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負履行義務的執行案件中被執行人權利保護

2020-12-18 正義網

  一、基本案情 

  2011年4月6日,衡某義將5000元砌牆款交到法院,但未按協議將其院內其他門封閉;衡某良直到2011年初才將磚牆壘好,且未按約定將東門摘除。2012年8月6日,經衡某義申請,法院依法對衡某良強制執行,將其東門摘除,但並未將衡某義交到法院的5000元砌牆款交付衡某良。後衡某義因其房產已轉讓他人,於2014年3月18日向法院申請撤銷執行,法院於同日裁定終結該民事調解書的執行,並以衡某良雖然按照調解書約定壘好磚牆,但一直未摘除大門為由,將5000元砌牆款退還衡某義。  

  二、觀點爭議  

  對於本案的處理,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  

  觀點一: 衡某良雖然按照調解書約定壘好磚牆,但其大門一直未摘除,所以基於同時履行抗辯權,法院有權不給付5000元砌牆款。現衡某良申請撤銷強制執行,理應將5000元砌牆款退還衡某義。  

  觀點二: 衡某良雖然未於2011年4月以前履行砌牆義務,且衡某義申請執行後,法院亦於2012年8月6日對衡某良強制執行摘除了東門。至此本案雙方當事人基本履行了民事調解書確定的義務,此時法院應當將5000元砌牆款交付給衡某良。  

  三、筆者觀點  

  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本案中第一個焦點:衡某義申請撤銷強制執行後,還是否應履行5000元砌牆款的給付義務?民事調解書與法院生效判決、裁定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民事調解書一經生效,對案件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強制力。案件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民事調解書確定的義務,並依法享有民事調解書確定的權益。當事人因對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按民事調解書確定的標準、方式、數量履行義務向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時,法院應當在民事調解書確定的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範圍內依法執行。所以筆者認為法院的執行活動一方面要強制被執行人履行民事調解書確定的義務,維護申請執行人的權益。另一方面不得任意損害被執行人的合法權益,被執行人已經履行了民事調解書確定的義務的,民事調解書確定的其權益亦應得到維護。  

  本案中第二個焦點:法院以衡某良未履行摘除大門的義務,不給付5000元砌牆款,並最終將強返還衡某義是否合理?在執行實務中,經常會碰到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確定雙方當事人都有履行義務的情形,當一方當事人提出執行申請時,另一方基於合同法提出同時履行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民事實體法上債權私力救濟的一項法律制度,屬實體法規定,其不能當然適用於民事強制執行程序法中。同時,執行根據是生效的裁判文書,雙方的權利義務已得到公權的確認,不能等同於一般民事合同,具有強制執行力。如果將同時履行抗辯權適用於具有國家強制執行力的判決中,將降低裁判的權威性。所以筆者認為法院以衡某良未履行摘除大門的義務,不給付5000元砌牆款,並最終將強返還衡某義沒有法律依據。  

  綜上,本案中衡某義於2011年4月6日按照民事調解書確定的義務將應付衡某良的5000元砌牆款交到法院;衡某良於2012年初履行了砌牆義務,且衡某義申請執行後,法院亦於2012年8月6日對衡某良強制執行摘除了東門。至此衡某良已經履行了民事調解書確定的義務。本案雙方均負有給付義務的案件,衡某義將5000元砌牆款交到法院是履行調解書確定的法律義務。法院未通過任何法定程序甚至未經申請,便擅自將執行款退回,沒有法律依據。所以筆者認為法院應當將衡某義交到法院的5000元砌牆款交付給衡某良,並及時作出執行終結決定為宜。  

  (作者單位:河北省淶水縣人民檢察院) 

相關焦點

  • 雙方互享權利、互負義務的案件如何執行
    『執行過程』  武鳴縣太平鎮林淥村第12組申請執行林淥村第11組土地權屬糾紛一案於2010年9月7日進入執行程序。法院受理後於同年9月18日向被執行人林淥村第11組送達執行通知書,限其於2010年11月30日前退出非法侵佔的山林土地30畝,即退出「豬肝嶺」。但林淥村第11組未按上述的規定期限履行義務。
  • 民事執行中遲延履行利息問題的探討
    然而被執行人的履行義務應以履行能力為條件,無履行義務能力被執行人在現實中就其本身是無法履行義務的,現如果再加重履行義務,那麼是否存在法律對債務人保護不公平,也體現法律在不同主體中的不平等保護?該條既列入執行措施篇章,法條的適用已經隱含著一個前提條件「有履行能力的被執行人不履行義務」。
  • 宕昌縣人民法院關於敦促被執行人依法履行義務的通告
    >一、人民法院生效的民事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等法律文書具有強制執行力,負有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必須按照裁判文書確定的履行期限自覺履行。所有至今尚未全部履行本院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被執行人,應於通告發布之日起10日內主動和宕昌縣人民法院執行局聯繫,積極主動履行義務。
  • 關於執行中遲延履行利息問題的探討
    我認同將給付金錢的本金和利息之和作為計算基數,因為被執行人給付金錢的義務範圍包括本金和利息,遲延履行的債務並不排斥利息給付內容,遲延履行利息是強制執行措施一種,加重被執行人因不履行而承擔的義務。因為《民訴法》第十三條規定,案件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遲延履行利息接受者是執行案件的申請人,申請人可以主張,也可以放棄,所以區分情形處理。
  • 雷霆2020|東山區法院 強大威懾促使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
    9月14日,東山區法院在執行一起涉金融借貸案件中,針對被執行人隱瞞財產情況,果斷出擊,促使被執行人於某迫於法院的法律威懾,積極籌款履行義務,使該案成功執結。東山區法院在執行被執行人某洗煤公司、某選煤公司、於某欠款一案中
  • 連城縣人民法院 關於督促被執行人履行法律義務的通告(十三)
    依照法律有關規定,現督促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本院發布通告如下: 一、凡在連城縣人民法院立案執行但未履行生效裁判文書所確定法律義務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等被執行人,應於本通告發布之日起一個月內到本院執行局如實報告財產情況及有關事項,依法履行法律義務,配合法院強制執行。
  • 【執行動態】被執行人死亡,債權人的權利如何得以實現?
    被執行人死亡,債權人的權利如何得以實現?近日,大理市人民法院執行局的田豔麗法官就破解了這個執行難題。案件簡單回顧(圖片來源於網絡)馮某與遲某系同村村民,2019年9月雙方因瑣事發生爭吵隨即引發打鬥致馮某受傷,雙方訴爭至市法院。
  • 被執行人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第三人提出執行異議
    根據該法律規定,執行到期債權涉及次債務人的權利保護,法律關係較為複雜,在執行程序中適用該法律規定時,應當嚴格遵守法定條件與程序,兼顧相關各方主體的權利保護。在對到期債權的執行中,應當依法保護次債務人的利益,對於次債務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異議的,除到期債權系經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外,人民法院對提出的異議不予審查,即應停止對次債務人的執行,債權人可另行主張權利。
  • 談被執行人遲延履行的責任
    這一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了被執行人遲延履行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是民法的基本原則在執行程序中的具體體現,它對於促使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義務,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公正性和嚴肅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司法實踐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民事訴訟法對被執行人遲延履行的責任只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雖然《適用意見》對此作了進一步的規定,但仍嫌籠統,可操作性不強,同時也缺乏相應的司法解釋,這給具體的落實造成了一些困難。由於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大量的是遲延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案件,筆者在這裡只談一談遲延履行利息在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
  • 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能否要求其承擔由此造成的損失?
    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能否要求其承擔由此造成的損失?就這個問題而言,從申請人的角度要求被執行人承擔損失並不過分。法律是怎麼規定的呢?實踐中,法院生效判決將確定具體的給付金額和利息,並確定履行時間。被告(被申請人)不依法履行義務的,還應當承擔雙倍利息。
  • 吳興法院關於敦促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通告
    》等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特發布以下通告:一、人民法院判決一經生效,即具有法律強制力,被執行人應當及時、自覺、全面履行,必須接受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具有法定協助執行義務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必須協助人民法院執行。
  • 執行法官提前蹲守 促被執行人履行義務
    申請執行人荊某、鄔某與被執行人鄒某勞務合同糾紛一案,因鄒某名下無可供執行的財產且查無蹤跡,案件一直無法執行完畢。8月13日,執行法官獲悉鄒某將於8月14日一早在六安某處出現,遂於14日早上6點趕往地點蹲守,8點左右被執行人鄒某出現在該地點,正欲走時被執行法官攔下。執行法官隨即將鄒某帶至六安市裕安區人民法院執行指揮中心,並向其出示搜查令,搜查其隨身物品。
  • 再審裁定中止原判決執行,被執行人限制消費令應當解除
    如果限制消費的依據是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則會相對複雜。如上所述,被執行人未履行給付義務,並非當然地會被限制消費,法官擁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而法官如何決定,可以通過《限制消費規定》第二條的內容來考察,即「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消費措施時,應當考慮被執行人是否有消極履行、規避執行或者抗拒執行的行為以及被執行人的履行能力等因素」。
  • 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法院關於敦促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公告
    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法院關於敦促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公告自覺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疫情防控期間也應遵守。,全體應當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而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的被執行人。
  • 沒有被執行人的執行申請
    ,但被執行人在執行案件立案前已經死亡,這可讓我為難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公民死亡後,無法作為民事主體,故不應作為本案被執行人予以執行,執行申請的案件應依法予以駁回。因此項法官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向申請人出具駁回執行申請的裁定書。
  • 執行中遲延履行利息及遲延履行金問題研究
    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這是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遲延履行利息和遲延履行金執行的基本法律規定。執行實踐中,對遲延履行利息和遲延履行金的計算方式、期間、如何適用等問題一直存有爭議,各法院具體做法也不統一,筆者針對這一問題在執行工作中進行調研,以期尋找解決對策。
  • 關於當前執行案件結案方式中幾個問題的思考
    其二,對給付非金錢的生效法律文書來說,就是法律文書確定交付的財產已全部交付給債權人,或被執行人應履行的行為已全部完成,或者禁止其實施的行為得到了有效的制止,恢復了原狀。以上兩種情況是最圓滿的結案方式,申請執行人的權利得以全部實現,也是執行工作所追求的最完美狀態。當然,在實際執行工作中不可能每件執行案件都能做到盡善盡美。
  • @被執行人,年底前全市集中開展「四清」專項執行,請主動履行法律義務
    被執行人拖欠申請人貨款本金及利息近700萬元,後期依法追加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為被執行人,經法院前期執行,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已經支付本金300餘萬,但是後期再也沒有按期履行,在多次聯繫無果後,秦淮法院執行局局長夏婕親自前往泰安查找李某下落。因被執行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某「居無定所」,無法確定其具體住所,經申請人提供線索,執行幹警就在其經常居住的一處住所蹲守,一天一夜終於等到了李某。
  • 法院報:替代履行在名譽權糾紛案件執行中的選擇與適用
    法定義務原則上應由侵權人自行完成,但司法實踐中,名譽權糾紛複雜、內在矛盾激化、涉及個人隱私及鄉風民俗等,經常使主動履行陷入困頓,增加執行難度。替代履行的適用為提高名譽權糾紛案件的執結率,破解執行難點提供了更多選擇。
  • 臨洮縣人民法院關於敦促被執行人依法主動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通告
    逾期仍拒不報告或者虛假報告財產的,本院將依法對被執行人予以拘留、罰款。3.自公告發布之日起10日內,被執行人必須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否則,本院將依法強制凍結或者劃撥被執行人的銀行存款,扣留或者提取被執行人的收入,查封被執行人的不動產,凍結被執行人的股票、投資權益或者其他財產權,並對被執行人的相關財產予以強制拍賣或者變賣。對規避執行、逃避執行的被執行人,本院將會同公安機關以及有關部門依法採取住所搜查、強制審計、聯合懲戒、上網追逃等執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