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果」成「全村人的希望」 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萬元

2021-01-09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生財有道》)鹿寨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隸屬柳州市。鹿寨山清水秀物產豐富。古鎮裡的老味道,大山裡的甜蜜果,森林裡的小精靈,讓鹿寨的旅遊越來越受青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大缸烤肉,有點意思吧?

這肉可不一般,醃製它的秘制佐料可是用高度白酒精心泡製的,醃製半個小時,入缸烤制五個小時就成了誘人的脆皮五花肉。

脆皮五花肉烤完還得炸,炸完外皮酥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到底有多好吃,小編說著說著都要流口水了。 但,這只是前奏,重頭戲其實是它!

[柴火粉]

柴火粉是鹿寨縣中渡古鎮人的早餐最愛。熱氣騰騰的柴火粉燙好出鍋,淋上濃香高湯再加上烤肉配菜,那滋味讓人慾罷不能。

陸中強在中渡古鎮製作柴火粉已有近30年的時間,依託中渡古鎮的知名度和自己對老味道的用心經營,他每個月的收入平均都有兩萬多元。

[蜜桔]

距離鹿寨縣城42公裡的平山鎮,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可以利用的耕地面積不多, 勤勞的平山人就充分發揮主動性,開山種果,把平山鎮打造成了鹿寨的蜜桔之鄉,每年的11月中旬到第二年的3月份這裡都有不同品種的蜜桔成熟,滿山遍野碩果纍纍。

平山蜜桔糖度能達到十六以上,色澤鮮豔、極易化渣,相比其它地方同一級的蜜桔,每斤價格要貴到六毛到一塊錢左右。

平山鎮屯秋村村民朱勝立,就是因為種植蜜桔在2019年成功脫貧。他種植的60畝蜜桔,已有20畝掛果,2019年收入超過10萬元。 整個屯秋村共有5000多畝蜜桔,每年的產量可以達到2500萬斤,現在全村人均年收入已經超過5萬元。蜜桔這個甜蜜果成了當地人的生財果。

在鹿寨縣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地方——拉溝鄉,當地人也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生財之道。拉溝鄉盛產麻竹,原本無用的麻竹竹竿卻通過一群小精靈創造出財富。

[竹鼠]

所謂的小精靈,就是它,竹鼠! 以麻竹竹竿為主食的竹鼠,市場價格可以達到100元一斤,依靠自然資源開展林下養殖讓拉溝鄉的脫貧致富有了渠道。

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如今的鹿寨縣,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正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帶,古鎮越來越美,產業越來越旺,生活越來越甜。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1月3日19:00分播出。

相關焦點

  • 閩清梅埔村白河江自然村人均年收入12萬元
    張孔江的橄欖種植園有5個,記者昨日探訪的種植園,有80多株橄欖樹,去年產出70多萬元,今年掛果多於去年。­  「我家一共種了1000多株橄欖樹,下周開始大規模採摘,預計總產值能有兩三百萬元。」種了30多年橄欖的張孔江,對園內每一株橄欖樹都了如指掌,在這片園子裡,年產值5萬元至8萬元的橄欖樹有不少,超過2萬元的更是數不勝數。張孔江笑著說,金樹銀樹都不如他家的橄欖樹。
  • 「甜蜜果」成就村民小康夢
    唱好山歌念海經,村民提前解溫飽……」這首象環民謠,是福建寧德市福安市賽岐鎮象環村葡萄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象環村現有人口620多戶共3200多人,葡萄種植面積2350畝,是福建閩東葡萄大面積種植的發源地。
  • 世界上有個「土豪」村,村民人均5套別墅,年收入讓人「流口水」
    這個村子的村民每人五棟別墅,年收入達二十萬美元。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證明,荷蘭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第五,已經突破了6萬美元大關。世界上有個「土豪」村,村民人均5套別墅,年收入讓人「流口水」!我們和大家介紹的這個富裕村莊是位於荷蘭烏德勒西北的申代克村,這裡人均GDP在20萬美元以上。 想像一下這是多麼巨大的數字。
  • 人均年收入8萬元!天津市薊州區一窮山村靠開農家院致富
    這個村子只有46戶人家,但家家戶戶都靠開農家院致富,現在村裡人均年收入達到8萬元!二、擔任村支書,發展旅遊業李鎖自己富了,可是毛家峪還是薊縣最窮的村,有的村民連買衣服的錢都需要向他借。毛家峪的老書記找到他,希望有經濟頭腦、會管理、在村裡有威信的李鎖能站出來帶領村子共同致富。經過反覆思量,熱愛家鄉的李鎖最終答應了老書記。
  • 把艱辛釀成甜蜜果
    原標題:把艱辛釀成甜蜜果 談起曾雲英,公公婆婆滿是誇讚……   她說服村民配合徵地拆遷,引進電子廠機械廠等,帶鄉親脫貧致富   「阿英不僅心思活,做事還公平公正。跟著她,這些年村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漫步岐厝村,「有能力」「不偏倚」成為村民口中的高頻詞。   2008年,曾雲英被村民推選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 獅頭柑:旬陽冬青樹村村民增收的「黃金果」
    獅頭柑讓貧困村成了示範村    「旬陽獅頭柑是旬陽的特產,但質量最好、最有名氣的旬陽獅頭柑產地在我們呂河鎮冬青樹村,獅頭柑現在已經是我們呂河鎮冬青樹村村民增收的『黃金果』。」售賣獅頭柑的村民自豪的介紹說。
  • 小麻村的蜜柚成貧困戶的「幸福果」
    「幸福果」。產業幫扶下 蜜柚成脫貧「幸福果」在2015年,小麻村的集體經濟年收入7200元,其中貧困戶的年收入在3000多元,全村可耕地面積不足700畝,山地5529畝。梅州柚子盛名在外,柚子理應是小麻村從貧困中突圍的好辦法。省港澳辦駐梅州市小麻村第一書記楊裕表示,在2016年之前,村裡的農戶也有種植柚果,但零零散散沒有規劃,種出的果子良莠不齊,很難找到銷路。
  • 年收入超100萬元!賀州一農村小夥靠種植它「逆襲」成致富帶頭人!
    男,鐘山縣紅花鎮麥嶺村2016年脫貧戶,家中8口人。當年因孩子上學,缺少勞動力致貧,2016年與溫氏集團合作,參與委託養殖業,每年養雞超2萬羽,成為當地有名的養殖大戶。而今孩子們大學畢業就業,收入不斷增加,家庭年收入穩定在10萬元以上,生活正越過越好!盤水觀:「我們槽碓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許多瑤族同胞生活比以前好了幾十倍。」
  • 浙江首富村給村民發金條銀條!資產108億,成中國製造企業500強
    航民村民很低調,一般外人知道的並不多。說起蕭山瓜瀝航民村,它是遠近聞名的浙江明星村,2003年底航民村村民的戶均淨資產超過了200萬元。現在,家家戶戶人均居住面積100平方米以上,年底能拿幾萬元的分紅「大紅包」。僅去年年底,村裡就發放了446萬元福利費。
  • 深圳「第一」城中村,全村資產超35億,人人年收入十幾萬!
    文/嚮導(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世界上最美的風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條路很多人一想到深圳就覺得那裡寸土寸金,經濟發展好,走在中國經濟的前列。在深圳有這樣一個村子,面積有4.12平方公裡,當地人口有1000多人,外來人口僅有1.5萬人。但它就被人稱作「天下第一村」。究竟這個村子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它獲得如此響噹噹的稱號呢?小夥伴們不要著急,聽小編慢慢地跟你們說。
  • 地瓜煎餅成了稀罕物
    10月18日,面對記者的疑問,村民劉方春連連擺手。在她身後,一棟棟嶄新的居民樓拔地而起。三個月前,全村人高高興興地搬進了社區,住上樓房的喜悅仍然蕩漾在劉方春的臉上。  談起吃地瓜煎餅的日子,劉方春不禁眉頭一皺。「難咬,吃多了會吐酸水。」她永遠都不會忘記那種滋味。當其他鄉鎮的人早就吃上了玉米煎餅和白面饅頭時,上豹峪村人無論外出求學還是打工包裡總少不了一團黑乎乎的地瓜煎餅。
  • 窮窯洞成了幸福民宿
    這裡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六盤山腳下的西吉縣,一片曾經貧瘠悲愴到讓人絕望的土地,如今溝溝岔岔孕育著美好、湧動著希望。守著家門口致富窯洞,是黃土高原上古老的居住形式,卻一度成了破敗和貧窮的代名詞。而在吉強鎮龍王壩村,窯洞搖身一變,成為觀光旅遊的民宿。
  • 種下「甜蜜果」 闖出「甜蜜路」
    作為惠城區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橫瀝鎮近年來不斷加大產業脫貧的步伐,通過政府搭臺村企合作,掛鈎扶貧單位大力開展駐村幫扶,特別是駐村「第一書記」發揮示範作用助力鄉村振興,大嵐蜜柚作為該鎮的強勢農產品,正在嘗試以「甜蜜果」帶領村民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的「甜蜜路」。
  • 人均年收入超3萬 丹稜幸福古村邁向小康生活「幸福路」
    村民曾懷明正在製作臘肉四川新聞網消息(程歡悅 蔣心雁 文/圖)11月9日,天空放晴,丹稜縣順龍鄉幸福古村村民曾懷明正嫻熟地製作著香腸臘肉,不僅是為自家人吃著方便,也是為古村裡絡繹不絕的遊客所準備。依託古村旅遊,曾懷明家的小院已然成了遊客心中的「香餑餑」。
  • 大連北樂村:村民變股東 幹部工資村民定
    新華網大連5月18日電(記者徐博、徐揚)「入股村裡的養牛場我可後悔了!」大連市北樂村村民孫佩君說,「我只買了兩頭牛,當年就分了2360元,早知道多買幾頭!」  令孫佩君懊悔不已的是村裡搞的奶牛養殖產業自己投入太少了。2004年,北樂村村幹部考察發現乳製品銷路很好,為增加村民收入,就投資1000萬元開辦了養牛場。
  • 一畝多桔園年收入兩萬 桔子已成歙縣果農「金果子」
    他說,家裡的一畝多桔園,今年預計收入可達2萬元;在村裡,賣桔子多的人家,年收入可達7萬元。   老餘所在的塔坑村,330多戶村民家家有桔園,少的1畝多,多的3到4畝,都在山坡上。而在新溪口和街口、正口的「三口」桔子,共有18000畝,年總產量有20000多噸,產值可達3000萬元。
  • 體育扶貧|低埇貧困戶走出生產隊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萬元
    駐村工作隊還為黃瓊芳家申請了2萬元的危房改造基金,再加上單位幫扶的1萬元,將她家的危房進行改造、加固。針對她家「因學致貧」的特點,給予她家四個孩子不同的教育補助,每年合計1.5萬元。如今,不僅生活條件和家庭收入有了極大改善,黃瓊芳的工作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家庭收入從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6385.7元提升至2019年的10104.09元,貧困村民變身幸福村民。
  • 昌都這個村的村民太幸福!村「兩委」統一發電視、洗衣機…
    今年初,昌都市卡若區城關鎮通夏村再傳喜報,2019年該村年人均純收入達23231.91元。2005年,通夏村42戶226人實現經濟收入共248萬元,年人均純收入達10973元,成為昌都第一個人均純收入超萬元的行政村。
  • 一畝多桔園年收入兩萬 桔子成歙縣果農「金果子」
    一畝多桔園年收入兩萬 桔子成歙縣果農「金果子」 發家致富
  • 村村都有主導產業 興山水月寺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5千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勝 通訊員 蔡明亭 杜哲焱 金晶「全村281戶,去年戶均收入達到6.8萬元。」1月4日,剛剛算完帳的興山縣水月寺鎮安橋河村黨支部書記張祖榮興奮地說,通過實施美麗鄉村計劃,帶領村民盤活荒山荒坡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和康養旅遊,當地「沉睡的大山」被喚醒,多年的撂荒地變成了「聚寶盆」。髒亂差村變省級示範村興山縣水月寺鎮安橋河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長期以來,經濟十分落後,全村300多人外出務工,村內土地漸漸荒蕪。改變發生在2018年。