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新基建」維繫生活運轉小店復甦

2020-12-18 南方新聞網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打亂了社會節奏,也改變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數字經濟在疫情的推動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作為生活服務電商代表之一,美團也在充分利用自身在數字經濟方面的積累和優勢,在為抗擊疫情、保障民生、助消費回暖等方面作出貢獻。

外賣小哥成市民生活「擺渡人」

今年3月,國務院新聞辦在湖北武漢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記者見面會。堅守在武漢疫情防控一線的5位「凡人英雄」首次亮相記者會。

「我慢慢發現,我們騎手的工作,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我們成了維繫城市正常運轉的擺渡人,我相信,只要我們都在,武漢就不會孤獨!」來自美團外賣的騎手吳輝(網名「老計」),就用自己的行動在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疫情期間的武漢,由於封城的原因,給市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但是因為有了外賣騎手這樣的城市擺渡人,才讓武漢人民可以堅守,最終迎來抗疫的勝利。

在今年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發布的抗疫群像中,一名身穿美團外賣制服的外賣小哥成為了最為亮眼的一名成員,這位名為高治曉的美團外賣騎手作為唯一華人面孔登上封面。

今年疫情期間,在北京打工的高治曉每天要跑一百多公裡,派送四五十單到六七十單。《時代周刊》稱讚,騎手們有「非凡的使命感」,如果沒有在危險中挺身而出的外賣騎手們,很多家庭會挨餓,病人也無法得到賴以生存的物資供給。

疫情之初,外賣騎手應該是城市最先感覺到氣氛緊張的群體之一。訂單中,購買消毒藥水和口罩的開始增多,在藥房,慢慢有口罩售罄的告示擺出,在寫字樓,消毒的頻率增加後,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消毒水味道。

高治曉也開始往家裡搬防護物資,他跟著客戶學,購買相同的消毒水、酒精、免洗洗手液、口罩……「我們是服務別人的,要對自己和別人負責。」

疫情期間,送餐的訂單減少了,購買米麵油蔬菜水果的多了,甚至還有生活用品。高治曉接單最多的一天,完成了70單。「我其實就是一個特平凡的人,把外賣送好就高興了,那些醫護人員、志願者才是真正應該被表揚的人。」

老計也表示,大年三十的晚上,刷微博看到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只能吃泡麵,心裡很不舒服,覺得自己是不是該做點什麼。後來他就決定,這個春節繼續送外賣。

大年初一的第一單,老計就將外賣送到了中南醫院呼吸內科。當時他心裡有點打鼓,可當他看到醫院裡,所有一切都井然有序,也就放下心來。某天傍晚,已經收工回家的老計忽然接到一個新的訂單,備註寫道:「媽媽做的飯,給爸爸送去,我爸爸是前線醫生,謝謝小哥了」,這些話語讓他決定必須要送這一單。

在全國,和老計與高治曉一樣的騎手還有很多,從拉起一級響應到小區封閉,再到如今生活回歸正常,這些外賣員們一直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將那些隔離時期的關懷與愛,串聯成海。

助力小店復甦,保障「一家生計」

疫情對於社會大眾的影響不僅僅來自每一個個人,對處於經濟運行末端、承載著一家人生計的小店而言,同樣帶來了嚴重的衝擊。美團作為連接消費者和商戶之間的橋梁,在後疫情時代促進消費復甦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店內營業額一直下降,最差時只有平時營業額的10%,連租金和員工工資都覆蓋不了。」疫情影響下,廣州網紅餐飲小店「孖記士多」面臨著經營危機。為了生存,在兩個「80後」女兒李彩明李彩君的建議下,「50後」的李陸榮決定上線外賣。

上線第一天,剛好廣州開始封店。店門關了,只在廚房留下一個窗口讓美團小哥來取,一共賣出了十單外賣。到了第五天,已經過百,後來又漲到兩百多單,外賣營收逐漸佔疫情前堂食營收的三分之二。孖記士多的兩個門店就這麼活下來了。

現在,隨著疫情好轉,店裡雖然開放了堂食,但孖記士多的外賣服務仍在繼續。李陸榮表示,外賣為他們提供了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的一個橋梁,可以更及時地收到顧客反饋,方便其做出針對性的改善服務。

一張白紙的姐妹二人,在美團大學外賣學院上課,學習數位化運營知識,給外賣店鋪裝修,學著做好看的圖片,設定價格和折扣,讓客人一眼就覺得「哇」好想吃。

同樣在疫情中經受考驗的還有來自深圳的連鎖餐飲品牌樂凱撒比薩。「當時公司每月虧損都在1000萬以上,這對現金流帶來了很大挑戰。」樂凱撒比薩創始人陳寧這樣感嘆,因為疫情,樂凱撒比薩一度進入了最難熬的冬天。

樂凱撒比薩2009年創辦於深圳,由其首創的榴槤比薩品類現已風靡全國。對於處於高速擴張階段的樂凱撒比薩而言,新冠疫情的暴發無疑給它踩了一腳「急剎車」。今年2月,在疫情影響下,樂凱撒只有74%的門店恢復營業,總銷售額降低50%~60%,其中堂食降低85%。長時間的虧損讓公司面臨著資金斷流的風險。

「在關鍵時刻給企業救命的,只有創始人手裡的『磚頭』。有了磚頭才有抵押物,銀行才會給你錢。」那麼,樂凱撒的「磚頭」是什麼?陳寧的答案是交易數據。

2月17日,樂凱撒正式向美團提交貸款申請。美團依託商戶交易量、點評數據積累以及行業模型和風險模型預判,和光大銀行合作完成了對樂凱撒的授信審批。最終光大銀行和美團僅用了三天時間,就給了樂凱撒4000萬元的綜合授信。這讓本是IT工程師出身的陳寧更加堅定了加強數位化轉型的信念。

美團上有數百萬小店,它們背後連接的是數以千萬計的家庭。據介紹,為了支持這些小店和它們所維繫的生計,美團先後啟動「春風行動」計劃、「春風行動」百萬小店計劃、「春風行動」小店守護聯盟等幫扶舉措,利用數位化力量,以線上化運營、優惠貸款、安心消費、供應鏈服務、針對性培訓等切實舉措,助力小店活下去、活得更好。

美團秋季小店大數據顯示,9、10月全國小店消費復甦率均超100%,首次超越了往年的消費水平。今年第三季度,美團新增近30萬家小店,小店營業額環比增長18.4%。儘管承受了巨大衝擊,美團上的數百萬小店也以獨有的韌性與活力,迎來數位化蛻變和新生。

撰文:葉丹

相關焦點

  • 從A到I,這首新基建「字母歌」唱響未來智慧生活
    A(人工智慧 AI)、B(區塊鏈 Blockchain)、C(雲計算 Cloud Computing)、D(大數據 Big Data)、E(新能源充電樁 New Energy Charging Pile)……這段時間,我們梳理了新基建相關領域的「主角」,輪番登場的產業基地、智慧設施、創新應用,讓你預覽新基建助力下的未來智慧生活。
  • 5G新基建時代文旅的復甦與引爆:當紅齊天XR+樂園生動實踐
    來源標題:5G新基建時代文旅的復甦與引爆:當紅齊天XR+樂園生動實踐 隨著2020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勝利,5G新基建全面鋪開,中國經濟率先走出陰霾,文旅產業復甦態勢明顯,作為文旅新地標的主題公園,將成為拉動城市和區域文旅產業發展的發動機
  • 零售邁入「新基建」時代,大潤發突圍、家樂福成績單亮眼
    疫情好比一場大考,「新基建」脫穎而出,成了萬眾矚目的「參考答案」。不僅政府對其寄予厚望,各行各業也將其納入規劃,就連A股的散戶也在街頭巷尾熱議新基建。那麼,「新基建」緣何能成為經濟強心劑?備受疫情衝擊的零售業,和「新基建」有什麼關係?
  • 抓穩新機遇 匯聚新動能——我國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題:抓穩新機遇 匯聚新動能——我國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新華社記者高亢、鬱瓊源、劉夏村在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同時,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全國生產活動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速恢復,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向好態勢明顯。
  • 「新基建」與「雙循環」的二重奏:2020服貿會靠什麼推動經濟復甦
    有許多流行過的詞彙,時至今日再聽到總會產生些許不適,比如網際網路思維、私域流量、上下半場。而有一些熱詞卻有著歷久彌新、影響深遠的力量,比如「網際網路+」、「新基建」等等。原因也很簡單,後者是決策者基於當下形勢的精準判斷、國內外產業趨勢而給出的長期解法與發展方向,自然也尤為值得關注。
  • 景區碼:「新基建」對文旅行業有何意義?
    近年來,隨著經濟回歸新常態,增速穩中有降,尋找新的增長點已然成為當務之急。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 做新基建的「算力底座」,華為進而有為,是新基建的「擺渡人」
    以數位化、人工智慧和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建」在防疫抗疫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政府決策部署,企業復工復產,還是居民日常生活,都已離不開這些新的數位化基礎設施。新基建的核心在於「新」和「基」兩點:「新」代表了有別於傳統「鐵公基」的數位化方向,而「基」則代表了以5G所代表的新聯接,以及雲與AI代表的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 零售通百萬新小店「有新活法」 規模4年增長100倍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8日電 記者從阿里零售通獲悉,自2017年將線下小店帶進618,業務規模四年增長100倍,覆蓋線下消費人群超過1億人,構建150萬個新小店背後的新零售社區。「自己開店八年多,以前每到618、雙11大促,都只有眼饞的份。
  • 自己開店是年輕人理想工作的首選,那些街頭小店的背後老闆都是誰
    小店店主開店前職業分布。圖片來源:《服務業小店店主生活和工作報告》近年來,漸趨激烈的職場競爭、企業裁員、追求夢想生活等諸多因素促使部分白領群體放棄辦公室的工作,選擇開一家小店。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春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24.3%的白領所在的企業有裁員現象,「70後」「80後」的白領中有兩成表示要通過自主創業戰勝失業焦慮。王可欣今年疫情後和表弟一起合夥開了一家美容店。她不懂相關技術,選擇了一家知名連鎖品牌加盟,並請了兩個技師維持店面的正常運轉。她告訴界面職場,美容店算是兼職,她沒有放棄本職工作。
  • 新基建:最近的熱頻詞,到底與我們的生活有多大關係
    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最近頻繁出現一個詞:新基建。其實新基建早在2018年12月就被提了出來,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新基建到底是什麼呢?01新基建全稱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
  • 滬上「無人運營」的SPA小店:像調度外賣小哥一樣調度按摩技師
    這就是上海的SPA小店「小確幸 Massage」。7月20日,美團研究院聯合上觀新聞發布的《中國服務業小店經濟活力報告》顯示,疫情後上海服務業小店的消費復甦率雖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其數位化發展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如何抓住疫後復甦的機遇、用好數位化的工具,實現小店的翻盤?小確幸探索了一條小店「新路」。
  •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融合要請科技做「翻譯」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融合發展,不僅能給國際工程管理帶來新機遇,更將助力中國從基建大國快速邁入基建強國之列。融合過程中,如何才能讓這一系列的「新」充分賦能「傳統」?有哪些坎兒需要邁過?在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我們尋找著答案。
  • 新基建:「新」在哪,何「基」礎,怎麼「建」
    在當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與國家經濟疲軟兩種現狀並存之際,「新基建」更是被寄予厚望,甚至不少聲音將其視作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推動國家宏觀經濟復甦至正常前進水平的「救命稻草」。不可否認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國的數字經濟得到了小階段爆發式發展。
  • 財政部部長發聲提高赤字率 新老基建還需攜手穩經濟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提高赤字率,就是擴大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的發行規模,為保基本民生和基層運轉補充一定的財力。海通證券則認為,上調赤字率,或將為預算內資金帶來0.47萬億的增量,2020年達3.4萬億。相比於國家宏觀政策的推動,從微觀視角來看,相關產業的復甦或來的更實在。
  • 李榮茂:「後疫情」時代,清大領導力與您共闖新賽道!
    在疫情之後,社會運轉復甦之際,誰也沒有想到「新基建」會來的如此之快,清大領導力創始人李榮茂說:「疫情倒逼企業轉型改革,而『新基建』的出臺,為不少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特別是為傳統產業補短板。」比如「雲技術」的產業現象,「雲生活」「雲辦公」「雲教育」「雲發布」「雲醫療」......「雲技術」幾乎出現在這兩場戰役中的每一個角落,同時也為中國經濟的復甦以及社會正常運轉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其中,宜家入駐阿里巴巴引起了極大地轟動。誰也不會想到,宜家中國區總裁兼中國區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安娜·庫麗佳會來到淘寶直播。當然,她也不是第一品牌高管來直播的。
  • 新基建再次被「Pick」 傳統基建與新基建究竟有何差別?投資者如何...
    為此,有關政府部門應當提前研判、提早謀劃,做好頂層設計,加強部署協調,引導各方在「新基建」中共繪「一張圖」、同建「一張網」,從源頭上避免重複投入、盲目推進,讓建設更有章法。比起傳統基建,新基建的技術性、專業性以及市場不確定性相對較強,需要更加有效地發揮各方合力、集聚創新智慧。
  • 【她生活 微心願 共建溫暖新社區】烘焙生日趴 甜蜜有溫度——醫師...
    【她生活 微心願 共建溫暖新社區】烘焙生日趴 甜蜜有溫度——醫師節暨七夕節特別專場活動 2020-08-24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融租賃加強布局「新基建」領域
    在兩個多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數位技術在各個領域都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遠程醫療、線上金融、網絡教學等具體實踐,使居民足不出戶就能夠讓必要的學習、工作、生活需求得到滿足。而在確保疫情防控不鬆懈的同時,短時間內實現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和社會的高效運轉,數字基礎設施的作用更加凸顯。
  •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什麼?誰來建?能帶來什麼?有何趨勢?圍繞這一國家重大部署,《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有關機構進行了專題調研,推出《新基建,來了!》專題報導,共十篇,此為第一篇。  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新基建絕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續推進。
  • 【地評線】桂聲網評:「挖掘機指數」見證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
    千裡之外的湘江之畔,三一重工「18號廠房」的大屏幕上,實時滾動著遍布全國40多萬臺挖掘機、吊裝設備、混凝土機械等設備的大數據,設備每揮動一鏟、移動一步都有跡可查……這,便是三一重工創立的「挖掘機指數」,一個觀察經濟運行的重要參照。挖掘機銷量素有中國經濟「溫度計」之稱。挖掘機銷量的「冷熱」表現,歷來是觀察中國經濟溫度的重要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