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人始終不上德國人的當

2020-12-14 環球網

歷史:《二戰史》作者:(英)基根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5月,根據來自莫斯科的德國駐蘇使館武官的信息,儘管蘇聯紅軍能有200個步兵師參戰,但是1938年軍隊肅反運動使蘇聯紅軍相當混亂,它要花20年的時間「才能達到以前的狀態」。關於蘇聯武器生產的信息是錯的,尤其是坦克:德國人估計蘇聯坦克部隊的規模是1萬輛坦克(對抗德國的3500輛),事實上蘇聯擁有2.4萬輛坦克。希特勒準備讓他的坦克部隊與蘇聯交戰,即使兵力對比是一比三;他認為,德國的120個師無疑能夠打敗蘇聯的200個師。

英國沒有求和,也許存在兩個原因。第一,它希望得到美國的援助,但是直到1941年,美國還無法開始大規模地配送武器。第二,它希望以蘇制德,但是德國在軍事實力上遠勝於蘇聯……

9月14日,希特勒再次召集指揮官們來到總理府參加軍事會議,他再次剖析了推遲入侵英國的「海獅」行動的深層原因;三天後,他宣布再次推遲「海獅」行動。

然而,希特勒還不能下定決心去進攻「布爾什維克敵人」。9月15日,洛斯伯格向約德爾遞交了「弗裡茨」計劃;最終根據「弗裡茨」計劃,德國國防軍將向東進軍。

9月13日,墨索裡尼從利比亞進攻英國人駐守的埃及。10月4日,墨索裡尼的進攻似乎前景大好,然而,墨索裡尼卻選擇從阿爾巴尼亞(1939年4月被義大利軍隊佔領)進攻希臘。墨索裡尼的目的是自私地想要仿效希特勒。墨索裡尼參與法蘭西戰役(和不列顛戰役,義大利皇家空軍曾經短暫地參與其中,卻表現得並不光彩),卻沒有獲得成功,招來中立國和敵國的嘲笑。因此,他決定在希臘贏得屬於他的榮譽。

很快,墨索裡尼入侵希臘失敗,這讓希特勒感到驚慌和憤怒。這不僅擾亂了他想通過和平外交把巴爾幹半島轉變為附屬地區的計劃;而且還在他不想讓蘇聯猜疑的時間和地點挑釁了蘇聯。而且,為英國提供了回到大陸的藉口。10月31日,英國從埃及派軍佔領了克裡特島(Crete)和愛琴海的利姆諾斯島,在此後數天中,英國將空軍調到希臘南部,從而使德國補給的主要來源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處於被轟炸的危險之中。

對不同的戰略選擇作出權衡,分散了希特勒的注意力,然而10月和11月,他仍全神貫注於東線戰役的決定。

不管希特勒擁有的軍事勢力有多強,蘇聯要求德國嚴格遵守《莫洛託夫-裡賓特洛甫條約》(劃定了他們在東歐和南歐的勢力範圍)的條款,蘇聯作為強國要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在與莫洛託夫的首次會談中,裡賓特洛甫就表明德國在這場討價還價中的出價:如果蘇聯站在軸心國一邊,它可以分享對英帝國的劫掠。

但莫洛託夫對此不感興趣。蘇聯要吞併芬蘭,根據《莫洛託夫-裡賓特洛甫條約》,芬蘭被劃為蘇聯的勢力範圍。蘇聯要保護保加利亞的邊境,因此挑戰了德國對該國的控制。由於英國皇家空軍夜襲柏林,莫洛託夫在德國外交部的防空洞裡與裡賓特洛甫交換意見,裡賓特洛甫設法提醒莫洛託夫,如果蘇聯幫助分割大英帝國,蘇聯將獲益良多,因為英國的失敗即將到來,莫洛託夫卻反問道:「情況真若如此,我們為何還要蹲防空洞?這些落下的炸彈又是誰的?」(二)

相關焦點

  • 他們全都不是德國人,卻在德國服役,二戰時被蘇聯全殲
    ,但是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是德國人,全是來自於歐洲的其他國家的士兵,屬於擲彈兵師,就是這麼一支看似作戰力量不夠尖銳部隊,在緊要時刻一直奮戰到底。他們全都不是德國人,卻在德國服役這支有1500人組成的部隊在他們快要結束自己職業生涯的時候,遭到了蘇聯的大面積火力攻擊,在完成和蘇聯的上一階段的作戰以後,雙方的實力懸殊已經非常明顯
  • 二戰末期,德軍用飛彈空襲英國,為何卻饒過了蘇聯大城市?
    甚至毫不客氣地說,直到今天,我們在飛彈和航空航天領域上依然是走在當年德國人開創的道路上。不過關於德國飛彈其實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那就是儘管德國人對倫敦、安特衛普,甚至雷馬根大橋都發射了大量的飛彈,但是他們對於恨之入骨的蘇聯大城市,例如莫斯科、史達林格勒、甚至列寧格勒都沒有使用飛彈襲擊過。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
    其實德國人不僅到俄羅斯,也去美國創業。現在美國的德國人後裔最多。當德國人湧到俄國後,他們發現俄國土地肥沃,而且適用於種植很多農作物,更主要的是土地太多了,德國人也種不過來。此後百年間,吸引了更多德國人到俄國開墾居住。俄國的德國人主要分布在伏爾加河流域,所以被人稱為「伏爾加德意志人」。
  • 如果蘇聯與德國一直結盟,二戰會打成怎樣?
    在納粹德國閃擊蘇聯之前的蜜月期裡,德國確實有將蘇聯拉入軸心國陣營的打算,但這項計劃終因雙方在東歐和巴爾幹半島上的分歧而告吹。假如當初德國能夠應允蘇聯開出的價碼,蘇德聯手對抗英美的情況可能會發生。至於蘇聯,只要德國開出的價碼滿足胃口,也可能不會拒絕。
  • 為什麼說攻佔蘇聯是德國的最後目標?歷史根本不允許有這樣的目標
    其實,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並非日日三省吾身、年年審視人生,而只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希特勒,也是如此。所以,他也脫離不了大多數人的大多數時候。你非要說他少有壯志,致力於稱霸歐洲、納粹世界。這強人所難了。所以,凡事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好。
  • 德國人永遠的傷痛——普魯士
    說起二戰,每個人都知道。而且都知道的是法西斯德國挑起來的。最後經過全世界人民的努力,才最終打敗了德國。當然既然你輸了,就應該接受失敗的懲罰。所以德國在二戰後開始的審判的道路。不管是在領土上,還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遭受了很大的損失。
  • 德國人自稱是雅利安人,卻不知道正宗雅利安人被他們按在地上摩擦
    德國人在二戰的時候號稱自己是雅利安人,為了宣揚血統的純正,希特勒還到處找人去找純正的雅利安人。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真正的雅利安人一直被他們按在地上摩擦。正宗的雅利安人其實是波蘭人。但是,雅利安人並沒有全部南下,還有一大批留在草原之上,隨後他們向西移動,這便是現今歐洲東部的斯拉夫人。換句話說,也就是當初希特勒閃電戰進攻的波蘭,此國人民的雅利安人基因超過了50%。而希特勒的敵人蘇聯,俄羅斯人也有47%的雅利安人基因。
  • 俄羅斯從蘇聯手中繼承了一塊寶地,讓整個西歐坐立不安
    俄羅斯在這裡的軍事存在始終是美國主導的北約軍事同盟的眼中刺。那麼,為什麼俄羅斯可以佔領這一飛地呢? 圖/條頓騎士團時代的普魯士 柯尼斯堡作為普魯士公國的發祥地,一直是普魯士人的戰略後方,17世紀三十年戰爭時期與19世紀拿破崙戰爭時期,這一地區始終是普魯士王室重整旗鼓的戰略根據地
  • 德國人到底恨不恨希特勒呢?
    戰爭總計動員德國士兵高達1200萬,而德國士兵死亡人數也是達到了500多萬人,而德國的民眾死亡人數也超過了300多萬,僅僅一個德國在二戰中就犧牲了800多萬人,但德國給其它國家帶來的傷害更加的多,一個蘇聯就有2600多萬人犧牲,再加上其它歐洲國家,這個數字是可怕的。二戰中,希特勒徹底成為了歐洲大陸的「劊子手」。
  • 在希特勒進攻蘇聯時,前線氣溫零下40度,德軍還穿著秋褲作戰
    小算盤打的是好,但德軍1941年9月底發動莫斯科戰役之前,德軍就已經初嘗了敗績,顯示出蘇聯人的強硬和危險;而且10月份的蘇聯實際已經很冷了。但賭徒心理佔了上風,最終這戰幾乎全是彈藥、燃料甚至勳章之類的後勤準備,冬裝被壓到了後面。
  • 二戰紀實:蘇聯解放波羅的海三國全經過
    我們人類打過的這些仗第59期1944年9月,為了防止在進攻東普魯士和德國本土時被人從背後偷襲以及切斷納粹德國和盟友芬蘭的聯繫,蘇聯決定對盤踞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的德國北方集團軍群進行殲滅戰役。而蘇聯方面則保持一貫的「財大氣粗」風格,你德國人有70餘萬人,那好我高你30%出兵90餘萬人,河流沼澤多造成無法大規模機械化作戰?沒關係!我進攻的時候從天上飛。為此戰前蘇聯一口氣拿出了2640架作戰飛機參戰。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在很多人看來,希特勒此舉是想和蘇聯同歸於盡,是一種氣急敗壞之下的不理智行為。但實際上,焦土政策的實施,正是希特勒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 1941年6月,德軍放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集結大軍向蘇聯發動了進攻。在戰爭最初的幾個月裡,德國軍隊連續攻克基輔、明斯克等重鎮,迅速深入了蘇聯國境上千公裡。而蘇聯軍隊則節節敗退,軍心渙散。不久後,德軍各個方面的部隊都開始朝莫斯科進發,蘇聯的形勢已經岌岌可危。 對於蘇聯來說,莫斯科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 為了對付蘇聯,德國在北極修建了潛艇基地,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例如說通常被認為是蘇聯大後方的喀拉海在整個戰爭期間被德國潛艇擊沉了30艘船隻,為此損失的船員超過2000人。由於德國潛艇的活動過於猖獗,從美國途徑北極到達蘇聯的運輸船隊航線被迫暫時取消。大量的美援物資只能到達迪克森港,傳統的卸載地點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摩爾曼斯克則無法到達。當時情況是如此的嚴重,以至於1943年10月10日蘇聯國防委員會專門召開了會議討論北極航線的防禦問題。
  • 二戰時期,大量德軍在莫斯科被活活凍死,為何不去搶劫蘇聯人?
    想必每個人對莫斯科保衛戰都不陌生!蘇聯軍隊勇敢地殺敵,迫使德國軍隊退卻,在這次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前幾次戰爭中,不管形勢如何惡劣,德國從未失手。同時莫斯科保衛戰也打破了德軍戰無不勝的傳奇。這個戰役也為以後史達林格勒戰役埋下了伏筆。
  • 獨立國協人蘇聯情結揮不去 德國難抹社會主義印記
    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是無法估量的……     俄社會輿論基金會前不久所做的民調結果顯示,超過60%的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感到惋惜,近60%的人認為,蘇聯解體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不過,「蘇聯情結」並不代表人們想回到過去,它是一種更為複雜的情懷。
  • 揭秘前蘇聯戰略火箭部隊的「德國血統」(組圖)
    有俄羅斯歷史學家表示:「蘇聯引以為豪的飛彈事業有一大半功勞應歸功於德國人。」最近,俄羅斯媒體發表文章,揭開了蘇聯軍備史上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莫斯科非常重視這批德國專家,蘇聯兵器工業部部長烏斯季諾夫專程趕到圖林根,經過調查,決定就地組建諾德豪森研究所,負責恢復V-2飛彈發動機及其零部件的生產。由於蘇聯人對飛彈還沒有形象的概念,諾德豪森研究所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讓德國專家回憶整理出全套V-2飛彈生產組裝流程。
  • 德國人說:感謝發自內心
    德國人說:感謝發自內心戈巴契夫作為蘇聯解體的「主角」,蘇聯解體28年了,俄羅斯如何看待戈巴契夫呢?咱們通過俄羅斯機構三個階段的民意調查,便可知道戈巴契夫在俄羅斯人心中的地位。①1999年,經過民意調查,有34%的俄羅斯民眾認為戈巴契夫給國家造成最壞的影響,高居榜首。
  • 蘇聯超級間諜阿貝爾,手下叛變被抓,為救他拿美國飛行員換
    魯道夫・伊凡諾維奇・阿貝爾1902年出生於列寧格朝,年輕時曾是蘇聯紅軍中的一名無線電技術工程師。他生性聰穎,機智過人,富有事業進取心,而且具有語言方面的天賦。20歲的阿貝爾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德語,他說德語時完全跟一個德國人沒有什麼區別。因此,阿貝爾很快被蘇聯情報機關看中,並於1927年5月被招募為情報人員,從事對外諜報工作。
  • 蘇攻美守下的蘇聯,經營中東為何慘敗?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美國深陷越南戰爭,蘇聯大力擴張軍備。冷戰格局由原本的「美攻蘇守」局面進入了「蘇攻美守」局面。這一局面使得國力弱於美國的蘇聯進入了它的巔峰期,好不威風。但進入巔峰期的蘇聯卻在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中東栽了大更頭。
  • 二戰後德國遭到史上最嚴厲清算,蘇聯:我們在德國留下200萬後裔
    德國人的戰鬥力之強悍,只要稍微了解一點二戰史的人就會了解。怎樣才能讓他們不得翻身,不再挑起戰端,危害人間呢?同盟國經過反覆思考和協商,最後想出了一個辦法:將這個恐怖的國家分裂掉。德國人遭到的戰後清算是史上最嚴厲的,英、法、美、蘇四國將這個國家撕裂成了4個部分,把德國所有的科技成果,高端人才,工廠企業,財富全部都瓜分掉,如果不是後來冷戰的爆發和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德國可能真的永無翻身之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