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二戰史》作者:(英)基根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5月,根據來自莫斯科的德國駐蘇使館武官的信息,儘管蘇聯紅軍能有200個步兵師參戰,但是1938年軍隊肅反運動使蘇聯紅軍相當混亂,它要花20年的時間「才能達到以前的狀態」。關於蘇聯武器生產的信息是錯的,尤其是坦克:德國人估計蘇聯坦克部隊的規模是1萬輛坦克(對抗德國的3500輛),事實上蘇聯擁有2.4萬輛坦克。希特勒準備讓他的坦克部隊與蘇聯交戰,即使兵力對比是一比三;他認為,德國的120個師無疑能夠打敗蘇聯的200個師。
英國沒有求和,也許存在兩個原因。第一,它希望得到美國的援助,但是直到1941年,美國還無法開始大規模地配送武器。第二,它希望以蘇制德,但是德國在軍事實力上遠勝於蘇聯……
9月14日,希特勒再次召集指揮官們來到總理府參加軍事會議,他再次剖析了推遲入侵英國的「海獅」行動的深層原因;三天後,他宣布再次推遲「海獅」行動。
然而,希特勒還不能下定決心去進攻「布爾什維克敵人」。9月15日,洛斯伯格向約德爾遞交了「弗裡茨」計劃;最終根據「弗裡茨」計劃,德國國防軍將向東進軍。
9月13日,墨索裡尼從利比亞進攻英國人駐守的埃及。10月4日,墨索裡尼的進攻似乎前景大好,然而,墨索裡尼卻選擇從阿爾巴尼亞(1939年4月被義大利軍隊佔領)進攻希臘。墨索裡尼的目的是自私地想要仿效希特勒。墨索裡尼參與法蘭西戰役(和不列顛戰役,義大利皇家空軍曾經短暫地參與其中,卻表現得並不光彩),卻沒有獲得成功,招來中立國和敵國的嘲笑。因此,他決定在希臘贏得屬於他的榮譽。
很快,墨索裡尼入侵希臘失敗,這讓希特勒感到驚慌和憤怒。這不僅擾亂了他想通過和平外交把巴爾幹半島轉變為附屬地區的計劃;而且還在他不想讓蘇聯猜疑的時間和地點挑釁了蘇聯。而且,為英國提供了回到大陸的藉口。10月31日,英國從埃及派軍佔領了克裡特島(Crete)和愛琴海的利姆諾斯島,在此後數天中,英國將空軍調到希臘南部,從而使德國補給的主要來源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處於被轟炸的危險之中。
對不同的戰略選擇作出權衡,分散了希特勒的注意力,然而10月和11月,他仍全神貫注於東線戰役的決定。
不管希特勒擁有的軍事勢力有多強,蘇聯要求德國嚴格遵守《莫洛託夫-裡賓特洛甫條約》(劃定了他們在東歐和南歐的勢力範圍)的條款,蘇聯作為強國要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在與莫洛託夫的首次會談中,裡賓特洛甫就表明德國在這場討價還價中的出價:如果蘇聯站在軸心國一邊,它可以分享對英帝國的劫掠。
但莫洛託夫對此不感興趣。蘇聯要吞併芬蘭,根據《莫洛託夫-裡賓特洛甫條約》,芬蘭被劃為蘇聯的勢力範圍。蘇聯要保護保加利亞的邊境,因此挑戰了德國對該國的控制。由於英國皇家空軍夜襲柏林,莫洛託夫在德國外交部的防空洞裡與裡賓特洛甫交換意見,裡賓特洛甫設法提醒莫洛託夫,如果蘇聯幫助分割大英帝國,蘇聯將獲益良多,因為英國的失敗即將到來,莫洛託夫卻反問道:「情況真若如此,我們為何還要蹲防空洞?這些落下的炸彈又是誰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