出學習區、教學區和多媒體區,在功能區的設置上至少還應預留出衛生角、圖書角、學生儲藏區等基本的區域。如果空間適宜可以進一步布置展示區、教師輔導區、多功能學習區,甚至洗滌空間(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未配置,臺灣小學教室建設有此規定);需要設置交流區,在黑板附近設立循環日記、意見反饋本,方便學生交流個人的看法、獲得有效的支持。在空間不夠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縱向或者整合功能,如利用架子、櫥子等;也可以利用教室外的功能區(如有的學校在教室外設立集中排放的衛生角、儲物區等)。

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影響,在小學生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而且年級越低,這種體現越明顯。顏色的適宜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還應考慮各項布置的實際目的,既要避免過於單調、乏味,又要避免色彩過多、過濫,否則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乃至學習效果。研究表明,兒童更多偏愛紅色、綠色、黃色,不太喜歡灰色、棕色、黑色。有研究指出:男生喜歡青色、青綠色和綠色的教室,而女生則喜歡紫紅色、紫色和青色;小學生在青色教室中書寫效率最高;青色是對兒童最有益處的顏色;推薦的教室用色是一、二年級為粉紅色、青綠色和橘黃色;三、四年級為綠色、黃色和青色;五、六年級為青色、青綠色、綠色和黃色。

不同年齡段關注的內容和需要的資源各不相同,無論是基於展示、提醒的文本材料還是基於功能的區域設置,都需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如空泛的標語口號並不是學生喜歡的,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再如同樣是圖書角,圖書的種類、擺放的形式,乃至閱讀的方式都會影響到學生的閱讀效果。

展示空間作為鼓勵學生展現自我的平臺,有助於培養學生自尊、自信的良好性格,在學生心理建設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學生的很多積極表現來自於外部的及時激勵,在可能的條件下要設置激勵區域,進而增強學生的成就體驗,引導或規範小學生的行為方式,實現環境育人的重要目的。

多數班級的激勵區域常常是以新穎的電腦噴繪圖版呈現,這種展示不能只是學生成績的排序、成績優秀學生的事跡、違紀的懲罰等等。除了當下展示較多的作文、證書、書畫作品、成績優秀學生事跡等,還有很多激勵的內容和形式,如對班級開展的活動配以圖片、文字展示出來,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感受到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此外,能夠反映出學生成長曆程的特色經歷、創意作品都可以展示。

班主任通過固定版式的方式將近期需要展示的東西展示出來,這種方式圖文並茂,但考慮成本,不可能及時更換展示內容。因此,除了固定的版式外,要設計可更換的部分,如採取粘貼、抽插塑料盒等方式及時展示學生的成長曆程。低年級的教室,條件允許可以設立可塗擦的塗鴉區,方便孩子隨時表現自己。這種及時更新不僅能讓更多的孩子體驗到成長的快樂,而且能夠避免周期過長,讓學生產生厭倦。班主任可根據班級的活動、學生的需要,在協商的基礎上定出基本的周期,並隨時根據需要更換。

教室外一般不屬於班主任的權利範圍,有些學校允許班主任利用教室外的走廊展示,但多數是統一的模式,如班級目標、班徽、集體合影、任課教師等,一學期一更換。筆者認為,如果學校不過分幹涉的話,這是一個很好的激勵平臺。從研究的成果看,激勵的範圍越大對學生成長的激勵作用越大,利用教室外的空間進行激勵,無疑是將原來的班級內的激勵變成了全校性的激勵,因為,走廊是全校師生路過的地方。

教室布置一定是為學生成長服務的,這種服務並非簡單地作為一種靜態的資源起作用。筆者認為,讓學生參與調查、設計以及整個布置過程,不僅使布置更符合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而且體現學生是教室布置的主人,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養成愛思考、樂合作、敢負責等優秀的品質。

當下很多教室的布置是班主任或家長替代學生完成,這並不利於學生的成長。而不少班主任又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完全放手給學生。小學生的自主實際上是一種低層次的自主,需要教師的指導,並且這種自主性是不斷發展的。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放手,包括徵求學生的意見、學生參與設計、學生能定期更換內容等遞進方式。這樣做既能保證育人方向,體現班主任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要,又能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素質。

學生是班級文化的創造者,用於展示班級特色的牆壁是學生創生的重要場所,這種創生不僅僅使得學生接受相關的內容並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更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種經歷。但有調查顯示,80%的學生沒有參與牆壁文化的製作,也沒有提供相關的內容。如果能夠由學生討論、選擇,乃至編制相應的文化用語等等,會進一步提高「讓每一面牆壁說話」的重要價值,因為牆壁不僅僅要「說話」,關鍵是學生要聽懂這些「話」,並且能夠自覺接受這些「話」的影響。

學生的擔責不僅表現在布置過程中的參與,也包括定期更換過程中的負責。黑板報是一個需要定期更換的內容。黑板報不僅僅是一個展示信息、迎接檢查的場所,更是學生學會合作、擔責的重要載體。因此,班級成立板報組的方式有可能能保證質量,但本報這一載體的作用發揮會受到制約。其實,班主任可以採取分組的方式進行,以班規的形式協商制定板報出版規程,建立完善的方案編制、分工協作和出版質量評價等一系列指標要求。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黑板報變成學生學習合作、擔責的重要載體,讓學生在經歷中逐步學會承擔相應的責任。不過,傳統的黑板報是同學們用粉筆手繪一些資料或趣聞,供大家閱覽。在資訊日益發達的現在,黑板報原來的意義已經基本消失了,只是作為一種傳統存在。班主任可以對黑板報的作用、內容、形式等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學校教育總需要一定的空間,教室的規模也基本固定,教室布置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方式,更體現著教育理念的變革。相信通過這種變革,學校教育能夠關注學生的空間體驗,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為學生的成長營造一種心靈棲居的良好氛圍。

相關焦點

  • 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德育滲透
    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德育滲透 2012-10-23 15:08:22   來源:安徽青年報
  • 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實現數學與德育結合,學習與德育共同發展
    在小學教學中,實現德育滲透是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而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實現德育的滲透是小學數學課程特殊性和德育方法特殊性共同的要求。學校和教師在認知上的錯誤是導致德育難以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因素,要想讓德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成功的滲透就要轉變學校和教師的思想。
  • 高職英語課堂中德育滲透的探究分析
    高職英語不僅是高校教育的基礎性課程,還具有受眾面廣的特點,這就需要廣大英語老師加強對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要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德育教育內容,以此來為學生們的全面性發展而奠基。本文對高職英語課堂中德育滲透的可行性及具體策略進行了分析,僅供相關教育研究參考。
  • 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讓學生全面發展
    德育對於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學生的成長發展階段,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德育,並且在教育過程中將德育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雖然當前相關部門十分重視小學階段的德育,並且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戰略,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部分院校和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德育滲透。
  • 太原市交通學校開展教室環境布置評比暨校園文化建設活動
    為構建傳統文化學習氛圍,展現符合「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打造文明班級,做到班班有創新、班班有特色,形成濃鬱的班級文化,讓學生在充滿溫馨氣息的教室裡快樂學習、健康成長。2018年12月12日,太原市交通學校的「教室環境布置評比活動」正式開始,一、二、三年級28個班級全部參加。
  • AJ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研究
    ,找準切入點;積極探索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與方式,抓住契機,滲透德育教育,從而達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的研究目的。我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應著力彰顯「小、近、實、序、趣」:。
  • 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小技巧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有著特殊的作用,因為英語不僅是一門學科,是一門語言,更是信息的載體。教學中應該遵循英語教學的規律,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能力的同時,要注意將思想品德教育貫穿於外語教學之中。思想品德教育應當融入到英語教學的每個細節中,猶如春風化雨般絲絲沁入學生的心靈。
  • 班會技巧之「對德育進行滲透」
    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性。(1)它體現了新時代德育工作的明確要求。現代教育首先必須強調人的價值和人的尊嚴,因此,教學的重要任務應該是提升「生命生活質量」,關注人的「靈魂建設」,而我們的各科教材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如何有效地、科學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涵並將德育內容與學科知識進行有機地結合,也就成為學科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 溫馨的教室布置 別樣的班級文化
    為創設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展現各班朝氣蓬勃的風採,形成獨特的班級人文氛圍,蠡口實驗小學於11月份開展了班級文化建設評比活動。12月份開展了班級文化建設交流活動。各班班主任熱情高漲,積極準備,如今的蠡小隨意走進每一間教室,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你眼前展開——教室整體布置整潔而優雅,特色文化精彩紛呈。
  • 教室布置有特色,班級文化添亮點
    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隱形力量。近日,我校開展了班級文化建設評比活動,營造了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更為學校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線。活動中,各班老師、同學熱情高漲,積極準備,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巧妙構思,精心布置,營造出了一個個主題鮮明、色彩和諧又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氛圍。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被師生們賦予了無限的創意和精彩。
  • 安遠東江源小學開展「最美教室、辦公室」文化布置評比活動
    中國江西網贛州訊 通訊員林春鳳報導:班級文化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部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促進學校文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安遠東江源小學德育處近期開展了「最美教室、辦公室」文化布置評比活動,並於10月19至20日,組織檢查組對六個年級的教室、辦公室進行了集中檢查評比。  各班班主任和全體學生對教室班級文化進行精心設計、用心布置,把「美」的教育滲透在班級文化的各個方面,體現了班級特色,做到了讓「四壁說話」,讓「每一堵牆」成為「無聲的導師」。
  • 教師資格考試: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滲透德育
    2016年新版《幼兒園工作規程》將幼兒園的任務作出一定修改,將原有的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更改為對幼兒實施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可見幼兒園德育的重要性,幼兒園德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靈魂與統帥的作用,所以幼兒教育應注重對幼兒的德育,德育道路千萬條,在其中日常生活中的滲透是實施德育最基本的途徑。
  • 學校教室布置參考
    還有買幾張白紙 ,布置一下學習園地 ,在上面貼些作文 ,資料等,可以製造出不錯的氛圍!辦個比較好的黑板報,如果有興趣可以做一些牆報。在教室的前面可以貼一些學有些教室布置是布置了,但很不理想:有的貼掛得五顏六色,花裡胡哨,像一個聯歡、遊藝的場所;有的標語、掛圖過多,繁雜紛亂,沒有主題;極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有的布置得缺少德育內容,充滿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色彩,等等。
  • 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初中化學教材許多內容思想性較強,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聯,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為教教材而教,而應在教學中認真挖掘教材的思想內容,結合實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師生共同進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 生活感悟 字字真情,句句感悟 ——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生活體驗中滲透德育教育作文是對生活的反映,所以我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視作德育的過程。如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去觀察感受大自然。學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對大自會產生創作的衝動。這樣既能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文章,鍛鍊了寫作能力,也能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了德育的目的。
  • 布置教室教程:怎麼布置教室
    1想一想你是為誰布置。確定學生年級、教育主題和文化氛圍。教室布置需要視覺上的刺激以及適合學生年齡。 卡通字母表可能對5-6歲的學生很好,但不會給一間滿是青少年的教室什麼好印象。 你的學生有什麼興趣?他們學習什麼內容?課室布置不應該只是看起來漂亮,也應該有所作用。
  • 我們應該怎樣利用國慶節這一教育契機給孩子們進行德育滲透
    幼兒園一日生活及各個環節都滲透著德育因素,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  我們在掌握各學科教育要求的同時,還應理解德育大綱的精神實質,使德育要求滲透到具體計劃中去,並根據這些要求來設計活動,布置環境,使之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
  • 溫馨的教室布置 別樣的班級文化——伯爵小學「溫馨教室」評比活動
    讓健康、儒雅的教室文化,影響著學生個性的培養、心理素質的鍛鍊、道德習慣的形成、知識才能的增長,讓學生的生命在充滿溫馨氣息的教室裡更加燦爛。春季開學初我校開展了「溫馨教室」班級文化布置評比活動,各班老師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中。
  • 國外的教室文化怎麼布置?和國內有哪些區別呢?
    最直觀的則體現在教室布置中,中國的教室就像嚴謹的工廠車間:整整齊齊排列的課桌椅、牆面的布置也是規規矩矩,一絲不苟。但是國外的教室文化布置卻十分不同,課桌椅可以有多種組合方式,牆面貼滿了學生的作品和班級文化,放眼望去,沒有2間教室是布置得一模一樣的,所以,國外教室更像是一個家,由學生自由布置,亂中有序。
  • 成都市行知實驗小學:教室布置有「新」意 班級文化展慧心
    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文化建設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圍感染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貫徹落實「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點」的德育工作要求,逐步打造具有鮮明個性的班級文化精神,為學生個性張揚和健康成長提供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的班級文化氛圍,成都行知實驗小學於近日開展了打造整潔教室班級文化評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