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一段視頻在網絡熱傳,四川雅安一家幼兒園裡一名小孩不停的拿凳子砸老師,老師身手矯捷一把接住。
據了解是小孩吃飯不老實,被老師批評了兩句,小孩便開始扔凳子。目前家長已經批評教育。
網友評論
不少網友表示家長應該反思反思。
多知一點:面對孩子的暴力行為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正確認識暴力行為,明確態度制止。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揮手要打人的時候,被打的打人會假裝不敵然後笑著和孩子打鬧,實際上這個是不好的,孩子打人有的時候是無意識的,可是如果這個時候你和他嬉笑打鬧,會讓孩子錯誤的以為打人的行為是好的行為,會讓大家開心,於是久而久之養成打人的習慣,作為家長遇到孩子打人一定要制止並且明確態度告訴孩子這麼做不對。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交際能力。有的時候孩子打人是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因為小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無法通過言語來吸引其他孩子甚至是大人的注意力,心急之下只能通過激烈的肢體語言來達到吸引別人注意的目的,可是激烈的肢體語言容易發生暴力行為,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的交流能力,讓孩子能夠通過語言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用平和的語氣教育孩子。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喜歡嚴厲的斥責,認為孩子會害怕就會認識錯誤,事實上嚴厲斥責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而且還容易刺激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變的暴躁,久而久之產生暴力傾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平和的語氣指出孩子的錯誤並且教育孩子應該怎麼做,以談心的方式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認識到錯誤。
不要讓孩子看有關暴力的音像製品。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弱、模仿能力很強,經常會模仿自己看到的東西,暴力行為的影像很容易刺激孩子神經,讓孩子去模仿,作為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看「暴力片」。
不要過分溺愛寶寶。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味地遷就,這是不可取的,對於孩子的一些不是很過分的要求,可以引導他轉移注意力,對剛剛的東西失去興趣;而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一定要堅守住,一味滿足只會增強寶寶的嬌氣,久而久之一旦得不到滿足就容易產生暴力行為,必須讓寶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是非對錯。
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家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堅決禁止打架,讓孩子原理暴力環境,要以身作則對人友善,給孩子模仿提供一個良好的形象。
原標題:監拍幼兒園小孩扔凳子砸老師:吃飯不老實,被批評了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