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有人用牙齒演奏小提琴嗎?90後的羅曼·金就是這麼不一樣!

2020-12-16 百家號

當90後「小提琴怪傑」碰上世界級國立室內樂團,當西方古典音樂登上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臺,到底會迸出怎樣的火花?昨晚,立陶宛室內樂團攜手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羅曼·金,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為觀眾們獻上了一場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室內樂盛宴。

圖說:立陶宛室內樂團攜手小提琴家羅 曼·金帶來音樂會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來自波羅的海的中國之聲

對大多數來華演出的西方樂團來說,中國曲目都會作為返場時的「彩蛋」給觀眾驚鴻一瞥。而此次立陶宛國立室內樂團卻挑選了兩首完整的中國作品加入正式節目單。整個上半場,立陶宛作曲家們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和中國當代作曲家的作品交替出現,兩國藝術風格在臺上交融。

作曲家葉國輝的《爭春》是音樂會的第二首曲目,一開頭,取材於傳統崑曲的旋律從立陶宛演奏家們手中傳出,濃烈的中國古風通過西方弦樂樂器的演奏,呈現出一番中西合璧的韻味。作曲者葉國輝受邀現身,他感慨:「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音樂真是無國界。彩排時,我根本不用說話,只需站到他們旁邊,就能感受到旋律之中的情誼。」除了樂團帶來的兩首中國曲目,小提琴家羅曼·金也特地在返場中加入了一首唐曉光作曲的《鐫刻時光》,以表達對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以及上海觀眾的感謝。

圖說:羅曼·金在演奏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王雋介紹,作為「一帶一路」的夥伴之一,立陶宛文化部與本屆藝術節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日前雙方已經為下一屆藝術節達成了交流協定。立陶宛愛樂協會演出部經理達納斯·斯克拉姆塔伊感到非常期待:「很巧的是,由於進博會,我們的總統此時就在上海參加政府晚宴。中國和立陶宛的交流是包含政治、競技、文化等全方位的,而音樂正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90後「怪傑」重編《茶花女》

音樂會的主角當然是年輕的小提琴家羅曼·金。有著「小提琴怪傑」、「帕格尼尼再世」之稱的他為經典的西方古典樂染上了時代特徵。他的創作和演奏擁有著獨屬於「90後」的青春朝氣和天馬行空。與大多數小提琴家不同,羅曼·金的成名是源於社交網站上一則爆紅的視頻,視頻中他以復調的方式改編了巴赫G弦之歌中的小提琴獨奏,震驚了音樂界。

圖說:羅曼·金在演奏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當晚的音樂會,他帶來了自己的得意之作——由《茶花女》選段改編的小提琴獨奏《「茶花女」變奏曲》。曲中,他運用了許多匪夷所思的技巧,在小提琴上演奏出大量前所未聞的聲音。高潮處,他用牙齒在琴弦上「啃奏」,演奏方式令人瞠目結舌的同時,也讓這首耳熟能詳的《祝酒歌》有了全新的音色、獨特的風格。

曾經,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帕格尼尼發明了左手撥弦等演奏方式,當時被人稱作是「不可能的事」,如今卻已成為小提琴學習者的必修課。羅曼·金獨創的「啃奏」,不禁也叫人想起故去的帕格尼尼。在隨後的返場環節,這位「帕格尼尼再世」更以一首難度極高的《如歌》致敬前輩。(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相關焦點

  • 深晚薦讀|「90後」女生演奏小提琴成防疫檢測點溫暖風景
    循著琴聲望去,一名穿藍馬甲、戴圓框眼鏡的年輕女生靜靜地站在藍色帳篷之下,一把小提琴架在她的肩上,跳動的音符從她指間躍出。這賞心悅目的一幕引來不少人駐足欣賞。原來,這位小提琴演奏者是西鄉街道下沉社區參與防疫工作的" 90 後"女生張莎莎。
  • 如何培養專業小提琴演奏人才?
    出國後,我經歷了兩三年迷茫期,德國老師講的內容理解不了,就遠程請教黃老師,那時還是通過國際長途電話,跨越大洋的距離和6小時時差,但並沒有削弱課程質量,她從自己深厚的教學經驗與敏銳的藝術感覺出發,耐心為我解釋,幫助我用自己適合、擅長的方式學習。而她最為人稱道的是可以淺顯生動地講解複雜深奧的道理,我至今記得,黃老師教我學換弦時說,要像魚尾擺動一樣鬆弛自如,那時我才懂得,好的藝術,可以如此平易近人。」
  • 小提琴演奏技術的基礎——音階
    拉小提琴,最枯燥最無聊的除了空弦,恐怕就數音階了。但又不能不拉,不能不練,即使業餘學琴,也要拉拉幾種常用調性的簡單音階。專業學生更不用說了,不管你願不願意,一律都得練二十四個大小調音階,哪怕你硬著頭皮。小提琴音階如此重要,難怪海菲茲考查音樂學院小提琴學生時,不是聽他們高深著名的樂曲,而是聽他們的音階。他不相信連音階都拉不好的學生能拉好複雜的樂曲。
  • 小提琴演奏中音色的追求
    這種想像與音色定型來自演奏者聽覺對小提琴音色的直接感受和對音色的了解及藝術表現實踐,如果離開頭腦對音色的想像定型,演奏技術的訓練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那些認為演奏水平的高低、優劣的評價是以快為標準,演奏速度越快,則演奏水平就越高,對音色的美缺乏足夠的重視的做法,顯然是審美意識標準欠當。沒有音樂審美意識中的音色美,便談不上實際演奏的音色美。
  • 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演奏《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五歲開始學琴,先後獲得全蘇小提琴比賽一等獎、全蘇表演家比賽會優勝、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二等獎、依薩伊國際小提琴比賽會優勝、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二等獎、依薩伊國際小提琴比賽冠軍等。演出節目幾乎包括所有古典和現代最優秀的小提琴作品。具有驚人的表現力和精深的技巧,被譽為"莫斯科的帕格尼尼",獲得"蘇聯人民演員"稱號和史達林、列寧獎金。
  • 小提琴正確的演奏姿勢
    小提琴的演奏姿勢是根據人體生理條件和便於樂器發音這兩個特定條件的需要,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 由於演奏技巧的發展,左手需要更多的自由,因而產生了腮託和肩墊。我們講究演奏姿勢,也正是為了使人的軀體更好地掌握樂器,充分發揮樂器的性能。 持琴方法是整個演奏姿勢中首先要研究的問題。琴要夾得平。不要疏忽這個問題,這對發展弓法技巧是有很大關係的。
  • 齊默爾曼演奏《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協奏曲》
    6歲學習小提琴,先後師從蘇聯小提琴家格拉多夫、德國小提琴家加沃裡洛夫、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首席科雷博斯。 小時候,他鑽在桌下玩耍時,總能聽到父親與幾個朋友在演奏室內樂。他還記得,父親是黑膠唱片的發燒友,周日的家中總是全天放著各種小提琴唱片,才5歲時,他就深為前蘇聯小提琴家列奧尼德·科岡的錄音而著迷,「有一天我自己跟父親說,我想學小提琴。」
  • 演奏小提琴時的正確姿勢
    姿勢的含義,是身體呈現的樣子 姿勢產生於動作又服務於動作 根據人體生理條件和便於樂器發音兩個特定條件 小提琴的演奏姿勢逐漸形成發展起來
  • 他這四十來分鐘的小提琴協奏曲,演奏下來,臉上身上都不見有汗
    隨後就是秦放歌的小提琴協奏曲排練,都先過一遍再說。他本來說是讓龍雪瑤先去練會小提琴的,肖雨然和吳泓芹都撤退練琴去了的。但龍雪瑤不肯,她還振振有詞,「我看你和捷克愛樂的合作,收穫肯定比自己練習大,而且,你不也經常再說要多聽多感悟的嗎?」秦放歌也笑,「我是怕你聽得太多遍會覺得厭煩。」
  • 這麼多奇葩樂器,我不信你都見過!
    你學的第一個樂器是什麼?吉他鋼琴小提琴?不瞞大家說,我的第一件樂器......有點皮,是一把鋼尺!有這麼一撮人,他們不滿足僅僅演奏傳統樂器,而是以強大的創造力,改裝或發明樂器,顛覆你對樂器的想像!今天,哎呀妞就帶大家見識見識這些樂器界的「非主流」。改裝樂器還能這麼玩?
  • 他是全世界用小提琴演奏《梁祝》最好的人,一把小提琴300多歲
    在晚飯過後,呂思清攜手劉憲華為大家演奏《梁祝》,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一把小提琴。這把小提琴名字叫stradivatius中文叫斯特拉迪瓦裡,源於1699年,它是與「瓜爾內裡」、「阿馬蒂」齊名的「世界三大名琴」之一。是以制琴師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命名的。此琴背板比較細,虎皮細紋的那種。源於1699年,其價值不可估計。
  • 黃海波:小提琴演奏
    黃海波:小提琴演奏 黃海波:資深新聞製作人、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國際新聞系。有十多年的媒體從業經驗,精通英文,日文。加盟鳳凰前是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記者。
  • 世界隱士級90後小提琴女神酷炫六間房
    但這種「消費品」耗時耗力,已經開始影響到他們的工作和學習,國家有關部門也開始淨化網絡,而六間房直播平臺更是響應其號召,開創6現場,區別於傳統直播秀場,開啟全新直播模式,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直播新體驗。將一批才華橫溢的音樂人收入旗下,在直播平臺上做各種嘗試,《追夢+傲嬌小提琴》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在短短一周時間就走紅直播領域。
  • 受烏龜殼的啟發,有人發明了小提琴...
    小提琴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中最主要的樂器。不過蝌蚪君打賭,知道它是怎麼發明的人並不多。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小提琴的琴箱像什麼?有人說像扁酒壺,也有人說像扁葫蘆,其實,它最像的還是烏龜殼,因為它本來就是依照烏龜殼製成的。
  • 經常有人問兩年時間能學好小提琴嗎?我建議,還是換一種樂器學吧
    那低音、中音的三根弦還好,那高音的E弦,拉動起來就像殺雞一樣難聽。我有位朋友初學小提琴,對於剛買不久的小提琴愛不釋手,一拉起來就沒完沒了。忽然外面傳來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開門一看是樓下的大爺,手裡還提著一把磨得鋥亮的菜刀。他說:大兄弟,殺雞怎麼殺了這麼久還沒完?是不是刀不夠快,用大爺這把刀吧,保你一刀下去就完事。我朋友只能解釋說:大爺,我是拉小提琴,不是殺雞,對不起吵著你了。
  • 敏茨演奏《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秋》
    9歲首次登臺演奏,10歲與以色列愛樂樂團首次合作,成功地舉行了音樂會。1968年秋,在一場原本應由帕爾曼擔任獨奏的音樂會開始前,帕爾曼因故不能到場。於是,11歲的敏茨臨時替代帕爾曼,與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在祖賓·梅塔的指揮下成功地演奏了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引起巨大的轟動。
  • 信不信由你!受烏龜殼的啟發,有人發明了小提琴...
    小提琴(violin)是一種弦樂器,它共有四根琴弦,表演者通過琴弦和弓摩擦發出聲音。小提琴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中最主要的樂器。不少青少年朋友都愛拉小提琴,可是卻很少能知道它的由來,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小提琴的發明。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小提琴的琴箱像什麼?
  • Jasper幼兒園畢業,站在舞臺C位演奏小提琴,模樣有範兒!
    Jasper不還是個寶寶嗎?雖然再過半個月才過五歲生日,但是畢竟也才剛剛五歲呀!怎麼這麼快就幼兒園畢業了,要上小學了呢?舟舟猜測可能是香港和大陸的教育體制有所不同吧。反正Jasper畢業是事實就對了!照片中的Jasper和老師一起手捧畢業證書,模樣乖巧可愛,真是越來越像春哥了!網友還笑稱褲子一定是春哥買的,因為這麼寬鬆的褲子是春哥的style。
  • 90後的她,奏出播放百萬的小提琴專輯
    在當代女性小提琴演奏家中,原創小提琴家是一群特立獨行的音樂人,她們有的奇趣橫生,且奏且舞,如林賽·塞特林(Lindsey Stirling);有的氣場炸裂慷慨激昂,如陳美;有的則像妙手丹青的畫家,如90後新銳小提琴原創演奏家谷麗莎。
  • 琴羽小提琴呂老師專業解答:小提琴入門很難嗎?
    在琴羽小提琴工作室教學這麼多年,到現在還是很多朋友會問:小提琴入門很難嗎?我一點基礎都沒有能學好不?今天琴羽小提琴呂老師就從專業的角度來和大家解答一下小提琴入門要學什麼?到底難不難? 二、基本姿勢小提琴分為坐和站兩種演奏姿勢。那麼琴羽小提琴呂老師主要和大家說一下獨奏和練習時採用的姿勢——站姿。★站姿的標準是:身體自然直立、放鬆,雙腳左右分開成八字形(與肩同寬)。演奏時可隨情感自然擺動身體,但要避免過多的肢體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