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視察上海: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1920年9月6日,年僅16歲的鄧希賢(即鄧小平)和82名重慶留法預備學校畢業的川東子弟,沿著出川的水道乘船第一次來到上海。走出「壺中天地」,眼前是一片從未見過的十裡洋場。雖然那一次僅是短暫停留,他對這座城市命運的關注卻從此開始。

  從黃浦江畔登船赴法國勤工儉學到率軍南下將勝利的旗幟插遍浦江兩岸;從新中國的早期建設到金山、寶鋼的崛起;從中國的改革開放再到浦東開發建設。鄧小平與這座城市聯繫在了一起。

  迎戰資訊時代 「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

  中福會少年宮13樓的走廊上,至今還懸掛著一張1984年的彩色照片——身著紅格子棉襖的女孩叢霖和藍色運動上衣的男孩李勁端坐在兩臺電腦前,鄧小平爺爺站在李勁身後,雙手後背,身體微傾,目光中飽含欣慰和慈祥。而在畫面最右,一位老師正躬身探頭關注著兩個孩子。他叫王頌讚,中福會少年宮的特級教師,也是這場表演秀的設計者。

  「很多媒體報導都寫『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這是誤讀!」見到本報記者,今年63歲的王頌讚快人快語、開門見山,他從手邊拿起一張白紙,一筆一划地寫下「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幾個正楷字。小平同志當年的教誨,他沒齒難忘。

  那是1984年2月16日,正值元宵佳節,33歲的王頌讚一早就帶著兩個在首屆少年兒童電腦程式設計競賽中獲獎的學生來到上海展覽中心,「當時接到的命令就是去做個表演,說有一位首長要來,但是究竟是誰,什麼時候來,我們都不知道。」

  上午10時剛過,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一樓的展廳大門傳來了沸騰的人聲,有人在喊「鄧小平來了,鄧小平來了」。由於展臺位於展廳迴旋走廊的尾端,也就是入口隔壁,王頌讚幾乎是最早得到消息的人。激動之餘,他不忘和孩子們商量著要如何向鄧爺爺問好。「今天是元宵節,你們就說『給爺爺拜個晚年,祝爺爺身體健康』。」

  沒過多久,鄧爺爺就來到了他們的展臺前。敬禮,問好,坐定,按照計劃,叢霖先用單板微型計算機做了團體操隊形變換表演。接著,李勁操作一臺連接了14英寸彩色電視機顯示屏的蘋果電腦。屏幕先是打出「熱烈歡迎」的中英文字樣;很快,畫面上出現了一個方頭方腦的機器人,閃著大眼睛,唱起了「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歌聲剛結束,一枚鐫刻著「中國製造」的巨大火箭,呼嘯著升空,屏幕上打出幾個大字:「中國,飛向宇宙!」

  整個表演一氣呵成,「有人給鄧小平遞了張椅子,讓他坐下,他馬上揮揮手,堅持要站著看完。他興致很高,也不想打斷孩子的表演。」王頌讚回憶道,設計的3分鐘表演結束,見鄧小平沒有離開的意思,李勁又用自己設計的程序和電腦下了一盤黑白棋。電腦贏了,小平笑了,他滿意地點點頭,親切地和兩個孩子握手,問了他們的名字年齡,摸了摸李勁的頭,然後轉過身,對大家說:「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他說得很響亮,但是因為說得是四川話,所以是抓起還是做起,我們也不確定。在場的報社記者都錄下來了,錄音送到中央辦公廳,第二天下發的文字材料裡寫的是『做起』。」

  那一年,計算機課程首次進入上海的高中課堂,翌年成為高中階段的必修課。如今,上海的中小學校校都有電腦房,由電子閱覽室、校園網、多媒體教學設備、機器人實驗室構築的「數字校園」正越來越多地在申城崛起。

  「移動互聯時代,我們的計算機教育緊跟著國際發展的潮流,慕課、翻轉教室,我們都沒有落下。」王頌讚說根據習總書記的指示,下一步,上海將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想完成這一目標,少年兒童的計算機普及教育不能鬆懈。「下一個目標是讓移動互聯更有個性化,通過教育診斷,為更多的學生定製教學內容,真正地實現無牆教室。」

  參觀上海大眾 「我看你們可以生產100萬輛」

  1991年2月6日上午9時30分,一輛麵包車在地處安亭的上海大眾桑塔納總裝車間門口悄然停下,打開車門,下車的正是鄧小平。「他老人家看上去很慈祥,也很精神。」時隔20年,時任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總裁的陸吉安仍然清楚地記得當年的場景。讓他尤為難忘的是小平同志的兩次沉默和兩次發聲。

  第一次,是在桑塔納轎車總裝車間,上海大眾總經理方宏用無不驕傲的口吻向小平同志介紹:「桑塔納轎車的年生產能力達到6萬輛。」鄧小平一直沒有開口。走過流水線,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看你們的車間很空,生產線布置得很稀,我到有些國家去參觀,人家的生產線很密,說明你們還有潛力。我看你們可以生產100萬輛!」

  第二次,是在發動機裝配車間,得知受限於鑄鐵技術,發動機缸體國產化有困難,小平沉默良久。看著塑料紙封裝的進口缸體,他轉向了身邊的陸吉安:「有人跟我說,在鑄鐵中加一點稀土,可以大大改善鑄鐵的機械性能。你們考慮一下,在發動機缸體國產化的過程中,能否試一試。」

  高瞻遠矚、擲地有聲、明見萬裡、睹始知終,陸吉安對這位領導人的崇拜溢於言表。「那時候還覺得這麼一個車間,每年生產五六萬輛轎車就已經夠緊張的了,怎麼可能生產100萬輛汽車呢?」

  拍板搞中外合資,將中國汽車工業帶入新時代的正是鄧小平。1978年11月9日,國家計委副主任顧明同志請示時任國家副主席的鄧小平,轎車項目是否能中外合資經營。鄧小平說:「可以,不但轎車可以,重型汽車也可以嘛。」不久,上海成立項目組,展開了與德國大眾長達6年的桑塔納項目談判。1985年3月,中德合資的上海大眾有限公司宣布誕生。轉眼又是6年,這一次來上海,鄧小平就是要親自看一看桑塔納轎車的發展如何,國產率達到多少了。

  那次本來只安排了30分鐘參觀時間,小平卻待了將近一個小時。聽說國產化率已經從起初的2.7%提高到60%,部分零部件已經達到德國標準,小平連聲說「好,好」。「他說,如果不是開放,我們生產汽車還會像過去一樣用錘子敲敲打打,這是質的變化,質的變化反映在各個領域,不只是這個行業。他還說,你們還要抓緊創新,搞新產品,變換車型。」陸吉安知道,這是小平同志的殷殷期望,更是他們的奮鬥目標。「我們後來才意識到,說100萬輛他老人家實際上告訴了我們中國市場需要汽車,汽車市場大得很;也告訴我們現代化汽車企業如果年產量不到100萬輛,在國際上就成不了氣候,生產成本就降不下來,競爭力也上不去。」

  10時23分,鄧小平揮手離開了上海大眾,但他身後的上海汽車工業發展之車卻由此駛入了「快車道」。年產100萬輛目標在2005年業已實現,去年,上汽集團整車銷量達到510.6萬輛,同比增長13.7%,繼續保持國內汽車市場領先優勢,並以920.2億美元的合併銷售收入,第十次入選《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排名第85位,比上一年上升了18位。

  啟動浦東開發 「什麼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

  1990年4月18日,浦東開發的序幕正式拉開。那年初次在上海與鄧小平見面的情景,時任中共上海市常委、組織部部長的趙啟正記憶猶深:「見到我們他說你們都很年輕,你們不要怕沒有經驗,努力實踐幾年就會有經驗了,就會把工作做好。」

  趙啟正現在幾乎難以想像沒開發前浦東的破敗模樣。「幾乎沒一個能看上眼的建築,當時的小陸家嘴地區有條路叫爛泥渡路,每逢暴風雨就『水漫金山』,家裡家外積水積到膝蓋。」鄧小平一直在關注著浦東的發展,好幾次跟趙啟正強調要「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

  1991年2月18日,農曆大年初四的上午,鄧小平興致勃勃地登上了上海新錦江飯店41層的旋轉餐廳。趙啟正至今記得鄧小平的那句感慨,「要克服一個怕字,要有勇氣;什麼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才能開拓新路。試第一個就要準備失敗,失敗也不要緊。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1993年12月13日,一個細雨濛濛的冬日,89歲的鄧小平冒雨登上了楊浦大橋。根據指示,原浦東新區副區長王安德作為後勤保障人員,坐在鄧小平後面的車上。「那天天很冷,下著雨,鄧小平還是堅持下了車,我們就留在車上待命。」王安德後來才知道,鄧小平下車後就是吟了那句:「喜看今日路,勝讀十年書。」女兒問他何以詩興大發,他說,「這是出自我內心的話。」

  24年過去了,浦東新區從一片陋舍農田,發展成海外跨國公司競相投資的熱土,近萬家合資企業在這裡接連誕生,「東方明珠」等一批批現代化建築在這裡拔地而起,一個新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正在悄然形成。

  1990年,作為浦東新區前身的浦東地區全年GDP為60多億元,而今年,僅一季度,浦東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00億元。隨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去年正式掛牌,浦東開發開放又啟新徵程。

  「開發浦東是個時代的選擇。」趙啟正說,繼國內搶購風波和西方國家制裁浪潮之後,1990年,改革開放走到十字路口,放慢速度求穩定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鄧小平此時卻提出要啟動浦東的開發開放。「現在國際上擔心我們會收,我們就要做幾件事情,表明我們改革開放的政策不變,而且要進一步地改革開放。」

  趙啟正說,浦東是一所超級大學,而鄧小平就是學校的開創者。沒有鄧小平,就沒有浦東的今天。(王文佳)

相關焦點

  • 從計算機到人工智慧,都「從娃娃抓起」
    (「智慧工廠」套件)這場「人工智慧普及從娃娃抓起」行動,和 30 多年前的青少年計算機普及教育遙相呼應著。 1984 年,上海市展覽館舉辦十年科技成果展,鄧小平到場參觀。在一個關於計算機的展臺前,鄧小平原本只安排參觀 1 分鐘,但卻逗留了 6 分鐘。 吸引他的是兩名青少年計算機操作員。
  • 「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核心素養視野下青少年創新與發展論壇舉行
    「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今天,由中國福利會主辦、中國福利會少年宮承辦的「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核心素養視野下青少年創新與發展論壇在中福會少年宮1984年,鄧小平同志親蒞上海。在觀看了中福會少年宮計算機中心特級教師王頌讚帶領的小學員們所演示的人機互動後,做出了「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的重要指示,同時為中福會少年宮和《兒童時代》社共同創辦的全國第一份輔導少年兒童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專業報紙《兒童計算機世界》寫了報名。小平同志高瞻遠矚的意識促進了兒童科學素養的培養,從而影響了計算機在中國尤其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普及。
  • 教育真的必須從娃娃抓起
    育鄰夢「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今天仍值得我們深刻反思。在展覽會上,13歲的李勁坐在計算機前操作電腦程式,演示給前來參觀的鄧小平同志看,小平同志看完以後就對身邊的領導幹部們說:「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事件回放:1984年2月16日,上海市展覽館舉辦十年科技成果展。
  • 衛生應急素養要從娃娃抓起
    良好的衛生應急素養既是當下疫情防控的堅實基礎,也是長遠防疫最好的「疫苗」,要把包括衛生應急素養培育在內的疾控體系作為一項根本性、基礎性和長遠性建設來抓。全面提升我國公民衛生應急素養,需要從最基礎、最長遠、最根本的基礎教育抓起,要從娃娃抓起。從娃娃抓起,需要以應知教育為前提,注重知識普及。
  • 足球從娃娃抓起!上海首家足球特色幼兒園花落黃浦
    足球「踢」進了幼兒園,真正實現足球從娃娃抓起。12月7日,上海市足球協會、上海中恆集團共同舉辦「上海市足球特色幼兒園試點單位」揭牌儀式,黃浦區傅家街幼兒園成為上海市首家足球特色幼兒園試點單位。市體育局副局長宋慧、黃浦區副區長李原為黃浦區傅家街幼兒園揭牌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但到底從幾歲的娃娃抓起,並沒有定論。作為中國足球重鎮,上海一直在探索娃娃足球的探索和開拓。
  • 重訪,鄧小平的上海足跡
    當匯報到一期工程投產後,高爐一年有幾十萬噸水渣時,鄧小平說:水渣可以搞水泥嘛!現在水泥很緊張。 匯報結束,黎明提出請小平同志題字,他愉快地答應了,稍微思考了一下便寫下:「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
  • AI教育怎樣從娃娃抓起?機器人比賽熱背後的冷思考
    看點:AI教育從娃娃抓起,Robo Genius為青少年打開AI世界的大門。
  • 培養動手能力要從娃娃抓起
    培養動手能力要從娃娃抓起本報評論員 馬景華大事小事全都代勞,餵飯穿衣百般關愛……這些做法,看起來似乎讓孩子過得更舒服了,但事實上,這些家長的「愛」,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近日,肅寧縣第五實驗小學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比賽。
  • 上海展覽中心五十歲了 經典建築見證歷史風雲
    東方網10月25日消息:見證諸多歷史風雲的著名經典建築上海展覽中心,今天迎來了建館50周年、成立20周年的日子。    上海展覽中心的主體建築原名「中蘇友好大廈」,於1954年2月籌建,5月開工建設,1955年3月竣工。
  • 1992年2月18日,鄧小平在上海第一百貨商店視察
    鄧小平總是說,等他退休了以後,要享受一下一個真正平民的生活,上街去買買東西、逛逛商店。1992年2月18日,鄧小平到了當時全國最大的百貨商店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花10塊錢買了中華鉛筆和橡皮,了卻了自己多年來的夙願,在晚年生活裡多了一份「平民生活」的回憶。   1992年的2月18日是元宵佳節。晚上8時許,在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吳邦國等陪同下,鄧小平出現在上海南京路第一百貨商場。
  • 鄧小平對深圳經濟特區的三次關鍵支持
    1984年鄧小平首次踏足深圳經濟特區1984年1月22日晚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與政治局委員王震、楊尚昆等一同乘專列離開北京,前往深圳、珠海、廈門經濟特區和上海視察。24日上午,鄧小平抵達廣州火車站,稍作停留。
  • 讀完小學生編程考試大綱,不妨重新討論下計算機從娃娃抓起這件事
    機器之心報導作者:蛋醬三十五年後,我們才明白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學計算機從娃娃抓起」。人這一生,不可能不經歷幾場抓耳撓腮的考試。就比如大學生們幾乎都參加過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比如二級 Office 考試,考察的是 Word、Powerpoint、Excel 這種常用軟體的操作,但據統計通過率還不足三分之一……其實,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與計算機水平有關的考試不再局限於大學生這個群體,專門針對中小學生的「全國青少年軟體編程等級考試」
  • 教育為什麼要從娃娃抓起
    教育應從娃娃抓起,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但為什麼要從娃娃抓起,或許有更多的人沒有去深層次地考慮過。在該學習的年齡就要應該去學習,如果過了這個年齡再去學習,學再多的習也是「徒勞無獲」。教育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不能在孩子受教育的時候而縱容其放任自流。
  • 孩子學習編程肯定有用,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
    「編程就是指導計算機執行任務的行為」。編程是編定程序的中文簡稱,就是讓計算機代為解決某個問題,對某個計算體系規定一定的運算方式,使計算體系按照該計算方式運行,並最終得到相應結果的過程。而且,國家規定小學三年級以上孩子每周開設計算機課程,這是教育面向未來,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需要。
  • 鄧小平視察南方重要談話的意義是什麼?
    鄧小平視察南方重要談話的意義是什麼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視察南方並發表講話。談話的主要精神在同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政治報告中又得到了進一步的闡釋。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 上海科技館與浦東的不解之緣
    22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涼農田,談起選址此地的原因,經歷過科技館建設與發展全程的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顧慶生感嘆道:這是市委、市府明智之舉,看中浦東改革開放的美好未來,在此投巨資興建科技館。其目的是將其一舉打造成上海城市品牌,建立科普精品,提高上海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
  • 足球從娃娃抓起 希望之星耀南海
    「足球從娃娃抓起」送教入園公益系列活動由南海區足球協會主辦,獲得南海區民政局、南海區教育局、南海區文化體育局等政府部門大力支持,得到了「益動全城家·南海」公益慈善創意匯的資金支持。南海的足球送教入園活動於2014年開始,已連續舉辦三期,活動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足球的快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 峨眉山紀事|鄧小平曾帶著4個副總理視察
    【點睛】鮮為人知的鄧小平曾於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兩次親臨四川峨眉山視察,他的言行舉止給峨眉山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與四川峨眉山人結下深厚情緣,他的音容笑貌長留天地之間。文/伍策 一劍
  • 「食育」要從娃娃抓起
    2018年7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曉潔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宗耕合作,牽頭組織「中科院食育研究團隊」,兩年來在全國若干地區中小學校開展了一系列「食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