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90後「小提琴怪傑」碰上世界級國立室內樂團,當西方古典音樂登上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臺,到底會迸出怎樣的火花?昨晚,立陶宛室內樂團攜手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羅曼·金,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為觀眾們獻上了一場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室內樂盛宴。
圖說:立陶宛室內樂團攜手小提琴家羅 曼·金帶來音樂會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來自波羅的海的中國之聲
對大多數來華演出的西方樂團來說,中國曲目都會作為返場時的「彩蛋」給觀眾驚鴻一瞥。而此次立陶宛國立室內樂團卻挑選了兩首完整的中國作品加入正式節目單。整個上半場,立陶宛作曲家們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和中國當代作曲家的作品交替出現,兩國藝術風格在臺上交融。
作曲家葉國輝的《爭春》是音樂會的第二首曲目,一開頭,取材於傳統崑曲的旋律從立陶宛演奏家們手中傳出,濃烈的中國古風通過西方弦樂樂器的演奏,呈現出一番中西合璧的韻味。作曲者葉國輝受邀現身,他感慨:「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音樂真是無國界。彩排時,我根本不用說話,只需站到他們旁邊,就能感受到旋律之中的情誼。」除了樂團帶來的兩首中國曲目,小提琴家羅曼·金也特地在返場中加入了一首唐曉光作曲的《鐫刻時光》,以表達對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以及上海觀眾的感謝。
圖說:羅曼·金在演奏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王雋介紹,作為「一帶一路」的夥伴之一,立陶宛文化部與本屆藝術節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日前雙方已經為下一屆藝術節達成了交流協定。立陶宛愛樂協會演出部經理達納斯·斯克拉姆塔伊感到非常期待:「很巧的是,由於進博會,我們的總統此時就在上海參加政府晚宴。中國和立陶宛的交流是包含政治、競技、文化等全方位的,而音樂正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90後「怪傑」重編《茶花女》
音樂會的主角當然是年輕的小提琴家羅曼·金。有著「小提琴怪傑」、「帕格尼尼再世」之稱的他為經典的西方古典樂染上了時代特徵。他的創作和演奏擁有著獨屬於「90後」的青春朝氣和天馬行空。與大多數小提琴家不同,羅曼·金的成名是源於社交網站上一則爆紅的視頻,視頻中他以復調的方式改編了巴赫G弦之歌中的小提琴獨奏,震驚了音樂界。
圖說:羅曼·金在演奏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當晚的音樂會,他帶來了自己的得意之作——由《茶花女》選段改編的小提琴獨奏《「茶花女」變奏曲》。曲中,他運用了許多匪夷所思的技巧,在小提琴上演奏出大量前所未聞的聲音。高潮處,他用牙齒在琴弦上「啃奏」,演奏方式令人瞠目結舌的同時,也讓這首耳熟能詳的《祝酒歌》有了全新的音色、獨特的風格。
曾經,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帕格尼尼發明了左手撥弦等演奏方式,當時被人稱作是「不可能的事」,如今卻已成為小提琴學習者的必修課。羅曼·金獨創的「啃奏」,不禁也叫人想起故去的帕格尼尼。在隨後的返場環節,這位「帕格尼尼再世」更以一首難度極高的《如歌》致敬前輩。(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