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學習習慣比分數更重要,這些習慣你家孩子有嗎?

2020-09-19 機智正能量音樂

記得我家大寶剛準備小學那會,問了幾個家裡孩子正在上小學的家長,小學剛開始最重要的是什麼?有的家長告訴我「當然是分數啊!」,也有的家長說「成績不重要,基礎打好了就行。」但最多的答案是告訴我「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



其中有一位小學老師非常嚴肅的跟我說:「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尤其是小學一二年級。」

為什麼這麼說?




其實稍微了解一二年級課程的家長就知道,這時的成績是非常有欺騙性的。考試的難度低,並沒有什麼邏輯性,題目不需要孩子費心思考。班上有一大半的孩子都能拿到滿分。

但是到了三年級,這種分數差很小的局面開始驟然改變。



有些孩子的學習成績開始一落千丈,不管怎麼追都追不上前面的同學。而這其中真正的差距,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打得好,三年級後成績好且穩。而有的孩子依舊在吃學前班的底子,一二年級的成績看似與學霸沒差多少,但實際上差遠了。因為三年級後的成績是良好習慣的直接檢驗。




一、二年級培養學習習慣有重點

學習習慣有很多,比如整理錯題、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答題後檢查錯誤等等,但這些並不屬於學習的基礎。接下來結合我家大寶上小學後的經驗,挑三個重點給大家說說。



一、閱讀

之所以把閱讀放到第一個說,是因為這是一個需要從孩子1、2歲就開始的習慣。根據調查,孩子上小學前就需要掌握500本繪本以上的閱讀量。一二年級每年的閱讀不能低於100萬字,三年級後是200萬字。這就需要孩子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才能完成要求的閱讀量。


其次,在大語文時代到來後,語文的比重越來越高,課堂上的內容其實不足以滿足孩子考試的需求。比如課外古詩詞,作文素材等等,這些都需要孩子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積攢。

因此,我從孩子3歲起,每天保證15分鐘的閱讀時間,不包括睡前故事的時間。隨著孩子長大,逐漸增加閱讀的時間。不管什麼情況,每天閱讀的習慣都是雷打不動。



二、高效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效率,不僅需要努力做,還需要做的又快又好。在這點上,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沒有做到。放學後玩夠了才開始寫作業,寫作業拖拖拉拉到睡前才寫完,寫作業時三心二意已經是常態。培養孩子高效的好習慣,家長們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①分清主次:先學習,後娛樂;可以給孩子固定一個學習的時間,到時間必須去學習;

②記錄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用時,根據孩子的作業量,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完成;

③有目標、有計劃:根據當天的作業量,計劃好先寫哪一科的作業,用多長時間寫完。



三、良好的專注力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一二年級的孩子還比較活潑,總是坐不住。普遍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只有15-20分鐘。上課走神、開小差是一二年級孩子最常見的現象。在走神的情況,想要真正學會老師講得內容幾乎是不可能的。



培養孩子良好的專注力,家長們要做到這幾點:

  • 讓孩子學會觀察事物,觀察一件東西自然需要孩子全神貫注,比如找不同、拼圖、下棋等等。
  • 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打擾。在沒有幹擾的環境中,孩子才能沉浸於思考。
  • 多給孩子玩專注力遊戲:遊戲是孩子最感興趣的事物,玩遊戲時孩子的專注力是平時的幾倍。

相關焦點

  • 一二年級狠抓學習習慣,受益整個小學階段,這些習慣你家孩子有嗎
    有些家長覺得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孩子太小還沒有開竅,長大後就會有所改善的,然後就放任孩子自己學習。說實話,孩子小確實很難吸收知識,這自然是成績不好的原因之一,但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就可以學得很好?天賦可能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恐怕是學習習慣的影響了。
  • 孩子上小學一、二年級,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尤其這5個習慣
    我家大寶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尤其在學習上讓我很少操心。在我家幾乎不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暴躁的父母陪著磨蹭的孩子寫作業。我覺得這主要歸功於我的一個小學老師,他從教30多年,如今已經退休,因為我和老師家住得很近,所以我經常會向這個老師請教關於教育孩子的「聖經」。
  • 小學二年級數學題難倒全家,小學階段培養好這些習慣孩子終身受益
    半年前的某天晚上十點,我忽然接到姐姐的電話,心頭一緊還以為家裡有什麼事,接通電話才知道姐姐家遇到了一個「難題」,全家都一籌莫展才向我求助。這難題是真的難題--一道二年級數學應用題,孩子不會,我姐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我姐夫自己會解題卻給孩子講不明白,第二天還要交作業,這可急壞了我姐,於是大半夜的打電話呼我求救。
  • 讓孩子擁有這些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 今天就跟您聊聊「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那些危害,在中小學階段,有哪些習慣的培養比學習成績還重要呢?身邊有這樣一位當媽的朋友,她自己的性格本來就很要強,這不,又聽信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出了不少難題。3年內花了快10萬,給孩子報了七、八個培訓班,在孩子5歲的時候便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
  • 小學階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分數還重要,孩子後勁足
    這樣的場景大家有沒有覺得有點熟悉?每次家長們在吐槽家裡小朋友做作業的問題時,認同感相當高。我們一直強調,與其說抓小孩的成績,不如儘早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在最晚在小學五年級前,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或許有的家長覺得無所謂,到了初中就知道有沒有所謂了。
  • 孩子上小學一、二年級,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尤其這幾個習慣
    學生階段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開始階段,也是人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 特別是新入學的孩子,應該重視習慣培養,為後續的學習奠定基礎,給孩子的發展做好鋪墊。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可以決定人一生的命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習慣。 近年來,有一個很受家庭教育歡迎的說法: 父母應該給孩子愛和自由,給孩子空間和權利父母對孩子的最好教育方式,應該和孩子成為朋友。
  • 擁有這些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在中小學階段,有哪些習慣的培養比學習成績還重要呢?3年內花了快10萬,給孩子報了七、八個培訓班,在孩子5歲的時候便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朋友跟我聊天時說,剛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孩子成績非常優秀,覺得老師講的都很簡單,到了二、三年級,成績卻慢慢下滑了,孩子從班裡的尖子生變成了中等生,漸漸地開始厭學、不寫作業、上課走神了。
  • 小學各年級「好習慣一覽表」,習慣決定孩子未來
    一個習慣的養成不僅需要孩子處在一個懵懂的年齡段,更需要家長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培養。但是好習慣給孩子帶來的作用也是巨大的,無論是學習,生活亦或者是未來的工作,相信好的習慣一定讓孩子受益終生!下面是一份小學1-5年好習慣培養一覽表,具體介紹每個年級孩子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習慣素養,而小學也是孩子的基礎階段,好習慣培養必不可少,家長必收!
  • 小學一、二年級,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好習慣比一百分更重要
    孩子上學後,最重要的是什麼呢?相信肯定有家長會說:「當然成績最重要了」。沒錯學習是重要,只有小學階段打好基礎,在未來上高年級的時候,孩子才能跟得上學習進度。但是在我看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孩子剛上小學,我們不能只看孩子的學習成績,最先抓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小學時期知識都不是很難,孩子只要用心學點就能考取高分。但如果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再上幾年學很容易就被其他孩子拉開差距。
  • 擁有這些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3年內花了快10萬,給孩子報了七、八個培訓班,在孩子5歲的時候便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朋友跟我聊天時說,剛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孩子成績非常優秀,覺得老師講的都很簡單,到了二、三年級,成績卻慢慢下滑了,孩子從班裡的尖子生變成了中等生,漸漸地開始厭學、不寫作業、上課走神了。
  • 小學階段,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習慣,不要忽視孩子的黃金六年
    小學階段是孩子為學之初,孩子學習成績和能力的高低可以說取決於小學六年養成的習慣,很多高中生的好習慣都是在小學期間的黃金六年養成的。父母做好科學陪伴,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至關重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孩子學得輕鬆,走得更遠。
  • 一年級開學第一天,想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先從生活習慣開始
    文 | 小果樹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決定命運。」每年的9月1日都是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的日子,作為兩個小學生的媽,我每年都會重複一句:學習習慣很重要!
  • 1-6年級習慣養成一覽表,習慣決定孩子未來
    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習慣培養,以利於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基礎。小學生習慣養成一覽表下面的這份1-6年級的小學生習慣養成一覽表非常實用,值得家長收藏!6年級習慣教育就是習慣培養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很多,上面的習慣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習慣,在孩子12歲以前養成,會為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 小學階段,除了學習,培養這些習慣更重要
    當下的孩子們,整天接受著知識和能力的訓練,缺少了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而對孩子一生來說,這些習慣的培養,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2、按時作息的習慣  現在的小學生,學習的任務都很重,為了更好的學習生活,按時作息非常重要小學階段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良好的作息時間能保證孩子正常發育,長高長大。  此外,合理的作息時間會讓孩子從小有時間觀念,懂得珍惜和利用時間。
  • 為何孩子進入小學三年級開始掉隊?培養好習慣,比單純提分更重要
    孩子進入小學以後,很多家長發現,一二年級孩子們差異不大,基本都是90多分100分,三年級是一個分水嶺,孩子們的成績開始分化,一些孩子開始掉隊,學習越來越吃力。進入五六年級,成績比較差的孩子想要逆襲,會越來越難。
  • 成績不是孩子的唯一,比起成績習慣更重要,抓住小學就抓住了關鍵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主要的任務並不僅僅是學習這一項,身體的健康發育,個人習慣的培養等等,都是重要的任務,這些任務之間本身就是平等的,不存在孰重孰輕的說法,甚至有些時候,孩子們的習慣培養相比成績來說會更重要一點。
  •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習慣(1-6年級習慣養成表)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小學時期成績經常考雙百,然而到了初中,高中時期開始「銷聲匿跡」,沒有了昔日的輝煌,有的連高中都沒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律?因為習慣,小學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就有好的習慣,沒有好習慣,後勁不足,自然就跟不上了。
  •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尖子生
    還特意跟我們家長講:小學階段基本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小學一、二年級,主要是要抓孩子的習慣,第二階段是三、四年級,要逐漸放手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等到五年級時家長只要維持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就可以了。我們常說:「習慣是很可怕的事!」多少人從小養成的習慣到老年的時候也還是改不掉。一二年級是孩子剛開始入學的時期,也是孩子開始養成學習習慣的時期,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能幫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將來孩子過渡到自主學習時就不用逼著學、盯著學。
  • 孩子上小學1、2年級,先抓習慣再談成績,5個習慣家長要「狠抓」
    也許很多家長就特別奇怪了,孩子還在上小學一、二年級,不是應該抓成績的時候嗎?但其實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小學一二年級更重要的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期。當孩子到了三四年級,思想就比較成熟了,三四年級的孩子往往都有了自己的小想法,相比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思想更加的活躍,更容易接受新鮮知識,而這個時期學習最主要的條件就是是否有一個好習慣,家長如果沒有在孩子一二年級幫助孩子形成一個好習慣,到了三四年級學習就會顯得吃力了,因此,家長要在孩子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主抓習慣。
  • 小學各年級「好習慣一覽表」「學浪計劃」
    在家長眼中,好成績才是教育的重點,才是孩子的未來,但是沒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怎麼要求孩子學習成績優秀,品格素質無憂呢?好習慣的養成是艱難的,甚至比提高學習成績更為困難。一個習慣的養成不僅需要孩子處在一個懵懂的年齡段,更需要家長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